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粵語更古老的客家話:最不該消失的方言,卻是衰弱最快的語言

2021-01-09 靠臉吃飯的哈士奇

客家話是七大方言之一,它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歷史上,客家話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而如今,客家話卻淪為世界上衰弱最快的語言之一。

客家話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四川等七省區,主要集中在廣東東部、中部,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地區。分布比較集中的客家話可以分為粵臺、粵中、粵北、惠州、汀州、寧龍、於桂、銅鼓八個片,包括梅縣、新竹、高雄、興寧、惠陽、韶關、和平、惠州、英德、長汀、寧都、龍南、於都、桂東、銅鼓、瀏陽等200多個縣市。

客家話曾有過5次歷史大遷徙,才慢慢成型,對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都造成深遠影響。

第一次:兩晉之際,河南、山西移民進入江西北部和江浙西部地區。

第二次:唐末黃巢起義後,兩晉以後遷居江西北部和浙江西部的中原移民再次南下遷徙到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和廣東韶關地區;第二次南遷到達贛南、閩西,移民語言仍然沒有融入當地方言,日後獨立形成了客家方言。

第三次:宋元之際客家人由贛南、閩西徙居粵東以及廣西欽州、廉州地區;宋末蒙古元人南下,客家人第三次遷徙,到達粵東、粵北,客家話隨之擴散到那一帶。「客家」之稱也許是相對於當地有土地的「主戶」而言,亦或是對當地少數民族「土家」而言。源自中原的客家人三次南遷長達千年,深刻地影響了所到之處的方言,至今仍能觀察到某些痕跡。

第四次:清初客家人由閩粵進入江西北部、廣東西部、四川和廣西中部地區。

第五次:清代鹹豐同治年間,廣東發生土客大械鬥後,粵西客家大量遷徙海南島、廣西中部以及海外地區。

全國乃至國外說客家話的有6500萬人,而近20年,卻不斷衰弱,如今只有不到3000萬人。客家話不應該消失,為什麼?

它曾是客家民系的認同標誌,無論你來著天南海北,國內海外,只要會說客語,堅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會互相視為「老鄉」、「自家人」。而不會說客語,沒有客家認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統,一般也被視為客家後裔,而非客家人。

它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方言的「活化石」。之前已經提到,客家話具有悠久的歷史,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應就此沒落。

而如今隨著普通話的廣泛使用,新一代客家人的使用率和流利度不斷降低,甚至很多從小在城裡長大的年輕人不會說客家話。客家話幾乎喪失了社會功能,縮小為家庭內部的交流語言。

1988年臺灣曾經發起過「還我母語運動」使得客家話在現代社會繼續傳承下去。而如今的客家人,就應該有客家人的覺悟,客家人有權利講客家話,更有義務講客家話,把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傳承的擔子抗在肩上。

相關焦點

  • 客家話:最不應該消失的方言
    世界上現在僅存約六千種語言,約是上世紀末的一半,像不少的動植物一樣,有些弱勢語言只剩下幾個人講,馬上就要淘汰。但是若以人口計算,客語在頭三十名內,照算是沒那麼快會消失的。然而,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 福建最難聽懂的方言,比客家話都難懂,很多當地人聽完都一臉懵
    「文/旅行情報廳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我國不僅地域面積廣闊,語言文化更是底蘊深厚,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全國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方言文化。正所謂十裡不同音,我國的方言種類很多,每個省的方言不同,就連一個省中還有多種方言存在。
  • 廣東人都講粵語?NO!其實廣東有三大方言!
    小編我是90年代末重慶大學的畢業生,想當年,正是粵語最流行的年代,特別是粵語歌曲,更是風靡全國!大學時期課程不多,課餘時間我們宿舍的同學一有空就找我教他們唱粵語歌曲,但其實我的歌喉真的不敢恭維,但幸好我的粵語發音還不錯,因為雖然我是化州北部的客家人(其實我們鄉下很多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也不知道自己講的所謂「涯話」就是客家話)。
  • 廣東三大方言,一個是粵語,另一個是「活化石」,還有一個很難學
    廣東三大方言,一個是粵語,另一個是「活化石」,還有一個很難學昨天小編給大家列出了幾個對比普通話更喜歡說方言的城市,那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廣東的三大方言吧。第一個就來說說被大多數人悉知的粵語吧,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民間俗稱「白話」。
  • 客家話:一種廣泛而又「固執」的漢方言!
    客家妹客家語是國內七大方言之一,屬於漢藏語系裡的一個子系列,國際語言代碼為ISO 639-3 hak,在全球使用者達到差不多一億人之多。它不但是海對面島上的公事語言之一 ,甚至還是南美一個擁有60萬人口叫做蘇利南國家的法定語言之一 ,是不是很神奇?在我們國內使用者達到了600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及廣西,海外有近3000多萬人,以東南亞各地區為主,這就是它的廣泛之處。
  • 廣西人怎麼會說這麼多方言?
    公元前111年,漢朝平定南越國並將嶺南的政治中心設在廣信(現廣西梧州),廣信作為嶺南中心的300年間,南下漢人與當地百越民族融合,形成了廣信方言,也就是勾漏片粵語的直系後裔,勾漏粵語是廣西形成最早的漢語方言。除了勾漏片外,粵語在廣西還有不同的派系,按照歷史形成與口音歸類,主要分邕潯片,廣府片,和欽廉片。勾漏片是最古老的粵語,粵語起源地即為廣西梧州。
  • 網絡語言、方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一心:表達感情的用語都用數字來體現了,可能更隨意一些了,不像說「我愛你」那麼嚴肅了。  林倫倫:在鍵盤或者發簡訊比較快了,像再見用886.  一心:就拿5420來說,就將平時很難說出口的語言簡化了,非常隨意的,而且是非常簡便的表達出來了。
  • 不是古人說粵語,而是粵人說古語?
    廣東惠州隨處可見有關蘇軾的雕像資料圖    河南人的口音變化最快    辛永芬介紹,在全國範圍內的歷史時期,中原地區的口音變化是最快的,宋朝時的河南話還是8個聲調,到了明朝就變成了5個聲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從元朝到明朝的歷史社會動蕩和朝代更迭。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你能聽懂幾種?新會話竟然排第……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卻聽不懂你說什麼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僅僅在廣東就足足有72種地方方言!△除了這三種,還有像雷州話茂名話、四邑話等等的方言有網友根據各方言難易程度列出了以下排名你認同嗎?七、粵語粵語,是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語言,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語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大多數廣東人都會說或者會聽,不過每個地方的粵語都有不同的口音。
  • 其實,我們粵語才是正宗
    事實上,隨著電視、廣播、網絡的普及,南北之間的許多文化隔閡已經消失,對於「外婆」和「姥姥」的不同稱呼,全國絕大多數人理解起來都無障礙。那麼,為何還要勞教育部門來專門「校正」一下呢?倒是90後00後們,仿佛突然上了一堂親屬關係課。他們本來對表親和堂親分不清,什麼外的內的,「外婆」「姥姥」「奶奶」在英語裡都是一個詞grandma嘛。
  • 廣東最讓遊客蒙圈的方言,前者叫客家話,後者學到老都不會!
    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推廣普通話,現在到中國境內多數地方旅行已經不需要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不過到一些城市旅行時,如果遇到年紀較大的長者,溝通起來並不一定流暢,好多方言會讓遊客蒙圈,找不到北。廣東省現在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不過在古代,這裡一直被中原皇朝視為荒蕪未開化之地,是朝延流放官員和犯人之處。廣東還是一些中原貴族為了逃避戰亂的移民避難所,他們歷經多次搬遷,最終在廣東落地生根並形成了燦爛的族群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是廣東的三大文化體系,其中語言體系最為特別的族群是客家人和潮汕人。
  • 臺灣方言:中國語言地圖的微縮樣本(全文)
    臺灣島內,更習慣將高山族稱為原住民。原住民可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山地族群,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和臺東縱谷平原一帶;另一類是平埔族群,主要零散分布在臺灣島西部廣大平原、臺北盆地及宜蘭平原一帶。高山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族群之間不能彼此通話,未與漢族移民接觸之前,其社會形態統一處於原始部落時期。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樣是一部民族融合史。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方言,全球一億多人使用,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語,例如,我國的母語是漢語,美國和美國的母語是英語,但是我國的歷史文化悠久,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的「母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方言。很多地方的方言外地人根本聽不懂,甚至有時還會被吐槽。但是我國有著這樣一種方言,不但沒人嘲笑,甚至還有很多人搶著學它。
  • @韶關人,這些韶關方言居然這麼難講,你全都會算我輸!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站在你面前卻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小編以前去外地,有朋友聽說我來自韶關都好奇地問「你們到底說什麼方言啊?為什麼我遇到的韶關人說的都不一樣?」那當然啦!韶關可不止一種方言韶關市地處粵北,與贛、湘、桂三省接壤,其中南雄、仁化、樂昌等縣區正處於贛語、湘語與客家話、粵語接觸混雜的地段。韶關以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為主,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內部交流還保留著本民族語言。韶關市區、樂昌市區和仁化縣城則普遍使用粵語,普通話在市區、縣城及工礦區也普遍使用。
  • 專家復原宋朝普通話:河南官話為啥像粵語?
    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教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國家核心專家及河南省首席專家辛永芬則從專業的角度對兩種語言進行了解析,雖然在普通人聽來,宋朝「普通話」跟廣東話有些相似,但區別還是很大的,辛永芬解釋,首先兩種方言的聲調系統是不一樣的,原來宋朝時的聲調有8個,現在的廣東話有9個聲調,而且宋朝時的韻母發音比現在複雜,辛永芬說:「宋朝時重修《廣韻》,聲母有36個,還分清濁音,隨著口音的演變,現在的廣東話也不分清濁了
  • 方言,是回家的路
    圖片 | 川輯圖片 | @_Lybbb圖片 | @Warren倫仔粵語一詞,最早源於嶺南地區的南越國,它其實是廣義上的嶺南語,並非特指廣東話。但一些本地人會告訴你,只有廣州話才是最正的粵語,且光是東山、西關、西村和番禺幾個地方,口音就各不相同。還有,那些香港人講粵語愛帶英文,鼻音不分,懶音太重。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江門竟然排第……你能聽懂幾種...
    本文原標題:《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江門竟然排第……你能聽懂幾種?第1名你服氣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卻聽不懂你說什麼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僅僅在廣東就足足有72種地方方言!
  • 我們國家三大方言中粵語,排在第一位的是粵語,第三位是聽天書
    我們國家很大,人口很多,各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近些年來,最流行的幾種方言是四川話、東北話和河南話,它們都很容易理解,即使自己不會講,但也能聽懂。今日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我國三大方言中最難理解的粵語毫無疑問名列前茅,第三大方言如聽天書一般,你知道是哪一種嗎?首先是粵語。
  • 湖北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武漢話排在……
    不少網友都在用自己的方言翻譯胡海泉的微博,看到武漢話翻譯,笑到停不下來~這是原版微博內容▼網友把它翻譯成了廣東話版緊接著武漢話版也出來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笑到停不下來,我不是故意的,語言真的非常神奇,同樣的一句話換個方言味道感覺就不一樣了。
  • 寶寶學說話該不該跟他說方言
    一些家長疑問是不是因為家裡語言環境複雜影響了寶寶學說話?語言混雜對寶寶說話究竟有哪些影響?有媽媽擔心,寶寶已經到了學說話的年齡,平時在家跟他主要是說方言的,有時候也說幾句普通話,不知道這會不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研究發現,如果多種語言混雜,可能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讓孩子「開不了口」,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從小就用標準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