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臨刑,呼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隋書·賀若弼傳》
譯文:
臨行刑時,父親賀若敦把賀若弼叫過來對他說:「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這個心願沒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為說話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慮(今後說話要謹慎)。」於是拿鐵錐刺賀若弼的舌頭,使他口舌流血,以訓誡賀若弼以後說話謹慎。
1
他們一家都很能打,到了他這裡更是立下滅國之功。
他們一家都很能噴,他老爸因為胡說八道被逼自殺,臨死前「錐舌誡子」,讓他別亂說話,到後來,他還是因言獲罪,丟了性命。
他就是隋朝名將賀若弼。
2
先說一個姓氏學知識。
賀若弼的爺爺叫賀若統,爸爸叫賀若敦。
這祖孫三代的名字怎麼看上去像三兄弟一樣呢?很簡單,人家不是單姓「賀」,而是複姓「賀若」。
「賀若」這個姓氏源自鮮卑賀若部,屬於以部族名稱作為姓氏。
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的時候,很多鮮卑族人都把兩字、三字甚至四字的複姓改成了單姓,連皇家的「拓拔」都改成了「元」,只有兩個姓氏沒有改,這兩個姓氏就是賀若和尉遲。
3
賀若弼出生在將門之家,爺爺能打,爸爸能打,賀若弼更能打。
賀若弼曾經跟著一代名將韋孝寬「學生意」,表現很是突出,他還得到了另一位名將高熲的大力推薦,「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
隋文帝楊堅坐上皇帝的位置之後,憋著勁要幹掉偏安一隅的陳朝,把賀若弼這顆強力棋子,擺到了與陳朝接壤的揚州,準備滅陳。
賀若弼意氣風發,賦詩一首,寫道:「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我的功勞我做主。
4
公元588年十月,聲勢浩大的滅陳戰役拉開帷幕。
東至大海,西到巴蜀,在數千裡的戰線上,隋朝集結了51.8萬軍隊,分成8路猛虎下山。
賀若弼這一路軍隊距離陳朝首都南京(那時候叫建康)最近,陳朝在賀若弼的進攻路線上布置了層層防禦,不說別的,單單是長江,就不是那麼容易過的。
賀若弼玩了一招「瞞天過海」。
首先,賀若弼大量購買船隻,卻都隱蔽起來,只在江邊放了幾十艘小破船,讓陳朝軍隊認為他沒有渡河的力量,放鬆了警惕。
其次,賀若弼命令沿江的部隊加大換防密度,而且每次換防都大張旗鼓,聲勢很大,弄得對岸的陳朝軍隊以為進攻即將開始,加強戒備,如臨大敵,結果只是換防而已。這樣一驚一乍的次數多了,就起到了「狼來了」的效果。
5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陳朝上上下下歡度新年,隋朝軍隊發起突然攻擊。
賀若弼更是提前發起進攻,因為有了之前的鋪墊,「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
賀若弼部一路突進,摧枯拉朽,一直到南京城外的紫金山(那時叫蔣山)才遇到陳朝精銳部隊的阻擊。
等到賀若弼經過苦戰,將一個個陳朝將軍擊敗,成功進城的時候,另一路的韓擒虎已經率領五百騎兵趁虛而入,活捉了陳後主。
賀若弼很生氣,我辛辛苦苦啃骨頭,你輕輕鬆鬆摘桃子,太過分了。
韓擒虎也不是善茬,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才是硬道理,再說了,你為啥不聽軍令提前了半天發動攻擊。
兩大名將互噴口水,甚至拔劍相向,險些火併。
滅陳前敵總指揮、未來的隋煬帝楊廣不喜歡賀若弼,堅定地站在韓擒虎這一邊,好在隋文帝楊堅和稀泥的本事夠高深,一人給了一個甜棗,賀若弼和韓擒虎雙雙列為首功,都被封為上柱國。
6
爭功風波算是告一段落,但賀若弼還是心理不平衡,怨氣衝天,隱藏多年的噴子本性終於暴露出來,而這也最終要了他的命。
想當年,賀若弼的爸爸就是因為口出不遜,被逼令自殺。臨死前,賀若老爹許下了兩個願望,希望兒子做到,一個是滅陳,另一個就是慎言。
賀若老爹還特地找了一把錐子,刺破賀若弼的舌頭,以加深兒子的印象。
起初,老爹的警示還是管用的。
還是北周宇文氏當家的時候,賀若弼曾經和另一個高官背地裡議論太子,都覺得太子不怎麼靠譜。
那位高官把兩人的討論結果告訴了皇帝,皇帝招來賀若弼進一步詢問。
賀若弼突然意識到皇家的事情要少攙合,更想起了老爹的臨終教導,矢口否認自己原先的觀點。
後來,太子登基,那位傳話的高官被搞死,賀若弼逃過一劫。
7
隱忍了很多年的賀若弼,在立下滅國之功後故態復萌。
賀若弼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誰都不如他。
賀若弼曾經評價另幾位同時期的名將,「楊素是猛將,不是謀將;韓擒虎是鬥將,不是領將;史萬歲是騎將,不是大將。」
能稱得上大將的只有我。
賀若弼覺得自己文武雙全,弄個宰相噹噹也不錯。
但是,宰相名單公布,沒有賀若弼的份,賀若弼心理失衡,評論兩位宰相是酒囊飯袋。
閒言碎語多了,隋文帝楊堅很生氣,他覺得,賀若弼心胸不夠寬廣,小家子氣,雖然沒罰他,還是高官厚爵供著他,但是奪走了他的兵權,不再讓他上前線打仗,逐漸疏遠賀若弼。
8
等到楊廣登基之後,賀若弼的末日來了。
賀若弼當初是高熲大力推薦的,但楊廣和高熲不對付,於是把賀若弼視為「高黨」。
公元607年,63歲的賀若弼跟隨楊廣北巡。
楊廣讓人製造了可以容納數千人的超級大帳篷招待突厥人,以彰顯大國氣勢。
賀若弼、高熲、宇文弼幾個失意的大臣聚在一起,議論楊廣此舉實在是太奢侈,太沒有必要了,簡直是個敗家子。
私下裡的議論被告發,楊廣給這幾個人扣了頂「誹謗朝政」的罪名,直接推上了刑場。
9
賀若弼的遭遇告訴我們——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你有多大的功勞,都要管住自己的嘴。
因為,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