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很好奇的問我,果媽,你那麼會養孩子,果果一定是一個特別乖,特別好帶的孩子吧!真是羨慕你,可以把孩子養的這麼好……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很坦誠。果果不是傳說裡別人家的完美小孩兒,他也是一個經歷了可怕的2歲,執拗敏感期,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的小孩兒。
他很真實的存在於我的生活裡,他不存在於教科書裡,而我也是一個和大家一樣普通的媽媽,往日的歲月裡也會大吼大叫,後悔自責。
是閱讀在療愈我的心靈,給了我內心力量,讓我蛻變成為平和的母親,也是果果在引領我的成長,從他點滴的進步和變化裡,我也看到他一直在努力。
是愛讓我們彼此溫暖,在成長的道路上雖然會有坎坷曲折,但只要有愛存在於彼此的心間,風雨之後就會有彩虹。
先和大家分享兩個我和果果之間發生的小故事……
執拗敏感期的哭鬧
2-3歲期間的果果脾氣變得特別大,稍有不如意就跟我大發脾氣,永不停止地問我無數個為什麼,不停地跟我糾結,這是執拗敏感期的一些表現。
比如說他讓我站起來,我站起來了,他又說你坐下,當我坐下了,他又要求我站起來,不停地糾結,我怎麼做都不對,我不做也不對,幾度讓我處於瀕臨崩潰的邊緣,我實在忍受不了衝他大吼,他哭著說:媽媽不理解我,媽媽為什麼不知道,媽媽應該知道。還記得當時的情景真的是讓我不知所措。
事情的轉機是一個小姐姐的出現,她的話引發了我重新的思考。
臨近3歲的果果,又在跟我糾結,說出去騎自行車,我帶他出門,他又說不出去,反覆幾次實在受不了就強制帶他下樓,在一樓碰到了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她正在那裡玩,果果在樓道門口的坡上騎著自行車又開始糾結。
「媽媽,我為什麼騎不上去。」「你的輪子是懸空的,卡住了,上不去。」可是,他完全無視我的回答,就不停地糾結,為什麼啊,為什麼上不去,好不容易不問為什麼了,又開始糾結自己騎不上去這個坡。
我跟他共情說,上不去很著急,他依然覺得我不理解他,就開始再糾結,媽媽推,我推了,他說要自己上去,我不推了,他又糾結我不幫忙,真是弄我的焦頭爛額。
這時小女孩出現了,「阿姨,他在做什麼啊?」我就跟她說了情況,她說:「阿姨,他就是有壞的情緒了。」我一聽,這孩子情商真高,還知道果果是有情緒了,我一下子像找到救星一樣,我說那這種情況我到底是推還是不推呢?她說:「阿姨,他就是想做個遊戲,你跟他玩就可以了。」
於是,她走到自行車後面,稍微推一下,自行車上去一點兒,再鬆手,滑下一點兒,再推一下,又鬆手,反覆幾次,我發現果果笑了,那麼開心,不再糾結是推還是不推了。作為成人,我的思維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上坡是你自己上,還是我推你,我自己也知道遊戲是個好辦法,可我還是沒有靈活運用到。
看著這個小女孩,我覺得她真是個天使,就是來解救我的,可見孩子的玩伴是多重要啊!我問她:「我跟他解釋為什麼,都說是懸空的,上不去,他還是總問,我到底該怎麼回答。」她告訴我,「阿姨,他不理解你說的,你跟他示範一下就好了。」
她拉著果果的手,蹲在輪子和地懸空的地方,用手比著那個地方,說你看「這個輪子自己就可以轉,這樣它永遠也上不去,如果它挨著地了,那就可以上去了。」邊說邊演示,還讓果果自己去觸摸輪子轉動的感覺。
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之前還是用大人的思維在處理,而孩子清晰地了解孩子的需求,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在交流。果果也喜歡上了這個小姐姐,追著跟她一起玩,之前見到大孩子,他從來都是躲開,不願意去交流,但這次真的不一樣。一下午兩個人就在樓下捉鳥,玩汽車,玩藤椅,騎掃把,特別開心。
晚上,果果站在沙發把手上又開始糾結,我為什麼站著下不去,我解釋一下他沒聽懂,我忽然想起來示範,於是我噌一下站在椅子上,我說,你看媽媽站在這裡站著也下不去。
看到我的演示,瞬間果果就懂了,那我就演示蹲下,慢慢就可以下來啦!那一刻,我忽然感覺到一股力量充滿了全身,從孩子身上學習是父母需要修煉的功課。
輸不起的哼唧
另一件事情發生在近期,4歲多的果果喜歡和爸爸玩彈球,果果的彈球技術真是不錯,總是能贏爸爸,爸爸也不示弱,努力的追趕著,忽然,聽到果果的哭鬧,「你為什麼要贏我,爸爸怎麼能贏我,你們大人不能贏我。」邊哭邊哼哼,聽了真的讓人很煩心。
這時候,爸爸的臉色也很不好看,我一看事態控制不了,趕緊跑過去,「發生什麼事兒了?」「爸爸不能贏我。」「你覺得爸爸贏你了,你很生氣?」「我不管,大人就是不能贏。」
果果依然哭鬧不止,這個時候,姥姥姥爺爸爸都已經開始不高興,「輸不起就別玩啊,為什麼你不能輸,總是讓大人輸,以後這樣還了得。」
聽到這些評論,我知道爭論毫無意義,這個時候講道理,被爬行動物腦控制的果果根本聽不進去,於是,我說,「哎呀,這個時候怒怒來了,果果被控制了,快來,我們先和怒怒做朋友,看看是什麼顏色的記憶球在我們腦海中生成了?」
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不能講道理,我們需要用情感腦先產生聯結,幫助他們用正常的方式釋放完情緒,等平靜下來之後再去引導他的行為。
在《頭腦特工隊》動畫片怒怒的介入之下,果果慢慢恢復了平靜。當他平靜下來,我問他,「剛才怎麼了?爸爸不能贏你是嗎?」「嗯。」「那小朋友能贏你嗎?」「可以。」「為什么爸爸不行?」「因為他是大人。」「大人不能贏小孩嗎?」「嗯,爸爸會做那麼多事,我都不會,我只想彈球贏爸爸,可我還是贏不了……」
我抱著果果,是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想比大人強,可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遇到了挫敗,內心會有情緒。「媽媽和你一起玩吧,媽媽還不會彈球呢,你教我?」「你不會啊?」「嗯,我真的不會啊,小時候都是男孩子玩,我完全不會呢!」「那我教你吧!」「太好了!」
於是,果果開始教我怎麼彈,我假裝怎麼學也學不會,就是彈不上,小老師很耐心的給我示範,當我終於打中一顆珠子的時候,果果興奮地衝我豎起了大拇指,「媽媽,好棒啊!」
我也開心地抱著果果告訴他:「你這個老師教的真不錯,這就叫做有耐心。不管誰贏了,都要給對方鼓勵。如果輸了,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再次努力,總有一次會成功的。」
孩子就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每次看到果果在努力地學習與情緒做朋友,都讓我看到一個生命綻放的光彩,這種感覺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如何應對孩子的無理取鬧
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在我家的生活中會出現,我是如何應對的呢?
一、作為母親,在生活中需要用心地觀察,根據不同的情境,採取不同的方法。
1、睏倦
如果果果感覺有點困了,一點點小事情就會被他放大,那個時候很容易點燃他的情緒。
應對措施:培養良好的生活作息,提前進入睡覺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如果發現有點困了,還是不想睡覺的情況下,就不要再玩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動,引入講故事等流程,防止情緒爆發。
2、挫敗
果果是個個性很要強的孩子,從小就爭強好勝,這樣的要求是好事也是壞事,我希望看到他不屈不撓地堅持做事,但是孩子很多時候會做一些超過他能力範疇的事情,如果做不到就會崩潰。
應對措施:生活中,我會盡力創造很多機會讓他做事,鼓勵他樹立信心,一旦他選擇了超越能力範疇的事情,我會鼓勵他嘗試,但也會提前告知有可能失敗。我也會在生活中經常演示我自己遭遇失敗的情景,用我的言傳身教告訴他如何正確的面對失敗。
3、執拗
在執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果果會追求完美,一旦不符合他的想法,情緒就會爆發。
應對措施:這個時候就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交流,第一個小故事中那個小女孩的話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是啊,我們成人永遠是從我們的視角出發去解釋,可對於一個2歲多的孩子,其實他並不明白一些詞語的含義,用遊戲與孩子溝通,用演示替代說教,理解他的處境,孩子也會學會這樣的溝通方式。
二、照顧好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大人的情緒非常容易被點燃,如果我們情緒飽滿,應對的方式就是積極的,如果我們自己也被負面情緒困擾,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會先崩潰。
記住,我們無法給予別人我們沒有的東西,所以在照顧好孩子之前,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充滿滿滿的正能量,這樣我們才能把愛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三、先處理情緒,再解決行為
當出現情緒的時候,我們成人善於用理性思維去講道理,實際上這個時候,他需要先和我們用情感腦聯結後,平靜下來,才能更好的引導行為。
情緒本身是沒有好壞的,都需要被我們接納,而我們要處理的是孩子的行為,用言傳身教去引導他們正確的表達情緒。如果我們都是用吼叫、打罵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情緒,那孩子又從我們的身上學到了什麼呢?
四、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不代表溺愛,無條件的愛也是有規則的,無條件指的是無論孩子的行為如何?成績如何?我們都會愛他,會和他一起面對人生中這些必經的階段,只要心中有愛,就有一切。
五、示範正確對待情緒的方式
孩子是從我們身上學會情緒管理的,如果他無理取鬧,我們就滿足他的要求,下一次他還會如此這般;如果他無理取鬧,我們理解他的情緒,但是有規則,有界限,下一次孩子就會知道界限在哪裡。
孩子的情緒管理需要慢慢引導,給孩子一些時間,也給我們自己一些時間,允許他在這個過程中犯錯,不苛責自己,不比較孩子,鼓勵他每一次良好的行為,用愛去澆灌、陪伴,孩子就會茁壯成長。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完美的,我們來學習也不是要培養一個完美的小孩,接納真實完整的自己,接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設置清晰的界限規則,幫助孩子應對情緒,規範行為。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推薦給身邊的朋友。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