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哺乳動物更易於被SARS-CoV-2感染 而魚類、鳥類和爬行動物...

2020-12-03 生物谷

2020年10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模擬病毒感染不同動物細胞的機制後發現,很多動物或許對SARS-CoV-2都較為易感,SARS-CoV-2是引發COVID-19的病毒。文章中,研究者發現證據表明,26種經常與人類接觸的動物或許更容易感染SARS-CoV-2。

圖片來源:NIAID

研究者揭示了當發生感染後,來自SARS-CoV-2的刺突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上的ACE2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215種不同動物宿主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是否存在突變,突變會使得ACE2蛋白不同於人類宿主的ACE2蛋白,這或許會降低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之間結合複合物的穩定性。與宿主蛋白結合會使得病毒能易於進入宿主細胞中,當然病毒也可能會通過其它途徑感染動物宿主,基於目前的研究證據,如果病毒不能與ACE2結合形成穩定的複合物的話,其就不太可能會感染動物宿主。

研究者發現,在諸如綿羊和類人猿等動物中,這些蛋白能夠像病毒感染人類時那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在有些動物中研究人員並未進行感染測試,所以這或許並不能證實動物的確會被SARS-CoV-2所感染。研究人員想要看到的並不僅僅是進行實驗研究的動物,而是觀察哪些動物可能處於感染的風險,並進行進一步的監測和調查。此外,研究人員還對特定動物進行了更為詳細的結構分析,來更好地理解不同動物的感染風險是如何存在一定差異的,通過將研究結果與其它的實驗數據進行比較後,研究者設定了閾值來預測哪些動物可能存在感染風險,以及哪些動物不太可能會被感染,最後研究者發現,大多數的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似乎沒有被感染的風險,但研究的大多數哺乳動物可能會被潛在感染。

宿主感染的細節和反應的嚴重程度遠比病毒突觸蛋白與ACE2的相互作用要複雜得多,因此後期研究人員還將繼續深入探索病毒與其它宿主病毒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者的發現與在活體動物中進行的實驗和報告的感染病例基本一致,他們預測了家貓、狗、水貂、獅子和老虎都可能存在感染,而且這些動物也都報告了感染病例,此外還有在實驗室研究中被感染的雪貂和獼猴。文章第一作者Su Datt Lam說道,與基於實驗室研究不同的是,研究者所設計的計算分析手段能夠自動快速運行,因此,這些方法能夠很容易地應用於未來的疾病爆發,但不幸的是,由於人類對動物自然棲息地的不斷幹擾,如今病毒爆發的案例也越來越普遍。

為了保護動物及人類免受COVID-19感染的風險,我們還需要對更多動物開展更大規模的監測,特別是寵物和農場動物,以便在病例或動物群落可控的條件下及時發現病例並進行幹預。而同樣重要的是,在與動物接觸時人類一定要採取衛生措施,從而減少疾病的接觸傳播風險。(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Lam, S.D., Bordin, N., Waman, V.P. et al. 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edicted to form complexes with host receptor protein orthologues from a broad range of mammals. Sci Rep 10, 16471 (2020). doi:10.1038/s41598-020-71936-5

相關焦點

  • 鴨嘴獸為什麼奇怪-它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部分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科學家認為,它的基因組可以告訴我們有關自身進化的秘密,以及我們遙遠的哺乳動物祖先從產卵到生育的過程。
  • 貓會被SARS-CoV-2感染嗎?其真的會傳播SARS-CoV-2病毒嗎?
    生物谷 2020-08-175 0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動物在捕捉和傳播疾病方面的潛在作用,這是因為誘發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屬於引發多種哺乳動物患病的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之一。
  • 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怪-它們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
    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
  • 最新的牙齒分析表明,早期的哺乳動物更像爬行動物
    它們身體的骨骼變得輕盈靈活,四肢垂直向下而不是如同原始爬行動物一般向體側伸展。它們具備發育良好的皮毛,因此可能是恆溫動物。它們正處在過渡到真正的哺乳動物的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早期的哺乳動物與恐龍幾乎同時出現了。各種形態的恐龍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生態位,而早期的哺乳動物的體型微不足道,主要靠昆蟲等生息在叢林中的小型獵物維生。
  • 鳥類起源:古脊椎動物類中的爬行動物,2.4億年前的早三疊世分化
    鳥類在恐龍時代就已飛上天空,而且因其翅膀、羽毛和優美的飛行姿態在現存脊椎動物中獨具特色。它們傳統上被歸為鳥類,這是一個與其他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不同的類別。羽毛和它們空中的威力掩蓋了其真實身份和血統。
  • 最新研究,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眼淚,也與人類哭泣相似!
    儘管哺乳動物(如狗和馬)的眼淚與人類的淚液更相似,但鳥類,爬行動物和人類眼淚中的電解質液的含量也相似。鳥類和爬行動物在許多方面可能並不像人類,但它們哭泣卻相似。人類眼淚的成分是眾所周知的,但是直到現在,對爬行動物,鳥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眼淚的成分和結構的研究還很少。
  • ...肺炎傳染源引關注 醫務工作者:冠狀病毒可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及鳥類
    1月20日晚,四川省衛健委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1月16日以來,四川成都、廣安分別發現1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兩名患者均從武漢來川,目前正在隔離診療。患者相關樣本已按規定程序進行覆核,一旦確診,及時向社會公布。」本次肺炎疫情有哪些特點?為何查明傳染源較為困難?1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成都市一家二甲醫院的李姓醫生。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爬行動物曾經統治地球2.3億年之久,在它們最為鼎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統治大地,鱷魚盤踞河湖,翼龍在天空中翱翔,魚龍、蛇頸龍和滄龍相繼稱雄於大海。整個地球海、陸、空都由一個綱的動物統治,這在地質史還是頭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
  • 淄川這裡有個珍稀哺乳動物、珍稀鳥類、爬行動物標本展示廳,你去過...
    拍攝地點 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實驗教學樓 文字 孫迎彬 譚振華 攝影 感恩萬物 珍稀哺乳動物標本展廳簡介 (實驗樓二樓門廳) 淄博師專珍稀哺乳動物標本展廳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2020-10-21 01:55:1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是打敗鳥類成為「地球霸主」的嗎?
    其中,鳥類、爬行動物以及哺乳動物是最具競爭力的三大類動物。那麼為什麼哺乳類最後能夠勝出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末日」與「狂歡」恐龍從三疊紀晚期登場到白堊紀末期落幕,整整這1.6億年,是恐龍「狂歡」的時代。在當時,陸地上的生態位基本上被爬行動物佔據(恐龍),而水中和天上的生態位也有爬行動物(例如天上的翼龍、水中的滄龍等)佔據。
  • 小行星撞地球後 為何恐龍滅絕而鳥類和哺乳動物繁榮
    內容產品:胖胖 作者:劉春為什麼在白堊紀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後,恐龍會滅絕,而鳥類和哺乳動物仍然欣欣向榮?科學家可能最終揭開了這一奧秘。(圖註:研究人員檢查了亞冠龍的胚胎化石)與小型哺乳動物相比,較長孵化期使得孵化中的幼體和它們的父母容易成為捕食者的食物,從而使它們更難恢復種群的數量
  • 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
    人類對恐龍這種從未謀面的史前動物的研究並不充分,恐龍最早給人的印象是和蜥蜴類似的動物,以現代的生物學角度分析恐龍到底屬於哪種動物嗎?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是的,恐龍傳統上被認為是「爬行動物」。由於是恐龍的後裔,因此有人認為鳥類也應該被歸類為「爬行動物」,就像非鳥類恐龍、魚龍、翼龍、蛇頸龍、鱷魚、烏龜、蜥蜴等一樣被認為是爬行動物。傳統的分類法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該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我們可以說所有恐龍和鳥類都是從爬行動物祖先演化而來的,鱷魚也是如此。這已經涉及到了複雜的分類學。
  • 鯨魚、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極度容易感染新冠 警惕汙水直接...
    一項研究警告說,海洋哺乳動物,如鯨魚和海豚,面臨從人類廢水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已知能夠在物種間傳播,最初是通過蝙蝠傳染給人類,也可以傳染給水貂、狗和其它陸地動物。
  • 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的經歷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聶翠蓉):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歷史上出現過最強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大對決,王牌決定勝負
    ,爬行動物統治著整個中生代,而如今統治整個世界的是哺乳動物。  如果將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進行一個綜合的比拼,誰將更勝一籌呢?  空中對決:翼龍碾壓蝙蝠  將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放在一起比較確實有些不公平,爬行動物出現在世界上的時間要遠遠長於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真正統治地球的時間也遠遠少於爬行動物。而且相較於中生代爬行動物一統海陸空的盛景,事實上如今的天空統治者卻還是鳥類。
  • Nano Letter:細胞納米海綿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
    2020年6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包裹在人肺細胞膜和人體免疫細胞膜中的納米顆粒可以吸引和中和細胞培養中的SARS-CoV-2病毒,導致病毒失去劫持宿主細胞和繁殖的能力。相同的菌株在其他COVID-19治療和疫苗研究中被測試。當濃度為每毫升5毫克時,包裹在肺細胞膜上的海綿抑制了93%的SARS-CoV-2病毒的傳染性。巨噬細胞覆蓋的海綿抑制了88%的SARS-CoV-2病毒感染性。病毒感染性是指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並利用其資源複製和產生額外的感染性病毒顆粒的能力。
  • 野生動物之鳥類介紹
    鳥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能夠在空中飛行的高等脊椎動物。鳥的祖先是始祖鳥。始祖鳥既有鳥類特徵,又與爬行動物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它作為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而備受科學家們的重視。由於鳥類能飛,所以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早期祖先都被稱為羊膜動物。這些爬行動物是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的。與兩棲動物不同,羊膜動物可以在遠離水的地方受精和產卵。早期的羊膜動物很小,形似蜥蜴。擺脫了必須回到水裡繁殖的限制,它們可以棲息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羊膜動物很快分成兩個主要分支:合弓動物和蜥形動物。
  • 地球上,為什麼就哺乳動物都具有生殖器?
    肉鰭的內骨骼非常重要,沒有它們,魚類就不能支撐自己的身體,也就難以上陸。它們是四足脊椎動物(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以及鳥類等)的共同祖先,四肢就是從它們的肉鰭進化而來,從上臂到前臂分為肱骨、橈、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