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土非常詭異的文物:鹿形金怪獸,它是什麼,從哪來?

2020-11-30 騰訊網

1957年,在陝西省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了一件戰國時期匈奴貴族的墓地,在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非常詭異的文物,這個文物就是:鹿形金怪獸。

鹿形金怪獸是一個用純黃金打造的動物圖案,這個動物長著老鷹的嘴巴和野獸的身體,頭上有一雙很長的角,像鹿角一樣,鹿角的總長度差不多與它的身體總長度一樣長,這個動物有四隻腳,站在一個四瓣花形的託座上,託座中間高四周低,四個花瓣上各有三個小圓孔。

鹿形金怪獸

這是一種從未出現過的奇異動物,動物的眼珠向外凸出,耳朵向上豎直,頭上的兩隻角向身體後面內彎,呈倒八字形,頭上的角還分出四個叉,每個叉端頂部各有一個此動物縮小版的頭像,這個動物呈現一種向前搏鬥含蓄待發的狀態,低頭挺胸,四肢直立,尾巴豎直成一個圓圈,尾巴根端也有一個此動物縮小版的頭像。

而且從這個鹿形金怪獸的製作工藝上來看,顯得非常精良,動物表面的紋理雕刻得清晰可見,鹿形金怪獸的角與身體部位、身體與託座部分都採用了高超的焊接工藝,如果這真是匈奴人生產的,那足以說明戰國時期匈奴的鍊金水平之高,雕刻工藝之精良!

匈奴人

這究竟是什麼動物?為何會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匈奴貴族墓地中呢?

根據史記的說法,匈奴人是在夏朝最後一任君主夏桀的兒子,名字叫淳維,夏朝滅亡後,一部分夏人向逃入茫茫草原,之後一直在北方生活,逐漸形成匈奴族,早期的匈奴只是草原上的一支遊牧民族,他們的馬、羊、牛非常多,同時草原上還有狼、 鷹等猛獸。

從圖騰上來說,匈奴的第一個圖騰是龍,因為匈奴與華夏族同根同源,夏朝的圖騰就是龍,所以匈奴最早的圖騰與華夏一樣是龍,後來匈奴的圖騰逐漸變成了狼,因為狼是草原上最重要的一種動物,維持了草原上的生態平衡,也成為匈奴人崇拜的圖騰。

有一種可能就是匈奴人製造鹿形金怪獸的工匠有可能是華夏人,然後這個看過《山海經》,《山海經》最早成書於戰國中後期,與鹿形金怪獸存在的時期差不多,所以工匠結合《山海經》與草原上的生物,想像出了這麼個鹿形金怪獸,把他雕刻出來作出吉祥物或者裝飾物,最後成為陪葬品流傳至今。

鹿形金怪獸這個來自於匈奴貴族的陪葬品,他應該是當時貴族的一種裝飾品,這種造型奇特用黃金打造的物件也代表了其主人高貴的身份,這是一件裝飾品,也有可能是一種崇拜物,顯示了匈奴人的祖先對大自然的崇拜。

相關焦點

  • 電影與歷史:《託米麗斯女王》裡的文物和武器裝備原型
    討論完了人設,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電影裡都藏著哪些文物彩蛋:首先是海報上女王大人的鎧甲:這套金閃閃的「黃金聖衣」的原型,是出土於哈薩克斯坦的伊西克庫爾幹墓地的「黃金戰士」。這套金甲的主人,是一個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斯基泰王子或者公主,他(她)帶著這套華貴的黃金鎧甲和4000多件黃金飾物下葬。
  • 中國最古老的遺址:9000年歷史文物出土河南鎮館之寶
    我們常說中華文明有五千年非常悠久的歷史。即使在整個世界古代文明環境中,中國古代文明也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這當然是事實,也是歷史研究領域的共識。但一種荒謬的觀點也應運而生:中國古代文明來自西方。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和愚蠢的,對古老的中華文明危害極大。
  • 《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獸蠱雕與陝西出土的文物如出一轍
    水中有一種怪獸,叫蠱雕也叫纂雕,其長相如雕鷹,但是頭上卻長角,它的叫聲就像小兒啼哭一樣,而且能吃人。有很多文字曾對此有記載,如《駢雅》記載:「蠱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紺珠》記:「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郭璞《圖贊》中說:「纂雕有角,聲若兒號。」據說,蠱雕來自於雷澤之中,後來有了雷神獨佔雷澤,將蠱雕趕了出去。蠱雕的食量非常大,他的食物就是人類,它的大嘴能吞下一人。
  • 陝西出土秦漢文物掠影
    鳳翔縣古稱雍城,自公元前677年秦都東遷至此,雍城作為秦都的時間長達294年,包括秦帝國的3個皇帝在內,秦國歷史上共有33位國君,其中19位就葬在這裡。公元前383年,秦都繼續東遷,雍城才結束了這段輝煌的歷史。秦公一號大墓,在幾經盜挖後仍出土各類文物3500餘件,通過對出土的石磬銘文進行分析,推斷該墓主是秦景公。
  • 一座佛塔的坍塌,創下中國出土文物10大紀錄
    8月24日夜,寶雞扶風,人們早已沉入夢鄉,縣城北10公裡法門鎮,連續發出譁啦譁啦的巨響,一座歷史400年的高塔,轟隆一聲垮塌了一半,剩下另一半仍兀自挺立風中。這塔叫「法門寺舍利塔」,高近50米,差不多16層樓房那樣高,怎麼說塌就塌了呢?是什麼徵兆,難道預示真有事要發生?因塔太高,塌掉一半剩下一半,難以重新修復。直到5年後撥下資金,要修塔。
  • 盛世佛光——汶上寶相寺塔地宮出土佛教文物展
    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前所未有地闡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與意義。他還專門論述了佛教文物的價值,強調不僅僅要作為文物欣賞,更要復活其內在的精神價值。2014年,適逢汶上縣寶相寺塔地宮佛教文物出土二十周年,山東博物館和汶上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汶上縣寶相寺塔地宮出土佛教文物展」。
  • 《澤塔奧特曼》終極Boss來了,它可能是奧特曼歷史上最強怪獸!
    在大家的印象中,奧特曼歷史上最強的怪獸是誰?可能有人會說是黑暗扎基或者海帕傑頓。如今圓谷給出了《澤塔奧特曼》這部劇的終極Boss,他的實力可能會刷新記錄。其實從圓谷對劇情的安排上來看,《澤塔奧特曼》這部劇不簡單,而且裡面終極怪獸的實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
  • 四川挖出最詭異的青銅器,距今2000多年,上面有32隻青蛙,兩條蛇
    毛公鼎、曾侯乙編鐘、雲紋銅禁等,這些都堪稱是逆天國寶,而如今出土的這麼多青銅器中,要說哪一件青銅器最難複製,估計很多專家都認為是淅川楚墓出土的雲紋銅禁,但是要說哪一件青銅劍最為的詭異呢?估計這個很多人不知道,我們下面就好好的介紹下這件最詭異的青銅器吧!
  • 盤點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出現的歷史文物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成為熱劇,是因為他能將中國古代唐朝的歷史文化高度還原並推向世界,讓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國唐朝時期最繁華的城市——長安,並且在看劇的同時也讓大家學到很多歷史,還把一些歷史人物活靈活現地演了出來。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的珍貴歷史文物。
  • 南美出土的一尊文物,上面刻著兩個漢字,山海經也許並不是神話?
    我們國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作為華夏子孫,我們的祖先前輩留下了非常多文明古蹟,很多文物的數量數不勝數,即便是在今天,我們還是有不斷出土和新發現的文物。當然屬於我國的文物基本都是在我國的國土上面被發現的,但是在1865年的時候,有一尊刻有「武當」二字的銀質女神像出土了。
  • 雲南出土的國寶級文物,是古滇國特有的存錢罐,之後禁止出國展覽
    讀過鬼吹燈的觀眾都知道,書中有一個神秘的古滇國,不過這個國家可不僅僅存在於書中,歷史上這個國家是真是存在的,而且就在我國的雲南地區。這個國家產生於戰國,存在了大約500年的時間,因為雲南地處偏遠,古代交通不發達,所以對於滇國的記載非常少。
  • 秦始皇以小篆統一六國文字,為何出土秦朝文物上文字以隸書居多?
    對於隸書出現在秦朝的文物中,我們之所以感到意外,這是因為,歷史資料給我們的常識是,第一,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制度,那按理,不應該在秦朝的文獻上有隸書而是小篆啊?第二,隸書起源於什麼時代。我們古代的文獻資料,對隸書的起源記載是比較模糊的,也是不太可靠的。比較權威和大家都知道的是,秦始皇時期的下層官吏程邈發明了隸書。
  • 一雙其貌不揚的「黑鞋」,竟是國寶級文物,什麼來頭?
    博物館的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也代表著歷史本身,不同時期的文物具有不同的特色,商周的青銅器、唐宋的瓷器都成為時代的一張明信片。靜靜躺在博物館裡每一件文物都代表著一段特殊的歷史歲月,它們的背後都隱藏著關於自身的歷史故事。
  • 汨羅江流域再次出土國家一級文物商代青銅鐃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汨羅臺 張為 胡清)近日,汨羅長樂鎮出土一件獸面紋青銅鐃【náo】,省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是汨羅江流域出土的又一件「青銅重器」。因獸面紋銅鐃器型完整、紋飾精美且南方地區發現大型青銅鐃總體數量較少,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高至喜,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劉彬徽鑑定,獸面紋銅鐃年代為商代
  • 法老墓出土一件文物,埃及人視為「聖獸」,日本專家:不就是貓嗎
    正如世人所知的,法老墓中出土最常見的文物便是黃金文物、木乃伊以及各種石像、壁畫。這些文物固然重要,但在埃及人看來,最重要並非各大法老墓出土的各種稀世珍寶,而是一種被埃及人視為「聖獸」的文物。那埃及的聖獸到底是啥呢?眾所周知,中國以及華夏文化圈的聖獸是龍鳳,但這種聖物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考證;但埃及的這聖獸卻非常的常見,就是平時我們看到的「貓」。
  • 孤品絕藏的文物,出土後便引人注目,43年間只展出過一次
    我們往往自豪於祖先曾經創造的光輝燦爛文化,也曾經為博物館中精美絕倫的文物說折服。其實,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對前人的了解,真的只是只鱗片爪。當然,商朝主要活動於黃河流域,尚未有史料證明它的都城曾向南遷徙到長江流域。所以,專家普遍傾向的觀點是,盤龍城遺址應該是商朝向南擴張時重要的據點。 除了建築物的遺蹟外,盤龍城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和石器,說明此地曾經繁華一時。特別是有一對玉器被曝光後,馬上成為了文博界的焦點。
  • 秘魯出土中國文物,疑是商朝人製造,難道《山海經》所言非虛?
    我們的文明發展了5000年,自然有不少優秀的文化產出,文物自然也就多不勝數,但卻有件怪事,這些珍貴的文物應該是在中國發現才對,有一樣東西卻偏偏在遙遠的南美洲出現,這讓當時的考古學家們都摸不著頭腦。這讓世界大吃一驚的究竟是什麼事呢?而他與道家以及《山海經》又有著什麼神秘的關係?難道說美洲的文明真的源於華夏?
  • 司母戊鼎出土於1939年的日佔區,它是如何逃過日寇魔掌的呢?
    提起司母戊鼎(現改為后母戊鼎),作為中國人可以說無人不曉,因為它是中國現存青銅器裡最有名的一尊。它高133釐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上現存出土青銅器中最大也是最重的一件,現陳列於首都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體型巨大,工藝卻又很精巧,代表了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器文化。每一個去國家博物館參觀的人,在親眼目睹它的尊嚴後,都會驚嘆不已。
  • 十二萬文物藏品展現歷史價值
    遼銀釉雞冠壺 圖源: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類為主的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文物藏品12萬餘件(套)。  館藏特色:遼金時期的文物、歷代書法繪畫、東北抗日聯軍文物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歷代陶瓷器、薩滿民俗文物也有一定的收藏。近現代著名畫家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作品收藏頗豐。  遼契丹文八角銅鏡  這面銅鏡堪稱吉林省博物院十大國寶之一。
  • 土城子出土「普通」的古劍,經過研究,專家說:這是國家一級文物
    在清理的過程中,專家們卻面露失望之色,因為墓葬內只出土一些玉器、石器以及青銅古兵器,這些器物都是很常見的隨葬品,完全沒有太大的研究價值。緊接著,專家將出土的器物裝進文物保護箱內,帶回研究所。專家回到研究會後,開始對出土的文物進行分類,在清理青銅古兵器時,一把長滿土鏽的青銅劍,卻吸引專家的目光,這把劍長49.2釐米,做工樸實無華,從造型上看,應該是春秋時期的青銅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