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博物館舉辦「2018年暑期活體龜特展」

2020-12-07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7月17日電 為迎接暑期的到來,進一步豐富廣大青少年的課餘文化生活,7月17日,「靜養千年的壽星——2018年暑期活體龜特展」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本次展覽展出豹紋陸龜、蘇卡達龜、緣翹陸龜、歐洲陸龜、星龜、紅腿陸龜等10餘種活體龜,以及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珍稀龜標本20餘只。

龜,別稱烏龜、海龜、陸龜,在分類上隸屬於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鱉目,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表現為在其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龜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

龜鱉目的最早化石出現在約2億年前。世界現存的龜鱉目動物可分為曲頸龜亞目和側頸龜亞目。共有12 科86屬約250餘種,遍布各大洋。我國目前已知有6科22屬38種,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北方種類較少。(焦洋、宋天寧)

(責編:鄒慧、張喜豔)

推薦閱讀

世界最大家庭!耄耋老人擁有346個子孫住在烏克蘭南部敖德薩地區一個村子裡的帕維爾從小就一直夢想著將來有一個大家庭,當他的妻子為他生下13個孩子時,他非常激動。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他的家族已經有346個成員,其中最年輕的孩子只有兩周大。【詳細】

神奇!青蛙吞下螢火蟲後胃部閃閃發光網上一段視頻顯示,在美國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市,一隻青蛙在吞食了螢火蟲後胃部閃閃發光,令人倍感新奇。視頻中,一隻青蛙趴在白色的牆壁上,身體不時發出暖黃色的光。【詳細】

盛夏要喝溫開水夏天,應該養成喝溫開水的習慣,儘量少喝或不喝冷水或冷飲。與體溫相近的溫水分子能較快排列整齊地進入腸壁,所以能解渴。另外,喝了溫飲出點汗,可帶走體內部分熱量,這樣飲水對身體無害。【詳細】

瘦人也要小心脂肪肝脂肪肝正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不少人認為,患脂肪肝多與吃得多、長得胖有關,都是營養過剩引起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詳細】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博物館舉辦《叢林精靈活體動物之蜥蜴展》
    人民網哈爾濱6月21日電 6月20日,《叢林中的精靈——活體動物之蜥蜴暑期特展》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本次展覽展出的各式各樣的蜥蜴,有的是世界珍稀品種,有的是首次在省博物館展出,展覽中央布置了雨林造景,讓觀眾身歷其境感受蜥蜴的奇妙世界。 蜥蜴,屬於冷血爬蟲類,是爬行類中種類最多的族群。
  • 黑龍江男子飼養400隻寵物蜥蜴 在省博物館辦展覽
    本報訊(記者 葉勇)34歲的曲磊飼養了15年蜥蜴,目前家中共有20多種、400多隻蜥蜴,被圈裡人稱為「
  • 上海科技館舉辦2018狗年生肖特展
    我們如何更好地與狗相處……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日前開幕的上海科技館2018狗年生肖特展「我的一天」中找到答案。為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上海科技館連續14年舉辦生肖特展,已成為上海市民每年春節的科普「年夜飯」。
  • 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在京舉辦 抒寫兩岸同胞情
    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在北京臺灣會館隆重開幕  8月14日,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共同舉辦的「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弘揚臺灣同胞愛國主義精神、攜手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北京臺灣會館隆重開幕。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鐔及2018京津冀臺籍青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員等兩岸嘉賓共150餘人參加開幕式。
  • 臺將舉辦鼠類特展 呈現鼠類衣食住行等9大主題
    臺將舉辦鼠類特展 呈現鼠類衣食住行等9大主題 2008年02月01日 1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農曆過年期間,舉辦「鼠來運轉-臺灣鼠類多樣性特展」,展覽鼠類的食、衣、住、行等9大主題。  據臺灣媒體報導,相關學者透露,展覽的鼠類中還包括將被列為保育類物種的「水鼩」,成為第一隻「臺灣保育鼠」。
  • 「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在北京開幕
    央廣網北京8月14日消息(記者呂貝娜 呂葉松)8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共同舉辦的「霧峰林家歷史特展——弘揚臺灣同胞愛國主義精神、攜手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北京臺灣會館隆重開幕。
  •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 參與「恐龍特展」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9月3日,自貢恐龍整裝出發,奔赴2000公裡之外的海濱城市寧波,亮相自貢恐龍博物館與中國港口博物館共同舉辦的「重返侏羅紀恐龍特展」。本次展覽是中國港口博物館首次舉辦恐龍展覽,展期為2016年 9 月 24 日——11 月 7日。
  • 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動物骨骼展(圖)
    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動物骨骼展(圖)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11日16:22  來源:光明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
  •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特展4月28日將亮相廣東省博物館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特展將於2020年4月28日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展覽將持續至8月30日。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2000年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 黑龍江省博物館舉辦「每月一星——烏林鴞」展覽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哈爾濱2月27日電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託
  • 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開館4年的成博新館有多牛?
    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自2016年開館以來,成都博物館為觀眾揮毫描摹出一幅積厚流光的瑰麗畫卷。2018年成都博物館的展覽「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在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獲得「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2019年,常設展「花重錦官城」一舉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 日本博物館將舉辦毒物展 展出毒蜘蛛毒蛙等有毒生物
    日本橫濱的大自然超體感博物館是個神奇的去處,它融合了專業知識與娛樂影像,讓人在全身心感受大自然之神秘的同時,盡享終極體驗。這家博物館定於3月21日至5月17日舉辦「致命毒物展」,展出毒蜘蛛、毒蛙、黃貂魚、河豚等25種自然界中的有毒生物。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地點:閔行區博物館展期:2020年12月19日—2021年4月20日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地點: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展期:2020年12月15日—2021年3月15日
  • 蘇州籍藝術家王家琪在黑龍江舉辦「心構和美的世界」油畫展
    9月10日,由黑龍江省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青島市美術館和蘇州肯達美術館主辦,蘇州肯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肯達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心構和美的世界——王家琪油畫巡迴展(黑龍江站)」在黑龍江省美術館開幕,將展出蘇州籍畫家王家琪在各個時期的代表作近百件。
  • 上海寵物展除了亞寵展,2018年底上海還有一個寵物展不可錯過
    2018年上海地區總共有三場寵物展,分別是上海國際寵博會、亞寵展、2018上海國際寵物食品用品及寵物醫療展覽會。其中,上海國際寵博會4月份已經舉辦,亞寵展是8月份,2018上海國際寵物食品用品及寵物醫療展覽會是12月份。時間上三個寵物展覽會分的還是很不錯的。
  • 好奇櫃3魔都娃娃特展
    好奇櫃是一個既文明又野性的系列展覽,由獨立策展人大石於2017年在上海策劃主理,前身是效仿文藝復興時期私人收藏傳統的奇觀室。它顛覆了傳統的白盒展覽模式,將藝術作品、古怪收藏、私人舊物與古董家具搭配在一起,組成一間間充滿琳琅與驚奇的好奇櫃展廳。
  • 博物館過年,這些展覽不容錯過
    今年,省博物館走起紅火的民族風。西子湖畔的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內,「祥雲託起珠穆朗瑪——來自雪域高原的藝術瑰寶」正在展出,高原之聲、天工之巧、器用之德,來自西藏博物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西藏文博機構的歷代文物珍品117件(組),帶觀眾領略藏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這也是繼2001年上海博物館西藏特展後,東南沿海地區最大的一次西藏特展。
  • 一周觀展指南|董其昌「晝錦堂」只餘六天,顏魯公再展兩周
    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展期:2018年11月17日—2019年3月15日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覽展出賽克勒博物館收藏的超過100件西方版畫和素描作品,回顧博物館2007年迄今舉辦的歷次版畫展重點內容,涵蓋自文藝復興至20世紀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那一帶有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館等場館;尤其是,為觀看上海博物館的特展而排隊其實是司空見慣的,從2002年的「晉唐宋元國寶展」,到2018年底的「董其昌書畫大展」,無不如此。上海博物館夜場排隊現場十年後,「藝術一日遊」卻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可選擇不同藝術展覽和活動。
  • 2020年博物館觀展報告
    關於博物館裡中國古代文物展覽的評論,多來自於高校研究和行政考核人員,展覽策劃從業者則多有內部評價。展覽觀看者作為「閱卷人」,他們的評價更為少見,這可能是我這篇主題作文連載5年的原因。 2020年是博物館展覽事業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做了許多「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