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這隻蟾蜍被譽為國寶,看它結構和材料,才知道古人的智慧曾有人說,世界上文字的種類的很多,但是只有中國的文字能賣錢,能作為藝術,無論是甲骨文、金文還是行草楷書,都可以,只要你能寫好,作為國寶也有可能。沒錯、書法是中國文字才有的,為了彰顯書寫之珍貴,古人還把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
自從毛筆誕生以後,古人對筆墨紙硯也越來越講究。由於古人珍惜筆墨,所以每天早上都會研磨墨汁,以供一天的使用。磨墨要加水,加水的工具稱為水盂,不過用水盂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好把握,水多了用不完,水少了又得繼續磨,很折騰,怎麼辦?
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宋代《洞天清錄》
老祖宗們都是很聰明的,他們發現這個問題之後,立刻改進水盂,於是硯滴就出現了。硯滴自然也是加水工具,不過硯滴盛水少,便於掌控水量,所以也被稱為水滴、水注、蟾滴等。一些專家認為,硯滴是文房第五寶。
在今天慈谿市博物館中,收藏有一件國寶級的硯滴,叫「北宋越窯三足蟾蜍硯滴」,距今約1000年。一個缺腿蛤蟆怎麼有如此高價值?
蟾蜍就是我們說的癩蛤蟆,也有地方稱之為癩猴子,因為其背部有許多斑點疙瘩,看起來很滲人,所以很多人不喜歡。今天,蟾蜍常被用來作為貶義詞,比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等。但在古代,蟾蜍可是吉祥物。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史前時期,因為人們的生產力低下,也沒啥工具,所以個人即代表了生產,於是人們都願意多生子嗣,人多好辦事嘛。然而,正常情況下孕婦一年只能生一個,所以她們渴望強大的生育力,這就產生了「生殖崇拜」。
而魚類、蛙類產子極多,於是人們開始崇拜蛙,五六千年前人們就開始在陶器上繪製蛙,甚至會有祭祀蛙類的活動,比如被後世稱為舞蹈的動作等。一直到明清時期,還有許多蟾蜍形物品。
後來民間還有三足蟾蜍的傳說,據說是月宮之物,能吐金闢邪,甚至具有死而復生的神奇本領,因此被奉為神,許多店鋪都會有三足招財蟾。另外,蟾蜍也有「蟾宮折桂」的寓意,代表高中狀元。招財、闢邪、重生、高中狀元,這幾點寓意足以讓蛤蟆地位崛起。
這件「北宋越窯三足蟾蜍硯滴」就是三足蟾造型,下面的硯則是荷葉形。蟾蜍中空,背上孔便是注水孔,出水孔是蟾蜍微張的嘴。水一滴一滴滴入硯臺,慢慢把墨推磨開,不用擔心加水過多。另外把蟾蜍與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謂創意十足。
不過,「北宋越窯三足蟾蜍硯滴」的價值還在於它的材料——青瓷。
原始青瓷誕生於商周時期,距今超3000年,漢晉時期,青瓷已經很成熟,由於其顏色精美極具觀賞性而被人們所喜愛。到宋代時,青瓷頗像雨過天青色,更是備受文人墨客的追捧。這件「北宋越窯三足蟾蜍硯滴」,顏色精美、造型優美、寓意也好,更兼無破損,堪稱孤品,因此稱為慈谿市博物館鎮館之寶。
1983年,這件「北宋越窯三足蟾蜍硯滴」在慈谿出土時,被當地人以30塊錢賣給了一位文物所社員。社員識得此物不簡單,本想藏起來高家賣給文物販子,後來經過童兆良的談心,社員交出,挽救了這個後來被定為「一級文物」的硯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