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
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作為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的評委,殷九龍認為博物館文創最重要的方向在於走進大眾生活,只有走進生活的文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文化,關注文化背後的城市與歷史。
殷九龍作品 《m²》系列
讓文化走出博物館
「當我們問一個人為什麼去博物館,答案不會是要去買文創產品。去博物館一定是因為對知識和藝術的渴望,博物館可以豐富和充實我們的生活,而我希望文創也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有趣。」殷九龍說。
過去,博物館文創消費通常只在特殊場域裡進行,館藏精品文物往往會促使遊客購買商品。殷九龍發現,現在一些高品質的文創產品,已經可以脫離特定的消費場域,在網上也有人願意買單。
殷九龍作品 「千分之一」系列
事實上,網購文創產品已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2019年,清華大學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兩年電商平臺文創產品成交規模爆發式增長,某網購平臺文創旗艦店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
網購文創產品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在殷九龍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現象,也是博物館文創需要繼續發力的地方。這證明文創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而不僅僅存在於博物館的商店裡。博物館文創既不是簡單複製藏品,也不同於常規的旅遊紀念品,博物館文創的核心方向在於,讓文化走出博物館,真正走進生活。
用當代語境展現傳統文化
在殷九龍看來,博物館文創是以博物館的館藏資源為核心,將其歷史、人文和美學價值創造為新的產品。這意味著博物館文創和其他文創是有區別的。
文創設計可以加入很多主觀想法,不管是用作品講述故事還是傳遞觀念,產品最終與設計師的認知息息相關。博物館文創則必須圍繞館藏,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創作,自由度和主觀性相對較低,在這樣的「約束」下,需要善於尋找有轉化價值的元素,找到文物和生活的連接點,創造性地反映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殷九龍作品 「香巴拉貓」藝術雕塑
這種博物館文創設計特有的過程,殷九龍稱之為「轉繹」。「轉繹不是照搬文物的某種樣式,而是設計師通過他的專業知識與邏輯,將創意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呈現出來。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歷史和現代的平衡點,真正讓文創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
2019年,殷九龍受邀到甘孜的鄉城,打造鄉城城市IP,通過鄉城IP帶動鄉城全域旅遊發展。在鄉城,貓是最為神聖和崇拜的對象,打造鄉城IP的時候,殷九龍把「貓」與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結合,設計了「香巴拉貓」IP形象。「香巴拉貓的設計邏輯是去城市化的,有一定的在地屬性,同時又在未來的整個推廣中具有國際精神。」對於殷九龍來說,這正是一次以設計回應生活的嘗試。用現代語境展現傳統文化,也是殷九龍一直以來的創作實踐。
在這樣的思路下,殷九龍還創作了陶瓷作品《流》,將海上絲綢之路與代爾夫特藍相結合,既回應了海上絲綢之路,也傳達了一種文化融合的可能。這個作品被荷蘭王后馬克·西瑪收藏。在他設計的《m²》系列中,進一步將舊樣式融入新生活,將西方的咖啡文化和東方的茶文化放置在一起,用相同的設計語言融合創新呈現。
殷九龍設計產品 「香巴拉貓」搪瓷缸
讓設計貼近消費者的心理
作為本次設計大賽的評委之一,殷九龍也期望看到更多走進生活的作品,結合現代生產工藝,用現代語言表達,進入現代人的視野,讓文物不再和大眾有著玻璃櫃之隔。
「奉旨旅行」行李牌、「朕不能看透」眼罩、「朕真的不知道怎麼疼你」摺扇,故宮以顛覆性的「賣萌」姿態掀起了文創熱潮。在殷九龍看來,故宮文創之所以能成為博物館文創的「頂流」,除了坐擁最具知名度的超級IP之外,還因為它率先貼近現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用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走進年輕人。「用設計貼近消費者的心理,讓人覺得產品和自己的想法接近,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自己,那就是真正成功的作品。」
殷九龍作品 「流」系列花瓶
除了轉換傳統文化、表達生活方式,博物館文創最終是消費物品。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殷九龍認為文創還要具備「產品力」,只有在產品力的基礎上,賦以文化元素和創意設計,加強產品對目標消費者的吸引力,才能比傳統產品有更多的市場潛力。
除此以外,殷九龍還認為文創需要具有一定市場邏輯,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來保證產品的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如果文創既能反映博物館文化,又有傳統紀念品「到此一遊」的功能,在生活中還有持續使用的可能,文創市場才能經久不衰,這樣的文創就能讓文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殷九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