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曾出現過一段時期的生育潮,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這樣的生育效率,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讓人口年齡比例面臨失衡。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處於這一時期出生的人已經紛紛進入老年,中國整體社會也已經逐漸出現了老齡化的態勢,如何幫助老年人安享幸福的度過晚年,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雖說有一部分老年人,他們在退休之前在單位工作,每個月都會按照一定比例繳納養老費用,因此當他們退休以後,仍然可以按月領取退休金。可還有很多家住農村的老年人,在年老之前幾乎都靠著家裡的土地吃飯,並沒有像職工那樣繳納養老保險,因此他們在幡然醒悟以後,自己的年齡或許都已經很大了,如果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
國家當然考慮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畢竟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曾一度遭遇挫折,因此生活在農村地區的群眾接收信息不及時,未能準時繳納養老費用也是情有可原的。故此我國推出了一項新農保,其主要目的就是幫助那些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維持基本的日程開銷,這一新農保每年僅需交200元,不會給家庭帶來太大的生活壓力。
新農保的落實與實施
新農保的繳納金額較低,繳納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只需要連續繳15年,如果按照金額進行計算,那麼算下來這15年的時間裡,我們一共繳納了3000元,那麼60歲後能領多少錢?
想要得知自己未來能夠領取多少的養老金,不光要計算這一筆費用,還要加上原本的基礎養老金。我國不同的省份,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所制定的養老金繳納額各不相同,比如說山東地區119元、河南省103元、廣東省170元等等。將自身的繳費總額加上利息以及政府補貼,得到的總金額再除以139元,便可以得出自己的個人養老金。但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個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只有寥寥幾百元,這很顯然無力維持我們日後的基本生活,既然如此應當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避免呢?
提升養老金的多種方式
第一個方法便是利用自身的土地養老,絕大多數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農民,家中往往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當老人沒有辦法下地種田的時候,便可以將這塊土地租賃給他人,這樣便相當於每個月又能夠得到一筆金額。除此之外如果政府部門將這塊土地進行徵用,那麼也會給一定量的補償。
第二個方式則是提高我們繳納養老金的檔次和總時長,如果我們僅僅繳納了新農保,那麼算下來15年的時間不過剛繳納了3000元,這樣等我們退休以後,每個月能夠領取的金額僅僅為幾十元,這很顯然是不夠日常生活的。因此當我們把繳納養老金的檔次提高,提升至每年800元甚至上千的時候,便可以在退休後領取更多的錢。總而言之如果想要日後領取的更多,那麼繳納的時候也應當把金額適當提高。
第三個方式則是按照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向當地部門申請高齡老人生活補助。根據人口普查的情況來看,在2009年的時候中國的80歲以上老齡人口便已經超過了1800多萬,並且以每年一百萬的速度不斷上升,這與我們越來越好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當老人的年齡達到八十歲以上的時候,便可以向當地再申請一筆老年人補助款,這筆金額會隨著我們年齡的上升而不斷增長。當這些各式各樣的補助綜合在一起的時候,便足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由此可見,我國的養老保障落實得相當完善,真正實現了社會上的老有所養,即便老年人膝下無子,也能夠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度過一個安詳幸福的晚年。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年輕人,應當努力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等到我們年老以後,社會各界便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們,讓我們國家的老年人都能夠生活的幸福安康,感受到溫暖。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