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1日訊 11月11日,記者從濟南市城市管理局召開的揚塵治理攻堅行動新聞通報會上了解到,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出現的建築垃圾處置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市民群眾、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城市管理焦點、難點問題,這也是當前大氣汙染防治、揚塵治理的重點工作之一。
據介紹,濟南市每天產生的建築垃圾大約需要運輸1.2萬車次。為了將建築垃圾運輸對城市發展環境和市民出行、安全的影響降至最低,目前,建築垃圾處置運輸在主城區內,主要集中在夜間。這也是晚上9點以後,大家在路上看到渣土車比較多的原因。
近年來,濟南市渣土處置中心一直將建築垃圾運輸揚塵治理、消納場的選址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推進落實。
推廣使用新型環保渣土車
按照《濟南市城市建築垃圾管理條例》的規定,濟南市對建築垃圾運輸企業車輛實行名錄製管理。目前市內五區、高新區、長清區納入名錄管理的建築垃圾運輸企業一共128家,運輸車輛3985輛,車輛顏色統一為「泉城藍」色,自帶平推密閉裝置。通過推廣使用這種車輛,以往渣土車推高、不密閉、拋灑揚塵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緩解。
加大執法查處力度
為保證主城區建築垃圾揚塵治理工作常態化,按照市局的統一部署,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專門巡查隊伍,成立「霹靂」「夜鶯」聯合執法隊伍,對市主城區建築垃圾揚塵治理工作進行不間斷督查暗訪,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移交相關行業主體部門落實整改。對問題嚴重、且屢次不改的,嚴格落實「一案三罰」制度。在對違規車輛嚴查的同時,倒查追究相關建設、施工單位揚塵治理責任。近期,共督查暗訪61次,發現揚塵問題68條,已整改68條,整改率100%。
開展跨區互查和跨部門聯合執法行動
充分整合市區力量,採取明查暗訪、市區聯查、自查互查、等方式,對進行強力督導,發現問題從嚴從重依法處理。聯合公安交警、住建、交通等部門,採取抽查、巡查、暗查等方式,對市主城區建築垃圾處置運輸開展常態化夜間執法檢查行動,全面管控建築垃圾處置運輸揚塵汙染。
推進末端消納處理設施建設
「以區為主」,依託山體修復、廢棄礦坑填墊、土地整理等項目,解決建築垃圾消納處理問題,目前全市可用的這種消納處理場地共13處(市中區1處、天橋區1處、高新區1處,長清區5處、萊蕪區2處,濟陽區1處,平陰縣1處,商河縣1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程渣土消納處理難的問題。同時,為推進建築垃圾的資源化處理,通過招標入庫的方式將15家企業納入了試點範圍,目前共有7家資源化利用企業(市中區、歷城區、天橋區、高新區、長清區、濟陽區、平陰縣各1家)正在完善相關手續,準備投入試運行。
近期,濟南市城管局正在深入開展行走城管「圓桌對話」,與市民百姓和建設、施工、運輸單位共同對話解決建築垃圾運輸擾民、揚塵等問題,科學合理制定處置計劃,將城市建設建築垃圾處置運輸對市民生活和城市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同時,正在天橋區試點,組織建築垃圾運輸企業,在建築垃圾運輸比較集中的路段設置臨時檢查衝洗點,確保因市政道路路況不好的,車輛出場後造成二次汙染車體不潔的,進行途中補救衝刷,盡最大努力降低車輛不潔帶來的運輸揚塵問題。
下一步,濟南市城管局將圍繞著「建築垃圾運輸揚塵治理」和「末端消納處理設施建設」兩個重點持續發力,擬通過為渣土車安裝統一醒目標識、加強智慧監管手段應用的措施,加強社會監督,加大治理力度。按照「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工藝先進、分布推進」的原則,加快推進建築垃圾處理專項規劃編制和消納處理設施的建設管理工作。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馮宜雯 亓子涵 叢潤祺 報導
【來源:閃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