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定投,只在跌幅1%以上的時候進行補倉,可行嗎?」
這是一位網友在某平臺上提出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觀點如下:
不定投而是逢低補倉的投資方式肯定是可行的,不過這種方式並不會比定投更好。你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推崇基金定投,而不是使用這種跌幅在1%以上進行補倉的方式進行基金投資」,個人認為這種投資方式至少存在以下兩種弊端:
01無法有效降低持倉成本
明明是只要跌幅在1%以上就補倉,為什麼我還要說無法有效的降低持倉成本呢?
這是因為在市場的運行過程中,基金可能在比較長的一個時間內都處於下行的趨勢,而如果每天的跌幅都在1%以上,那麼就相當於每天都需要補倉,那麼持倉成本真的能降下來嗎?
以諾安基金為例,在2020年有兩次比較長時間的下跌,甚至有些時候的跌幅能夠達到7%以上。如果每天都補倉,你就會發現你的持倉成本一直都在比較高的位置,而如果使用定投的方式你就會發現持倉成本相比較而言降低的幅度要明顯很多。
特別是有些基金前期漲幅比較高,在板塊輪動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比較長一段時間的下跌行情,2020年的醫藥基金就是很好的例子。
02無法有效抓住投資良機
上面提到的是單邊下行的行情,但是也會存在很長時間上行的行情。
在2020年各大白酒指數基金就表現的很不錯,看到過一些比較令人苦笑不得的評論,例如有人就在招商白酒指數基金的評論取留言「看到漲幅50%有點恐高,想著等跌下來再買,沒成想居然一下子就漲到了100%多了」。很多人都想著下跌再買風險能夠低一些,但是有些基金你在某個時間不敢上車,可能就再也不敢上了。
在這麼長時間的上漲過程中都沒有投入,那麼是不是大部分的資金都處於閒置狀態,這麼好的行情下都沒能獲得比較好的投資收益。
當然,這兩天招商白酒開始下跌,並且下跌的幅度大於1%,但是這個時候白酒的估值已經極高了,你真的敢加嗎?這個時候加倉恐怕持倉成本更是遠遠高於一直選擇定投的投資者,需要承受的風險更高。
03基金定投+逢低補倉
其實還是那句話,基金定投既然能夠被那麼多人認可,那麼很顯然基金定投才是比較適合大眾的投資方式。如果你覺得基金定投好像也存在一些弊端,那麼完全可以將基金定投和逢低補倉的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例如:選擇一個定投周期,一個定投額度之後,如果發現還沒有到定投日,基金淨值就有大幅度的下跌,那麼可以選擇在這天手動加倉。
需要注意的是:手動加倉的份額與基金定投的頻率有關,也與基金下跌的幅度相關。總的來說也就是如果基金定投的頻率比較高,那麼手動加倉份額就不需要太多;另外基金下跌的幅度越大,加倉的份額越多。
綜上:逢低補倉的方式僅在一些震蕩的行情中適用,但是市場是變化的,為什麼不選擇更好的方式進行投資呢?最後祝大家在2021年的投資中都能掙到更多的收益。【溫馨提示: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意見。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定投#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歡迎轉發關注一起學習更多通俗財經理財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