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本書,關於基金投資,你可以做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好

2021-01-08 財經龔少

疏枝半作窺窗老,又是一年春意早。

臨近年底的時候進了幾本書,曬了個朋友圈,不少朋友喊我推薦關於基金的書。

花著兩個半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解讀基金》,這本書的絕大部分文章寫於12年前,但有些觀點放在今天仍不過時,可以作為基民的第一本理財書。

今天聊一下這本書,以及其他一些關於基金的事情。當然,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大家平時接觸較多的偏股基金。

書中的內容簡要地說,書外的內容具體聊。

01 從四大天王到基金評價

公募基金一直有一個四大天王傳說。

跟一個兄弟聊起易方達中小盤這隻基金。去年漲幅超過80%。如果按三月底股市見底到年末,累計淨值則上漲了約110%。

這哥們平時很少關注基金,多少有點不相信。

活躍在A股的基金經理約1500多位,有人做了個小結,把任職超過七年,管理規模在百億以上的基金經理做了一個排序,排在前四位的基金經理被稱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已經超過20%,滬深300的年化回報則是8%。

這四人分別是易方達的蕭楠和張坤、興全的謝治宇和富國的朱少醒。

四大天王的啟示,在於好基金的漲幅可以顛覆想像。

然而評價一隻基金,單看漲跌肯定不夠。在我們買入之前,根本不知道它能不能漲,能漲多少。

在美股,投資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優於投資主動管理的基金,近乎一種共識。

巴菲特曾經立過一個賭約,從2008年開始的十年期限中,標普500指數的回報會打敗各類對衝基金母基金。這個賭約在2017年末到期,十年中,標普500指數平均年回報率7.1%,而對衝基金母基金的年回報率僅為2.2%。

於是巴菲特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把所有的錢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普500指數的指數基金中,然後繼續努力工作,享受複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有個經濟學家叫尤金·法瑪,他研究的領域貫穿經濟學、商學和金融學,把三者串聯起來,算得上是交叉學科的集大成者,不僅如此,他也是推動金融學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單列一個學科的主要力量。尤金·法瑪2003年獲得諾獎,在他的學說中,有一個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理論。

這個理論假設的前提是,參與市場的投資者足夠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根據反應市場信息的充分程度,把市場分為三種不同類型,強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和弱式有效市場。

美股經過兩百年發展,市場較為成熟,投資者大多以成熟機構為主,信息相對對稱。

中美股市的差異在於,美國是一個強有效市場,而A股則是一個弱有效市場。

「弱有效」給超額收益提供了機會。

對收益做一個簡單的歸因分析,就投資股票來說,除了少量收益來自於企業增長,大部分來自博弈。也就是說很多收益,來自於很多的虧損,當然時間不是對等的,在一段時間內所有人都會賺錢,在另一時間可能所有人都在虧錢。

類推到基金上,一部分來自於博弈,一部分來自於市場本身。

來自博弈的這部分被稱為超額收益。

換個說法,只要有人(非基金持有者)虧損,就會產生超額收益。

美股市場相對成熟,主動管理和指數基金整體看收益差異不大,加上主動管理的成本高於被動管理,所以導致主動管理基金整體回報不如指數基金。

市場越有效,超額收益越低,反之收益越高。當然,這是整體的,那麼如何評價一隻基金呢?

幾個關鍵指標可以先了解一下。(下面這段,想深入做基金投資的可了解一下,沒有耐心的同學慎讀)

金融領域把上面說的「超額回報」用阿爾法表示,其意為基金的絕對回報超過市場多少。表達公式為:

阿爾法係數=投資的實際回報率—市場無風險利率—貝塔係數*市場回報

貝塔係數。表達的一個彈性,考察的是基金淨值變化與大盤指數變化的關係。從數學角度來講,整個金融市場的貝塔值為1。如果一隻基金的貝塔值大於1,說明基金淨值變化相對於大盤指數更大,反之更小。

R平方。表達的是基金表現與業績比較基準的相關性。影響程度以0~100 計,如果R平方值等於100,表示基金回報的變動完全由業績基準的變動所致;若R平方值等於35,即35%的基金回報可歸因於業績基準的變動。簡言之,R 平方值越低,由業績基準變動導致的基金業績的變動便越少。R平方可用來確定β係數或α係數的準確性。一般而言,基金的R平方值越高,其兩個係數的準確性便越高。

如果說阿爾法和貝塔衡量的是市場對其影響大小,R平方則是在判斷影響大小之前,先判斷市場對其有無影響。

夏普比率。夏普比率測算的是絕對回報與總風險的比值,衡量的是一隻基金風險沒變化一點,收益變化多少。如果等於1,表明操作風險與回報相當,若大於1,報酬率超過波動風險,若小於1,則代表著基金的操作風險高於增加的投資回報。

幾個指標計算起來相當複雜,不用深究如何計算,但思維方式可以借鑑,而一些基金評價機構往往會提供已經計算出的結果,據此作簡要分析即可。

於是一般的基金風險收益評價畫風是這樣:

(截取自相關基金一年期風險收益評價指標。資料來源:wind資訊。其中特雷諾比率Treynor,意在表達超額收益與系統風險的比值,指標越大表示承擔單位系統風險所獲得的超額收益越高;信息比率表衡量超額風險所帶來的超額收益,它表示單位主動風險所帶來的超額收益。信息比率與夏普比率的區別在於,後者是從絕對回報和總風險角度衡量。)

龔少這幾天研讀報告的時候,有一個指標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叫索提諾比率(Sortino Ratio),意在收益與下行標準差(向下波動水平)的比值。

比如當我們觀察到某隻基金最後兩個月漲幅非常大,但由於夏普比率分母是總的標準差(總波動),計算得出的值可能就很低,但事實上,最後兩個月是向上波動的,這個時候看夏普比率可能就會風險估計過度。

該指標與上面提到的特雷諾比率一起,可以看做是對夏普比率的一點補充。

於是乎,單只基金的風險收益分析畫風是這樣的:

(其中下行風險意在指未來價格低於預期的風險,值越小越好。)

從1991年我們國家第一隻公募基金誕生起,到現在,市場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基金評價機構,相關數據都比較容易獲得。唯一要做的就是標準統一,比如你習慣了用晨星的就用晨星的,習慣用券商系的就用券商系的。

基金評價體系是個很複雜的過程,上面所列舉的一些指標,都指向基金風險收益的量化分析,風險收益分析構成了基金評價體系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僅是定量的分析是不夠的。

所有的量化分析,都是基於歷史數據的分析,所選取的樣本容量越大,參考時間長度和維度越多,越接近真實水平,量化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在這個世界符合正態分布的假設之上。所以光做到定量的分析是不夠的。

02 什麼樣的基金算的上是好基金?

對一隻基金來說,做到定量分析遠遠不夠。

對普通人來說,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也更強。

講這個之前呢,先聊一毛錢別的,關於基金風格。

偏股基金,作為一個投資品類,說準確點應該是投資方式,本身是中性的,沒有感情,不會因你是個好人而多回報一分,也不會因為你是個小人而多虧損一分。有的,只是風格不同。

晨星是一家國際權威的基金評級機構。

按投資標的風格不同,它把股票大致分為這幾類:成長性、價值型,大中小盤。兩個範疇構成了一個二維的風格箱。

什麼是價值?什麼是成長?

打個比方,第一種是高性價比,比如40萬的房子20萬到手,第二種還是賣40萬,不打折,但位置好、房子新、裝修好,未來的升值潛力大。有的房子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一定的成長性,我們就叫平衡型。

價值投資的鼻祖是格雷厄姆,成長投資則是費雪弄的。按巴菲特自己的說法,他繼承了「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雪」。

大盤、中盤、小盤的劃分各家都有自己的標準,不同的基金之間也對股票盤子大小判定標準有不同,但大體是按照市值、交易量來劃。

初學者不用管它具體標準,了解其思維方式最重要。

晨星風格箱創立於1992年,初衷是幫投資人分析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簡易直觀,實用性強,甫一開始就受到各路人馬的廣泛認同。

風格箱按照這倆維度,分成九個象限。那麼意義何在呢?

一般而言,大盤股波動小於小盤股,價值型小於成長型。這種差異僅是相對的。

在不同時間,風格不同的個股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正因為此,巴菲特也說了句話,叫「把股票粗暴地分為價值型和成長型是愚蠢的」。前面我們聊的「四大天王」,也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自下而上選股的方式,首先著眼的是單個股票背後企業本身的好壞,其他相對次要。當然,這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去投過風格了解一隻基金的基本情況。

這樣的劃分也有利於我們把同類風格的基金放到一起進行比較,也利於我們對自己的資產按照不同風格進行配置。

那麼從定性上怎麼判斷好基金。

總結一句話,九個字,好公司、好經理、好客戶。

首先是好公司,這裡的「好」不涉及任何道德或者職業素養的評判,但有必要認知公司之間是存在實力差距的。

《解讀基金》選基的第一條建議說,優秀公司是首選。

如果基金公司像一個足球隊,那麼基金經理是前鋒,研究員是中場,風險控制是後衛。

前些年,有一隻明星基金,前一年還是公募冠軍,到第二年就入了坑,重倉連踩兩雷,這倆一個是樂視網,一個是爾康製藥。

在這兩隻暴雷之前,市場上也確實有高手已經看穿了一切。

(截圖分別取自某前研究員現私募基金經理公眾號文章和某三方研究機構創業公司公眾號文章)

這位曾經名噪一時的大佬如今「奔私」了,據說投資效果不錯。

回過頭來看,當年的一番神操作,並不是基金經理一人的問題,是整隻「足球隊」的問題。

基金公司對投資都有一套嚴密的程序,局外人很難看到,我們能評估的就是他們的產品情況。一兩隻基金好,不能算好,若干只基金好,好得爭奇鬥豔,百花齊放才叫好。

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選擇公布他們的投資流程、研究報告,基本的公司信息等,也可以做個簡要判斷。當然,售後服務也是一個必要的加分項。

第二個要素是好的基金經理。

好的基金經理呢,是一隻基金的靈魂人物,他的專業水準直接影響我們的投資收益。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是經驗構成的,千萬別去信一個剛畢業的研究生比一個幹了十年的本科生有會操作的更好,當然,也不排除有「天選之子」。但同等條件下,你是願意相信一個老手,還是去賭一個「天選之子」呢?

投資很大程度上也是經驗構成的。通常來講,一個理想的基金經理應該至少經歷一輪牛熊,同時兼具上升時期和下降時期的經驗。

另外一個要點則是關於基金經理的更迭,穩定肯定比常變好,一個理想投資標的應該是一個基金經理經營較長時間的基金。一旦核心人員發生更迭,要考量的是新的經理是否能延續老的基金經理的風格和水平。同時那些喜好跳槽的基金經理也要加倍小心。

第三個要素是「好客戶」。好的投資人也是「好基金」成立的必要條件。

看兩筆神奇的投資,在基民圈,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季佔柱和張紅的故事」。兩位「傳說」持有了12年,12年時間基金累計淨值也擴張了八倍。

就不說是哪一隻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查。

基金經理恐怕自己也沒想到從2005年這隻基金誕生至今,管理這隻基金十五年,成為中國公募史上管理單只基金最長的基金經理。

有人說是瞌睡遇到了枕頭,其實也不盡然。

二者都是好基金成立的條件,而且要取得長期不錯的收益,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於市場本身。

05年至今,滬深300平均年複合增長率也在13%左右。

相比短期,長期業績也更能體現一個基金經理的水平。

對於好基金,長期持有肯定是最優選擇。至於擇時,那是基金經理的事。

什麼時候該上車,什麼時候該下車,並不是一個深奧的學問,也有方法可循。股票有它的基本面,它的背後是公司。基金也有它的基本面。

什麼樣的背景下選擇調倉,要麼是再平衡,比如你的資產配置中由於個別品種漲跌,資產配置比例變化需要再平衡。要麼是基金的基本面(基金公司)發生了某些變化。或者自身的認知水平發生了變化,比如有的問題以前沒有察覺,現在察覺了,而且對投資策略影響很大。

03 來談談《解讀基金》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天文學博士,作者最開始投資的是美股基金,後轉投中國市場。也是《證券市場紅周刊》特約撰稿人。博客文章的合集,大部分寫於12年前,有些觀點過於偏激,但大部分觀點還是值得被吸收的。

1、 關於風險。對股票基金而言,按照美國的股市歷史,如果你僅僅進行1年的投資,虧的概率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資,虧的概率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資,虧的概率是3%;做20年的投資,就不會有虧損。所以結論就是,短期投資有風險,而且風險很大;長期投資風險很小或者說沒有風險。年輕人可以多多嘗試一下風險投資。

2、 關於拿多少錢做投資的問題。投資的錢必定是短期的閒錢,或者規劃的長期以後要用的錢,比如養老、小孩上學等。無論怎麼說,投資都不是一個「窮人」的遊戲,如果吃穿都有問題的話,暫時還是不用考慮投資。如果是這樣,萬一急需用錢,你必須改變原來的計劃,恐怕就不得不在一個形勢很不好的時候贖回你的基金,那麼損失一定非常慘重。當然還有一點,絕對不能借錢投資。

3、 做時間的朋友,享受複利。投資也要考慮風險承受能力,如果投資不能使你快樂,最好還是別投了。投資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絕不僅僅只剩投資。

4、 選擇基金的關鍵還是了解你自己,包括你的經濟水平、風險承受力、投資目標等。

5、 其實,投資的風險不在市場,而在於我們自己。

6、 購買基金的時候,淨值高低根本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7、 選擇基金,優秀基金公司是首選。

8、 能預測市場嗎?如果不能,那就分散投資。

9、 投資組合像做滿漢全席一樣,第一道上什麼,第二道上什麼,最後上什麼,要講究條理性。

10、投資組合中的核心實際上是用來保證咱們最終投資目標實現的核心部分。理論上它應該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可靠的、甚至會讓咱們感到無聊的部分。如果可能,這個核心應該佔你資產的70%-80%,至少得在 50%以上。

11、最好的核心基金,理論上是一個大盤基金,而且應該是一個價值和成長平衡的基金。

12、不要指望非核心基金是一個穩定的部分,它是一個動態高波動、高風險,可能是高收益或者高虧損的部分。它是你的投資組合中最活躍,也是最激動人心的部分。

13、 我們賺的是誰的錢?企業創造財富,是股市長期上漲的根本原因,但這個是在非常長的時間跨度上。短期表現則是劇烈波動,短期波動遠大於短期創造的財富,這種波動實際上是財富的再分配,類似零和遊戲,有人虧就有人賺。但不是說在股市上每天賺的人和虧的人一樣多,在牛市的時候可能所有人都賺,在熊市的時候可能所有人都虧。也就是說如果股市泡沫產生,在泡沫中賺的錢,要麼是別人在上個熊市中虧的錢,要麼是透支下個熊市虧損的錢。

……

最後再分享個小技巧。

龔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愛讀書的人都知道,讀書先是讀厚,這樣深入一些知識點,解決掉以前的盲區,多而雜,顯得比較零散,這個時候再讀薄,構建一個框架體系,越簡要越好,用邏輯把零散串聯起來,一本書閱讀過程,算是完成了。

至於說常讀常新,那是後話。

基金也是如此,想投資的人儘量了解多一些知識點,有一些超過理解能力範圍也不用太在意,不用囿於某一點,最後都是為了得到一個投資的框架體系。當然,知識點了解的越多,越深入,盲區越少,對投資框架體系的建立也是有好處的。

投資好比戀愛,要做的準備工作是:

了解你的對象,了解你自己。

提示:文中所涉任何投資品種,僅做分析之用,無關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投資決策參考之唯一依據,買者自負。

相關焦點

  • 大衛·史文森:耶魯天使、投資教父|為個人和機構投資各寫一本書
    捐贈基金規模從2019年6月30日的303億美元增加到312億美元。 01 驚豔投資界的「耶魯模式」 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不僅讓投資變得更好,而且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投資模式,掀起了一場投資革命。
  • 一款「熱搜」基金非理性追逐:爆款基金的「投資陷阱」?
    「這類比較激進風格的基金經理並不是不好,只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沒有把投資基金看成一個長期投資行為,也不了解每個基金經理的風格不同,投資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因此帶來的投資體驗肯定也是不好的,有點像坐過山車。」華南一家公募基金市場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事實上,隨著諾安成長混合基金業績一路走高,規模的增長亦十分明顯。
  • 你真的知道「價值投資」是什麼意思嗎?
    一、最早的價值投資說的是什麼?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價值投資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把這個東西理解清楚以後,對理解現在的中國股票市場的運行,還有平時在電視、報紙、微信、微博上看到的各種說法,就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理解。我有幸見證了價值投資在A股的發展、演進,跟大家聊兩句,也不一定對。
  • 投資理財進階必讀,放下手中的N手知識!這30本書讀一半就能更懂錢
    《解讀基金——我的投資觀與實踐》這本書作為草根的基金投資書,還是很親民的,源自季凱帆在博客的系列科普帖《解讀基金——我的投資觀和實踐》,是基金投資者入門和提高的必讀文章。作者在這些文章的基礎上,出版了《解讀基金——我的投資觀與實踐》,從明確投資目標、選擇基金品種和制定投資策略等方面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他堅持長期投資和注重風險控制的投資觀點,並全方位地解讀了基金投資的奧秘。10.
  • 南方基金李振興:回歸投資第一性原理,我們是否在創造價值
    我們先分享一些此次訪談的金句:●我的投資目標很簡單,就是自下而上選擇最優秀公司,伴隨公司成長掙錢,這是我做這個事業的使命,希望自己一定為老百姓掙錢,相對排名對我的意義不大●(管理第一個)產品的要求相對比較低,但絕不能虧錢,這對我的投資觀念有很大的影響……希望最後的決策都是奔著絕對收益去的●價值投資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有一系列機緣巧合,一是深入學習它的理論
  • 鍾蓉薩:希望通過公募、私募一起投資 讓養老金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三點:一是分享長錢對於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二是長錢對於公募基金的重要性;三是對於私募基金、私募股權和創投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創新企業。  《養老金革命》是德魯克在70年代寫的,我在好多場合介紹過。在當下的社會,今年大家也記得易主席強調公募基金的權益投資怎麼發展。
  • 重磅基金!它說出了2021年的最重要的投資機會
    其實,大家至今對基金熱度不減,最重要的理由是,基金讓大家掙到錢了,在相關話題頁裡面,不少投資者都曬出了自己的收益,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驚喜。    一直在主動股票投資做得不錯的廣發基金捋出了一條基金投資脈絡:「新能源+科技+新消費」。
  • 別人掙錢你看戲!為什麼不建議你用「逢低買入」的方式投資基金?
    「基金不定投,只在跌幅1%以上的時候進行補倉,可行嗎?」這是一位網友在某平臺上提出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觀點如下:不定投而是逢低補倉的投資方式肯定是可行的,不過這種方式並不會比定投更好。你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推崇基金定投,而不是使用這種跌幅在1%以上進行補倉的方式進行基金投資」,個人認為這種投資方式至少存在以下兩種弊端:01無法有效降低持倉成本明明是只要跌幅在1%以上就補倉,為什麼我還要說無法有效的降低持倉成本呢?
  • 併購基金加速落地 PE投資回歸價值
    上海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總監林先生表示,雖說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希望通過兼併重組來提升業績、提高市值,但現在管理層加強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監管,此前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對併購重組的監管更加嚴格,審批流程越發謹慎。可以說當前併購基金快速發展面臨的監管環境並不輕鬆。「與現在相比,之前『上市公司+PE』的模式其實更好賺錢。」山東的一家私募機構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
    來源:陳思進作者| 禾本來源 | 知乎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本書作者是資深華爾街人士陳思進,深諳金融圈賺錢之道。他在此書中教人們如何看懂財經新聞,如何區分投資與投機,分析財經新聞背後利益關係,揭露一些華爾街內幕。
  • 泰瑞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投資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的公告
    證券代碼:603289 證券簡稱:泰瑞機器公告編號:2019-063   泰瑞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投資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 想跟著社保基金賺錢?投資指南來了
    你可能不知道,有位很牛的基金經理一直在幫你默默管錢。 過去19年裡,他只有兩個完整年度發生虧損,08年上證指數下跌65%,他跌了不到7%,18年上證指數下跌24%,他虧損不到2.5%,他就是社保基金。
  • 浙江龍盛(600352):投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5、基金的投資目標:該基金以深入的基本面分析為立足點,挑選真正代表中國經濟未來的優秀企業,做中長期投資布局,支持優秀的企業家打造世界級的優秀企業,並通過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追求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6、基金的存續期限:無固定存續期限。 7、基金的封閉期:無。 8、基金計劃募集總額:管理人有權根據實際募集情況確定募集規模。
  • 老虎證券基金超市:股票和基金有什麼不同?一文教你快速了解區別
    實際上,基金和股票各佔據投資市場的半壁江山,從本質而言,二者都屬於投資品種,股票屬於直接投資,即直接拿錢在二級市場上交易;而基金屬於間接投資,即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從而持有基金份額,由基金經理代投資人在二級市場或其他市場上做交易。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本文我們將剖解兩個投資品種,讓大家一探究竟。
  • 全行業值得關注的基金經理不超過100個?說說我的幾種選擇思路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全市場2300多個現任公募基金經理裡面,大多數人是你完全沒必要花費精力去研究的,你只需要研究最頭部的那100個人就夠了。比如你隨便拉出一個普通基金經理,快速根據他的歷史持倉和業績分析,得出他的操作風格,然後你大概率可以在市場上找到一個風格類似但是各方面數據更好的基金經理。即便是頭部基金經理裡面,很多同類型的也可以找到類似的產品替代。
  • 58同城CEO姚勁波直播談企業融資:選擇較大的投資基金,與投資人共同...
    姚勁波表示,創業企業要儘量選擇懂企業長遠故事的投資人,並且是規模較大的專業投資基金,與投資人共同成長。58同城的發展得益於亦師亦友的投資人幫助,將集中精力做好本地生活服務,持續自我進化,不斷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服務。
  • 若懷疑自己抑鬱了?推薦這5本書或許可引導你自救!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長期患有抑鬱症,他說過一句讓小編非常扎心的話: 「我有隻名叫抑鬱的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其實在小編看來,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條「黑狗」。 而今天推薦的這5本書,就是教大家如何跟這隻「大黑狗」和平共處。特別提示: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一定要去醫院看!要求助專業的醫生!
  • 專訪Cendana Capital創始人Michael Kim:細說關於風投基金的那些事
    我們和Michael聊了每一隻基金的優先級順序,從他寫下第一份認繳承諾之後他的角色變化以及尋找新手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流程。問:你最近為Cendana籌集了好幾隻基金,可以跟我我們分享一下每隻基金的優先級嗎?我是在2010年創辦了Cendana,當時我們管理的資金大約為5億美元。2017年4月,我們公布了幾隻新基金,這可以反映出我們投資方式。
  • 對話20位頂級投資人:關於2021的創業、投資、危與機|氪記
    「國內現在有多種靈活機制,能使得美元基金在國內的投資有同樣上市的機會和合理的退出機制。這些都是讓美元基金在國內可以持續良性發展的很重要的基礎。」如果說,本來在二級市場能夠賺3倍,現在在一級市場還能再賺1倍,投資者就可以接受在二級市場只賺2.5倍。」萬物資本顧旻曼認為,這種現象的實質是資本市場馬太效應的一個佐證。 「混合型的基金在一、二級市場都有更高的風險承受力,意味著,一級的時候可以更猛,二級的時候出手可以更堅決。這對於單資產平臺的公司來講,會有更大的壓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戰。」
  •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的讀後感大全(上)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是一本由陳思進著作,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2020年6月出版,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看懂金融的第一本書》讀後感(一):關於金融的入門學如今身處於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身邊最熱門的兩個專業名詞仍然是金融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