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2021-01-09 冬天的冰棒

如今,全國各地都有客家人開的菜館,其中一樣特別出名的菜餚——客家釀豆腐,想必大部人去過的人對它都不會陌生,它的特點是湯汁鮮美、口感滑潤鮮嫩,它算是眾多客家菜中最受食客歡迎的一樣美味。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也深刻影響著漢族人的飲食習慣,千百年的融合再融合,有些美食已經再分清楚誰又是「誰」,客家人的釀豆腐就是如此,但是如今做法已經和原先的早已差別非常大,早年裡頭肯定調汁拌餡時,可定不會放上十三香和番茄醬這兩樣東西的。

福建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小編身邊就有好幾位來自客家的同事,常常去外頭吃飯的時候,就會專門挑選些客家菜館去消費,自然吃到釀豆腐的機會就比較多一些,還有些鹽酒雞、菜包粄、芋圓子、菜絲包、釀苦瓜、釀辣椒等等。

所謂的美味佳餚,就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但凡小時候經常吃,而且特別愛吃的東西,都得算上去,有些東西就是從吃到大,怎麼都吃不膩,客家釀豆腐因其做法簡單,湯濃味美口感滑潤,客家人從小吃到大,年三十絕對不能沒有它啊。

食材配料:豆腐、蔥、食用油、番茄醬、豬肉餡(或者肉末)、鹽、雞精、十三香、醬油、澱粉、生薑、蠔油、胡椒粉。

製作過程:

首先,準備4-6塊的老豆腐,先它的從中間劈開,把它們改刀切成大厚塊,全部切好後,再把它們整齊的擺放在案板上,就是挖槽前的準備工作,狀態如上圖所示。

然後,再用小刀從中間挖出個長方形的槽子,儘量把它們「修」的整齊些,狀態如上圖所示,取出來的豆腐不會被浪費掉,它們還可以用它來做豆腐湯。

然後,在碗中倒入適量新鮮的豬肉餡,再拌入些的蔥薑末,它們不僅可以去除肉腥味,而且還會增加香味,再加入少許的鹽、雞精、(十三香)調味。

再倒入少許的東古醬油提鮮,再加入適量的幹澱粉,它既可以使肉餡變得稍微粘稠些,又可以鎖住食材是水分,然後,再用筷子將它們攪拌均勻即可。

然後,再把碼好入味的肉餡填入豆腐的凹槽中,儘量把表面塗抹的均勻些,待它們全部裝填完畢後,將它們放置一旁,待會兒將它放入油鍋中煎熟。

平底鍋燒熱後,再倒入少許的底油(炙鍋),再把裝填好肉餡的豆腐塊,逐塊擺入鍋中,開小火慢煎,直到把它們煎至六面金黃為止,中途至少再翻1-2次面,切記翻動的時候動作要輕緩些,千萬不要把豆腐皮搓破,否則肯定會影響賣相的。

再來調料汁,碗中倒入1勺的番茄醬,再放1勺蠔油,它可以起到提鮮的作用,再來1勺一品鮮醬油,再放入少許的鹽、胡椒粉、雞精調味,再加入2勺的開水,將它們攪拌均勻備用,這就是客家人希望的味道。

待鍋中的豆腐散發出香味後,再將調好的料汁倒入鍋中,再蓋上鍋蓋燜10分鐘,就是簡單入味的過程,燜的方法最簡單、最直接。

出鍋前1分鐘,再轉大火收幹湯汁,裝盤上桌後再撒入適量的蔥花點綴裝飾下,鹹香適口好吃的客家釀豆腐就大功告成啦制,它是客家人年夜飯上必上傳統菜餚之一。

溫馨提醒:

但凡煎和炒的食物,均得採用熱鍋冷油的烹飪方式,這樣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出現粘鍋現象,尤其是煎魚時特別的實用,四川的廚師稱它為「炙鍋」。

某些客家人做製作釀豆腐時,事先把肉餡炒熟後再用,這樣吃起來會更香些,但是有些人覺得這樣餡料煎的時候容易散掉,這些網友的建議大家可以適當聽一聽,小編沒有親身實踐過,不敢輕易下結論。

另外,豆腐可以放入熱水中焯水後再用,這樣不僅可以去除豆腥味,而且挖槽的時候不易破損。

相關焦點

  • 久違的客家味道——釀豆腐
    之前有說道客家三大名菜之一的鹽焗雞久違的客家味道——鹽焗雞,這次小編便跟大家分享客家人的另一道名菜——釀豆腐。客家人原來是居住在中原地區,後因躲避大規模的戰亂遷徙至南方,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
  • 藏身於巷弄的人間美味 鹽田傳統客家小吃變身「網紅」美食
    原標題:藏身於巷弄的人間美味鹽田傳統客家小吃變身「網紅」美食深圳晚報2020年4月15日訊 說到客家人的美食,不能不提茶果。茶果是鹽田本地的一種特色小吃,也是從前本地人祭祀時經常會供奉的食品,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現在已滲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小吃有甜、鹹兩種口味,一口咬在茶果上,彈韌的外皮被咬開後,飽滿的花生餡料從裡面滑出,糯米的清香混合著香脆的花生瞬間充滿口腔,食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會產生文化認同感。
  • 你還別不以為然,——從「客家釀豆腐」說粵菜系中流行的錯誤菜名
    豆腐存在的歷史很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了豆腐。1960年,在河南密縣(今新密市)打虎亭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一次去鄭州新密,我曾進地宮看過這些彩繪壁畫。
  • 捆粄、醃面、鹽焗雞、擂茶...客家美食被低估太久了!
    吃慣了粵菜和潮汕菜,最近偶然嘗試到的客家美食,忽地讓我上了頭。 醃面、釀豆腐、粄、梅菜扣肉...越來越多的客家小吃佔據了我的日常菜單,還曾一度有要去梅州玩個幾天、吃個幾頓的念頭。
  • 從釀豆腐到牛肉丸,客家菜豐富了粵菜的內涵
    編者按 「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 學做客家菜:客家釀豆腐的家常做法
    釀豆腐是一道客家菜,所以也被叫做客家釀豆腐,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常見於客家地區,主要有江西省,福建省,廣西省,廣東省等等,有著客家菜獨有的風味。據說釀豆腐的做法來源於餃子,因為早期的時候南方地區種植的小麥比較少,沒有麵粉,因此就用釀豆腐來替代餃子。
  • 小吃還是家鄉的美,客家農村人從小吃到大的發粄,做法簡單易上手
    今天,吃貨阿撩就想個大家介紹一種客家人的特色小吃——紅糖發粄。這道小吃清香軟糯,老少皆宜,是一道超級適合當早餐的早點。小吃還是家鄉的美味,客家農村人從小吃到大的發粄,做法簡單易學。發粄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簡單,需要的食材也很常見:白髮麵粉、紅糖、白糖。製作過程也比想像中的簡單。
  • 給客家人一把糯米,他們能還你一桌小吃
    ,裹上一層芝麻,油炸而製成,是客家人傳統的自製年貨,取意「團圓、圓滿」。油炸食品耐保存,成為梅州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鹼水粽鹼水粽是客家地區知名的小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家裡的老一輩人都會包鹼水粽,以此迎接端午節的到來。一般直接蘸著白糖吃,吃起來帶著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
  • 客家釀豆腐的家常做法,豆腐滑嫩好吃又下飯,吃一口滿嘴香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五華人和一個興寧人是結拜的好兄弟,有一次去飯店吃飯,二人身上錢財有限,因此在點菜的時候出現了矛盾,一個想吃豬肉,一個呢又想吃豆腐,後來,聰明的飯店老闆用一種方法同時滿足了兩個人的要求,就是製作出了釀豆腐。」
  • 小康餐桌·粵菜說〡萬物皆可釀,客家人為何對「釀菜」如此痴迷?
    從中原遷徙至嶺南大山中的客家人,通過自己的勤勞,從四季裡收穫;再用雙手和巧思,把這些收穫轉化為餐桌上的美食。 它們賣相樸素、家常,但又充滿著故鄉的味道。 今日起,請跟著我們的「粵菜說」系列,一起走進客家人的餐桌。
  • 教你做一款最家常的廣東客家菜——客家釀豆腐!
    它就是客家釀豆腐  喜歡吃這道菜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動手吧!  廣東客家先人從中原南遷後,仍保留著吃餃子的習俗。但嶺南少麥缺面,過年時吃不上餃子。後來,先人們想出一個辦法,把做餃子的餡料填進豆腐塊中,代替餃子,從中得到一點慰藉。
  • 菜乾一個客家做法,實在太好吃了,營養美味又下飯,做法還很簡單
    我們客家人曬的菜乾有很多種,一種是白菜乾,一種是芥菜乾,曬好的菜乾可以放很久不壞,只要你保存好了,一年半載不是問題。每到夏季,我們非常喜歡拿菜乾來煲湯、燜肉,蒸肉等,都是非常好吃的美食,所以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一道菜乾煲,做法也是非常簡單的,就是不會下廚的朋友,第一次做也可以成功哦,喜歡的朋友趕緊試試吧。
  • 第一次吃泥鰍粘,彈性十足很鮮香,網友:客家小吃就是與眾不同
    許多美食小吃都是在客家當地出名的,對於吃到的這款客家小吃很多食客也是感到非常追求,裡面富含到的種種口感也會顯得更為愛吃,有時候也能感受到所有食客們的喜愛,製作過程很簡單,只要有烹飪基礎的人都會做,既是主食也是點心。第一次吃泥鰍粘,彈性十足很鮮香,網友:客家小吃就是與眾不同。
  • 入秋後吃雞,試試客家一道溫補油水雞做法,肉香湯鮮,好吃又簡單
    進入秋季後,很多人都喜歡給家人做一些溫補美食,熬一鍋靚湯或燉一鍋肉,看著有食慾,吃著美滋滋的,胃口大開,所以說呀,秋冬季就是養肉肉的季節,真的一點也沒錯。第三步:準備一個適中可愛的鍋,鍋中加入大半鍋清水,想喝多少湯,加入稍多一點的水就可以了,把我們準備好的藥材一起倒進去,蓋上鍋蓋,調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煲10分鐘,把藥材的味道煲出來。第四步:藥材湯煲好後,調大火把鍋蓋打開,然後把醃製好的雞肉倒進去,用筷子把雞肉打散。
  • 愛吃菜包收藏嘍,學會客家一道草仔粿,皮薄餡香,配料做法都簡單
    愛吃菜包收藏嘍,學會客家一道草仔粿,皮薄餡香,配料做法都簡單!對客家人群與部分河洛(閩南)族群來說,傳統上,當提到「菜包」二字,指的不是包菜的麵食包子,而是這種類似包餡麻糬的小吃。由於外型很像古時候裝豬仔去市場賣的竹編籠子,所以客家人又稱「豬籠粄」。
  • 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原標題: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在廣州增城,有一種客家特色小吃叫鵝湯餈,最近被列入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在深圳,客家人真的很強大!|客家人|深圳|改革開放|鶴湖新居|大萬...
    >深圳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存真學院 1855年,新安縣布吉李朗村 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客家村莊 在當地建起了教堂與存真學院 這是中國內地第一所用客家方言授課的神學院
  • 「百家號鼠你紅」客家釀菜遠近聞名,他們壓軸的年夜飯,吃了難忘
    而且客家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大中華的歷史上出過很多名人,對歷史的推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就連「客家」的稱號,都頗有淵源。畢竟「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而對於原住民來說,遠道而來的外地人皆是「客」,而客家人正是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大遷移。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建造阿房宮時,曾多次驅趕數萬中原百姓「木客」往贛南興國伐木,後來他們就留在了當地,這便是贛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 梅州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2015年的春節,我是隨嶽父嶽母和我一家三口去他們老家過得年。妻子老家是廣東梅州大浦縣,是個客家人。由於妻子坐車暈車,儘管嶽父嶽母此前多次回家探親,那年47歲的她,還是第一次回老家。妻子的三叔,因考慮家裡祖屋和祖墳,早年在南昌呆了不到2年就回家鄉了,也因此嶽父嶽母回老家,都是由她的三叔接待。梅州作為客家人最集中的聚集地,她的民俗風情富有魅力。「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在客家過春節我感覺到異常的熱鬧,客家人很重視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都會在自家門前或陽臺上掛著內存帶著燈的紅燈籠,甚至在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