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徵,以嘉靖、萬曆五彩為代表。嘉靖、萬曆朝五彩施彩特點是:大量採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廓,畫面濃重豔麗。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濃豔奪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由於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歷史久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為「古彩」。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丙午年五彩人物罐
英文名稱:C wu colorful figure pot
類別:瓷器
規格:1件
品相:美品
人物衣著顏色各異,髮型極具時代特色,清代的髮型是前額頭剃光,或盤髻,或編成辮子,很明顯畫面的都是書香門第,一副書生秀才打扮,髮髻盤與頭頂,神態各異,體現了當時文化氣息,以及文化發展。
丙午年就是光緒三十二年,這一年教育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4月18日(光緒三十二年農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慶正式創辦了第一所正規的師範學校——官立川東師範學堂(今西南大學)。
這件五彩罐從各個角度還是可以隱約的看見一圈圈的旋紋拉胚痕跡,古代的純手工拉胚,就算是很細膩還是因為旋轉拉胚所形成的一圈圈輕微的凹凸感,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就會出現上圖這樣一圈圈的痕跡,明暗色差,表現的十分清晰,也證明了瓷器經過漫長的歲月,為開門到代的精品瓷器。
可以看見此處在自然光下出現漫反射,為老瓷器的獨有表現。
內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拉胚痕跡,內部施釉完整的釉面,其釉面並無任何的賊光。
底部落款大清丙午年制,年號款,可以看到修胎痕跡明顯,形成一圈螺旋紋,砂底特徵十分明顯,由於是用沙碩來墊放,所以燒成後底部可見沙眼般的凹痕,以及星星點點的沙碩與瓷器底部融為一體的特徵,關注小編,鑑賞更多精品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