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

2021-01-08 城市把脈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粵語和北方/西南官話一樣,都屬於漢語。普通話屬於漢語中的官話被改造確立的標準語。北方/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按語言標準,可分為至少五類語言)等地位平等,既然北方地區日常皆用當地方言大行其道,那麼南方各語言亦當有生存的權利。

粵語

粵語悅耳動聽,非常有文化內涵,講話依漢字一字一音,不會一個字後面多加個無意義的輔助音節(如莫名加個「兒」、「子」之類的)。當然,像「筷子」、「餃子」、「孩子」之類受官話影響的固定詞彙是存在的,比較受現代書面語官話規範。

北方的一些地方話多是官話系統方言,粵語並不是官話系統內的方言。漢語語族裡,粵語和官話屬於兩條不同分支,而現代四川話就是官話支線內的分支,從屬於官話。粵語是漢語方言但不是官話集團的方言。至於四川話為何是遺落在南方的官話?還不是舊四川方言被擊潰的結果。

推廣普通話是必須的,但強制學生私下交流也必須使用普通話,就顯得比較刻薄了,這會導致現在的部分小學生連自己家鄉話都說不準。如果對自己的方言都不執著,那還有什麼資格說「生於斯,長於斯」?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粵語對廣東人而言就是一種標誌,在外地粵人說粵語有種兮兮相惜的認同和對廣東的歸屬感,並非某些人想像那樣的排外。廣東人尊重普通話,但不想粵語就此消失。看新聞,報導稱有些老人無法和孫子溝通,因為孫輩只會普通話,這是不是一種悲哀?

學說普通話

看港片只看粵語原版,會覺得更很有味道。星爺的喜劇,很多粵語梗是無法轉化普通話的。古惑仔這些粗口泛濫更不用說了,很重口味。廣東人希望保留粵語文化,而不是十年後,只能望粵語長嘆!

就像很多天津話,也很有趣,郭德綱的相聲用普通話沒有天津味道,難道會更好看嗎?尊重粵語,尊重世界上每一種語言,它們能夠流傳到現在,說明這種語言有值得被留下的意義。不要進行無謂的語言之爭,可以不喜歡,但是請尊重彼此的語言。

廣東人生於斯長於斯,這裡的水土把他們養大,在這裡受教育,難道連這裡的話都不能說?尤其是在一個方言區說方言,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反而許多中小學生不會講本地方言,才是需要關心的文化傳承問題。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多樣的文化才能帶來碰撞,兼收並蓄,雅俗共賞;這個世界如果千人一面,人云亦云,那多元文化的魅力在哪裡?從這個角度而言,廣東人對本地話執著,是一件好事!

粵語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曱甴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曱甴拼音念什麼粵語讀音
    曱甴是漢語詞語,讀作yuēyóu,多用於粵語廣東話白話等,「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也有形容陰險惡毒之人,該詞寫法始見於民國時期的上海話小說文學中。  「曱甴」在吳語、閩南語、粵語和客家話中均有使用,但發音、意義卻不盡相同。  粵語裡常用的對「蟑螂」的稱呼就寫作「曱甴」,這兩個字普通話讀音是yuēyóu。
  • 客家與客家精神散論
    這裡的山山水水曾經滋養過遠古時代的「贛巨人」和「秦木客」,哺育過篳路藍縷的客家先民,孕育了絢麗多彩的客家文化。為了充分展示贛南客家文化的特色和豐富內涵,本報特別約請多年從事客家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從贛南客家的淵源、民居、人文、民俗、民藝、美食等方面進行講解。今天刊發的是第一篇。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外省的人大多數不了解廣東人的組成及來源,也不知道為何叫做「廣東」,更會有些外省人會奇怪,為何秦漢時期的「百越之地」、少數民族眾多的廣東,現在除了在粵北的深山上有一個「瑤族」外,其餘地區全是清一色的漢人?
  • 揭秘廣東前世歷史:廣東三大民系如何形成?粵語是正宗古漢語?
    廣東在語言、歷史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一面,內部有三大民系,由於中原、北方地區漢族在不同時期遷徙到廣東不同地區,與當地原住居民融合,形成了廣東的廣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廣府人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粵語為母語。
  • 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嗎?
    臺灣省出版的書《漢語 河洛語發音》客家源於「他稱」,並非「自稱」客家這一稱謂的由來,現在普遍認可的觀點是由「他稱」變成「自稱」。「客家」一詞的時間並不早,直到清朝嘉慶年間才出現;而且只是眾多他稱的一個。明末清初,由於戰亂等諸方面的原因,閩、粵、贛之交居民遷往廣東中部及沿海地區和廣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 漢語博大精深,老外學了三年粵語,學完之後卻還有更讓人奔潰的事
    關於英語,我們很難學習,很多人討厭英語,但對人們來說,英語是我國應試教育的一個學科,是與國語、數學並列的最重要的學科,但是,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大,很多外國人對中文都很狂熱,但是和我們學英語一樣,看到外國人學中文也很有意思。
  • 吳語之爭
    顯然,寧波話的聲調在吳語中不算多。實際上對於江浙人來說,寧波話並不算難學難懂。大量人口為寧波移民後裔的上海對寧波話更不陌生,至今上海不少祖籍寧波的高齡老人仍然說寧波話或者寧波口音濃重的上海話——他們和其他上海人的交流並不存在嚴重障礙。
  • 廣東人都講粵語?NO!其實廣東有三大方言!
    但令人尷尬的時,這位來自梅州的同學竟然連一句廣東話都說不上來,所以就有很多同學質疑他:你究意是不是廣東人啊?(備註一下,當年的確有很多湖南、江西的學生到廣東來參加高考,因為那時候廣東的高考分數線比他們低很多)。其實剛開始,我也以為他不是廣東人,因為那時候出門少,連我都以為所有廣東人都會看香港電視劇,既然看香港電視劇,沒有理由不會說粵語啊?
  • 該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國度以客家話為國語,很多人看不懂其文獻資料
    客家話又叫涯話、麥介話,新民話、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語或土廣東話,和粵語、贛語、北方話、閩語、吳語、湘語並列為中國七大方言。一般認為,客家話的底層是唐初的正音,至今,梅縣人仍稱客家話為唐音。粵方言則是秦朝正音,融合南楚古音而成;閩語則是晉朝正音,是融合甌閩古音而成;贛方言則是江淮古音融合而成。
  • 廣東這兩個地方堅持不講粵語?方言自成一派,廣東人都說聽不懂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博大精深,不同的地方有方言,小編曲最喜歡的方言是廣東話,當時我迷上了Beyond的粵語歌曲,廣東話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的廣東省中、廣東省的北方和廣東省的西南,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廣東人都說廣東話,有些地區完全不說廣東話,那個方言被評為中國最難的方言。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你能聽懂幾種?新會話竟然排第……
    廣東話主要分為三大類七十二小種粵語、客家話、潮汕話▽1、粵語,第一大類,省內幾乎可通用,當地稱白話,廣州為中心的省內大部地區,尤其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2、客家話,粵北大部、粵西局部,以梅州地區為代表包括河源、惠州等地級市,深圳、茂名、湛江等到處都有,因為「客家」人的血統幾百年來四處做客,遍布省內外;
  • 我們國家三大方言中粵語,排在第一位的是粵語,第三位是聽天書
    今日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我國三大方言中最難理解的粵語毫無疑問名列前茅,第三大方言如聽天書一般,你知道是哪一種嗎?首先是粵語。雖然粵語很難讀,但如果你不會說粵語,那就絕對聽不懂,但是學粵語也很難,因為很多詞的發音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專門訓練。
  • 專家復原宋朝普通話:河南官話為啥像粵語?
    昨日(31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查閱史料、採訪專家的基礎上,初步理清了宋朝官話、現代河南話以及客家話、廣東話之間的淵源,在專家看來,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有專家認為,咱們現在熟悉的河南話,其實跟古代河南話的關係不大。宋朝「普通話」為什麼像廣東話?
  • 當廣東人「咩」你的時候,他並不是在賣萌
    所以,學講粵語,除了要分清「的、地、得」、還要搞清楚「咩、啦、噶」等語氣助詞的用法。不然,廣東人真的分不清你到底是在誇人還是罵人。廣府、潮汕、客家都講「咩」雖然很多人都直接將廣州話等同為廣東話,但其實廣東地區的方言應該還包括粵北地區人民常說的客家話以及潮汕地區人民常說的閩語(屬於閩南語系)。
  • 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十裡不同音。你哪的客家?你說的我聽不懂喲
    枉我也算是盲目自大,號稱「通曉三國語言(中文、日文、英語)+N種方言(普通話、白話<粵語>、客家話以及半桶水的潮汕話<與閩南語同類>」,自詡語言天賦不錯,竟然一下子也沒有聽懂。毫無疑問,河源客人的客家話是正宗客家話。我的客家話雖然有些偏門,但是也算是比較正宗的客家話。然而,我們之間同語種的交流竟然產生了語言障礙。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基本上,沒有一種方言在歷史的長河是表現靜態的,大部分方言受當時官話的影響,都具有著反映歷史變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