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角好耕作無角多產肉
祁興磊培育無角夏南牛讓牛更「牛」
記者吳振海李會劉陽
深秋的泌陽,河水清澈,山巒蒼翠,豐收在望。在縣城西南郊區,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夏南牛育種場就像一座花園。
幾排牛舍按功能分類,依序排列,種公牛舍、母牛舍、帶犢牛舍、育成牛舍、產房等一應俱全。在種公牛舍,十幾頭成年種公牛肥碩健壯、招人喜歡,據說,每頭都在1100公斤以上,「種牛王」甚至體重超過1300公斤。
「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祁興磊在種公牛舍一邊餵料一邊觀察一頭16月齡的無角夏南牛種公牛。這頭無角夏南牛種公牛,個頭已與它的「父親」「種牛王」差不多高,體重已接近700公斤。祁興磊風趣地說:「『帥小夥』超過它『父親』指日可待。無角夏南牛的擴群發展,需要『帥小夥』多作貢獻哩。」
我們小時候都見過牛拉車,牛肩上套著一個「人」字形的牛軛,車的韁繩穿系在上面。因為長期的役使,牛角後至前肩胛骨形成一道凹槽,而且役用牛前部緊湊、後部龐大。
但這種特徵,在無角夏南牛身上完全看不到了。
無角夏南牛與有角夏南牛乍一看體貌相近,都是「黃膚」「大個」;而細看就會發現二者差別不小,無角夏南牛比有角夏南牛體長、個高,無角夏南牛頸部平直、身軀前後一般大、背闊呈長方形,兩「角」間有一片黃色的絨毛,狀如菊花,非常獨特。
「農耕時代,核心生產力是耕牛,牛角是進行耕地過程中牽牛管牛的基礎,所以牛角在農耕時代代表著生產力。地方牛那道凹槽和體型都是長期役用不斷進化來的。」祁興磊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農機化程度的快速提高,農業對役用牛的需要逐漸下降,加之市場對牛肉的需求增加,改良提高牛的肉產量和品質勢在必行。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沒有一個專用肉牛品種。
1986年,為打破國外肉牛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泌陽縣畜牧局祁興磊團隊承擔了河南省畜牧局下達的「南陽牛導入夏洛來牛培育肉用新品種」科研項目。
「一是南陽黃牛為全國五大良種黃牛之一,泌陽原屬南陽地區,農民普遍具有飼養南陽黃牛的習慣和技能,泌陽的南陽黃牛飼養規模較大;二是泌陽科研團隊培育肉牛品種的成績比較突出。」祁興磊介紹,事後多年才得知該項目之所以交給他們團隊的緣由。
2007年6月29日,農業部宣告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在泌陽誕生,填補了我國肉牛品種的空白。
祁興磊說:「夏南牛頸部發達,已無役用牛那道凹槽,肩峰也不明顯,體型勻稱,成年牛平均體重比南陽黃牛重300公斤左右。夏南牛具有生長速度快、肉用性能好、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定等優良特徵,深受牛肉加工企業、大型養牛場和廣大養牛戶的青睞。」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對畜產品的消費結構逐步改變,牛肉製品的消費量和價格呈剛性增長態勢,肉牛產品市場空間巨大。於是,2008年,農業部把夏南牛作為唯一在全國推廣的肉牛品種。2009年,河南省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大力推廣夏南牛。夏南牛產業發展列入國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5年成為河南省25項重大經濟發展戰略之一。
2008年,在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兵海指導下,祁興磊創新團隊依託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7個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加強合作,編制出《夏南牛》國家標準、《夏南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總結出六項適用於不同性別牛和不同用途牛的飼養管理技術集成;同時進行夏南牛高檔肉牛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的研發。
一頭牛的原血加工成血漿血球蛋白粉可增值6倍,一副牛骨架加工成骨肽產品可增值7至10倍,精深加工後的牛肉高檔產品每公斤最高可售300元……在祁興磊團隊的努力下,夏南牛產業鏈在泌陽縣夏南牛產業園延伸。
據了解,這些年,除西藏、新疆和港澳臺地區之外,泌陽縣已向全國推廣200多萬頭活體夏南牛、800多萬劑夏南牛凍精,總計在1000萬頭以上。2018年,泌陽縣夏南牛存欄38.5萬頭、出欄22.3萬頭,夏南牛業產值逾150億元,已形成集繁育、養殖、屠宰、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格局。
「夏南牛無角新品系的培育,同樣起步於2008年。」祁興磊詳細介紹夏南牛無角新品系培育研究的過程,「近年來,隨著肉牛業的集約化、規模化飼養,牛的一對大角不僅消耗營養、降低飼料轉化率,還容易對動物或飼養人員造成傷害。幼年期對其去角在現代化養牛業中已經成為一種公認的先進飼養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不僅加大了養牛場的工作量,而且會對肉牛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有違動物福利原則。因此,我們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基因標記和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對夏南牛無角品系進行早期分子選育,加快育種進程,為我國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祁興磊翻開資料,給我們指看、講解夏南牛無角新品系選育提高技術路線圖:從夏南牛群體選擇無角夏南牛群體為基礎群——進行無角基因標記分析和性能測定與評定,選定無角夏南牛公牛、無角夏南牛母牛——無角夏南牛公牛、無角夏南牛母牛交配,選擇無角且生產性能優秀的夏南牛犢牛。
「基因標記技術的優點是省錢、省時、工作量小。從提取DNA到有角牛與無角牛性狀的鑑定,無須測序,1天時間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鑑定成本和工作量。目前,這項育種技術居國內外領先水平。」祁興磊透露。
人們常說,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2008年春,祁興磊創新團隊開始組建無角夏南牛核心群,如今,該公司夏南牛育種場已有無角夏南牛核心母牛260餘頭、種公牛9頭。
2019年6月,他們與江西農大合作,開始了為期9個月的夏南牛無角新品系飼養試驗。2020年1月,將對35頭無角夏南牛進行屠宰分割實驗,獲取新品系各項生產指標。
「這個新品系,體長可以比原種夏南牛增加15釐米~20釐米,裡脊、外脊等部位可多產肉10公斤以上。按照高端牛肉一公斤200元來算,一隻無角牛就能多給養牛人帶來2000元以上的利潤。另外,繁殖性能更高,死亡率更低,抗逆性顯著提高,縮短了養殖時間,提高了養殖效率。」祁興磊拿無角新品系與有角夏南牛相比較。
8月14日,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的申報通過了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組的驗收。獲批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更有利於夏南牛的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無角夏南牛前景廣闊。
當時,幾位專家認為,祁興磊團隊無角夏南牛新品系研究融合夏南牛高檔牛肉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項目,不但提高了原始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而且開闢了一條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高效自主創新之路,以較少的成本實現較大的突破,為發展優質草畜、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拓寬了路徑。
幾位專家告訴祁興磊,無角夏南牛研究已經取得成功,可以考慮申請驗收。
但是,祁興磊考慮得更細緻和長遠:從有角夏南牛到無角夏南牛再到全產業鏈發展,還有大量工作包括無角夏南牛集成技術要完成。
「還是放在原定節點2021年好。我是1961年出生,屬牛,2021年正好60歲退休,也算是一生夏南牛研究的一個『逗號』紀念吧。」祁興磊坦誠地說,「在無角夏南牛通過國家驗收後,我計劃再幹20年,進一步提升夏南牛母牛的一胎雙犢率和夏南牛產業水平與效益。」
腳步不停,前進不止。讓牛更「牛」,這就是「牛人」祁興磊的「牛脾氣」!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