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2020-11-11 新浪探索

  體型龐大的藍鯨在海洋中繁衍存活了大約450萬年,然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幾十萬年時間裡滅絕消失,這些生物具有所有物種的代表性嗎?物種在滅絕之前通常能存活多長時間?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預期不同,由於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一些專家稱,當前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階段,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類型而有所不同。依據發表在《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

  然而,這個平均值並不適用於所有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依據2013年發表在《綜合動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

  然而,這些數字記錄存在一定爭議。專家們對任何類型物種在滅絕前的平均繁衍時間並未達到一致觀點。化石記錄了一支物種出現和消失的時間,但它存在很大的誤差,因為化石形成的條件必須完美,而當一支物種出現和消失時,這些條件並不總是存在的。而且這些長壽統計數據並非總是有效。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首席物種滅絕專家、生態環境保護學家斯圖爾特·皮姆(Stuart Pimm)稱,他更傾向於從每天、每月或者每年有多少物種滅絕的角度來考慮物種滅絕特徵。

  皮姆說:「死亡率很容易計算統計,主要是因為一些物種繁衍壽命較長,而另一些物種繁衍壽命較短,因而對於一個生物種類的宏觀平均數據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精確。」

  物種死亡率,也被稱為背景滅絕率,是存在一定爭議的。皮姆認為歷史上的物種滅絕數據——包括所有時期(但不包括大規模物種滅絕),大約每年物種滅絕率為1百萬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地球上有100萬支物種,每年就會有一支滅絕。相比之下,依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目前地球上大約有870萬種生物。然而,依據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其他專家估計,物種通常以每年1千萬分之一的速度滅絕,還有一些物種以每年1百萬分之二的速度滅絕。

  皮姆指出,當前物種滅絕速度高於任何歷史速度。甚至是他提出的背景滅絕率的1000多倍。然而,美國俄勒岡州生物多樣性中心資深科學家彼得森·柯裡(Tierra Curry)稱,並非每個人都認同當前物種滅絕是如何加速的。一些專家評估稱,目前物種的滅絕速度僅比背景滅絕率快100倍,而在極端情況下,物種滅絕速度會比背景滅絕率快10000倍。

  柯裡說:「當前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科學家對當前物種滅絕速度的估值存在差異,滅絕率是基於地球有多少物種,以及它們滅絕的速度,實際上沒有人知道這兩個問題的準確答案。大約90%現存物種(主要是昆蟲),可能並未命名識別。如果研究人員不知道某支物種曾存在過,那他們也就不會知道它已經滅絕。另一個複雜的問題是,很難判斷物種準確滅絕時間,例如:研究人員已多年未見過某種生物,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永遠消失,當物種在野外滅絕,其動物園內仍有部分倖存者,這樣統計準確的物種滅絕時間就變得很困難。

  目前,專家們一致同意的觀點是當代物種的滅絕率太高。皮姆說:「物種正在儘可能快地適應生存環境,但最終運氣會耗盡,它們適應得不夠快,最終走向滅絕之路。」(葉傾城)

相關焦點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體型龐大的藍鯨在海洋中繁衍存活了大約450萬年,然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幾十萬年時間裡滅絕消失,這些生物具有所有物種的代表性嗎?物種在滅絕之前通常能存活多長時間?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體型龐大的藍鯨在海洋中繁衍存活了大約450萬年,然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幾十萬年時間裡滅絕消失,這些生物具有所有物種的代表性嗎?物種在滅絕之前通常能存活多長時間?
  • 《人類與地球》雜誌: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
    《人類與地球》雜誌: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葉傾城):國外媒體報導,體型龐大的藍鯨在海洋中繁衍存活了大約450萬年,然而依據發表在《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然而,這個平均值並不適用於所有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依據2013年發表在《綜合動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通常大不相同。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一般而言,陸地面積越大食物越充足,活動區域越廣闊,動物也會長得更大,但是到了更新世晚期,這種情況似乎發生了改變。
  • 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美媒:取決於何種動物
    美媒稱,雄壯的藍鯨在大海中來來往往大約已有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已滅絕了數萬年。然而,那些動物代表了全部物種嗎?物種滅絕前通常存續多久?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8日報導,現在我們發現,答案可能完全不同於通常的觀念。
  • 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美媒:取決於何種動物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雄壯的藍鯨在大海中來來往往大約已有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已滅絕了數萬年。然而,那些動物代表了全部物種嗎?物種滅絕前通常存續多久?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8日報導,現在我們發現,答案可能完全不同於通常的觀念。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當人類進入工業革命的時候,地球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就已經開始了。 自然,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也是如此。那麼,當一個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危機,到正式滅絕,究竟需要多久的時間呢? 在近日的《植物,人與行星》雜誌上,有專家表示,相較於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存續時間,已經縮短了一倍左右。 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前,哺乳動物的平均存續時間是321萬年左右,不過,如今這個存續時間已經縮短到100萬年-200萬年之間。
  • 現代物種滅絕率極高,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或將來臨,人類該怎麼辦?
    雄偉的藍鯨在海洋中生存了大約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幾十萬年的時間裡就消失了。這兩個例子並不能代表所有物種,那麼物種的生存年限通常是多久呢?根據發表在《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生存年限為100萬到200萬年之間。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物種不同結果也不同
    物種在滅絕之前通常會持續多久?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發現的答案,可能與通常的情況大不相同。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五個時期都快——一些專家說,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事件中。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類型而有所不同。
  • 為什麼人類的壽命比一些哺乳動物要長呢?漲知識啦!
    首先,哺乳動物的種類太多了,小到老鼠、大到藍鯨,都是哺乳動物【如下圖所示,是某本書中的哺乳動物門類,可以說哺乳動物種類繁多、各不相同】,人類比一些哺乳動物壽命要長很正常,但是同樣的,人類的壽命比一些哺乳動物要短也很正常。
  • 恐龍壽命平均有多長?科學家發現秘密,答案令人難以置信!
    很多人對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大的興趣,很多人對恐龍的生活極其嚮往,不過大家也有不少的困惑,很多人都在想恐龍的壽命到底有多長。畢竟它已經滅絕了,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猜測,有不少人認為恐龍的壽命只不過短短幾年,這幾年中雖然它擁有龐大的身形,但終究避免不了一死,也有人認為恐龍的壽命極長,繁衍速度驚人,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在困擾著科學家。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壽命究竟有多久?
  • 為什麼大型動物更容易因為人類遷移而滅亡?
    對動物世界感興趣的人應該都不會對渡渡鳥感到陌生,因為除了恐龍以外,它就是最有名的已滅絕鳥類動物。從渡渡鳥被發現到徹底滅絕,它們在地球上的繁衍時間只持續了大約200年的時間,而滅絕原因也是人類活動所造成,尤其是那些專門捕殺渡渡鳥的人更是加速了它們的消亡,儘管模里西斯將渡渡鳥定位唯一的國鳥,但它們還是在1681年的時候滅絕。
  • 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和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的壽命是最短的,以陸地最長壽的大象來說,平均壽命也才80歲左右。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和哺乳動物的生長環境有關。 但對恆溫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和人類)來說,由於其體溫不因環境溫度降低而降低(例如人類的體溫在冬天和夏天基本上都維持在37℃左右),降低其周圍環境溫度對抗衰老的影響並不十分顯著。所以一些海洋生物的壽命都很綿長。
  • 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和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的壽命是最短的,以陸地最長壽的大象來說,平均壽命也才80歲左右。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和哺乳動物的生長環境有關。但對恆溫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和人類)來說,由於其體溫不因環境溫度降低而降低(例如人類的體溫在冬天和夏天基本上都維持在37℃左右),降低其周圍環境溫度對抗衰老的影響並不十分顯著。所以一些海洋生物的壽命都很綿長。
  • 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種哺乳動物滅絕
    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種哺乳動物滅絕(© AP Photo / Peter Dejon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堅持了多久才滅絕?
    」,導致大量的「物種」永久滅絕,注意這裡說的是「物種」而不是「生物」,在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生物滅絕,只有少數的幸運兒可以倖存下來。幾乎每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都是對地球生態圈的清洗,不同生代之間生物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是現在地球上主要的大型生物是「哺乳動物」,而中生代時主要的大型生物都是蜥形綱的「恐龍」。
  • 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是打敗鳥類成為「地球霸主」的嗎?
    從已知的化石看,最早的哺乳動物早期2.25億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但是由於最早的哺乳動物比恐龍的登場要晚500多萬年,所以,在整個的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哺乳動物都被恐龍壓制著,直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才給了其他動物登場的機會。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10種已滅絕的史前哺乳動物,它們有多大?看看它們與人的比例圖
    二、美洲擬獅全長4.5米,尾長1.5米,肩高0.9—1.3米,體重200—500千克。美洲擬獅是冰河時期(200萬年)遊弋於北美大陸眾多食肉動物中體形第二大的一類,不僅在美洲的貓科猛獸中是龐然大物,還是地球上從古至今最大的貓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