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錯過影響學習

2020-12-03 花落花又落

恰如其分的讚賞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徑。要相信任何人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要相信孩子會有進步。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教育,就像使孩子成長的崎嶇山麓的扶梯,有了它的支持,孩子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峰。

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交出什麼樣的畫作,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

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

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一、口的敏感期(0-1歲)

孩子大約在1個月左右,就開始無意地將手塞進嘴巴裡,到了3個月的時候更明顯,經常吃小手。

很多媽媽最初都認為,孩子吃小手應該是餓了吧!但是明明剛吃完奶不久,可是孩子還是把手放嘴裡,到半歲以後,不僅僅是手,抓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真讓很多家長犯愁。

這是孩子口的敏感期,孩子不是因為「好吃」才把手塞進嘴裡,口的敏感期有這3個意義

1、鍛鍊運動肌肉群和肌肉控制,相互協調的能力。2、通過啃手的方式,給自己安慰,讓自己得到放鬆,是孩子對情感的初步處理3、認知這個世界,促進神經的發育。孩子每次用嘴嘗一嘗新東西,就會在腦子裡建立新的神經連接,建立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父母要抓住口的敏感期,做到這幾點,寶寶更聰明。

1、堅持母乳餵養。2、滿足孩子吸吮物品的需求,不要阻止,孩子吸吮自己手指的時候,不要隨時將孩子的手拿出來。這個基礎做得好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3、孩子用嘴去啃東西的時候,給孩子探索的自由。多準備一些不同質地材質的乾淨物品,讓孩子去咬,去啃。

二、空間敏感期(7個月-2歲)

孩子7個月到2歲這段時間,會發現孩子突然出現很多「毛病」,扔東西就高興、喜歡滿地爬、喜歡翻東西、喜歡把擺好的積木一把推倒還衝你笑!躲進狹小的空間,鑽進床底下。明明站得顫顫悠悠,還要爬樓梯、爬欄杆,讓家長很是不省心。到了2歲從高處往下蹦,不在平地走,真是愁壞了不少媽媽們。

這並不是什麼毛病,是孩子空間敏感期與手的敏感期與腿的敏感期同時出現。

孩子用手翻東西、推倒積木、扔東西,是手的敏感期伴隨著空間的敏感期。

孩子意識到了空間,世界從二維世界升級到三維世界,這樣的發現太讓孩子驚奇!

伴隨著孩子腿的敏感期到來,能夠探索的地方更多,爬去,走去或者跑去更遠的地方,讓孩子運用身體把握了空間。探索的範圍越大,得到外部的刺激越多,大腦發育也好。

父母要意識到這是孩子特定時期的表現,不要覺得麻煩,要做到這幾點!

1、更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扔,還能讓孩子懂得因果關係。

2、家裡把硬物儘量包裹好,給孩子提供一個夠大、夠安全的爬行空間。

3、與孩子一起玩空間探索類的遊戲,比如躲貓貓、比如鑽山洞、比如在室內搭帳篷、與孩子一起搭積木。

4、當孩子2歲以後,多帶孩子去戶外,讓孩子用腳去踩草地,踩石頭,踩沙子,建立不同的神經連接。

三、閱讀敏感期(4.5-5.5歲)

日本茂木健一郎腦科學家研究表明:閱讀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讀書越多的人也越聰明,閱讀可以鍛鍊左右腦的協同協作,同時能夠改變大腦靜息狀態,讀書的時候,會有代入感,深處其中的感覺。

對大腦的生物性有持久影響,有閱讀習慣的人記憶力也更好!想要自己家的孩子變聰明,就要抓住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孩子到了4歲半到5歲半之間,會表現出對於書籍的興趣,比如會把書、雜誌、宣傳畫翻來翻去,喜歡看色彩豐富的畫面,還經常假模假式地指著書上的字,瞎說一通。

如果父母發現就要抓住這個敏感期,一旦閱讀習慣形成,孩子會更主動地探索學習。建議父母做到這幾點。

1、每天定一個親子閱讀時間。2、準備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3、給孩子自己選擇喜歡書籍的權利4、要有耐心5、父親陪孩子讀書更有效,調查表明70%的孩子喜歡爸爸給他們講故事。

用繪本去引導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2歲的叛逆期,此時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前期的習慣沒培養起來!此時父母怎麼說都抗拒!就要善於使用繪本去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就省去了無用的說教!

其實在孩子出生後就可以給孩子講繪本,1歲後讓孩子看繪本更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有效避免叛逆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針對犯錯這件事,可以挑選引導寶寶知錯就改的繪本,家長會發現繪本的力量會比說教管用多了!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2-6歲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對於這個時期,無論家長有多忙,都不可缺席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教育是一門大學問,用繪本做引導,父母雙方雙管齊下,往往會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繪本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小常識,分別從「培養自制力」、「勇敢嘗試」、「樹立自信心」等方面,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孩子優秀的品質,好的性格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陪伴孩子成長,帶孩子遨遊於浩瀚的書的海洋,從閱讀中吸收自己獨有的性格。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在「初中」
    孩子聰不聰明、是不是學習那塊料,早早就註定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智商的測定包含了記憶力、注意力、邏輯推理、言語理解、圖形理解、空間理解等等。 而這些測定的因素,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而提高的。比如記憶力的載體是海馬體,只要海馬體的神經元細胞長得更多,記憶力越好,而神經元生長連結是可以通過外界刺激、訓練增強的!
  • 看懂大片:隨意變大變小?電影《蟻人》有科學依據嗎?
    今天我們講講「科幻」電影,看看電影背後的科學是什麼?看電影,別被忽悠了!科學,能讓人大開眼界!講科學知識,講科學故事,能讓孩子增長見識,讓他們明白知識的用處,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是的,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學的知識有沒有用,有什麼用?
  • 「一臉聰明相」還真有科學依據:孩子這4種特徵,是智商高的表現
    儘管在科學上很難講得通,但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津津樂道,就算不能當真,圖個樂呵也是好的。很多寶媽帶孩子去小區散步,總會在一起討論寶寶的面相,自家的孩子被人誇讚,內心也會變得十分高興,畢竟誰不盼望自家孩子好呢!
  • 誰比較聰明,男孩還是女孩?有科學依據嗎
    最近有一項新的研究,調查了許多不同年齡階段的男孩和女孩。研究結果發現,總體上看,更多的男孩傾向於相信自己的性別是最聰明的。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所有5歲以前的孩子都傾向於認為自己的性別是天才,但到6歲時,女孩們中認為自己的性別更聰明的人數開始減少。研究人員將其歸因於性別刻板印象。
  • 讓孩子變聰明的18個方法,很多孩子從中受益,家長趕緊收藏起來
    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最重要的是3歲前,其次是3-6歲,最後是6-10歲。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更細化的角度去分享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 「一臉聰明相」已有科學依據,這5種面相的孩子,智商高學啥都快
    這5種面相的孩子,「智商高」學啥都快1)天庭飽滿天庭飽滿也就是孩子的額頭圓潤且飽滿,也是大家所講的「前奔頭」,這樣的孩子很聰明,不過很多人認為這都是無稽之談,並不認同。但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的額頭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前額主管智商、思維推理,中額主管我們的記憶,包括短期、長期,下額主管我們的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 出生順序影響智力高低,早出生的孩子更聰明?有科學依據
    文|好孕姐身邊不少二胎家長,都質疑過這樣一個問題,家裡的孩子智商高低是否不一樣?明明是同一個爸媽,也是從同一個肚子裡出來的,好像有的機靈,有的遲鈍......沒錯,現在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同一個家庭出生的孩子,智力狀況是不一樣的,而且早出生的孩子比晚出生的孩子聰明。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說明腦袋瓜很機靈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瓜,聰明孩子學東西比較快,以後才能夠贏在起跑線。為了讓孩子擁有聰明的腦袋瓜,孩子還在娘胎裡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努力。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吃一些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的食物,等到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又開始各種食療、訓練,希望能夠助力寶寶智力發育。
  • 哈佛研究: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有3次,一定要幫寶貝抓住1次!
    很多家長在誇寶貝聰明的時候,都喜歡帶上一句,寶貝聰明隨爸媽。其實決定寶貝智商高低的因素,基因是佔很大一部分的,但這不代表提高寶貝的智商,後天就沒有辦法了。其實從後天去提高寶貝的智力,也是很重要的,那咱麼應該如何提高寶貝的智力,讓寶貝發育得更好,更加的聰明呢?哈佛的行為學研究專家,理察就做做一個試驗,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人的一生當中,大腦的發育只有三個巔峰時期,利用好這三個時期。
  • 耳朵大的孩子更有「福氣」?研究證明:不是迷信,確實有科學依據
    耳朵大的孩子更有福氣,實際上從很久以前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尤其是很多特別有福相的名人,都會以大耳朵這個特徵來表示這是個有"福氣"的人,然而,這並非是迷信的說法,有研究證明,這的確是有科學依據的。當然,在這裡家長可以一同了解一下,除了耳朵大彰顯福氣以外,還有哪些地方是有福氣的象徵,並且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那麼,寶寶有福氣的象徵具體有哪些?①大手孩子一雙小手確實是可愛,然而手大其實象徵的東西對孩子更有好處,比方說孩子未來的身高,實際上如果手大的話,那麼說明孩子的骨頭相對更大,未來的身高也會更高。
  • 「熬夜會變傻」「熬夜會猝死」有科學依據,你還敢熬夜嗎?
    而影響這些孩子睡眠狀況的因素很多,如手機、電腦、噪音、聲光、空氣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據白皮書調查數據稱,67.3%的青少年兒童因為「繁重的課業壓力」熬夜,睡不好。甚至有8.64%的孩子表示,周一至周四23點仍在忙於做作業。無可否認,現在的青少年兒童,身上的學習任務很重,熬夜已然是很普遍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說是「常態」。說到這,可能會有人好奇想問,幾點睡覺算「熬夜」?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若有這3個「煩人」表現,你真該高興
    對於我這個提倡科學育兒的人來說,一開始我是不相信的,所以搜索了很多關於科學育兒的信息。結果發現,這句話還真的有科學依據支撐。根據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說法,2歲以後,兒童開始經歷各種敏感期,如大腦發展的高峰期、思維發展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物權的敏感期、記憶、注意力和閱讀等關鍵能力的敏感期。而這些敏感期是並行的。
  • 哈佛研究:大腦發育黃金期一生只有3次,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哈佛行為學家「查理德教授」研究證明:人類一生的發育高峰期僅有3次高峰期,同時被稱為腦部神經系統發育的「黃金期」,我們要認真利用好這3個階段,一邊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
  • 超簡單的小遊戲,幫孩子學習「管住自己」
    當然,不排除諸位中有超級自律星人,我深深地敬服,但畢竟也是成年人,有也不奇怪。可要是讓小孩子管住自己的言行,那就更難了。這是有生物學依據的。在大腦的各功能區域中,發育成熟最晚的,就是負責自我控制、做出決策等高級思維活動的大腦皮層部分,沒有之一。
  • 「爹矬矬一個,娘矮矮一窩」有科學依據嗎?原來不少人背了鍋
    文|秘籍君孩子長高,是僅次於孩子健康聰明的大問題,家長們都很上心。畢竟,身高就跟孩子的長相一樣,是一張顯眼的「名片」,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個人很高,另一個人很矮,給人的對比反差會很明顯。但紙終究包不住火,現在倆人都畢業了,有談婚論嫁的打算。結果,當表弟把對象領到父母面前時,舅媽臉色立馬就變了。女孩走後,舅媽對兒子說:「我好不容易改善了你們老李家後代的身高,你找個這麼矮的對象,是想把基因再改回去嗎?沒聽說過『娘矮矮一窩』嗎?不行,你們必須分手!」
  • 囟門關乎孩子的聰明程度?囟門的6種表現,與寶寶健康有關係
    二寶剛出生的時候,奶奶和姥姥都曾摸過她的囟門,並為她的囟門不像別人那麼大表示擔憂,因為在她們這一輩人的眼中,囟門的大小,似乎預示著孩子的聰明程度。搞得我也有點緊張。但在查閱了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後,我發現二寶的囟門是正常的範圍,所以,也就安下心來。
  • 嬰兒出生後,最好不要讓四種人抱,否則對娃很不好,有科學依據
    執筆:喬蘇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坊間傳言:嬰兒從母體內出來,張開眼睛看到的第一個人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雖然這個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孩子出生後,接觸過的人會對他的身體發育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 自我學習能力,是孩子一生的核心競爭力
    小時候的我們都不是太明白這些話的所含的深刻意義,只知道知識很重要,我們要好好學習。但是對於不學習會有怎麼的後果,會給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我們是毫無感知的,只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才愈發體會了父母和老師的良苦用心。一直非常喜歡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 為什麼每個人的聰明程度不同?是大腦決定的,還是另有原因?
    為什麼每個人的聰明程度不同?是大腦決定的,還是另有原因?老一輩當中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的腦袋越大,那麼它會越聰明,所以他們會以一個人的腦袋大小來判斷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其實從科學上來講,這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那麼為什麼會有些人給人感覺更加聰明,有些人非常笨拙呢?
  • 「天黑前把嬰兒衣服收回家」,年輕人不屑的老觀念,有科學依據的
    ,尤其是老人都比較迷信,而年輕寶媽雖然很多都是無神論者,但是事關孩子,一點都不敢馬虎,老人說什麼就做什麼。「天黑前把嬰兒衣服收回家」,年輕人不屑的老觀念,有科學依據的在有新生兒的家庭裡,經常天還沒黑就把窗簾落了下來,如果在農村,晚上有串門聊天的人,也都會避開有新生兒的家庭,說是孩子還小,「天眼」還沒有完全關閉,能看到「髒東西」,把窗簾拉下來和不讓晚上來陌生人就是不想讓「髒東西」嚇到孩子,而且,如果家裡在外面曬了孩子的衣服,天黑之前一定要早早的收回來,就是怕「陰氣」過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