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建平太守郭瑗有個兒子叫郭璞,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 生於276年卒於324年。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陰陽術數及曆法算學,此人不善於言表,但是郭璞的詞賦卻至東晉建立以來是首屈一指的。
黃石公精通卜筮之術,郭璞跟他學習卜筮。黃石公還授予他《青囊中書》九卷,由此郭璞通曉五行、天文、卜筮之術,能攘除災禍,通達冥冥的玄機。只可惜《青囊中書》這本奇書沒有流傳下來,因為郭璞家有個門人叫趙載,此人心術不正,他知道了郭璞有本奇書,就給偷了去,更可惜的是他還沒來得及翻看,就被火燒掉了。
郭璞生前一次遊覽京口(今鎮江),他站在江邊山頂,放眼俯瞰,山巒起伏,連綿相接。背山而立,面臨大江,江風拂面,西來之水闖過金山,勢如遊龍。郭璞駐足流連,仔細觀看 ,這絕對是一塊風水寶地,當即決定百年之後就葬在此處。於是郭璞便對兒子郭驁說:「我死後,你就把我葬在金山腳下。」
後來郭璞隨王敦去了武昌的幕府,郭璞隨徵之前,算到此去兇多吉少,便把兒子叫到跟前交代完了後事,並且告訴郭驁,死後下葬的時將屍體裝殮進棺後,用船運到金山寺西南處的江面上,直接把棺材放入江裡,就不用管了,你只管走你的,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回頭看,不然會壞大事的,你要切記!切記!
果然,郭璞一去沒又在回來,被王敦殺害。兒子郭驁前去收屍,按照父親的說法去做。當棺材剛一放到江水中,突然江中翻滾起驚濤駭浪,沖天而起。郭驁想起父親說的話轉過身去往回走,但是,緊接著一聲巨響像是炸雷驚天動地,郭驁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想著父親的棺槨會怎樣?不由自主的扭轉頭。郭驁看到剛才放棺的地方,不知怎麼就出現了一個小山頭,正在往上長,他這麼一看壞了,那座小山立即不長了。這座小山,就是今天鎮江金山塔影湖之側的雲根島。雲根島由於郭驁的一轉頭 只長到到離江面幾米高,郭家的前程也就在郭驁那一轉頭之中給葬送了。
這只是個傳說,你要是相信那就是真的,你若不相信,那就只當是前人所編排的一個故事罷了!
郭璞安葬之處又稱「龍門」,緊靠江邊,沒有落腳的地方,連站人祭拜的地方都沒有。有一首詩寫到:
「遺音寂寂鎖龍門,此日青囊竟不聞。
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無地拜兒孫。」
明萬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曾任順天府尹的黃吉士,為郭璞立了塊墓碑,上刻:「晉贈弘農太守郭璞之墓」,此碑至今還在。
郭璞的墓葬在水邊,但一直以來,郭璞墓就從沒被水淹沒過,這是一大奇事。
宋張蘊《金山詩》中亦稱,「江心臺殿渺空雲,夜月魚龍影不分,八十老僧相引說,潮痕不上郭公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