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循環變廢為寶!濟南2020年垃圾處理量達254萬噸

2021-01-08 新時報

近日,新時報記者來到長清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現場,記者看到垃圾車通過傾倒門將垃圾倒入垃圾倉內,然後工作人員通過操作平臺對已發酵7天的垃圾抓取,輸送到垃圾焚燒爐中進行焚燒,整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用於發電,焚燒完成後產生的爐渣運到環保制磚廠製造人行道板磚,煙氣經過脫硝脫硫脫酸,達標排放,煙氣在線監測系統與環保監控系統聯網,實時傳輸。據悉,濟南2020年垃圾處理量254萬噸,產生約6億度電,可滿足約17萬個家庭全年的用電量。

在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合理規劃建設一批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推廣垃圾分類處置,實現市域垃圾全分類、資源全回收、原生垃圾基本零填埋,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據悉,「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10座生活垃圾處理廠,100%無害化處理;廚餘垃圾處理項目開工;垃圾分類覆蓋76個示範街道,588個示範社區,今年五一起垃圾分類正式施行……濟南正在一步步走向「無廢城市」, 也顯示出近年來發展積累的底氣,不斷減少對大氣、土壤及地下水資源的汙染,保護城市環境、打造良好城市形象,力促向生態城市、現代綠色智慧城市跨越。

「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濟南如何推動和探索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轉型,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新時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目前焚燒發電在90%以上 「零填埋」日益接近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起相匹配的垃圾終端處置能力是重中之重。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7000噸(其中章丘區約800噸/日、原萊蕪地域約700噸/日,其餘10區約5500噸/日),其中濟南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共有10座,市級管理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共2座(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市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4座(光大濟南焚燒發電廠、光大萊蕪焚燒發電廠、章丘區綠色動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長清馬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餐廚廢棄物處理廠2座(濟南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萊蕪光大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平陰縣、商河縣運營管理垃圾填埋場各1座。在十三五期間,濟南建設了3處生活垃圾處理廠,增加了生活垃圾焚燒能力。

「無廢城市」,並不是沒有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廢物都能夠全部綜合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終極目標。

垃圾變電「回家」!2020年,濟南市整個垃圾處理量254萬噸,資源化利用產生了約6億度電,可滿足約17萬個家庭每年用電。「濟南生活垃圾焚燒率2019年約70%,2020年1至8月約80%,2020年9月至今在90%以上。2020年濟南生活垃圾焚燒率大幅提升,增加了生活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無廢城市和循環經濟發展。」濟南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南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日益接近。

此外,隨著生活垃圾分類深入開展,特別是廚餘垃圾的增多,2021年年底前廚餘垃圾集中處理廠基本建成後,廚餘垃圾的集中處理能力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也將提高,每天可處理600噸,遠期可處理1000噸。

在長清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操作平臺正在抓取垃圾。

配備4.9萬個廚餘垃圾收集桶、1891輛廚餘垃圾收運車輛

五一起,濟南正式踏入「垃圾分類」時代。

「無廢城市」建設,做好「垃圾分類」文章,引導城市持續推進垃圾的精細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2017年,濟南作為46個試點城市,開展垃圾分類,得到了泉城人民的廣泛關注,成為「新時尚」,目前已覆蓋76個示範街道,588個示範社區。 2020年12月1日,《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簡稱《條例》)獲批,將於2021年5月1日施行,標誌著濟南正式進入垃圾分類時代。

為了防止生活垃圾「前端分、末端混」的現象,濟南對不同類別的垃圾委託不同收運處理企業,做到專車轉運、分別處理,四分類垃圾初步建立了閉環體系。「目前,全市已有1.1萬個有害垃圾收集桶、30輛有害垃圾收運車輛,4.9萬個廚餘垃圾收集桶、1891輛廚餘垃圾收運車輛(其中機動收運車輛123輛,小型電動駁運車輛1768輛)。」濟南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廢棄物管理處科長陳振華表示。

在有害垃圾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專業的危廢處置企業,協同處理有害垃圾。

在廚餘垃圾方面,目前已達750噸/日處理能力(3座廚餘垃圾集中處理廠、600噸/日,44處廚餘垃圾陽光堆肥房、16.6噸/日,44處小型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備、147.5噸/日),另外正在建設一處新的廚餘垃圾集中處理廠,規模600噸/日。

在餐廚垃圾上,形成回收利用閉環,目前由濟南十方固廢處理有限公司、光大萊蕪餐廚處理廠、章丘餐廚處理廠進行處理。「收運來的餐廚垃圾,我們主要是通過厭氧發酵方式處理,將產生的沼氣提純製成天然氣,將廢棄物油脂製成生物柴油,最終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十方工作人員表示,據統計,濟南市先行先試建成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以來,已累計收運處理餐廚廢棄物40餘萬噸,生產生物質燃氣500多萬立方,生產粗油脂1.2萬噸,有效解決了餐廚廢棄物進入下水道,進入周邊水體,從而保護了市政設施,保護了生態水系,保護了環境。

濟南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配備了46輛餐廚垃圾專用運輸車輛,籤約5000家餐飲單位,每天可以輕鬆『吃掉』餐廚垃圾近500噸。」

在可回收物上,濟南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規範提升原有傳統回收站點的基礎上,增配了約600臺智能回收設備、15處分揀中心、84個大件垃圾暫存點、4座大件垃圾處置場站,可回收物回收量已達3000噸/日以上。

其他垃圾方面,在穩定運行原有7座垃圾處理廠的基礎上,濟南新增一處1300噸/日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一步提升了生活垃圾焚燒率。其次,在全市推行「撤桶並點,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模式,打造了一批標準化的密閉「四分類垃圾投放房」。

對於下一步如何開展垃圾分類,陳振華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濟南將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進一步完善體系,確保《條例》運行,同時做好《條例》實施。」

濟南建設「無廢城市」有底氣,與此同時,建設「無廢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須做到久久為功、堅持不懈,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矢志不渝的目標方向,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構建城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有效處置的長效機制,全面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讓廣大市民能夠在更乾淨更清潔更美麗的城市中幸福生活。

【其他城市經驗做法】

建築廢棄物亂堆不好管?深圳專項立法讓「建築廢棄物產生於工程,最終回用於工程」

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廣東省深圳市政府及時修訂《深圳市建築廢棄物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辦法》的修訂綜合考慮了生態環保的要求和形勢變化,力圖實現每一噸固體廢棄物處理去向都要有跡可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專家幫扶組組長李金惠說,《辦法》由以往的以市內消納場填埋為主,轉變為水運中轉、綜合利用、工程回填、臨時消納、固定消納場填埋等多種方式並行。

《辦法》採用了排放核准、運輸和消納備案、電子聯單等新的管理手段,以實現全鏈條跟蹤建築廢棄物處置信息的目的,有效杜絕偷排亂倒、非法處置等現象。」李金惠說。

網約「收廢品」!浙江上虞這個做法值得推廣

近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再生資源上門預約回收服務引發廣泛關注。市民只需關注「上虞區再生資源回收」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實時了解資源回收價格,並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電話,預約專人上門回收,回收資源可兌換成積分或折算成現金。這種預約回收服務可謂一舉多得,值得點讚。

盒馬:從源頭減少垃圾為市民提供便民服務

盒馬作為在線新經濟代表企業,通過產供銷環節數位化實現垃圾減量,從源頭上控制垃圾產生。在辦公環節開展釘釘無紙化辦公,推廣網絡化、信息化,電子制度、電子用印、電子發票、在線考試等數位化場景得到廣泛運用。

疫情以來,消費者對半成品菜、快手菜需求大增,盒馬從進貨源頭把控、研發推出近百種半成品菜、淨菜,通過線上線下推廣銷售,廚餘垃圾減少20%。盒馬鮮生皇庭店店長周男介紹,「推行這種淨菜,客戶購買回家可以直接進行烹飪,減少了家中廚餘垃圾的數量。而且在菜品的食用人數上也進行了明確的標識,降低了客戶多買的可能,避免浪費。」

物流供應環節,盒馬協同上遊合作夥伴,商品運輸周轉過程中泡沫箱和其他包裝材料的使用量減少50%,並通過第三方專業公司回收。

相關焦點

  • 830億件快遞垃圾圍城,為何綠色回收這麼難?
    按照2020年的數據計算,相當於中國14億人人均每月收取約5件快遞。不過,快遞業務量狂飆猛進背後,垃圾汙染問題也日益嚴峻。圖/視覺中國拿濟南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舉例來說,早在2017年就有航拍發現,這裡垃圾山足足有30米高,幾輛垃圾運輸車傾倒完,推土車輪番上陣,把各色包裝袋的垃圾推向填埋場。偶爾有風拂過,塑膠袋被吹得滿天飛。
  • 什麼是廚餘垃圾?廚餘垃圾處理一體機24小時「變廢為寶」!
    廚餘(餐廚)垃圾由人們的飲食行為產生的極易腐爛變質的生活有機廢棄物,被稱為「人類副產的優質有害生物培養基」,極易自發滋生蚊蠅病菌,產生有毒、惡臭、可燃氣體,帶來消防隱患和環保、公眾健康問題,是城市環境的重要汙染源之一。隨著各地垃圾分類逐漸普及,構建綠色、科學的餐廚垃圾處理體系,利用餐廚廚餘垃圾處理一體機變廢為寶、以廢創利成為趨勢。
  • 寧夏銀川:循環農業推動綠色發展
    2013年,黃彪流轉1500畝土地,辦起了一個集蔬菜種植、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輻射面積達3000畝,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但作物收穫後堆積如山的蔬菜秸稈卻成了他的心病,也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達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據了解,這裡每天接收全濟南4500噸-5000噸垃圾,雙11後幾天甚至突破5000噸,包含大量的快遞包裝垃圾。時至今日,快遞垃圾的處理能力並沒有跟上快遞業的發展腳步,浪費和汙染每天都在上演,連深入城市毛細血管的廢品回收站都解決不了。
  • 農業丨循環農業推動綠色發展
    2013年,黃彪流轉1500畝土地,辦起了一個集蔬菜種植、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輻射面積達3000畝,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但作物收穫後堆積如山的蔬菜秸稈卻成了他的心病,也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  2016年4月,在銀川市農牧部門的支持下,合作社引進了一臺秸稈生物制肥機,建設了制肥車間和秸稈堆放場,開始了變廢為寶的「秸稈革命」。
  • 小小黑水虻來幫忙 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別看這些不起眼的小蟲,它們可是處理餐廚垃圾的高手,能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在惠州,以往經收集的餐廚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填埋,而從今年11月底開始,市環衛事務中心啟動餐廚垃圾專項處理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點工作,餐廚垃圾處理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餐廚垃圾變廢為寶,變成了有機肥料、飼料或者生物柴油,實現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拿濟南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舉例來說,早在2017年就有航拍發現,這裡垃圾山足足有30米高,幾輛垃圾運輸車傾倒完,推土車輪番上陣,把各色包裝袋的垃圾推向填埋場。偶爾有風拂過,塑膠袋被吹得滿天飛。據了解,這裡每天接收全濟南4500噸-5000噸垃圾,雙11後幾天甚至突破5000噸,包含大量的快遞包裝垃圾。
  • 「中國生態牡蠣之鄉」福建詔安縣綠色發展之道
    日前,福建詔安縣用循環經濟思路發展綠色牡蠣產業取得了成功經驗,獲評「中國生態牡蠣之鄉」稱號。該縣積極探索牡蠣產業「生態+」模式,大力發展牡蠣殼回收再利用產業,探索出一條資源化利用、生態化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如今,牡蠣產業已經成為當地重要的特色產業。集中收治,保障鄉村生態振興。
  • 閃電記者探訪濟南唯一 一家餐廚廚餘垃圾處理基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在濟南,每天都有300多噸的餐廚廚餘垃圾產生,這些垃圾會被怎麼處理,怎樣才能變廢為寶呢?今天我們閃電新聞記者專程去探訪了濟南唯一 一家餐廚垃圾和廚餘垃圾的處理單位,濟南十方固廢處理有限公司。垃圾清運車每天將餐廚廚餘垃圾從城區封閉收運回來,經過自動稱重系統進入工廠,餐廚廚餘垃圾進入卸料倉後,通過濾水螺旋進入一級壓榨系統,通過一級壓榨以後,再進入國際比較領先的德國拜瑪壓榨設備,通過它進行高效的壓榨以後,進行固液分離。
  • 全國各地區廢氣處理、廢棄物處理項目匯總!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各...
    2020年三季度全國各地區擬建在建廢氣處理、廢棄物處理項目匯總01 華東地區項目名稱1.閩清縣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配套項目煙氣淨化處理項目(PPP+EPC)2.漳州北部環保循環產業園項目配套煙氣淨化處理項目(一期)(PPP)3.臨邑高能環境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配套煙氣淨化處理項目
  • 聚焦吉林省產業集群發展——吉林市化工循環產業
    雷玉金說:「這個項目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將化工廢棄物乙烯焦油吃幹榨盡,變廢為寶。」  如何處理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一直是制約化工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的重要瓶頸。以乙烯焦油為例,在化工產品乙烯的生產過程中,乙烯焦油的產率相當於其產能的五分之一。近年,我國乙烯焦油產量在235.4萬噸左右,僅吉化乙烯廠乙烯焦油排放量就達14萬噸。
  • 東客站唐冶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濟南汙水日處理能力達151萬噸
    151萬噸。今年以來,濟南市城鄉水務局進一步加強排水行業監管和排水項目施工指導,光大濟南水務克服了基礎承壓水、冬季施工、應急響應停工和疫情影響等重重困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進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目標,5月1日進入設備聯機調試,5月6日實現進水調試,5月31日兩廠順利實現達標排放,出水指標均穩定優於設計標準。
  •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垃圾變成有機肥,你相信嗎?
    我國城市每年餐廚垃圾量在6000萬噸以上,由於廚餘垃圾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成為城市重要的汙染源,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頑症,這一問題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人們的廣泛關注。餐廚垃圾處理設備,讓垃圾變成有機肥,你相信嗎?
  • 園林綠化垃圾咋處理?其實它們都是寶,變廢為寶要利用好
    按照垃圾分類,城市園林綠地產生的落葉斷枝一般屬於溼垃圾,和餐廚垃圾一樣可以回收製成肥料再次被利用起來。如何收集這些園林綠化垃圾,又如何運輸、分類、再加工,讓園林綠化垃圾變廢為寶,值得相關部門重視。園林綠化垃圾處理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9月的敕勒川公園景色美不勝收,沿河岸的垂楊柳經過園林工人的修剪既不失風吹垂柳蕩漾之美,又不會給遊客帶來不便。
  • E-STEAM | 第二課-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2020-11-04 18:50:32 來源: 大自然保護協會 舉報
  • 莫讓垃圾分類成了「垃圾桶分類」生活垃圾處理中的那些「做不到」
    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會製造、產生大量的垃圾。通常它們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費用高昂。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產生著廢棄物。
  • 盈創食品級再生聚酯切片工廠開工 全循環模式年處理PET飲料瓶5萬噸
    此次正式開工的「盈創匯智工廠」佔地 50 畝,是對原北京工廠進行搬遷並升級再改造,工廠落成後將實現國內飲料瓶到食品級再生聚酯切片的處理流程。 成立於2003年的盈創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公司於2005年在北京市順義區建成年處理廢舊PET飲料瓶5萬噸的食品級再生聚酯切片工廠生產基地。
  • 變廢為寶,一個都不能少;關於垃圾分類,你知道多少?
    「垃圾分類」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環保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垃圾分類也越分越細。你對如何正確地投放垃圾、科學分類了解多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一下吧!有數據顯示,我國生活垃圾年產量超過四億噸。統計數據表明我國600多做大城市中,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包圍之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對方垃圾的合適場所。
  • 日處理分類垃圾量達20噸以上(圖)
    ,一大早各類垃圾回收車陸續載著不同種類的垃圾進入轉運中心,並堆放在不同位置等候下一步處理。據了解,該轉運中心集紙類分揀、塑料分揀、大件垃圾破碎、可回收物的暫存與轉運、有害垃圾暫存、人員宣教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現有分揀工作人員11名,每日處理分類垃圾量可達20噸以上。
  • 江西一養兔基地變廢為寶:將兔糞用來養魚、養蚯蚓(圖)
    鍾欣 攝   中新網贛州9月4日電 (記者 蘇路程)江西贛州市尋烏縣桂竹帽鎮一肉兔養殖基地發展循環經濟,將兔糞用來養魚、養蚯蚓,不但解決了畜禽養殖糞便汙染問題,還變廢為寶將使垃圾產生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