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秦漢文物掠影

2021-01-10 暢明軒

公元前771年,西方犬戎部落攻陷鎬京,幽王被殺,西周亡。次年,平王東遷,定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兩半,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長達500餘年的爭戰攻伐,秦國最終勝出。

秦人贏姓,始居東海之濱。與殷同源,共尊玄鳥之圖。

(上圖選自「地圖帝」)

周初因反,被迫西遷,至襄公護平王東遷,受封岐山以西,正式立國。穆公躋身五霸,孝公任用商鞅,惠文王滅巴、蜀,王嬴政滅六國。

(上副地圖摘自網絡)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周王權日益衰落,諸侯勢力此起彼伏,「僭越」成為常態,這就意味著很多本來只能是周王享用的禮樂制度和祭祀之禮,下移到了公、卿階層身上,禮器的形制、種類、用途、紋飾等均可能在商周以來嚴肅規整的禮制規範外另有發揮,從而催生了更加多元的、帶有地域色彩的藝術。

對禮制的突破帶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無形中促進了先秦思想、觀念與藝術的極大發展,從而迎來文化上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

《與天久長》展的第三單元就選取雍城秦公大墓和其他地區出土的秦國文物,以窺見秦人發展之路和秦國日益崛起的過程。同時,還通過陝北地區發現的先秦時期匈奴遺物,了解當時秦人所面臨的外部形勢。

鳳翔縣古稱雍城,自公元前677年秦都東遷至此,雍城作為秦都的時間長達294年,包括秦帝國的3個皇帝在內,秦國歷史上共有33位國君,其中19位就葬在這裡。公元前383年,秦都繼續東遷,雍城才結束了這段輝煌的歷史。

秦公一號大墓,在幾經盜挖後仍出土各類文物3500餘件,通過對出土的石磬銘文進行分析,推斷該墓主是秦景公。經發掘後的秦公一號大墓,佔據了中國考古學史上的5個最:迄今中國發掘規模最大的先秦墓葬;殉葬最多的單體墓葬;黃腸題湊槨具是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木碑實物;出土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馬頭長方,稜角分明,口微張,雙耳殘斷,雙目為單陰線雕刻,頸部後端呈樺頭狀,其上鑽有小孔,以便嵌入固定,風格寫實。與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所出陶馬頭相似。

一般留下這種痕跡的材料質地都不太好

秦式玉器的紋飾多以細陰刻線為主,難見浮雕。陰刻的圖案幾乎均是幾何形狀的龍紋。表現形式有繁有簡。

這件玉戈的材料和工藝還是非常好的

神木縣鈉林高兔匈奴墓出土了金屬文物及馬、牛、羊頭骨,其中「網紅」般的金怪獸,就出自此墓。

此物當是匈奴王冠頂的裝飾物

鹿形鳥喙怪獸形象,曾見於內蒙準格爾旗西溝畔匈奴墓出土的金飾片

通長11cm,高7cm

該墓還出了同款的金虎,可惜沒來

該墓出了兩件這個銀環,一個好的,一個斷了

該墓出了5件這種鹿,這次展出來了4件

尤家莊M20出土各類隨葬器物39件,分為銅、銀、鐵、玉、料器等。於1996年發掘清理。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東亞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帝國誕生。嬴秦雖短,不過十四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促進了中國大一統「天下」觀念形成。在本次展覽「皇帝臨位」單元,以秦始皇陵及秦鹹陽宮遺址等出土文物,當可窺秦帝國的恢弘與壯闊。

說秦朝文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秦始皇陵了,因為嬴秦政權很短暫,想必全部精力都在天下統一上,無論陶器、青銅器、玉器等實用器或陪葬器依然延續了春秋戰國風格。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從形體把握、神韻處理、色彩運用、細部刻畫等方面可見作者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成就。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

兵馬俑1號坑出土的青銅劍具,劍珌、劍格、劍珌

陝西省鳳翔縣城西,距秦雍城大遺址15公裡處,是首次在雍城郊外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性質較為明確、持續時間最長的秦漢「皇家祭天台」。血池遺址入選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血池遺址最近公布的是總面積470萬平方米,確認相關遺蹟3200餘處,出土各類遺物2401件(組)。現在基本確認該遺址是由中心場地、各類建築、圍繞場地的祭祀坑、道路、烽燧等各類遺蹟組成的「畤」文化遺存。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各種反秦勢力中脫穎而出,建立漢朝,分東西兩漢歷時400餘載。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之一,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四夷賓服,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諸多領域均取得了很大發展。「與天久長」展覽的這個單元展品,大多是高等級墓葬中的藝術遺存。

看這個小鬼臉,漢景帝陵園的陪葬墓出的,漢代的帝陵都沒發掘(但很多都被盜擾過),都是陵園或陵園裡祭祀坑或陪葬墓出土的遺存。

一組錯金的車馬件,都是大大人物用的

張安世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西漢大臣。酷吏張湯之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張安世在西漢的地位絕對舉足輕重,其墓葬的出土文物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出土的很多隨葬品都屬於西漢皇帝御賜的。張安世家族墓於2008年開始,歷經3年發掘,張安世和其子孫的墓葬已發現14座,僅有張安世一位後代的夫人墓未被盜過。

漏的計時,以壺孔不斷向外滴水,壺內蓄水減少情況為準,所以也稱為滴漏,壺蓋上有孔,孔中插一帶有刻度的浮箭。依據壺內浮箭的下降,讀出箭上的刻度便知當時的時間。但當壺中盛滿水時,因壓力大而滴漏快;水量減少水壓降低後,滴漏的速度又變慢,這對測時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何使漏壺中的水位和水壓保持均衡,在漢代尚未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這時的漏壺對其校準設備如圭表和日晷存在著相當大的依賴性。

「螺螄殼裡做道場」這件東西真的很袖珍,長2.9cm,寬1.6cm,如此狹小的空間做了很多繁瑣的紋飾。

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興平市茂陵東側陪葬坑。通高58釐米,口徑9釐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爐系博山爐式,兩漢時期,博山爐已盛行於宮廷和貴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在河北漢代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就是見證

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周三十五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官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爐口外側和圈足外側刻有銘文,記其原為未央宮物,後歸陽信家,應是漢武帝賜給陽信長公主及其丈夫大將軍衛青的賞物。

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三十二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這個爐子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這幾個銅鎮雖然表情惟妙惟肖,動作神態飄逸,足見匠人之功夫。昔年漢明帝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創鴻都門以集奇藝,天下之藝雲集,當是如此才能促進漢代有如此雅趣之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獸蠱雕與陝西出土的文物如出一轍
    一九五七年,考古學家在陝西神木納林高兔村,發現的戰國晚期匈奴墓中,出土了一件純金鷹嘴鹿形獸身怪獸,這件文物在造型上與《山海經》的蠱雕如出一轍,這件事轟動了整個考古界。如此看來,《山海經》中所記載下來的那些怪獸,一定是存在過的。
  • 從漢代揚州「尋狗案」可以看出秦漢人愛狗嗎
    通過對這幾份奏疏的釋讀,結合同期秦漢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張朝陽和閆璘兩人發現,秦漢時代狗與民眾生活乃至政治、軍事都有很大的干係,因此非常受到重視,「這有功利性、迷信的一面,但更有對動物生命本身的某種關注,因此可以認為揚州尋狗案例折射出一絲動物權萌芽的意味。」4月15日,「新出土漢代簡牘與古代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舉辦。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4期:追《大秦賦》訪櫟陽城
    12月21日(周一)上午10時,「陝西文物探探探」與您相約一直播app,帶您實地探訪曾經的秦都櫟陽城。本期主講嘉賓仍將是劉瑞老師。劉瑞老師不僅著有《秦封泥集存》,是秦封泥研究專家,還曾參與或主持了秦漢櫟陽城考古。【主講嘉賓簡介】劉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漢唐研究室副主任,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華南二隊隊長。
  • 【陝西文物探探探】古人傳遞書信是如何保密的?來看看2000年前的...
    泥丸包裹繩頭壓平後蓋上官印 防止文書傳遞過程中被偷看身著古裝的該博物館「秦漢印吧」負責人、秦文化研究會秦封泥專業委員會理事何全喜先生,現場演示了如何製作和使用封泥。他介紹,在秦代,紙張還沒有發明使用。公文一般是寫在編起來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稱為簡,木片稱為牘。
  • 鐵嶺邱臺遺址 明確秦漢長城走向
    我省北部的遼河衝積平原,秦漢長城的延伸一度出現缺口。考古專家通過邱臺遺址的考古研究,不僅確證遼北秦漢長城的存在,並為秦漢時期重要邊塞——漢代望平縣方位的確定提供眾多線索。  反映秦漢時期邱臺守邊將士生活場景的雕塑。  邱臺遺址出土的繩紋瓦。
  • 陝西歷史博物館給你講故事
    三彩載樂駱駝俑  來源:陝歷博官方微信「這件獸首瑪瑙杯1970年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窖藏中,它自從出土以來便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你看它由一整塊珍貴的紅瑪瑙雕琢成一支號角的形狀,遠遠看上去好像穿了一身玫瑰色的外衣。」
  • 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開播 陝西文物又成為主角
    亮相首集的5件新石器時代文物中,有兩件出土自陝西——來自洛南的紅陶人頭壺和來自華洲的陶鷹鼎,它們在節目中「開口說話」,講述自己的故事。6000多年前的女性長這樣在節目中第一個出現的紅陶人頭壺,1953年出土於洛南縣。因為當時新建的半坡博物館在籌辦《原始社會史》展覽,便被調撥過來。
  • 陝西文物又成央視國寶節目「網紅」 曾被當做雞飼料盆
    亮相首集的5件新石器時代文物中,有兩件出土自陝西——來自洛南的紅陶人頭壺和來自華洲的陶鷹鼎,它們在節目中「開口說話」,講述自己的故事。6000多年前的女性長這樣在節目中第一個出現的紅陶人頭壺,1953年出土於洛南縣。因為當時新建的半坡博物館在籌辦《原始社會史》展覽,便被調撥過來。
  • 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超活化,日己觥中「創」出「青銅小分隊」
    鳳鳥這大眼睛呆萌呆萌的,我超喜歡……」「拆出了鴞,很好看,繼續努力……」這是天貓商城陝西歷史博物館旗艦店文創產品「青銅小分隊系列PVC盲盒萌趣手辦」頁面中,700多條評價中最上面的兩條,代表著廣大買家的喜愛之情。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3期:古人如何認證汗血寶馬?
    西安文物資源豐富,在校園內挖掘到文物很平常,有人因此戲稱西安的高校屬於「古墓派」。那麼你知道在陝西高校中歷史最為悠久、考古專業和北大一樣有名的西北大學,在校園考古中發現了哪些寶貝?9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了西北大學博物館歷史館。
  • 汨羅江流域再次出土國家一級文物商代青銅鐃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汨羅臺 張為 胡清)近日,汨羅長樂鎮出土一件獸面紋青銅鐃【náo】,省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是汨羅江流域出土的又一件「青銅重器」。因獸面紋銅鐃器型完整、紋飾精美且南方地區發現大型青銅鐃總體數量較少,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高至喜,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劉彬徽鑑定,獸面紋銅鐃年代為商代
  • 羊年春節說陝西 「羊」基因「羊」文物「羊」民俗
    受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文化的影響,在內蒙古、甘肅一帶出土的青銅器上,羊的形象常見於兵器以及青銅帶具裝飾等文物。例如,大羊角形銀車輿飾,長6.9釐米,通高7.5釐米,重2克。用薄銀片剪切成型,以羊的身形鏨刻數道曲線。羊頭前伸,圓眼豎耳,花邊形大角向後彎曲,尾巴上翹,四足著地,四腿前後交錯呈行走狀,羊的形象被雕刻得呼之欲出。
  • 陝西考古博物館明年9月開放|A級通緝犯落網,賣文物涉案超2000萬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白土良墓群出土文物 ■ 杭州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進入實施階段 已累計出土文物7000餘件 ■ 雄安新區文物考古進展順利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完成 【遺產】 ■ 金上京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同步推進
  • 在成都,陶瓷文物是這樣「活」起來的
    在我們了解它們的「重生」之前先讓我們走近成都陶瓷體味其中的精妙之處這些出土的陶瓷用各自時代的專屬印記訴說著歷史與文化的積澱邢窯「官」字款白瓷瓶唐代 成都江南館街出土這件成都江南館街遺址出土的「官」字款白瓷瓶腹上均勻分布八條細稜,底部正中刻有「官」字,胎質緻密堅實
  • 這個中秋和文物皮一下!聽它們講述傳奇往事
    「秦漢求仙事已非,等間卻遇月中妃。 如何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 一次廣寒月宮遊,一首《霓裳羽衣曲》,中秋夜竟如此奇幻與浪漫。這則故事流傳甚廣,也被文物記錄了下來。
  • 盛世佛光——汶上寶相寺塔地宮出土佛教文物展
    他還專門論述了佛教文物的價值,強調不僅僅要作為文物欣賞,更要復活其內在的精神價值。2014年,適逢汶上縣寶相寺塔地宮佛教文物出土二十周年,山東博物館和汶上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汶上縣寶相寺塔地宮出土佛教文物展」。
  • 陝西老農撿「鷹狀」陶罐,拿回家當飼料盆,後成首批禁止出境文物
    陝西老農撿「鷹狀」陶罐,拿回家當飼料盆,後成首批禁止出境文物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民族的「母親河」,不僅是為沿岸居民提供水源,更在於它孕育了璀璨多姿的華夏文化。曾經就有一位陝西老農撿了個陶罐拿回家當飼料盆,後卻成了首批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1957年的一天,陝西華縣太平莊村民殷思義正在趕著牛犁田,突然他感覺犁好像碰到了什麼東西。
  • 大氣磅礴的秦漢玉器 ,這才是硬核的代表!
    國力強盛的秦漢時期,在玉器製作風格上,一變纖巧繁細的作風,表現出雄渾博大、自然豪放的藝術風格。
  • 國博「鏡裡千秋 - 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掠影
    重輪星芒紋銅鏡,齊家文化,傳甘肅臨夏出土弘紋銅鏡,商,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昭明」蟠螭紋銅鏡,西漢「田氏作竟」七乳四神羽人瑞獸紋銅鏡,東漢,河南南陽百裡奚村漢墓出土「新有善銅」四神博局紋銅鏡,新朝「始建國二年」瑞獸簡化博局紋銅鏡,新朝始建國二年(10年)乳釘間銘文釋文:宜子孫鏡緣銘文釋文:唯始建國二年新家尊
  • 法老墓出土一件文物,埃及人視為「聖獸」,日本專家:不就是貓嗎
    說到埃及古墓以及埃及文物,世人想到的肯定是圖坦卡蒙墓以及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事實上,埃及法老墓指的並非只是圖坦卡蒙墓,而是泛指帝王谷中的歷代法老墓,截至目前為止在帝王谷已經發現了65座法老以及其他貴族墓。這些法老墓出土了大量的古埃及時代稀世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