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上映後,心理素質不好的觀眾們經受不住連篇累牘的宣傳攻勢,終究被轟進電影院乖乖為《無極》的票房添磚加瓦;心理素質好的觀眾則因為一個名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短片而終究按捺不住,矛盾著進入影院朝拜了一下引發血案的「饅頭」。結果顯而易見,無論是前一撥兒觀眾,還是後一撥兒,《無極》最終還是不幸淪為炮灰,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最終勢不可擋地引發了一場網絡狂歡。
沒想到,陳凱歌又動氣了。遠在柏林都放話回國:「一定要起訴,而且就這一問題要解決到底」,並連連撂下幾句狠話:「我覺得這是根本喪失最基本道德底線的做法」,「我覺得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本已經很不爽的網友們也憤怒了,「連批評都不讓了,還怎麼進步」,紛紛發帖表態支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創作者胡戈。至此,這場由一個饅頭引發的鬧劇峰迴路轉地進入了高潮。
這場鬧劇雖然表面上看來雙方實力懸殊,猶如蟻象之戰,但其實胡戈的後臺硬氣得很,網友們一邊倒地站在胡戈這個陣營,要知道,網絡時代網民的力量絕不可小覷。但是,相對於陳凱歌的強硬,胡戈一直表現得很弱勢,無辜地表示:「我覺得當長輩的陳凱歌指責我這個晚輩這沒什麼」。本來大眾就有同情弱者的心理,這麼一來,輿論風向標的指向就更加明顯了,「人民支持胡戈」的聲浪日益高漲。
對此,有網友憤慨地指責陳凱歌「太過小家子氣」,可我看來,陳凱歌氣量並不小。不然,當《無極》從坎城鎩羽而歸,又惜敗於金球獎,最後衝擊奧斯卡未遂之後,陳凱歌卻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沉默,並未因此拍案而起,甚至還越挫越勇地轉戰柏林,雄心勃勃地再次瞄準了金熊。或者,他認為評委是專家,有資格對他的電影指指點點,沒嘉獎他的電影是自己做得還不夠;而胡戈,區區一個小人物,怎可如此不知好歹地「侮辱」他一個大導演的嘔心瀝血之作?此時,我又不得不小人地猜測了一把:是不是大導演因為眼看著國內隨著檔期進入尾聲,《無極》漸漸銷聲匿跡,不利於配合他在柏林的宣傳以及5月份北美的上映,而靈機一動再炒一把?抑或是大導演實在氣不過無本製作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褒獎無數,人氣旺過自己數億元的《無極》,而以此來洩憤?
得知陳凱歌要起訴自己時,胡戈表示「手足無措」。也確實該手足無措,按常理,誰能想到高高在上的一個大導演會跟一平頭老百姓較真兒呢,說不好聽點兒,這還真是抬舉了胡戈。可哪想得到,陳凱歌這麼給面子,本來就有網友調侃說「3.5億的《無極》只是成就了一個胡戈」,陳凱歌再這麼一告,更加把胡戈推向名氣的巔峰,而把自己推向了矛盾的風口浪尖。而再按常理,已入美國籍的陳凱歌怎麼就一點兒也沒有學到美國人的幽默感,瞧瞧同為美籍華人的李安,網上戲仿他的《斷背山》的作品數不勝數,程度相比《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有過之而無不及,怎麼就沒見人家李安大導演衝冠一怒呢。
西方電影工業裡,惡搞其他電影的電影一直很有市場,每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就連頒獎典禮的片花也總是要把當年獲得提名的電影戲謔一番,而夢工廠出品的電影更是以惡搞、冷嘲熱諷其他電影出名。就近了說,還有香港著名導演王晶,也是以愛戲仿其他電影聞名,怎麼就沒見他們惹著一身官司呢?
當然,換個角度想,《無極》花了那麼多錢,折騰了那麼多人,拍了那麼多年,陳大導演護犢心切也確實可以理解,只是這胡戈無非也就是自娛自樂順帶娛樂了一下大眾,怎麼就被冠上了「無恥」之說?而不過是以高科技的網絡形式展現了對《無極》的個人評論,怎麼就成了「喪失最基本道德底線的做法」?如果胡戈「無恥」了,那網絡上追捧胡戈的人就都「無恥」了,而追捧胡戈的大都是看過《無極》的人,由此推來,給《無極》票房作貢獻的人,都是一撥兒「無恥」之徒了,這難道就是陳凱歌的目標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