祁興磊培育無角夏南牛讓牛更「牛」

2020-12-04 駐馬店網

有角好耕作無角多產肉

祁興磊培育無角夏南牛讓牛更「牛」

記者吳振海李會劉陽

深秋的泌陽,河水清澈,山巒蒼翠,豐收在望。在縣城西南郊區,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夏南牛育種場就像一座花園。

幾排牛舍按功能分類,依序排列,種公牛舍、母牛舍、帶犢牛舍、育成牛舍、產房等一應俱全。在種公牛舍,十幾頭成年種公牛肥碩健壯、招人喜歡,據說,每頭都在1100公斤以上,「種牛王」甚至體重超過1300公斤。

「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祁興磊在種公牛舍一邊餵料一邊觀察一頭16月齡的無角夏南牛種公牛。這頭無角夏南牛種公牛,個頭已與它的「父親」「種牛王」差不多高,體重已接近700公斤。祁興磊風趣地說:「『帥小夥』超過它『父親』指日可待。無角夏南牛的擴群發展,需要『帥小夥』多作貢獻哩。」

我們小時候都見過牛拉車,牛肩上套著一個「人」字形的牛軛,車的韁繩穿系在上面。因為長期的役使,牛角後至前肩胛骨形成一道凹槽,而且役用牛前部緊湊、後部龐大。

但這種特徵,在無角夏南牛身上完全看不到了。

無角夏南牛與有角夏南牛乍一看體貌相近,都是「黃膚」「大個」;而細看就會發現二者差別不小,無角夏南牛比有角夏南牛體長、個高,無角夏南牛頸部平直、身軀前後一般大、背闊呈長方形,兩「角」間有一片黃色的絨毛,狀如菊花,非常獨特。

「農耕時代,核心生產力是耕牛,牛角是進行耕地過程中牽牛管牛的基礎,所以牛角在農耕時代代表著生產力。地方牛那道凹槽和體型都是長期役用不斷進化來的。」祁興磊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農機化程度的快速提高,農業對役用牛的需要逐漸下降,加之市場對牛肉的需求增加,改良提高牛的肉產量和品質勢在必行。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沒有一個專用肉牛品種。

1986年,為打破國外肉牛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泌陽縣畜牧局祁興磊團隊承擔了河南省畜牧局下達的「南陽牛導入夏洛來牛培育肉用新品種」科研項目。

「一是南陽黃牛為全國五大良種黃牛之一,泌陽原屬南陽地區,農民普遍具有飼養南陽黃牛的習慣和技能,泌陽的南陽黃牛飼養規模較大;二是泌陽科研團隊培育肉牛品種的成績比較突出。」祁興磊介紹,事後多年才得知該項目之所以交給他們團隊的緣由。

2007年6月29日,農業部宣告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在泌陽誕生,填補了我國肉牛品種的空白。

祁興磊說:「夏南牛頸部發達,已無役用牛那道凹槽,肩峰也不明顯,體型勻稱,成年牛平均體重比南陽黃牛重300公斤左右。夏南牛具有生長速度快、肉用性能好、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定等優良特徵,深受牛肉加工企業、大型養牛場和廣大養牛戶的青睞。」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對畜產品的消費結構逐步改變,牛肉製品的消費量和價格呈剛性增長態勢,肉牛產品市場空間巨大。於是,2008年,農業部把夏南牛作為唯一在全國推廣的肉牛品種。2009年,河南省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大力推廣夏南牛。夏南牛產業發展列入國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5年成為河南省25項重大經濟發展戰略之一。

2008年,在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兵海指導下,祁興磊創新團隊依託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7個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加強合作,編制出《夏南牛》國家標準、《夏南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總結出六項適用於不同性別牛和不同用途牛的飼養管理技術集成;同時進行夏南牛高檔肉牛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的研發。

一頭牛的原血加工成血漿血球蛋白粉可增值6倍,一副牛骨架加工成骨肽產品可增值7至10倍,精深加工後的牛肉高檔產品每公斤最高可售300元……在祁興磊團隊的努力下,夏南牛產業鏈在泌陽縣夏南牛產業園延伸。 

據了解,這些年,除西藏、新疆和港澳臺地區之外,泌陽縣已向全國推廣200多萬頭活體夏南牛、800多萬劑夏南牛凍精,總計在1000萬頭以上。2018年,泌陽縣夏南牛存欄38.5萬頭、出欄22.3萬頭,夏南牛業產值逾150億元,已形成集繁育、養殖、屠宰、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格局。

「夏南牛無角新品系的培育,同樣起步於2008年。」祁興磊詳細介紹夏南牛無角新品系培育研究的過程,「近年來,隨著肉牛業的集約化、規模化飼養,牛的一對大角不僅消耗營養、降低飼料轉化率,還容易對動物或飼養人員造成傷害。幼年期對其去角在現代化養牛業中已經成為一種公認的先進飼養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不僅加大了養牛場的工作量,而且會對肉牛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有違動物福利原則。因此,我們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基因標記和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對夏南牛無角品系進行早期分子選育,加快育種進程,為我國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祁興磊翻開資料,給我們指看、講解夏南牛無角新品系選育提高技術路線圖:從夏南牛群體選擇無角夏南牛群體為基礎群——進行無角基因標記分析和性能測定與評定,選定無角夏南牛公牛、無角夏南牛母牛——無角夏南牛公牛、無角夏南牛母牛交配,選擇無角且生產性能優秀的夏南牛犢牛。

「基因標記技術的優點是省錢、省時、工作量小。從提取DNA到有角牛與無角牛性狀的鑑定,無須測序,1天時間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鑑定成本和工作量。目前,這項育種技術居國內外領先水平。」祁興磊透露。

人們常說,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2008年春,祁興磊創新團隊開始組建無角夏南牛核心群,如今,該公司夏南牛育種場已有無角夏南牛核心母牛260餘頭、種公牛9頭。

2019年6月,他們與江西農大合作,開始了為期9個月的夏南牛無角新品系飼養試驗。2020年1月,將對35頭無角夏南牛進行屠宰分割實驗,獲取新品系各項生產指標。

「這個新品系,體長可以比原種夏南牛增加15釐米~20釐米,裡脊、外脊等部位可多產肉10公斤以上。按照高端牛肉一公斤200元來算,一隻無角牛就能多給養牛人帶來2000元以上的利潤。另外,繁殖性能更高,死亡率更低,抗逆性顯著提高,縮短了養殖時間,提高了養殖效率。」祁興磊拿無角新品系與有角夏南牛相比較。

8月14日,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的申報通過了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組的驗收。獲批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更有利於夏南牛的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無角夏南牛前景廣闊。

當時,幾位專家認為,祁興磊團隊無角夏南牛新品系研究融合夏南牛高檔牛肉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項目,不但提高了原始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而且開闢了一條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高效自主創新之路,以較少的成本實現較大的突破,為發展優質草畜、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拓寬了路徑。

幾位專家告訴祁興磊,無角夏南牛研究已經取得成功,可以考慮申請驗收。

但是,祁興磊考慮得更細緻和長遠:從有角夏南牛到無角夏南牛再到全產業鏈發展,還有大量工作包括無角夏南牛集成技術要完成。

「還是放在原定節點2021年好。我是1961年出生,屬牛,2021年正好60歲退休,也算是一生夏南牛研究的一個『逗號』紀念吧。」祁興磊坦誠地說,「在無角夏南牛通過國家驗收後,我計劃再幹20年,進一步提升夏南牛母牛的一胎雙犢率和夏南牛產業水平與效益。」

腳步不停,前進不止。讓牛更「牛」,這就是「牛人」祁興磊的「牛脾氣」!①3

相關焦點

  • 河南這個地方為「牛」建科技文化館 發力打造中國第一肉牛品牌
    「最美」來帶貨 藏在「深閨」的夏南牛「一夜成名」夏南牛是以泌陽縣農業推廣研究員祁興磊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經過20多年的努力,自主培育的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祁興磊因其突出貢獻和感人事跡被河南省科協等評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被中國科協等評為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藏在伏牛山區「深閨」中的夏南牛也因此「一夜成名」。乘此東風,在河南省科協、駐馬店市科協的大力支持下,泌陽縣委、縣政府通過聚集技術創新研發、供種能力提高、產業鏈條拉伸等生產要素,加快夏南牛推廣利用,做大做強夏南牛國字號品牌。
  • 河南祁興磊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8月10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我省祁興磊入選2019年全國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這是繼我省王杜娟入選2018年全國首屆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以來,河南的科技工作者再次獲此殊榮。
  • 泌陽「牛王」與武漢「牛王」的牛交情
    2008年8月,周備宣看準祁興磊團隊在泌陽育成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牛品種——夏南牛這個項目,籌資成立泌陽新鑫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周備宣自己的養殖場像滾雪球一樣發展壯大。目前,養殖場佔地150畝、年存欄夏南牛2000多頭,其中母牛1400多頭,飼養規模在泌陽農民中居第一位。
  • 夏南牛,泌陽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夏南牛是以法國夏洛來牛為父本,以本土的南陽牛為母本,經過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自群繁育三個階段培育而成,是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門化肉牛新品種,填補了中國沒有自己肉牛品種的空白,在中國肉牛育種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夏南牛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個能夠叫得響、拿得出的肉牛品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夏南牛的誕生,為全國牛業發展注入了動力。
  • 牛場來了「牛」專家
    □本報記者黃華通訊員陳遠志    「在省農科院院地項目的支持下,王二耀研究員親自帶領團隊來到泌陽縣作指導,讓我們牛場母牛的繁殖率明顯提高,同時逐項解決了夏南牛繁殖育種中的常見問題,有效地降低了飼養成本,廢棄物也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公司的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
  • 目前幾種主要肉用牛品種,簡要介紹和生產性能概要
    利用短角牛改良當地牛的生長速度、肉質、哺乳能力,有助於提高肉牛生產效益。  夏南牛   夏南牛(Xianan)是以法國夏洛來牛為父本,以我國地方良種南陽牛為母本,經導人雜交、橫交固定和自群繁育3個階段的開放式育種培育而成的肉牛品種,含夏洛來牛血37.5%,含南陽牛血62.5%。
  • 牛樟芝培育騙局:黑心商人為了利益,讓牛樟芝背負罵名
    臺灣野生牛樟芝仿佛一夜之間,從深山老林被炒得熱火朝天,失去了隱居避世的機會。其蘊含的巨大經濟效益和藥用價值,被某公司大肆吹捧,瞬間被無數渴望暴富的人盯上,關於野生牛樟芝的培育,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藉助培育臺灣牛樟芝進行圈錢背後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 「中國黃牛」牛起來——我國肉牛品種40年保育發展記
    寒冷的冬季讓人們更想親近溫補的食物。2020年12月,中國「牛界」的一場盛會——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在北京召開。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40多年來,相關企業、科研單位、政府機構披荊斬棘,朝著市場需求、運用科學方法,積極開展我國黃牛品種保護、選育和利用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現代種業強國不懈努力,讓中國黃牛「牛」了起來。
  • 「臺灣紅寶石」牛樟芝人工培育成功 臺灣獨有物種
    由香港中康WECAN控股與臺灣YOUCAN佑全生技所合辦的海峽兩岸高端農業論壇,日前在臺中市霧峰區佑全牛樟芝園區召開。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臺灣獨有的牛樟芝人工培育成功,記者目睹了牛樟芝人工培育生產線。  有「臺灣紅寶石」之稱的牛樟芝是全球惟臺灣所獨有的物種,其富含有助人體免疫力提升的成分,較普通靈芝高出十倍。
  • 種植牛樟樹和培育牛樟芝的目的和意義
    牛樟芝不含毒性,亦無重金屬成份,食用過量對身體不會有傷害,而且也不會有任何後遺症,所有之人都可以安心食用。基本上,牛樟芝不會受藥物或食物之影響。因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如有服用藥物,食用時間上建議與其他藥物間隔四小時較為妥當。
  • 【荷斯坦◆技術】美國專家:為什麼要培育體成熟的青年牛
    這說明我們按照24月齡產犢所需的平均日增重在培育荷斯坦青年牛,但實際上大部分牛21月齡就產犢了,很多牛並未達到體成熟。為什麼要在產前達到體成熟(娟姍牛)?圖5  娟姍牛產犢月齡分布娟姍牛我們是否應按照預計24個月長成培育青年牛,而按照19個月產犢來管理。
  • 西門塔爾牛和夏洛萊牛,哪個更適合當繁育母牛?老養殖戶這樣說
    ,養殖戶通常用它們作為父本雜交改良當地黃牛品種,從而培育一個優良品種以提高經濟效益。國內純種的西門塔爾牛和夏洛萊牛並不多,要說哪個更適合作為繁育母牛?個人認為西門塔爾牛更為合適。咱們先來看看這兩個肉牛品種各自的特點。
  • 肉體黃金——和牛知多少?
    ·褐毛和牛主要產地為日本熊本縣、高知縣,養殖數量第二多,養殖門檻較黑毛和牛更低、口感較黑毛和牛稍遜、霜降紋較之黑毛和牛更少,赤身較多,適合口味清淡想要減肥的人群。點擊主要產地為日本山口縣,如名字所說,完全無角、並且樣子比黑毛和牛更黑,短時間內即可出欄,肉質較黑毛和牛更粗,赤身較多,適合飲食清淡的人群。除此以外,其他牛種禁止被稱之為和牛!
  • 我想養牛,什麼牛長得快?
    長得快的肉牛品種介紹當前國內長得比較快的肉牛品種有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及安格斯牛等。1、西門塔爾牛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是乳、肉、役兼用型牛種,其成年公牛體重可達2400斤以上,成年母牛體重可達1600斤以上,我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量引進西門塔爾牛對國內黃牛進行雜交改良,其中改良最成功的莫過於東北地區,其次為內蒙、山東、山西及甘肅等地,改良程度較好的成年公牛體重可達2000斤以上,成年母牛體重可達
  • 一山和牛:什麼是和牛?和牛的種類有哪些?
    因此看到一百多元就能買十多片的和牛原切牛排時,你就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看看產品詳情頁介紹了。「和牛」,以字拆字,「和」、「大和」等詞,我們經常在一些日本電影或動漫中,看到相關的姓氏人物。日本民族有「大和民族」之稱,原因是公元3世紀日本九州中部曾建立過「大和國」。因此簡單解釋的話,「和牛」,就是產自日本的高級肉牛牛種,一般也作為「日本和牛」的簡稱。
  • 牛、羊、鹿為什麼有角?科學家新發現或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思路
    李曉春 張晴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孫海華牛、羊、鹿為什麼有角?牛羊的角與鹿的角,從遺傳發育上有何異同?……2019年6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刊發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姜雨教授研究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等9家國內外單位合作的研究論文《反芻動物角發生發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遺傳基礎》。
  • 育出「雲嶺牛」的「牛專家」
    作為院長,黃必志對草場裡每頭牛的情況都很熟悉。    歷經30餘年,在無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這位「牛專家」率領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元雜交肉牛品種「雲嶺牛」,填補了我國不能生產高檔牛肉的空白,成為我省高原特色農業新亮點。培育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建立30餘家企業組成的肉牛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 熱烈慶賀華芝冠科研培育基地啟動儀式圓滿成功
    華芝冠科研培育基地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基地整體佔地一百餘畝,主要負責產品原材料牛樟芝的培育。基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一流的國際研發團隊,專業的頂尖研發團隊將會帶領牛樟芝走向更高的階段,並將更多的牛樟芝專利產品,帶到您的身邊。還有專業的醫療小組在此解疑答惑,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打造一流的牛樟芝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