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汙染源普查對象有義務接受調查 不得虛報瞞報

2021-01-11 環球網

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態環境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洪亞雄今日表示,汙染源普查對象有義務接受汙染源普查的機構和普查人員進行的調查。應該如實按時填報汙染源普查報表,而且不能拒絕、推諉、阻撓調查,不得虛報、瞞報和拒報,不得轉移、隱匿、偽造、篡改原始材料。

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洪亞雄主任向媒體介紹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並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

有記者問,普查數據準確性是衡量普查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請問,在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數據獲取的及時性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對於汙染源普查數據,洪亞雄用了「真實、準確、科學」來概括。他說,我們汙染源普查所有的數據,都是算出來的,怎麼把它算出來,這個準確實際上是科學,這是非常重要的。當前我們在核算方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核算方法我們初步考量,我們這次核算方法有三種方法,它們組成了我們的核算方法體系。

洪亞雄指出,第一個,對於這些汙染源如果有法律認可的監測數據,比如說監督性監測,這都是法律認可的這些數據。我們利用監測數據來核定它。第二個,沒有監測數據,我們就要用物料衡算的方法,什麼叫物料衡算呢?簡單來說,工業生產當中進去了多少必須出來多少,物料是平衡的,它進入了多少,沒出來去哪裡了,排放了。比如說石油化工當中你進去多少的油,你出來了多少成品,少了,哪裡去了呢?有可能那些低組分的跑了,所以像這樣的,有一些適合用物料衡算的,我們採用物料衡算的方法。也沒有監測數據,也沒有物料衡算的,那我們就採用產排汙係數,是什麼意思呢?對於有一些面比較廣的這些產品,可以通過科學的抽樣,按照抽樣的比例進行監測,進行測算,像這一類的企業,他是排放了多少。你說每一個點都去監測,說起來容易,真正的要去幹這件事情,你想想幾百萬家要去監測,那這個是非常大的一個工程。

洪亞雄強調,對於這些企業我們採用產排汙係數進行科學的抽樣測算之後,根據它的生產情況,消耗了多少原料,你生產了多少產品,你的治理水平怎麼樣,進行科學的測算,來核算他的排汙量。由這個來組成一整套的核算方法體系,這個核算方法體系的科學性是我們數據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再一個要強調的就是,我們現場調查數據不準的話,我這個數據也不準。所以要加強入戶調查的調查質量,這裡面就要求我們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普查員是現場做工作,普查指導員是要在普查員的工作基礎上,要指導他們,監督他們,在數據採集的時候,提高數據質量。通過這些措施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謝謝。

如果有人「瞞報」如何處理?洪亞雄表示,我們這次汙染源普查是依法進行的一項調查,按照有關法律要求,汙染源普查對象有義務接受汙染源普查的機構和普查人員進行的調查。應該如實按時填報汙染源普查報表,而且不能拒絕、推諉、阻撓調查,不得虛報、瞞報和拒報,不得轉移、隱匿、偽造、篡改原始材料。按照法律的要求如果有這些違法行為的話,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劍閣縣生態環境局第二次汙染源普查工作獲省表揚
    近日,四川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表揚四川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的決定》(川汙普〔2020〕11號)將劍閣縣生態環境局評為全省表現突出集體
  • 蘭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完成
    12月30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以來,歷經3年多的努力,蘭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圓滿完成。據悉,此次汙染源普查對象4895個,獲取了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5類汙染源相關基本信息和汙染物排放情況,精準掌握了汙染源排放情況。
  • 生態環境部就《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答問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辦法》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及其特點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辦法》出臺有哪些背景和意義?
  •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調整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工作任務的通知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於調整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工作任務的通知,全文如下:各州、市生態環境局:按照國家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明確油田、尾礦庫、填埋場等地塊相關調查要求的通知》(環辦土壤函〔2019〕222號)、《關於進一步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質量管理的通知》(環辦土壤函〔2019〕352
  • 生態環境部、中科院開展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中科院決定聯合開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據介紹,4月15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中科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調查評估工作。兩部門將深入合作開展全國和省域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分析生態系統狀況,總結我國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識別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對策建議。調查評估工作預計於2021年10月結束。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出席發布會,柯昶向媒體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
  •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內容
    熟悉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內容  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自然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包括地理地質概況、地形地貌、氣候與氣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態、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等調查內容。根據專項評價的設置情況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詳細調查。
  • 生態環境部發布15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生態環境部自組建以來,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精神,強化統一監測評估職責,持續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為推進細顆粒物(PM2.5)與臭氧(O3)的協同控制,規範揮發性有機物組分監測工作,我部發布《固定汙染源廢氣 醛、酮類化合物的測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譜法》(HJ 1153-2020)、《環境空氣 醛、酮類化合物的測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譜法》(HJ 1154-2020)等2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人口普查@你,每一個你都很重要
    我區5000餘名普查人員統一佩戴普查指導員或普查員證,按照「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表冊不錯項、程序不變樣、數據不失密」的「六不原則」,開展人口普查入戶登記工作。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我們即將邁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時刻,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意義十分重大。
  • 生態環境部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北極星大氣網訊:《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其中,行業型汙染物排放標準適用於特定行業或者產品汙染源的排放控制;綜合型汙染物排放標準適用於行業型汙染物排放標準適用範圍以外的其他行業汙染源的排放控制;通用型汙染物排放標準適用於跨行業通用生產工藝、設備、操作過程或者特定汙染物、特定排放方式的排放控制;流域(海域)或者區域型汙染物排放標準適用於特定流域(海域)或者區域範圍內的汙染源排放控制。
  • 濰坊市發布「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情況
    發布會上,羅相賢同志從構建生態環保大格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質的提升五個方面介紹我市「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一、強化組織領導,生態環保大格局基本形成。
  • 生態環境部聯合中科院啟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趙春曉) 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適時開展海洋汙染基線與生態本底調查評估|生態環境部印發...
    導讀為加快構建生態保護現代化監管體系,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提出通過構建完善生態監測網絡、加快完善生態保護修複評估體系,完善生態監測和評估體系,同時,切實加強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等重點領域監管,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
  • 生態環境部發布《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採集工作手冊(試行)》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採集工作手冊(試行)》,詳情如下:附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採集工作手冊(試行)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18年8月24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採集工作手冊(試行)為指導地方做好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採集(以下簡稱「信息採集」)組織實施工作,依據《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總體方案》、《
  •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
    負責統籌區域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得引入不符合規劃環評結論及審查意見的入園建設項目;對現有生態環境問題組織整改,落實汙染物總量控制和減排任務,督促汙染企業做好退出地塊的土壤、地下水等風險防控工作;加強產業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並編制應急預案,細化明確產業園區及區內企業環境風險防範責任,與地方政府應急預案做好銜接聯動,切實做好環境風險防範工作。(六)組織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
  • 長沙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摸底工作將於10月31日完成
    長沙晚報通訊員 鄧麗君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叢笑 通訊員 鄧麗君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對於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目前,長沙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進展順利,10月11日開始進入普查入戶摸底階段,普查工作有哪些重難點?接受普查登記時普查對象有何擔憂?
  • 省內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者從有關會議獲悉,歷時半年,甘肅已初步完成省內區域涉及黃河流域的黃河幹流、洮河、渭河、涇河4個水系,涵蓋沿黃9個市州58個縣區,36條重要幹支流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  甘肅位於黃河流域上遊,流域面積14.59萬平方公裡,大小河流近百條,約佔黃河全流域總面積的18%,承擔著全國主要江河源頭產流區保護、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  為進一步摸清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底數及汙染現狀,推動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在全國範圍內較早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
  • 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部海洋司和太湖東海局有關領導來我市調研交流
    5月14日-15日,生態環境部海洋司副司長張志鋒和太湖東海局金左文副局長對我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座談交流,並實地參與規劃編制組的一線調研活動,規劃編制領導小組組長徐家保副市長,市政府馬偉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唐光普局長、姚寧副局長先後陪同。
  • 生態環境部:赴黃河九省區調研開展黃河保護立法研究
    &nbsp&nbsp&nbsp&nbsp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nbsp&nbsp&nbsp&nbsp針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進展,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12月29日在該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已會同水利部上報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工作方案
  • 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通知》指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計改革發展決策部署,堅持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科學設計、精心組織,周密部署、依法實施,全面查清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城鄉住房等方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