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

2021-01-08 北京市人民政府

  原標題: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第一次現場督導檢查。檢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兵分六路分別對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昌平區進行現場檢查。

  在現場共檢查的12個社區,3家社會單位中,檢查人員發現社區和社會單位在垃圾分類工作中主要存在桶站設置不規範、垃圾桶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並現場督促相關區、街道、物業單位積極整改落實。

  地點:龍錦苑東一區和回龍觀街道龍錦苑二區

  部分垃圾桶蓋有破損,值守力量不足

  5月4日上午,副市長張家明帶隊,前往昌平區霍營街道龍錦苑東一區和回龍觀街道龍錦苑二區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現場調研。

  一進龍錦苑東一區,檢查人員就看到了一排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展板,上面詳細標明了垃圾分類的流程、方法等內容。小區的多個位置都整齊地擺放著紅藍綠灰四色分類垃圾桶,還專門將一個紅色的垃圾桶設置為「廢棄口罩收集垃圾桶」。在廚餘垃圾的桶裡,多是雞蛋殼、蔬菜瓜果皮等,可回收垃圾的桶裡,多是塑料製品。

  檢查人員發現,小區裡的垃圾桶普遍比較髒,而且有一半左右都沒有蓋子。「本來都是有蓋子的,但是蓋子很脆弱,垃圾車翻起垃圾桶往車上倒的時候,蓋子常常會被摔碎。」物業人員無奈地說。

  隨後,檢查人員來到龍錦苑二區,這個小區的情況跟龍錦苑東一區很相似,也是存在垃圾桶比較髒,存在破損,基本無桶蓋問題。另外,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小區內廚餘垃圾桶擺放點位多,但值守人員比較少。

  張家明要求,小區內桶站要堅持高標準規範設置,廚餘垃圾桶要相對集中、有人值守,保持桶站乾淨、整潔、完好,讓居民願意往桶內分類投放。要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把社區工作者、物業管理者、樓門長等志願者調動起來,加強宣傳指引,讓居民確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還要引進再生資源企業,確實將小區可回收物收集起來,從源頭上垃圾減量。在這方面,市裡要出政策,區裡要積極落實。小區內的大件垃圾暫存點也要建立起來,使大件垃圾有處存放。

  地點:古城南裡社區、西路北社區

  居民精準投放率有待提升

  5月4日上午10時30分,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帶隊先後前往古城南裡社區、西路北社區,對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突擊檢查。

  「指導居民工作好做嗎?」「廚餘垃圾佔比多少?」……走進古城南裡社區,孫新軍對指導員提出一連串問題,對方基本都能正確作答。「垃圾分類想做好,入戶宣傳很重要。」孫新軍說。

  檢查組路過一處水果店時,孫新軍探頭詢問店家塑膠袋是否收費,對方回答5月1日開始不提供免費塑膠袋了。「不錯。這是源頭減量、防治白色汙染的重要一環!」孫新軍臨走時不忘強調。

  「這個小區桶站設置、數量,宣傳環境布置以及監督員工作符合要求,不足之處在於,居民精準投放率還有待提高,目前垃圾分類需要指導員進行二次分揀,這也是現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孫新軍說。

  離開古城南裡社區,檢查組又來到西路北社區,該社區正在試點通過在垃圾桶處安裝攝像頭,運用人臉識別、後臺系統比對等智能化手段,結合門禁實名實戶資料庫,對居民垃圾投放的正確、錯誤「姿勢」進行記錄,後期對投放錯誤的居民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指導。

  地點:朝陽秀園清潔站、大屯垃圾轉運站、阿蘇衛循環經濟園

  部分垃圾轉運站有異味

  上午,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帶隊,對朝陽秀園密閉式清潔站、大屯垃圾轉運站和阿蘇衛循環經濟園的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情況進行現場檢查,發現部分社區存在垃圾桶破舊、廚餘垃圾清運不及時的情況,部分垃圾轉運站除臭設施不完善,有異味。

  在朝陽區秀園密閉式清潔站,檢查人員發現,這裡設置了1個廚餘垃圾壓縮箱和2個其他垃圾壓縮箱。這裡的負責人說,配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清潔站已經實現規範分類,今後收運垃圾過程中也絕不允許出現混裝混運情況。

  檢查組隨後來到大屯垃圾轉運站,在這裡,從密閉式清潔站送來的所有垃圾,分類裝車,分類轉運。但儘管戴著口罩,轉運站車間依舊可以聞到垃圾的異味,存在部分除臭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對突擊檢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指揮部檢查組將督促指導環衛作業單位和物業企業等儘快協調解決。

  地點: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和朝陽區雙井街道

  部分垃圾桶缺少分類標識

  5月4日上午,跟隨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率領的檢查組來到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和朝陽區雙井街道隨機走訪社區的垃圾分類情況。

  在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趙濟貴隨機敲開了蔥店社區一戶居民的家門,「您好,打擾了,我們來看看您家的垃圾分類情況怎麼樣。」趙濟貴耐心詢問,這戶居民把他引進門,「分著呢,分著呢,您看,不都在這兒呢嗎。」居民給趙濟貴指了指地上的一個紙袋,裡面塞了不少塑膠袋、包裝袋。「居委會不是給發了廚餘垃圾桶嗎?您的廚餘垃圾放哪兒了?」在抽查前,趙濟貴特意提前了解了一下社區此前開展垃圾分類的工作情況,得知居委會給每戶居民都配備了綠色的小桶,專門用來放廚餘垃圾,趙濟貴特意詢問居民有沒有綠桶,用沒用綠桶。居民想了想,「有一個,有一個綠的。」居民從裡屋取出來一個綠桶,但裡面並未裝廚餘垃圾。「謝謝您支持,不過咱們還要繼續仔細垃圾分類。」

  隨後,趙濟貴又來到胡同,隨機抽查了幾處垃圾桶,「咱們的垃圾桶並沒有分類貼標啊,外表也太髒了。」工作人員趕緊記下,表示會立即整改。不過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社區不僅是平房區,還是拆遷滯留區,胡同較窄,設置存在實際困難,社區計劃設置60個分類垃圾站點,目前只設置了20個,還在推進當中,將於近期儘快完成。

  在社區居委會門口,看到外來人員正在辦理出入證,趙濟貴又停下來,建議工作人員在辦證的過程中也要藉機宣傳垃圾分類。在雙井街道垂西社區,趙濟貴也提醒門口站崗的防疫值勤人員,要在值勤中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

  地點: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海澱區新科祥園小區

  垃圾分類指導員配備不足

  「小區裡的垃圾桶配齊了嗎?具體怎麼設置的?有沒有分類指導員在旁邊引導?」5月4日下午,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物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前往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檢查,一進小區院門便直奔設在居民樓下的一處生活垃圾交投點。

  見這處交投點只有一個可回收物垃圾桶,檢查人員提出疑問:「就一個藍桶夠用嗎?現在居民家裡的可回收物還是挺多的。」「小區裡不止這一處投放點,別處也有藍桶,我們還另設了一個再生資源回收櫃。」這裡的物業負責人王蕾解釋說,祿長街19號院的分類垃圾桶是由物業和街道合作配置的,物業公司設置了可回收物投放容器,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則由街道聘請的第三方公司設置,垃圾分類指導員也出自第三方公司。

  「現在自己在家也分類,就是有時候裝廚餘垃圾的塑膠袋老忘了單拿出來。」一位來扔垃圾的居民說,小區裡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其實不是每天都來,沒人指導提示,難免分錯一兩樣。

  隨後檢查人員來到海澱區新科祥園小區。這個小區也存在垃圾分類指導員配備不充裕的問題。物業經理薛戰紅說,小區內一共設了9處垃圾分類交投點,能滿足居民日常的投放需求,但垃圾分類指導員是由物業保潔員兼任的,每天上下午各有兩個半小時值守在桶站旁,「我們在每個桶站邊都設了宣傳展板,分類指導員不在時,居民也能看到提示,另外我們招募了70多名志願者,一起承擔講解、宣傳的任務。」薛戰紅說。

  地點:翠微大廈

  餐廳後廚垃圾混投混放

  5月4日,跟隨市城管執法局前往大成路翠微大廈開展垃圾分類檢查。

  在5層海底撈火鍋店,該店開闢專門區域放置分類垃圾桶。執法隊員隨即打開一隻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一眼就看到裡面放著一個飲料瓶,「這個是可回收垃圾,別扔錯了。」執法隊員將瓶子揀出來囑咐道,一旁的餐廳工作人員表示馬上就重新檢查投放。

  帶隊檢查的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提醒工作人員,餐廳垃圾分類要「再細緻一些」,避免發生餐飲企業容易出現的如餐巾紙、手套、筷子等和廚餘垃圾混放等問題。他提醒工作人員,在顧客用餐結束後,服務員回收餐具時可提前分揀。此外,餐廳內外垃圾分類宣傳內容不足,沒有圖解、標識等,建議餐廳增加更明顯的垃圾分類標識。

  在隔壁的麻辣香鍋店,後廚一個沒蓋兒的綠色垃圾桶和蓋頂上貼著紙的灰色垃圾桶引起了執法人員注意。「你這灰色桶到底是什麼垃圾桶?」灰色垃圾桶本來是裝其他垃圾的,但在桶蓋上卻貼著「可回收」的標誌。「對,我們就拿它當可回收垃圾桶用。」後廚工作人員解釋,但打開桶蓋,卻是大量塑膠袋。「這用髒的塑膠袋是不可回收垃圾。」「哦,那我們重新分一下。」工作人員連忙表示。

  溫天武表示,為做好《條例》的落地實施,城管執法部門從教育、引導、規範入手,逐步展開執法工作。現階段以宣傳告知、教育引導為主,接下來將對存在問題單位開展整改。(代麗麗 孫宏陽 葉曉彥 王天淇 金可)

相關焦點

  • 閔行城管:垃圾桶旁站一站,垃圾分類落實處
    為加快推進我鎮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工作實效,近日吳涇城管中隊對管轄區內小區進行垃圾分類的指導檢查工作。中隊執法隊員每周選擇1-2個小區轉一轉,對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日常管理制度建立、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等情況進行指導檢查。在小區的垃圾分類驛站旁站一站,協助志願者一起全程指導居民垃圾分類。
  • 垃圾桶分類標識太小?可以按顏色分類投放垃圾
    隨著垃圾分類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市區各大社區內也都有了自己的分類垃圾桶,不同類別的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桶中,看起來清爽又乾淨,而且便於回收利用,極大的減少了環境汙染。居民反映:垃圾桶桶身分類標識太小,分類「不清」「小區的4個垃圾桶上分別標著『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是字跡太小,我戴著眼鏡想看清很吃力,必須湊近才能看清。」
  • 北京垃圾分類七個月: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2日,北京市城管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啟動七個月以來的進展。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規範化建設已基本完成。
  • 及時清潔、合理擺放……垃圾分類還要做好桶的事兒
    桶站設置是做好垃圾分類的基礎。及時到位的維護清潔,方便合理的選位擺放,拉環、腳踏等便利小「機關」的設置等,都會讓居民更積極地參與垃圾分類。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北京幾個小區,發現有部分小區垃圾桶還存在桶站衛生不潔、未設遮雨棚、集中擺放位置過遠等問題。
  • 垃圾分類不做「選擇題」
    不過,一位市民感慨,在垃圾分類上,兩種情況讓人很受傷:一是百姓分得很認真,卻發現機關單位沒有以身作則;二是分的時候很仔細,到環衛收運時又胡亂倒作一堆。 如何溫暖百姓「受傷」的心?市裡決定,垃圾分類「黨員幹部要帶頭,機關單位要先行」。 作為廣州市政府大院的「大總管」,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早在2011年就在2萬多平方米的大院內推動垃圾分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垃圾桶破損 標識不清 缺少督導員
    ,發現3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現場下達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  招鑫公館:  四色垃圾桶擺放混亂  進入招鑫公館小區,執法隊員發現,垃圾投入口沒有垃圾分類指引圖。垃圾投放點內,四色垃圾桶擺放混亂,周邊髒亂,且沒有設置明顯的垃圾分類宣傳標識。垃圾桶沒有遮蓋,現場沒有垃圾投放督導員值班。居民混投垃圾現象普遍。  「要配備好4類垃圾桶,在小區張貼好宣傳標識,督導員要佩戴紅袖章,發揮一定的作用。」
  • 精緻東城 | 東城區垃圾桶站設施規範達標建設全面推進
    設置公示牌、增設雨棚、整改桶站標識……東城區瞄準「核心區率先實現桶站規範達標率100%」的目標,全面推進居民區生活垃圾桶站設施的規範達標建設。規範桶站 增設便民設施近日,家住東四西大街40號的居民發現,小區裡的桶站設施「升級」了:原來露天的桶站安裝了雨棚,下雨天也不怕「水漫金山」;每個垃圾桶蓋上安裝了拉環,用手一拉蓋子便輕鬆開啟,不會弄髒雙手。
  • 密雲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督導檢查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全鎮生活垃圾分類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近日,密雲鎮班子成員、各村支部書記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對轄區六村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活動,促使各村在推進工作中找短板、補弱項、對標對表抓整改。督查組一行人,走街串巷,查看了六村的道路環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垃圾桶擺放、垃圾清運、「紅黃白榜」實施等情況,並認真聽取了各村書記對本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落實情況介紹。
  • 北京垃圾不分類行為開始吃罰單,2450家單位存在問題
    我們是市城管執法局的,這是我們的執法證,要檢查一下咱們的垃圾分類情況。」11日9時許,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執法隊走進豐臺區大成路翠微大廈及物美超市大成路店,對超市、餐飲企業等進行執法檢查。5月4日,城管執法部門曾在翠微大廈大成路店檢查中發現該商場海底撈火鍋店、盒馬鮮生超市、風光老灶麻辣香鍋店存在生活垃圾混投混放等問題。昨天,執法部門對上次檢查的問題進行複查。
  • 局專項檢查組到廣州動物園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
    12月9日,局專項檢查組到廣州動物園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在聽取工作情況報告,查閱相關資料臺帳,現場查看辦公樓、動物展館、餐飲經營點等區域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後,檢查組對動物園垃圾分類工作成效給予肯定並強調五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規範臺帳資料,細化分類;二是要提高檢查通報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要加大培訓和宣傳工作力度,並做好相關資料存檔及信息報送工作;四是要提高園區垃圾的正確投放率;五是要紮實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工作,進一步增加志願者數量。
  • 文明黑榜 | 海口海甸島3個小區被要求整改:垃圾桶破損標識不清...
    1月8日上午,海口美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海甸中隊對轄區的小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3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並現場下達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限期整改。  進入招鑫公館小區,執法隊員發現,垃圾投入口沒有垃圾分類指引圖。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你是什麼垃圾?」面對志願者這一直擊靈魂的「拷問」,很多網友反映,不少垃圾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上海此次對垃圾分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種。四種垃圾之間的界限,好像也不是特別明晰。  易腐爛的食材廢料,一般被當作溼垃圾。但是近日一張「小龍蝦分類圖」在網上火了,「整隻小龍蝦是溼垃圾,去黃龍蝦頭是幹垃圾?
  • 南沙: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綠化垃圾化作「護花泥」餐廚垃圾將變...
    除了設置智能分類垃圾箱之外,在分類投放點還配置了洗手盆等便民服務設施以及衣物回收箱等附屬設施,進一步方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黨員帶頭「站桶」宣講,垃圾分類正確率大幅提高「在東湧鎮安裝了智能垃圾分類機器的小區,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智能箱可以24小時投放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則定點、定時投放,由黨員或志願者擔任督導員站在桶邊做督導。」
  • 莫讓垃圾分類成了「垃圾桶分類」生活垃圾處理中的那些「做不到」
    垃圾分類可以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可以減少土地侵蝕、減少環境汙染,更可以實現可利用資源再回收、摺疊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在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新時尚的今天,我卻發現有很多小區的垃圾分類變成了「垃圾桶分類」。以我所在的小縣城為例,光環照耀、榮譽加身。
  • 上海新型家用分類垃圾桶、垃圾袋長這樣!黑色、棕色各代表啥?
    大量生活垃圾在每戶家庭的廚房裡,如何在源頭就做好幹、溼垃圾分類呢?上海新型的家用垃圾桶、垃圾袋式樣公布啦!這將有助於引導居民家庭從源頭開展幹、溼垃圾分類,切實提升源頭分類質量,實現生活垃圾準確投放。新型的家用垃圾桶、垃圾袋長什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 北京家用垃圾分類桶銷量倍增,還有市民自製分類垃圾桶
    垃圾分類催生了家用垃圾分類桶的熱賣。記者探訪多家商超及電商平臺發現,各式家用分類垃圾桶銷量倍增,其中帶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最受歡迎。還有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多色垃圾袋,自製分類垃圾桶。有的是四色分類垃圾桶,標識清楚,不用為具體分類花費過多時間;有的是雙層分類桶,頂層分開放置乾濕垃圾,底層可以回收用過的瓶瓶罐罐;還有乾濕兩用桶,滿足日常使用之餘,不會多佔空間。其中,一款售價在30元左右的櫥櫃掛式家用分類垃圾桶,月銷量高達11萬。「北京從5月1日開始垃圾分類了,最近的訂單大多都是發往北京的。」
  • 南京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倒垃圾您分類了嗎?
    南京紅山街道紫金墨香苑小區共有2200戶居民,按標準需配置7個分類收集亭和2個分類站房。記者在現場看到,分類亭前幾天已經陸續進駐小區但還未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小區採用了設立臨時垃圾收集點的模式,在集中分類站房前安置了4個分類桶先期過渡。居民謝女士表示,她此前就一直關注垃圾分類,現在已經基本能分得清了。"我在家裡準備了好幾個垃圾桶。"南京紅山街道紫金墨香苑小區居民謝女士說。
  • 大風天不敢扔垃圾?垃圾桶設置還需更...
    「小區裡只有一處可回收物投放點,要扔一趟垃圾來回得走15分鐘」「垃圾桶旁沒有遮擋,颳風時『裸投』廚餘垃圾差點兒灑一身」「『一刀切』式撤桶並站、定時定點能不能更科學些」……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後,本市各個小區著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但在桶站設置上,一些小區還需要結合居住特點,更加人性化一些
  • 垃圾分類勤督導 細節末梢面面到
    人物名片鐘關軍,男,1956年4月出生,2020年5月6日起擔任城南街道大奇山社區大奇山居紫陽苑小區垃圾廂房督導員。在城南街道大奇山社區大奇山居紫陽苑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鐘關軍用他認真工作、勤勤懇懇的態度,帶動著小區大批「粉絲」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共同守護小區環境。
  • 這裡的垃圾分類做得好,關鍵還讓居民滿意
    改造過的桶站乾淨衛生、分類方便  眾多彎彎繞繞的小巷小弄和老舊小區是作為杭州老城區的清波街道的一大特色,把眾多分散其中的垃圾桶合併起來,集中設施點位,實現垃圾分類精準投放、  提起社區改造過的垃圾分類桶站,勞動路小區居民葉阿姨表示很高興。葉阿姨家的位置很「微妙」,廚房的窗戶正對著垃圾房,距離不過兩三米,往年入夏後經常會蚊蟲蒼蠅環繞四周,刺鼻氣味無孔不入,再多的空氣清新劑都抵擋不住惡臭的瀰漫。看著葉阿姨角落堆放的噴霧瓶,不得讓人不感嘆。為此,街道組織社區,重新對點位進行勘測,在可操作的情況下大力提升垃圾房環境,解決葉阿姨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