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寫的《爾雅音圖》系列第三篇之釋木卷。
《爾雅》的中國第一:
《爾雅》資料在網上比較詳盡,在這兒我只是大約說一下,有個概念,不過我可能不如專業解釋那麼權威,用自己的理解來寫一下,僅供參考。
首先《爾雅》是一本字典、辭書、詞典,辭書和詞典在當代會分的非常明確,一般字典是帶讀音和有簡單的條目,詞典會偏重收錄組詞方式和詞語,收錄的條目也比較少,但辭書收錄的辭 條則比較多,比如《新華字典》、《新華詞典》和《辭海》這三本,當然都有注音的。《爾雅》可以看成集字典、詞典和辭書於一身的。

關鍵它有中國兩個之最:辭書之祖,是相對很豐富的古漢語詞彙之書。還是中國第一部詞典。正因為如此,《爾雅》還是十三經中的組成部分,也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歷代研究《爾雅》的學者非常多,平心而論,中國歷史上研究《爾雅》和金石學的學者真心的多,金石學主要是研究青銅器和石刻類上文字的,也是考古學的一種,主要也是研究文字類的。
「爾」是「近」,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就是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古代的「普通話」,有些人還是理解不了或者根本不了解這個意思,實際在古代方言也挺多,而且中國的古人智慧不比現代人差多,人家也發現這個問題了,那怎麼辦?不能各說各的方言吧?那就用標準的發音來規範一下,大家都發音一樣,交流就方便了。
所以《爾雅》就是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還承載了「普通話」的功能的。所以有些人說」推廣普通話滅絕方言」簡直是胡說八道,《爾雅》《爾雅》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古代的方言也沒看到滅絕啊?
這明顯是對歷史的無知,所以往往就會無知無畏的做出一些驚詫論,關鍵還忽悠了一批人。
《爾雅》還有很多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就不一一列舉了,網上有更詳細的資料。它對於本草類書和其它一些辭書類書籍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而且也是古代書生們「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稱為古代的百科全書也不為過。
《爾雅音圖》是古代研究《爾雅》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
《爾雅》因為用詞簡單,簡潔,而且是收錄先秦的著作典籍,所以對於後來的人閱讀還是有一定困難的,畢竟中國的漢文字和漢語言是一直在變化的,所以後來為《爾雅》做注的很多,最早最為後人推崇就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推崇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後世還有人專業研究《爾雅注》的,而且都做為權威的研究《爾雅》的參考資料。

十三經中的《爾雅註疏》實際是兩個作者兩本書,包括原版晉代郭璞《爾雅注》和北宋邢昺(bǐng)的《爾雅疏》。晉代郭璞《爾雅注》也有中國第一,是現存最早、保存完整、影響較大的一部《爾雅》古注。
晉代郭璞也是一個開掛的學者及專家,人家這學者和專家可是名符其實,可不是現在某些學者專家可以相提並論的。遊仙詩祖師,詞賦為「中興之冠」、風水學鼻祖,而且人家長於賦文,曾注釋《周易》、《山海經》、《葬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即使現代版的《辭海》或《辭源》也能到處可見郭璞的注釋。
更不用說人家用18年時間研究《爾雅》,給《爾雅》作注。為什麼我前面要提及他是風水大師,遊仙詩祖師,那是因為這兩個身份自然要求他要經常去遊山玩水,四處看風水,這古代動植物肯定比現代還要豐富多的。

這看得多了,自然對於動植物了解比大部分普通文人學者要看到的多,見多識廣,對於動植物的了解肯定是很豐富,人家這肯定不只是吃過豬肉,人家還會經常看到豬跑的。至於繪圖這方面,在古代看風水的有幾個不會畫個圖啥的?更不用說人家郭璞本來就是開掛的人生。再說實際古代的文人們人家是講六藝的,琴棋書畫你不會,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人?這可不是朱熹那種把儒家帶偏發展方向的論調,再說朱熹那種論調,講實話在宋元兩代都不受待見的,他的學說因為更符合滿清統治需求,在滿清才成為高峰,然後中國儒家就這樣被毀了。其實人家宋代之前的儒家不是那樣的。
所以他在寫《爾雅注》的同時,人家還做了《爾雅音圖》,就是圖文版的《爾雅注》了,雖然圖片比較少,當然本文中的是宋本的,肯定不是他的原版,他的原版可能已經散佚了,不過好在梁代的人們應該還是能看到他的原版的,然後宋代又重新刻制了《爾雅音圖》,不管怎麼樣,基本脈絡肯定還在,有些構圖啥肯定是有借鑑的。
《爾雅音圖》也有中國的第一,就是中國最早的動植物分類方法,實際這種方法現代也在用,而且這個動植物分類法是遠遠早於西方的。就衝《爾雅注》和《爾雅音圖》就足矣說明郭璞是個才華橫溢,博學多才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