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功:有機果園為什麼要生草?一文講透,果園生草8大好處!

2020-12-05 騰訊網

在常規農業中,雜草一直被認為是作物生長的大敵, 如果不清除雜草則會導致減產。

有機農業既注意到其有害的一面, 也關注到其有益的一面。

有機果園提倡生草栽培,即在果園株行間選留原生雜草, 或種植非原生草類、綠肥作物等, 並加以科學管理, 是草類和果樹協調共生的一種栽培方式。

生草的義大利南提洛爾密植蘋果園

果園生草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技術,在歐美、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實施多年 , 對改善土壤團粒結構, 提高土壤通透性, 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促進果樹根系生長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因此在集約化果園應用十分普遍。

生草的日本青森蘋果園 (冬季)

果園生草不但可以提高生態系統內部光能、生物能及代謝能的循環和利用效率, 提高系統的生產能力, 以及維持生物種群之間的動態平衡, 實現系統內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而且有利於在人為幹預下實現果園生態系統自運轉的無廢料循環及各類資源的高效轉化。

那麼有機果園生草有哪些好處?

果園生草的八大好處

1.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生草可以自力更生解決果園土壤有機質不足的問題, 維持或增進地力。

長期以來, 果園內有機肥施用量不足, 化肥的大量連年使用, 造成土壤板結、酸鹼失衡、肥力下降, 這是果品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果樹根系強大, 地上部分生長旺盛, 每年都會產生殘枝、落葉、落果, 以及果園各種各樣的雜草, 還有這個微生態系統中賴以生存的微小動物及其糞便、殘體含有大量豐富的有機質, 翻壓後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提高土壤肥力。

連續生草的蘋果園有機質含量顯著增加

果園生草後, 土壤動物變多,它們對於枯枝、落葉、落果脫落的樹皮等起著粉碎的作用, 如無脊椎動物多數具有強大的上顎 (如螞蟻、馬陸、蜈蚣和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蟲等) , 用於齧碎枯枝落葉加以攝食。

然而, 殘枝敗葉並不是一類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因此, 他們必須依靠大量取食, 並排出大量的糞便。

數量驚人的土壤動物不分季節, 不分晝夜的全年攝食活動, 其粉碎、取食相當驚人。動物功能的主要作用並非粉碎, 還有攪拌混合作用。

草地上的蚯蚓

動物的口器和消化道的功能, 動物的活動、潛伏、移動, 有時甚至開穴等綜合作用使生物遺體變碎、變細並與土壤無機質部分混合, 使土壤變成適合果樹生長發育的狀態。

據試驗,覆蓋層下5~10釐米土壤有機質比生草條件下提高1%。在土壤氮不足的情況下, 最好的草類應該是耐陰的豆科作物, 如三葉草、草木樨、毛葉苕子、小冠花等,這些都是固氮力強, 又易分解, 生長旺盛的綠肥作物。

2.保持土壤墒情

果園生草可以增加地面的覆蓋層, 穩定淺層土壤的溫溼度, 有利於根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及蚯蚓等土壤習居動物的繁殖。

就地表而言,果園生草後可以形成一定的地表覆蓋, 減少陽光輻射和表層土壤水分的蒸發。

就地下而言, 大量的生草在地下形成密密麻麻、錯綜複雜的根系, 一歲一枯榮, 周而復始地疏鬆土壤, 使團粒結構更好, 蓄水保墒能力更強, 有利於果樹生長。

在有機山地果園, 果園生草後形成了緻密的地面植被, 可固沙固土, 減輕降水對土壤的衝刷, 減少地表徑流, 大幅度降低水分、養分和土壤的流失。

土壤墒情監測儀

由此可見,生草後的果園可以減少行間土壤水分蒸發, 調節降雨中地表水的供應平衡, 生長旺盛時刈割覆蓋樹盤形成覆草保墒。

試驗數據表明, 在覆蓋的條件下, 土壤水分損失僅為清耕的1/3,覆蓋5年後, 土壤水分平均比清耕多70%。

實踐證明, 有機果園以果為主, 多種植物合理搭配, 立體栽培, 減少它們之間的競爭, 充分發揮其協作關係, 對改善果樹和果園生態是非常有益的。

3.改善果園小氣候

日本自然栽培專家木村秋則主張夏天不割草, 他觀察發現, 除草過於仔細, 土壤就會變硬。

雜草叢生的蘋果園, 即使在盛夏, 溫度也不會很高, 從而使泥土保持溼潤;雜草越多越高, 溫度相對越低一些, 土壤墒情則更好一些。

生草果園

果園生草在春天能夠提高地溫, 促使根系較清耕園進入生長期提早15~30天;在炎熱的夏季降低地表溫度, 保證果樹根系旺盛生長;進入晚秋後, 增加土壤溫度, 延長根系活動1個月左右, 對增加樹體貯存養分, 充實花芽有十分良好的作用。

冬季草被覆蓋在地表, 可以減少凍土層的厚度, 提高地溫, 減輕和預防根系的凍害。由於綠肥作物對土壤理化性的改良, 土壤中的水、肥、氣、熱表現協調, 可提高果園空氣溼度, 夏季高溫時節果園比較涼爽, 對果樹生長發育十分有益, 並有利於減輕日灼病的發生。

4.疏鬆土壤

生草覆蓋和果園清耕比較, 土壤物理性狀好, 土壤疏鬆易碎, 通氣良好, 透水性好, 能保持土壤結構穩定, 防止水土流失, 有利於蚯蚓等地下動物繁殖, 促進土壤水穩性固粒結構的形成。

木村秋則觀察發現, 小麥的根可以長到80釐米, 禾本科雜草的根可以長到60釐米, 黑麥的根則可以深入土壤到1.6米, 取得深耕的效果。

草地下方示意圖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果園生草後, 數量眾多的雜草根系在地下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網絡。每一根雜草在生長發育時, 其根系都在頑強地往土壤中加長加粗生長, 土壤空間因此被向周圍擠壓, 雜草因而形成了自己龐大的根系。

一旦雜草乾枯死亡, 其根系很快分解, 即產生了原有根系特有的網絡狀空間。

來年附近新的雜草開始新一輪的生長, 此空間被擠壓, 重新形成了另一個雜草根系空間, 周而復始, 意味著土壤被雜草無意識的反覆耕作。

加之土壤中的蚯蚓挖穴產卵, 繁衍生息。空間和孔道彼此交融,縱橫交錯, 土壤因此疏鬆肥沃。此乃大自然所為, 人稱「自然耕作」也!

5.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 提高效益

果園生草除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 蓄水保墒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節省肥料。

在西北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蘋果產區, 年降水量僅600毫米左右, 如能實施果園生草, 年割草4~5次, 可產生3~4噸鮮草。

生草的果園可依長勢及時刈割並覆蓋地表, 必要時加溼堆漚, 就地取材肥田, 可大大減少有機肥施用量。

果園生草後, 雜草的根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分泌有機酸, 從而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有效含量;作為綠肥的豆科作物, 會利用其根部獨有的根瘤菌, 發揮其固氮作用。

固氮、解磷、析鉀這些生理生化的吸收、轉化過程, 基礎是果園生草, 微生物參與, 最終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達到減少施肥的目的。另據試驗, 果園生草、刈割和清耕相比, 可以減少鋤草用工60%左右, 並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另外, 由於覆蓋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 提高了土壤肥力, 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 配合使用生物菌肥, 可減少商品肥料和農家肥的施用量, 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上種種, 都降低了生產成本。

6.生草後害蟲更易控制

果園生草可以提高生物多樣性, 創造良好的生物防治條件。

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有機果園生草後, 環境開始好轉 , 大量的動物 (既有有害的, 也有有益的) 開始加入, 他們尋找各自的棲息場所和食物。

這些動物來自四面八方, 它們有根食者 (如金針蟲、地老虎、根結線蟲、蟬的幼蟲等) , 枯食者 (如蚯蚓、馬陸、潮蟲、跳蟲、白蟻、擬步甲等) , 屍食者 (如埋葬甲、蠅的幼蟲等) , 糞食者 (如蜣螂、糞金龜子、大黑金龜、雙翅目的幼蟲等) , 還有菌食者 (大菌甲、菌蠅的幼蟲、跳蟲和蟎等) , 捕食者 (如蜈蚣、蜘蛛等) 和雜食者 (如灶馬、蠼螋等) 等。

木村秋則自然栽培蘋果園的自然生草

這時, 生態平衡中的自然控制的力量開始顯現。雜草叢生的蘋果園為鳥類、昆蟲類、蜘蛛類, 甚至鼠類和線蟲類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基於生態系統中的自然平衡規律, 天敵昆蟲、捕食鳥類的介入, 使得害蟲的生存和活動空間因此受限, 其危害程度大大減輕。

維持生態平衡

空中的飛鳥有時候也會啄食果實, 但它們更喜歡覓食害蟲;樹冠和草叢中多了一些捕食性蜘蛛、螳螂、椿象和寄生蜂、寄生蠅等, 害蟲的種群數量會減少, 繁殖會受限, 危害程度開始減輕;地表的螞蟻類、蜈蚣類、昆蟲類和地下活動的蚯蚓類、線蟲類等消滅了不少地表遷徙害蟲和地下越冬、越夏的害蟲, 同時土壤變得越來越疏鬆、肥沃。

筆者在20世紀90年代調研發現, 冬季種油菜的蘋果園, 越冬的蜘蛛和瓢蟲數量是常規果園的4~6倍;草相豐富的果園, 越冬的天敵昆蟲數量更大, 種類更多。

7.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

前已述及,生草後形成特有的果園為生態環境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從空中到樹上、地表和地下大量的取食、捕食、共生、寄生的生物 (動物、植物、微生物) 介入, 形成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

這個系統毫無疑問地產生了源源不斷的、大量的有機物, 土壤微生物將這些有機物轉化為礦質營養, 提高難溶性無機物的溶解性, 併合成有機營養, 包括生理活性物質等, 供應果樹吸收利用。

同時形成腐殖質等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有利於土壤養分、水分、空氣對果樹的穩定供應。英國東茂林試驗站曾報導, 清耕蘋果園缺乏菌根, 影響磷的吸收。

在土壤中, 數量眾多的根系微生物與果樹根系共生, 出現了在根系內外部共生的菌根, 組成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它們雙方分泌的化學物質, 有的可以相互促進生長發育 (如促進了果樹對水分、養分的吸收) , 有的可以抑制果園有害生物的生長, 有利於有機水果的生產。

國外有調研發現, 只有微生物而無動物的小區和有動物的小區相比, 前者落葉枯枝的分解量僅5%, 而後者高達10%。

8.提高果品質量

生草果園風沙減少, 有利於果實保持果面光潔

生草果園由於空氣溼度和晝夜溫差增加, 使果實著色率提高, 含糖量增加, 果實硬度及耐貯性也有明顯改善。

木村秋則的蘋果園連續生草30多年, 試驗發現, 蘋果成熟前割草, 有利於果實著色。

尤其套袋果園, 果實摘袋後最易受高溫和乾燥的影響, 果面容易發生日灼和乾裂紋, 果園生草能有效避免和防止以上現象發生, 提高果實外觀品質。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即刪)

來源:果農之友雜誌

相關焦點

  • 果園生草的八大好處
    一、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生草可以自力更生解決果園土壤有機質不足的問題, 維持或增進地力。據試驗, 覆蓋層下5~10釐米土壤有機質比生草條件下提高1%。
  • 淺談果園生草的好處及管理
    果園生草的作用:①果園生草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解決果園內連年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問題。據報導,生草翻壓5年後,5~10公分土層有機質含量由清耕條件下0.8%提高到1.5%。③果園生草調節土壤水分,雨季草能夠吸收和蒸發水分,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排澇能力;乾旱季節生草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有利於果樹生長發育。④疏鬆土壤,果園生草與清耕比較,土壤物理性狀得到改善,通氣良好,透水性好,利於蚯蚓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⑤降低生產成本,生草可減少鋤草用工,減輕勞動強度。
  • 果園生草,保持果園水土潮溼,哪種草最適合果園
    4、調節果園小氣候,減輕了日灼的發生 多年實踐證明,降低了土壤各季節溫差,生草的果園調節溫度約在8一10度左右。 而果園生了草,一腳踏不透的草是各種昆蟲生存的溫床,有利於昆蟲繁殖,從而稀釋了害蟲危害果樹的蟲口密度,也使得其天敵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就更加抑制了害蟲的危害程度,這樣果園不同時期蟲害就相對輕微,這就是說果園生草改變了地表生物群落結構,豐富了生物多樣性,昆蟲的複合性得到加強,相互制約式發展。這也是目前很多技術人員提出的生物防治病蟲害的一個有效措施。
  • 果園生草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嗎?這篇文章講的太全了
    文 / 張黨社蘋果主產區的農戶在果園的土壤管理上,基本採用清耕的方法,來進行蘋果的生產,可實際的生產中,果園不生草的不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機質含量多在1%以下,果園為了穩產、高產,土壤裡肥料的施用量越來越大,與外國的蘋果園相比
  • 老生常談果園生草 走出果園生草的「誤區」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勤勞的百姓,為了果園的豐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將果園打理的乾乾淨淨沒有一絲雜草,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工時間後收穫的只是累到不能再累。對於自然生草的果園進行土壤分析發現,自然生草1年土壤氮磷鉀含量對比清耕區略有不足,但是生草7年的土壤不僅土壤中的氮磷鉀含量遠遠高於清耕區而且土壤中的有機質由原來的0.8%直接飆升到2.4%同時果實的品質有了顯著的提升,用工量僅僅是清耕除草的20%,省工、高效、綠色、生態。果實品質的提升跟果園生草技術有什麼關係呢?
  • 果園不除草反而要生草,生草如何「生」?有什麼好處?
    對於果園,果農其實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生草上的問題,如果說生草生不好,就會破壞果樹的生長,所以說,生草是一個大問題。對此,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就是草一般都是我們必須要除掉的,怎麼反倒要把它生起來?其實在果園生草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減少、避免水土流失,因為雜草的生長可以有效的保持水土平衡,避免土壤因雨水過多或者乾旱給土壤造成損壞;除此之外,雜草還會給土壤帶來一定的養料,說到這裡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雜草不是會吸走土壤的養料嗎?怎麼還會提供養料呢?
  • 再談果園生草栽培!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果園栽培管理中,人們對地面雜草的認識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果園人工種草、自然生草和果園覆草的生草栽培,已成為果品高產優質和提質增效的基本措施。一果園生草的好處1、培肥地力根據有關測試,種草一年可提高土壤有機質0.1%-0.3%。
  • 果園生草的好處有哪些?人工生草和自然長草的區別有哪些?
    一、 果園生草的好處: 果園生草技術已經提倡了多年了,儘管這項技術比較簡單,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推廣起來速度非常緩慢。主要是傳統觀念影響,果農認為果園長草不乾淨。這種觀念需要轉變,大家需要了解果園生草好處多多。
  • 一文講透果園生草優缺點!
    果園生草栽培是指在果園樹體行間或者樹下種植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豆科所以對於幼齡果園建議只在行間生草,成齡果園可在行間和株間生草 部分病蟲發生情況會有所上升,如鏽蜘蛛、脂點黃斑病、青苔、根腐病等會較生草前嚴重,要視情況調整防控對象及方法。
  • 果園生草技術實例
    近年,隨著對生草效應調查的深入,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化, 果園生草技術逐漸被善觀察愛動腦的有識之士接受, 並且在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實用性強的做法。實例一: 陝西禮泉縣史德鎮雲裡坊村唐波超 15 年 生 0.25 畝 矮 化 禮 富 蘋 果 園 , 株 距2.7 m , 行距 3 m , 採用紡錘樹形, 冬剪留直徑0.5~0.8 cm 的枝結果。 生長季節有效葉 90% 見光。
  • 生草或留草對果園生產有沒有好處?又有哪些壞處
    果園生草常見的類型:蘋果-草、核桃-草、柑桔-草、梨-草、葡萄-草等。常用覆草為白三葉草、紫花苜蓿、百麥根、黑麥草等。我讀碩士期間正好做的是桃園種植三葉草的有關研究,論文題目是《種植三葉草桃園主要害蟲和天敵種群動態及害蟲綜合防治的初步研究》,覺得果園生草或者保留適量雜草還是有好處的。
  • 果園生草,等於給果園建了一個小水庫!哪種草最適合果園?
    4、調節果園小氣候,減輕了日灼的發生。 多年實踐證明,降低了土壤各季節溫差,生草的果園調節溫度約在8一10度左右。 而果園生了草,一腳踏不透的草是各種昆蟲生存的溫床,有利於昆蟲繁殖,從而稀釋了害蟲危害果樹的蟲口密度,也使得其天敵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就更加抑制了害蟲的危害程度,這樣果園不同時期蟲害就相對輕微,這就是說果園生草改變了地表生物群落結構,豐富了生物多樣性,昆蟲的複合性得到加強,相互制約式發展。這也是目前很多技術人員提出的生物防治病蟲害的一個有效措施。
  • 對於果園裡的草,是斬草除根,還是合理種草生草?
    果園土壤現狀---營養匱乏 我們國家發展果樹的原則是"上山下灘,不與糧棉爭地",不少如桃、蘋果、梨等果園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極低, 一般含量在0.8%-1%,導致土壤缺素症、病蟲害嚴重,樹體發育不良,果實品質低。
  • 果園生草,自然農法種植的堅持
    故事結束,草在很多果農眼中是眼中釘,肉中刺,見了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然而在木村秋則的有機栽培裡起關鍵作用的是草,木村種草後,果園土壤迅速改良,樹體狀況得以恢復,從而獲得了有機種植的成功。果園生草,再輔助以蚯蚓繁育技術,有機質增多,微生物就會活躍起來,可以很快建立一個健康的土壤生態系統,生草栽培是改土的第一環。
  • 果園生草不當=與果樹搶食!
    點擊「種植助手」關注公眾號獲取最新信息 果園生草法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歐美、日本等國已實施多年,應用十分普遍。果園生草有哪些好處?又該避開哪些誤區呢?
  • 果園生草最大意義在於什麼?改良土壤,不是長草就是生草栽培
    但不論是清耕所造成的土壤退化、病蟲害加重,還是除草劑過量使用所導致的土傳病害爆發壤相關酶活性降低、果樹遭受毒害等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故果園生草這類良性的土壤模式應運而生。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果園生草在初期效果並不明顯,且會增加配套管理成本,這讓不少果農心生退意。
  • 果園生草好處多,適合葡萄園生草的品種有哪些呢?
    果園生草做綠肥早已不是陌生的話題,不同於以前對雜草要清耕除盡,以免和果樹爭奪水肥的觀點,果園生草其實有很多積極意義。如夏天可以控制地溫,涵養水源,保護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進地力,起到保肥的作用;增加土壤的孔隙度,為根系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等等。
  • 都說果園生草好處多,草到底怎麼種?什麼時候種?
    今天應邀去了兩個果園指導,一個果園是光禿禿了無生機,另一個果園則是桃花初開,樹下綠茵茵一片,很舒服的感覺。傳統的果園都是人工除草,費工費時,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極少,果實容易裂果等等。現代果園都流行種草,等到果實成熟季節,來園子裡玩的人踩在柔軟的草坪上去樹上摘下新鮮的水果吃,盡情地吃,盡情的玩,鞋上不帶走一絲塵土,乾乾淨淨。
  • 果園生草好處多,但有些問題要注意,合理管理效果才好
    果園生草,是改良果園土壤,增加果園土壤有機質的很有效的辦法,而且,果園生草還有能夠調節果園小氣候,保水保肥等好處,所以現在我們這裡很多果農對果園的管理採取了果園生草的管理方式。但是,根據我的了解,我們很多果農朋友對於果園生草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果園生草的一點看法。一、果園生草並不一定要種草現在很多人把果園生草和果園種草當做了一回事,所謂的果園種草,是要選用一些表現比較好的草,種在果園裡,這些草一般生存能力比較強,但各方面表現又比較好,有利於果樹的生長。
  • 都知道果園生草栽培好處多,具體怎麼做?
    生草栽培法50年代始於日本,現在相關配套技術己經相當成熟,具有推廣前景。生草栽培對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保溼抗旱、減少某些病蟲害、提高土壤有機質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報告,正面效果是肯定的。但是也有不少失敗的生草栽培果園,其失敗原因複雜,不在此分析了。幼齡果園一般採用樹盤清耕覆蓋,行間生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