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恐龍稱體重

2020-09-05 科技工作者


最大和最小的恐龍。

如何給滅絕已久的恐龍稱重?一項新研究指出,多種稱量方法得到的結果竟然驚人地相似。8月31日,《生物評論》雜誌發文對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恐龍體重估算技術進行了回顧。研究負責人、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Nicolás Campione博士說,這些發現有望增強科學家們的信心——他們對這些史前動物的描繪是準確的。

「體型,尤其是體重幾乎決定了動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繁殖和運動。」Campione說:「如果我們對恐龍體重的估計是準確的,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研究它們的生活。」

預估像霸王龍等巨型生物的體重絕非易事——它們在6600萬年前就已滅絕,留下的只是一些骨骼。一個多世紀以來,估算恐龍體重這一難題考驗著古生物學家們的智慧。

科學家們對這種巨型陸地掠食者體重的估計有很大出入,數值從大約3噸到超過18噸不等。

Campione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整理、審查了一個始於1905年的恐龍體重估值資料庫,以評估計算恐龍體重的不同方法是在釐清問題,還是讓這個問題複雜化。

多年來衍生出的各種估算體重的方法,實際上可以歸結為兩類:測量現存動物的骨骼,比如胳膊(肱骨)和腿(股骨)的周長,並將其與恐龍進行比較(縮放法);計算三維重建圖像的體積(重建法)。哪種方法更好?研究人員爭論得很激烈。

研究人員發現,大規模比較縮放法和重建法的結果,會發現大多數估計結果是一致的。「事實上,這兩種方法之間更多的是互補,而非對抗。」Campione博士說。

縮放法依賴於直接從已知體重的現生動物中獲得的信息,有一定準確度,但精密度往往較低。與之相對的,重建法考慮到了恐龍的整副骨骼,精密度較高,準確度卻未知。其原因在於,重建建立在人類對滅絕動物外貌的主觀看法之上,而這些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

「我們對滅絕已久的動物的認識,總是存在不確定性,而體重一直是不確定性的來源之一。」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David Evans博士說,「新研究表明,我們的恐龍稱重工作做得越來越好,這也為未來更真實地估計恐龍的體重鋪平了道路。」

研究人員建議,在估計中生代恐龍和其他已滅絕動物尺寸的工作中,需要更好地整合縮放和重建方法。

Campione和Evans認為,成年霸王龍大約有7噸重——重建和肢骨縮放方法得到的結果一致。但該研究強調了這些單一值的不準確性,以及在大規模估計中納入不確定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因為恐龍和人類一樣,並不是一個整齊劃一的組合。這樣的不確定性表明,「恐龍之王」的最低平均重量為5噸,最高平均重量為10噸。

「只有綜合使用這些方法,了解它們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才能更好地揭示早已滅絕的動物的生活。」Campione博士說。

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生物評論》

期刊編號:1464-7931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dinosaur.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恐龍滅絕已久,科學家是如何稱出恐龍的體重?
    根據報導,近期《生物學評論》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如何估算恐龍體重的文章該文章指出,過去100年裡古生物學家們想出了許多方法來估算恐龍的重量,研究人員通過對比發現有兩種方法得到的估算結果十分接近,這表明由這兩種估算方法得到的結果更接近於恐龍的真實體重。那麼這兩種方法分別是什麼呢?
  • 如何給已經滅絕的恐龍稱體重?這是一個難題
    最大和最小的恐龍。如何給滅絕已久的恐龍稱重?一項新研究指出,多種稱量方法得到的結果竟然驚人地相似。8月31日,《生物評論》雜誌發文對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恐龍體重估算技術進行了回顧。研究負責人、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Nicolás Campione博士說,這些發現有望增強科學家們的信心——他們對這些史前動物的描繪是準確的。「體型,尤其是體重幾乎決定了動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繁殖和運動。」
  • 給滅絕的恐龍稱體重,總共分幾步?
    而中生代,就被稱為「恐龍的時代」。提起恐龍,大家最先想起的一個成語是什麼呢?那一定是「龐然大物」了。動輒數噸甚至數十噸的體重,對於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來說,充滿了衝擊力。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想了解自己的體重,站上體重秤就可以。但對於恐龍來說,除了僅存的鳥類這一支後代,其他恐龍早已滅絕。
  • 這是你沒見過的恐龍,巴西發現「阿拉塔龍」,體重比成年人還輕
    這是你沒見過的恐龍,巴西發現「阿拉塔龍」,體重比成年人還輕 根據《人民日報》的報導,日前來自於巴西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多所大學的考古學家們,聯合發布了最新的考古發現,在位於巴西東北部的塞阿拉州阿拉裡皮盆地,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恐龍化石,讓人驚喜的是,這個恐龍竟然是一個全新的物種,考古學家們目前將它取名為「阿拉塔龍」。
  • 恐龍未解之謎:他們是如何交配繁衍的?
    經過200年的時間,人類對恐龍的種類、生活習性等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而目前,對於科學家而言恐龍最大的一個未知難題就是,恐龍是如何交配繁衍的。因為通過恐龍的習性:用肺呼吸,卵生,不會哺乳,科學家發現,恐龍必須通過交配才能繁殖,但生物交配很難通過化石的形式保存下來。
  • 如果老虎具備了恐龍那樣的體重,哪一個更厲害?數據告訴我們答案
    尤其是恐龍,更是巨型生物中的佼佼者,恐龍並不是獨指一種生物,它是一個統稱,裡面包含著很多不同的物種。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恐龍這個種族是地球的主流,佔到了當時地球生物的90%以上。不僅是有陸地恐龍,還是水生恐龍以及天上飛的恐龍,所以恐龍只是一個統稱,跟現在我們稱哺乳動物是一樣的道理。哺乳動物也只是一個統稱,其中有很多不同的物種,包括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 這種生物體重190噸,相當於30隻大象,即使是恐龍看了也膽寒
    想必有人會說是大象,這種體重達到6噸,一隻象腿如同柱子一般的動物確實值得讓人膽寒,而且它們的皮十分厚實,達到刀割不破的底部,如果不是經過特製的獵殺武器,還真的無法捕殺它們。當然,這裡不是鼓勵大家如何去傷害大象,只是舉個例子。那麼除了大象以外,還有哪種生物可稱為陸地生物之王呢?
  • 小動物們是如何稱體重的?保育員為你來揭曉
    你知道如何給可愛的小動物稱體重嗎?來看看保育員都有什麼小竅門吧!
  • 恐龍是如何支撐其龐大身軀的
    恐龍骨骼特有的體重減輕適應性,使得像鴨嘴龍這樣的「龐然大龍」也能夠運動自如。鴨嘴龍重達8000磅,曾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這些長脖子的四足食草恐龍的骨骼,是如何支撐如此巨大的負荷的?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的論文給出了答案。
  • 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唯一存活恐龍進化成鳥類
    該研究通過建模分析顯示了小行星撞擊對恐龍棲息地的破壞性影響。新華社資料圖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據分析正在小跑6月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由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阿根廷發現最大恐龍化石 體重相當14頭大象(圖)
    原標題:阿根廷出土 最大恐龍化石  本報訊 世界最大恐龍的紀錄又被刷新了。  主導挖掘工作的考古學家蒂亞戈·波爾和喬斯·卡瓦裡多說,他們總共掘出150塊保存極為完好的化石,分屬於7隻不同的恐龍,都「很有研究價值」,有的骨頭長度甚至比一個人還要高。  打破世界紀錄  「以骨頭的大小來看,我們可以判斷,這些恐龍超越目前已知所有大型恐龍,應該是地球上會走路的最大型動物,」波爾說。
  • 給動物稱體重需要什麼姿勢?
    男友力超高的壹讀君 | 彤 子體重是健康指標的重要參數。不僅人類每年體檢都要過秤,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每年也難逃稱體重這個環節。和人類談體重傷感情,給動物稱體重傷腦筋。大部分動物的組織紀律意識差,稱體重時場面非常混亂。所以給動物們稱體重需要工作人員具有極大的耐心。像蛇這種又輕、又長、又不老實的動物最讓飼養員頭疼,每次稱重都要盤很久......
  • 恐龍是如何撫養子女的?
    畢竟,沒有恐龍能直接生出幼崽(恐龍的後代、即現代鳥類也不能),並且全球各地的恐龍巢穴遺蹟均顯示,史前恐龍的確會產下一窩窩硬邦邦的蛋。但隨著新研究的開展,我們對恐龍繁殖方式的認知也在逐漸改變。在此之前,古生物學家們曾以為所有恐龍蛋都有堅硬的外殼。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些恐龍產下的蛋為軟殼蛋,類似於部分現代爬行動物產下的皮革質地的蛋。
  • 恐龍是如何撫養子女的?
    畢竟,沒有恐龍能直接生出幼崽(恐龍的後代、即現代鳥類也不能),並且全球各地的恐龍巢穴遺蹟均顯示,史前恐龍的確會產下一窩窩硬邦邦的蛋。但隨著新研究的開展,我們對恐龍繁殖方式的認知也在逐漸改變。  在此之前,古生物學家們曾以為所有恐龍蛋都有堅硬的外殼。
  • 新研究回顧科學家評估恐龍體重的方法 有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驚人地相似
    有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驚人地相似(Credit: Vitor Silva / Dr Nicolás Campione / David Evan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記者 聶翠蓉):一隻滅絕已久的恐龍的體重是多少?
  • 大型恐龍孵蛋如何做到蛋不破?
    在二疊紀晚期,由於火山爆發等一系列的災害,使得當時地球上95%的物種,恐龍家族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會,剛開始的一批恐龍體型其實很小,屬於小型的雙足捕食者,比如被業界普遍認為是恐龍祖先的始盜龍,體型就只有10千克左右。
  • 幾十噸的恐龍 如何飛上枝頭
    長臂渾元龍屬於擅攀鳥龍類,它體長約32釐米、體重約306克,還沒鴿子大,卻能用蝙蝠般的翅膀滑翔,仿若恐龍裡的「蝙蝠俠」。這無疑揭開了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冰山一角,顯示了恐龍演化為鳥類的過程遠比我們過去認知的要複雜。恐龍可能就在你頭上說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呢?
  • 減肥煩惱之天天稱體重,越看越來氣.
    對於減肥的小夥伴來說,體重秤上小小玻璃屏上的數字才最讓她們膽戰心驚的數字。數字下降,整天美滋滋,吃起飯來更加起勁。數字上升,整天心慌慌,吃起飯來更加起勁。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吃吃吃停不下來。話說回來,雖然很多小夥伴是減肥老手,但是她們可能連如何正確稱體重都不會。
  • 恐龍到底是怎樣消失的?專家稱:晚來幾分鐘就沒有人類了
    現在這個時代恐龍早就滅絕了,畢竟恐龍在早期它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生物,它們的個頭都非常的龐大,經常會把其他品種的恐龍當成獵物,也可以說在地球上恐龍也是當時的霸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恐龍好像是在一夜之間全部在地球上消失了,這樣的情況很多人也是發表了猜測。
  • 10大恐龍之最,最小的恐龍體重僅有0.26千克?
    10大恐龍之最,最小的恐龍體重僅有0.26千克?想必大家都多少對恐龍有一些了解吧,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他們是威猛兇狠的,令人恐懼的,但是具體的應該沒什麼了解,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恐龍吧。中華鳥龍最色彩繽紛的恐龍有很多恐龍都是長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來。中華鳥類是第一種被發現化石中帶有羽毛的非鳥類恐龍,也是第一種被確定羽毛顏色的非鳥類恐龍。它生活在早白堊紀的中國,與秀頜龍(最小的恐龍)有著相近的親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