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國,身價10億的私宅寥寥無幾、屈指可數,這座位於城市中心的精品老洋房越來越受更多人關注。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這套豪宅價值如此之高,讓我們進入內府深究一番……
首先,嚴家花園位於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699號,修建於1920,直到1940年被近代中國機械製造業的著名企業家嚴慶祥所收購,成為嚴家私宅。該豪宅佔地面積約5416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570平方米,花園面積有4900平方米,幾乎是一個足球場的規格,是一套有著系假三層磚木結構北歐風格獨立式的花園住宅。建築外觀由河卵石幹粘貼牆,機制平瓦陡斜坡屋面,乾淨利落,大方簡潔又不失雅氣。壁爐式煙囪,絳紅色的屋頂瓦片在陽光照射下格外醒目,搭配著院內兩棵早已百年的參天大樟樹,讓人心神蕩漾。精緻的假山、亭子、苗圃散落在蒼翠樹木的掩映之中,讓人賞心悅目,這不就是走進了一個山林花園嗎?
南側的陽臺,落地長窗,挑高大面窗的客廳,外層木百葉窗,內層玻璃窗,文雅精巧不失陽光直射。東側與北側皆有入口,小轎車可直接從東側進門,直達門口。室內的硬木地板,木扶樓梯,融古雅簡潔富麗於一堂的北歐式風格把室內裝修得不落俗套。
最初,這座府宅是由一名叫博羅的洋醫生所建造,據說這名醫生在這裡10多年後突然自殺,從此成為人們眼中的"兇宅",一度被人遺忘害怕,就被一位許姓人低價購買,之後又被上海著名企業家嚴慶祥嚴氏父子所接替,碰巧的是,這塊地剛好是嚴氏家族的老宅地,可謂是機緣巧合啊。隨後,嚴家花園逐漸被世人所接受,其住宅的價值因所佔地面積之大、濃濃的北歐風情聞名於世。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嚴慶祥生病退休於家中,與多名藝術家交往甚密,嚴家花園便成為了老友們的聚會場所。在客廳內還有著黃炎培的筆墨與徐悲鴻的畫幅,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曾書的"博愛"與"後來居上"字跡,以及孫夫人宋慶齡親筆籤名的照片,也是極具有收藏價值。在嚴慶祥去世後的幾十年,嚴氏家族的後人也隨之移民海外,於是嚴家花園無人看守與維護,最終牆體變得腐朽,草木叢生,年久失修。
嚴家花園歷經了時代的變換更迭,被一商業巨子花2.8億的價格買下,並重新修繕了整個龐大的花園房屋,儘可能地保留了嚴家花園原始的模樣,再次面向大眾市民,在上海已是數一數二的豪宅。其嚴家花園的人文底蘊和歷史厚度,都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是花園住宅別墅類的收藏珍品,承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不知今後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