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國度以客家話為國語,很多人看不懂其文獻資料

2021-01-10 覃仕勇講史

客家話又叫涯話、麥介話,新民話、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語或土廣東話,和粵語、贛語、北方話、閩語、吳語、湘語並列為中國七大方言。

一般認為,客家話的底層是唐初的正音,至今,梅縣人仍稱客家話為唐音。粵方言則是秦朝正音,融合南楚古音而成;閩語則是晉朝正音,是融合甌閩古音而成;贛方言則是江淮古音融合而成。

按照《客家源流考》裡面的說法,客家人經過近千年的五次大遷徙,最終形成漢族的一個新民系,居住的大本營是贛南、閩西、粵北三角地區。但因戰亂和人口膨脹等原因,又有相當一部份又從這三地繼續遷往其他地區。

據統計,我國大陸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達 6000 萬以上。

6000 萬這個數字挺大的。

但,和漢族人口相比還是很小的!

然而,就是這和漢族人口相比還是很少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話,在近代一度作為官方語言使用,並差點成為國語。

這話,從何說起呢?

客家人在五次大遷徙中,對於每地的原居民來說,屬新來的居民,是客居者,所以被稱為客家人或新民人,他們使用的方言就被稱為客家話或新民話。又由於客家方言中把「什麼」稱作「麥介」、把第一人稱代詞「我」稱作「涯」,人們又稱之為「涯話」、「麥介話」。

五次大遷徙中規模最大的是清初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有大量的客家人湧入的兩廣。

廣西土瘦,多山嶺,人口的激增,人均耕地面積陡然由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40.88畝下降到嘉慶十七年(1812年)的1.62畝。

為了爭奪土地,「客家佔地主」、「地主排客」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數千人、上萬人的大規模械鬥。

土客間長達百年的械鬥,為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培下了土壤。

洪秀全起事的基地是廣西桂平金田,參加起事的太平天國骨幹首腦,如洪秀全、馮雲山、石達開、秦日綱、胡以晃、林鳳祥、蒙得恩、李秀成、陳玉成、黃文金、黃玉琨、鍾芳禮、賴文光等等,都是客家人。

這就使太平天國成盛行著濃鬱的客家文化,不但以客家話為官方用語,甚至寫詩,寫政要措施、軍令等等,都用客家話的口吻進行。

當然,洪秀全本人剛開始時,並沒想過要把太平天國搞成客家人的王國。他曾寫過一首詩,其中兩句為:「真主為王事事公,客家本地總相同」。

但客家話最終還是成為了太平天國官方語言,原因大致有兩方面:

一、清軍對客家話(尤其是客家話中的雙關語)莫名其妙,而太平軍將士幾乎人人會說客家話,用客家話書寫文牘,清軍不易破解。

二、太平天國以宗教立國,使用客家話交流和書寫,既可以示異於「清妖」,顯示自己才是傳承了漢魂的正宗漢族人,又可以故作高深、詭異,給人以深不可測之感。

客家話成為了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後,就不再叫客家話了,更不能涯話、麥介話,或者新民話,得叫「天話」。

太平天國運動只堅持了十四年便失敗了,則客家話作為「國語」的歷史也就僅僅只有十四年時間。

也幸虧只是十四年時間,否則,中國的漢語語法就被洪秀全們打亂得不成樣子了。

現在我們來看洪秀全當年用客家話寫的詩文,就有一種看「火星文」的即視感。

相關焦點

  • 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嗎?
    前些日子,筆者拜讀了唐曉峰先生的新書《給孩子的歷史地理》,其中有一段提到:「(客家人)他們的講話與周圍人不一樣,一直保留有中原古音。」作為一個普通的方言愛好者,讀後頗有疑惑,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麼?這需要從客家人的歷史說起。自稱古代北方移民後代的傳說並非客家獨有客家話,顧名思義,是客家人的話。
  •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龍巖)觀後感
    龍巖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龍巖電視臺等單位承辦的「說客家話,道桑梓情——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如同《月光光》有諸多不同版本一樣,作為客家民系標誌之一的形成於汀江流域、成熟於梅江流域的客家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客家人聚居區地域的拓展,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包括語音、語調、詞彙和語法諸方面的差異,比如,臺灣地區有所謂「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和「大埔腔」的差別,但各地的客家人卻依然可以用各自的客家話交流溝通,如廣西、四川的客家人與閩西、臺灣的客家人可以對話,馬來西亞客家人與梅州、
  • 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十裡不同音。你哪的客家?你說的我聽不懂喲
    剛開始我還能聽懂,慢慢地就聽不懂了,那情形可以用「雞同鴨講」來比喻。當時我要是能看到自己的臉,估計可以用當下的網絡流行成語「一臉懵逼」來貼切形容。枉我也算是盲目自大,號稱「通曉三國語言(中文、日文、英語)+N種方言(普通話、白話<粵語>、客家話以及半桶水的潮汕話<與閩南語同類>」,自詡語言天賦不錯,竟然一下子也沒有聽懂。
  • 廣東話差一票成國語的傳說與真相:試與唐曉峰教授商榷
    「國語」之爭首先,《鄉音》一文提到,「據說民國初期,很多議員來自廣東,提出用廣東話來做官方的標準口音」云云。此說在網上流傳頗廣,有人就據此演繹出「廣東話差一票成國語」的段子。實際上,「____話差一票成國語」幾乎是網上隨處可見的選擇題了,空白處的地名,絕不限於廣東一地。
  • 梅州有2區1市5縣,而客家話為何卻以梅縣話為代表!
    客家話以哪一方言點的話為代表,不是由某個人的主觀意願決定的,而是有其客觀歷史條件作為依據的。人們普遍認為,梅縣話是客家話的代表,這是因為自明末清初以來,梅縣長時期是客家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我們知道,宋代末年,大批客家先民自贛南進入閩西汀江流域,在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條件下,最終形成了客家民系。在客家民系的形成時期,汀州曾經是客家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大量客家人經由汀江和贛江水路,翻越南嶺進入廣東的鎮平(今蕉嶺)、大埔、程鄉(今梅縣)、興寧、長樂(今五華)、和平、龍川一帶以後,到了明末清初,客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就逐漸由汀州南移到了嘉應州的中心梅縣。
  • 說客家話 唱客家歌
    ●餘劍    「忘不了孩提時你如何辛苦把我養大,忘不了年少時你額角那染霜的銀髮……」3月20日,在儀隴縣樂興小學校,三年級二班語文老師梁恆正用客家話教學生們唱客家民歌《奶奶我愛你》。由於地處客家人集中聚居的「儀隴客家第一鄉」樂興鄉,該校以傳承客家文化為核心,形成了「以傳承點亮生命」的辦學理念,開設客家課堂,教學生們知客家史、說客家話、唱客家歌,並專門編制了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的校本課程《我們的根》。   據儀隴縣客家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良平介紹,儀隴客家人的祖上大多來自廣東韶關。
  • 且談客家話傳承危機
    假如滿分是100分,「聽說讀寫」四項各佔25%的分值的話,那麼梅州市民的客家話考試平均成績我想在60分左右,此為其一。  其二,梅州人使用客家話,基本上局限於私俗領域,最典型的就是菜市場。一旦到了公共領域,哪怕是本地人之間的婚禮、宴席,客家話好像就開始變得難以啟齒了。你看,剛才還在臺下用客家話聊得不亦樂乎的主家和賓客,一旦被主持人叫上臺來講話,馬上自動切換語言,毫不含糊。
  • 客家文化︱客家人只聽說,卻不曾寫過的那些字
    作為漢語七大言之一的客家方言是最接近中原音韻的,它所保存的部份古語和古音也是其它方言所不具的。過去客家方言一直都使用漢字來書寫。如今很多客家人只曾聽說不曾寫過,也未必會寫,所以現在和小編一起見識一下這些字吧!
  • 沙巴州客家人的發展史
    客家人無處不在,只要有地方,就有客家人。在海外華人中,客家人佔的比重最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000萬餘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臺灣等地區。據上期小編所寫的圖文,海外客家人中,除了印尼之外,馬來西亞的客家人數最多。
  • 客家與客家精神散論
    (圖片由客家圖片網提供) 製圖:劉鵬何謂「客家」?說到客家人,許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什麼是客家?」確實,這是一個令人頗感好奇的問題。因為在漢民族的幾大方言(湘語、吳語、粵語、閩南語、贛語、客家語、西南官話、北方方言)群體中,客家人是唯一不以行政地域為族稱的。但是要回答這一問題並不容易,因為這也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目前仍在探討的問題。
  • 比粵語更古老的客家話:最不該消失的方言,卻是衰弱最快的語言
    歷史上,客家話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而如今,客家話卻淪為世界上衰弱最快的語言之一。客家話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四川等七省區,主要集中在廣東東部、中部,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地區。
  • 「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辦2020年海峽兩岸青少年客家話演講比賽
    10月30日,2020年海峽兩岸青少年客家話演講比賽在福建省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藝典劇場舉辦。 阮雪婷 攝中新網龍巖10月30日電 (羅萍 張金川)以「說客家話 道桑梓情」為主題的2020年海峽兩岸青少年客家話演講比賽30日在福建省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藝典劇場舉辦。
  • 客家話:最不應該消失的方言
    然而,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由於各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增加,人們廣泛使用普通話,傳統客家地區也一般不使用客語授課,年輕一代自小接受普通話教育。同時,由於電視媒體的普及,客語又極少用於新聞傳媒和大眾娛樂。到21世紀初,年輕一代客家人已經很少使用客語。
  • 「地攤經濟」火了……來看看客家話擺地攤指南
    當然是擺地攤攤在客家話說是「檔」「檔」是臨時支起的經營時間和場地並不恆常所以,在北方話叫「地攤兒」在客家話裡叫「攤檔」以擺地攤為生客家話叫做「走江湖」老實巴交的農民對「走江湖」的人似乎沒什麼好印象總覺得他們很會「啜人」啜,客語保留古音讀作cǒt,基本含義是吸食(氣體除外),如將一大碗粥狠狠地吸進肚子裡去
  • 客家人的勞動用具:一部記錄客家人生活的歷史文書!
    ,現在的勞動用具已經越來越先進,而我們記憶中那些客家先民用智慧創造出來的農具你又還記得多少呢,在萬綠湖客家風情館裡面,展示了河源客家人的農業、漁業等生產用具,體現了客家人在艱苦條件下吃苦耐勞、勇於開拓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智慧。
  • 客家人的家規家訓
    客家家規家訓中的「孝」不是一個空泛之詞,客家人已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把尊親、養親、悅親的孝義踐行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對於國家,客家人重視「忠愛」教育。作為中原文化的後代,客家人有強烈的國家觀念,有深厚的民族責任感。每當處於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客家人總會一個個挺身而出,一腔熱血報家國。
  • 中國有國旗、國歌,為什麼沒有國語?我們為何不稱普通話為國語?
    韓語、日語、越南語中有60%至70%的詞彙來自於漢字,按照道理來說,我們能聽得懂其中的60%至70%,但是,我們中國人幾乎是完全聽不懂韓語、日語和越南語的。因為漢字傳播到日本、韓國和越南時,日本人、韓國人和越南人學的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漢語的發音。
  • 客家話十級考試,你能做對多少道題
    全球客家人又1.2億,每個地方的客家話又一定的差異,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韶關等)、福建(福州、龍巖等)、江西(贛州、尋烏等),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以及臺灣香港和海外洗衣服國家華人社區。下面是我們梅州客家話考試?你能看懂多少?和你那邊的客家話又有什麼差異呢?
  •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如今,全國各地都有客家人開的菜館,其中一樣特別出名的菜餚——客家釀豆腐,想必大部人去過的人對它都不會陌生,它的特點是湯汁鮮美、口感滑潤鮮嫩,它算是眾多客家菜中最受食客歡迎的一樣美味。福建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小編身邊就有好幾位來自客家的同事,常常去外頭吃飯的時候,就會專門挑選些客家菜館去消費,自然吃到釀豆腐的機會就比較多一些,還有些鹽酒雞、菜包粄、芋圓子、菜絲包、釀苦瓜、釀辣椒等等。
  • 在深圳,客家人真的很強大!|客家人|深圳|改革開放|鶴湖新居|大萬...
    客家人各時期遷徙路線圖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 第一批來深圳拓荒的就是客家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建成 為古堡式客家圍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