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湘潭大學主辦,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學院、永雄-杜蘭國際信用法律研究中心、湖南省法學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保障研究會承辦,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下簡稱「永雄集團」)贊助的第三屆信用法治·韶山論壇成功召開。永雄集團創始人、總裁譚曼受邀參加論壇並在下午的分論壇三「我國催收行業監管與立法完善研究」上作主題報告。
「為推動催收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催收行業近年來在推動行業陽光化、職業化、法治化方面做了系列工作,這些努力獲得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認可、理解和支持,催收行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持續趨好。在監管與立法尚待完善的情況下,催收行業的健康發展仍需社會各界共同持續努力,期待通過此次論壇的交流,能夠認真分析行業的問題,找到突破行業發展困境之道,充分利用蓬勃發展的科學技術和學術研究成果,完成中國催收行業鳳凰浴火般的蛻變與升華。」分論壇上,譚曼結合自身十多年的從業經驗以及多年債務催收法治化研究經驗,就我國催收行業近年來所做的努力、獲得的支持和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進行了分享交流。
據介紹,催收行業在陽光化方面的努力主要體現在行業自律、尋求上市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如積極籌備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標準、推動行業立法、加強內部交流、優化行業生態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積極籌備上市,為催收行業陽光化注入了正能量,加深了社會公眾對催收行業的了解;聯合高校召開了多場學術交流活動,其中每屆「信用法治·韶山論壇」都有關於催收的分論壇,對於提高催收行業的影響力、促進其陽光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職業化方面的努力主要體現在捐建學院、人才培養和與催收有關的項目申報等方面。如捐建國內首家信用風險管理學院,推動「信用風險管理與法律防控」(030104T)專業獲批,開設《債務催收理論與實務》課程;出版國內首部《中國債務催收行業立法研究》專著,推動催收法首次進入高校教學;聯合湘潭大學啟動赴美國杜蘭大學法學院攻讀信用法學碩士項目和面向催收行業的成人高考合作項目;在《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中國債務催收行業的機遇、挑戰及其治理》等多篇學術論文;湘潭大學承接的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立法研究》和《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立法研究》中均有關於催收的內容或子課題,且「我國催收行業監管與立法完善研究」已列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極大助推了催收行業職業化進程。在法制化方面的努力主要體現在推動立法、成立研究平臺和提交議案等方面。如相繼推動全國人大代表謝勇教授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關於規範催收行業經營範圍 支持催收行業自律 加緊制度催收行業立法的建議》等議案,2018、2019連續兩年推動全國政協委員王貴國教授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關於加快推動第三方債務催收行業立法的建議》《關於加強第三方債務催收行業自律》等議案;相繼推動成立「湘潭大學信用立法研究中心」、「永雄-杜蘭國際信用法律研究中心」、「湖南省法學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保障研究會」和「湘潭大學信用卡法律訴訟實務創新研究實驗室」等研究平臺;推動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債務催收管理條例(立法建議稿)》,並在《湖南日報內參》上發表《我省債務催收行業亟待立法完善》等內參文章。
「雖然催收行業最近幾年經歷了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掃黑除惡、打擊套路貸、暴力催收等考驗,但也讓催收行業清楚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總體而言,國家各個層面對催收行業的認可、理解和支持佔主流。」譚曼認為,近年來,催收行業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支持,且催收行為的邊界清晰,催收行業即將涅槃重生。
譚曼指出,國家層面,「我國催收行業監管與立法完善研究」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體現了國家對催收行業的高度認可和支持,且最高院、最高法近期頒發的一系列司法解釋,其中涉及到與催收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禁止性規定,也是從法律層面對催收行業立法的支持。監管層面,催收行業的邊界已經清晰。首先,銀保監會支持催收機構在引發投訴後與欠款人及第三方達成和解諒解,只有達不成和解諒解的才會對客戶單位追責,沒有刻意針對催收行業進行整頓。其次,公安機關加大了對違法犯罪行為及反催收聯盟的打擊力度,在上門檢查催收機構時,只要經營範圍合法且有銀行合法的業務委託即可。此外,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電信詐騙、掃黑除惡的行動中,公安機關將合法合規經營的催收機構排除在外。最後,市場監管局對催收行業經營範圍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除極少數地區申請從事催收業務有困難外,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從事催收業務的公司,市場監督管理局基本上都認可,對於已開設的催收公司支持繼續開設。客戶單位層面,作為催收機構的衣食父母,客戶單位從刺激業績的政策、投訴處理、內部品質管理、委外政策、打擊反催收聯盟、合法施壓方法的創新等方面都對催收機構給予了大力支持。比如中信銀行此次構建非訴與訴訟催收無縫對接的委外催收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當前非訴與訴訟催收分離、催收行業合法施壓等難題。學術理論層面,由湘潭大學主辦的信用法治·韶山論壇,每屆都邀請到了很多學術界人士參與,此次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幾乎有一半以上都是高校的學者、教授,且近年來學術界與催收相關的學術成果越來越多,而三年前基本上沒有與催收相關的論文、專著以及成熟的立法建議稿。媒體輿論層面,如今媒體對催收行業的認可、理解和支持前所未有,除涉嫌違法犯罪有公安機關介入的報導外,很少有個案違規催收的報導。媒體對催收行業正面客觀的報導越來越多,比如永雄集團去年赴美上市過程中經歷的輿情風暴,其中絕大多數報導都是中性的,即使有少數負面報導也是針對員工個人違規催收行為的。此外,催收工作還得到了其他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理解和支持。催收工作需要得到大量欠款人和第三方的協助,其中,真正不配合的佔比微乎其微,不管是欠款人本人、第三方還是其他相關單位,絕大多數都願意積極配合併支持催收工作。
對於催收行業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譚曼建議,短期而言,催收機構要穩中求發展,在合規催收上做文章。一是不要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合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二是不要冒充公檢法催收,不要使用侮辱、謾罵等「軟暴力」催收,尤其不能公司有組織地採用這些違規方式催收,確保公司的品質合規生命線。三是要創新合規催收方式穩中求發展,比如借鑑這次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湖南衛成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找一家戰略合作律師事務所,對惡意逃廢債的老賴提起訴訟。中期而言,催收行業要擁抱監管,積極推動國家明確主管監管部門。催收行業與徵信業一樣都屬於信用服務業,應該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催收機構行使行政監管,對催收機構設立市場準入,對催收員實行執業資格考試,即持牌經營、持證上崗。與此同時,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催收行業的職業紀律、職業道德規範,並作為行政主管部門推動催收行業的相關立法。長期而言,需要完善催收行業的法律體系,既要制定出臺相應的催收法,也要有各部門頒發的部門規章以及最高法頒發的司法解釋等配套。
據了解,譚曼創辦的永雄集團深耕個人信貸不良資產管理領域,以「讓世界沒有挽不回的誠信」為使命,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1.5萬餘名員工、30多家分支機構的大型集團公司。此外,作為湘潭大學特聘教授、湘潭大學信用立法研究中心主任、永雄-杜蘭國際信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譚曼從事信用立法、債務催收法治化研究多年,主編《訴訟制度改革與理論探索》《首屆「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優秀論文集》等著作多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以及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先後在《光明日報》《湘潭大學學報》《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等報刊上發表與催收相關的學術論文多篇,其著作的《中國債務催收行業立法研究》已在法律出版社出版,為推動催收行業陽光化、職業化、法制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楊柳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