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五一期間,安徽皖南山區農村正忙著插秧!

2021-01-08 一起走遍世界

旅行隨筆: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要帶你來安徽省皖南山區看一看,看什麼?不是看這裡的山水有多麼優美,也不是來看這裡的徽州古民居,因為這些很多人可能都已經看過,今天我們來看一個不一樣的場景!看圖!

這個五一,可能很多朋友們都在忙著搜羅哪裡的旅遊景區最好玩,據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多年的觀察了解,旅遊旺季出遊,除了堵車,就是看人,因為這個時節的各大旅遊景區,多數都是人山人海,沿途的道路也是車來車往。

與其去旅遊景區看人,還不如來農村看看,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這個時節的皖南山區,正好趕上農忙。

圖中您看到的,正是皖南山區休寧縣謂橋鄉的農忙景象。

此時,皖南山區的農村,正忙著插秧,這個場景,你見過嗎?作為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的作者,記得小的時候,也經常幫家中插秧。那個時候,總是起得早早的,一般早晨5點就已經下田拔秧苗了,一直要拔到早晨七八點鐘,然後才能回家吃早飯。

清早起床拔好的秧苗,要挑到犁好的水田裡,才能栽!如此往復,彎腰拔秧插秧,一連幾天下來,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所以插秧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如今,回憶起這些,依然能感受到農忙的辛苦!(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原創版權,謝絕抄襲,侵權必究)

圖為皖南山區一位農民朋友正在忙著犁田,這裡多山多丘陵,不利於機械化作業,所以皖南一帶的農村,至今,一直保持著用牛犁田的傳統農作方式。 親愛的讀者朋友,小的時候,你插過秧嗎?有著怎樣的記憶?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也歡迎訂閱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

相關焦點

  • 安徽皖浙天路,比皖南川藏線更美的公路,被譽為安徽版唐古拉
    我是自駕遊天下大軍,計劃用5年時間看完中國的自駕線路和小眾景點(歷史古蹟和絕美風景的地方),目前在安徽自駕遊。如果你也喜歡這些,請關注我。如果一個不了解安徽的人在安徽自駕,他可能想到的只有黃山等景區,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皖南,你就會發現,皖南的自駕線路真的非常多。比如早前我們已經說了很多次的皖南川藏線,從自駕體驗上來說,雖然不及真正的川藏線那麼漂亮和驚險,但是對一個沒辦法出遠門的人來說,來皖南川藏線自駕,也算是個不錯的體驗。
  • 黑龍江省近期有四次降雨過程 利於大田播種和水稻插秧
    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綏濱農場水稻插秧。徐曉玉 攝人民網哈爾濱5月8日電 立夏時節,也是黑龍江省最為忙碌的「插秧季」。「五一」假期期間,大興安嶺呼瑪縣的田野上一片忙碌景象,各鄉鎮、村屯的各類農業、農機合作社、農戶紛紛搶抓晴好天氣,忙著整地、播籽,為奪取今年農業豐收打基礎。
  • 春耕正當時 水稻插秧忙
    春耕正當時 水稻插秧忙 2020-05-25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桐城記憶】插秧
    育秧是為了插秧,所以,插秧歷來為農民高度重視。 大自然中的布穀鳥屆時亦有提示:「麥黃插禾,麥黃插禾……」與此同時,豌豆正好飽滿,纏樹攀牆的金銀花亦已開口飄香,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與插秧聯袂登臺的。 大集體時期,有些地方提出「不插『五一』秧!」意思是,早稻秧必須搶在「五一」節前插畢。那是激進地區的激進做法,不僅採取薄膜育秧,而且提前翻耕紅花草蓄水泡田,時間是搶上去了,其實與農時是不甚相宜的。
  • 寧杭角逐,皖南醒來
    好在早在2001年南京都市圈正式成立,蘇皖6市,一體發展,時至今日南京都市圈已收蘇皖8城,蘇皖各半,影響安徽可見一斑,「徽京」日益坐實,並經皖南直抵杭州臨安區,隔皖省界與杭州都市圈並驅爭先。小家碧玉般的杭州起步稍晚,但是勢頭更猛,2012年進入地鐵時代,城市空間集聚和輻射層級顯著提升,以阿里巴巴、網易、螞蟻金服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席捲天下,與西湖、京杭運河共鑄杭州名片。
  • 又有野生穿山甲現身 專家推測皖南地區有野生中華穿山甲種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 月16 日,記者從寧國市公安局河瀝森林派出所獲悉,6 月15 日晚上,該市境內發現一隻野生中華穿山甲,前肢有些輕傷,這也是皖南境內近一個月內第三次發現野生穿山甲。據悉,今年6 月5 日,穿山甲屬所有種已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你可知道安徽也有野生黑熊分布
    對於綿陽黑熊襲擊人事件,根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野生動物研究專家虞磊分析,當地村民也說當地多年沒有出現過黑熊蹤跡,上一次黑熊出沒還是在30多年前。但是這一次卻遇到了,也許和疫情有關。「疫情期間,咱們大家都待在家中隔離,這一兩個月的時間,野生動物就自然而然出來了。這也是一個『人退獸進』的道理。」那麼在安徽有哪些地方有黑熊呢?
  • 淮南八公山區:農技員助力 飛防手增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3月15日,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孔集灣優質小麥基地裡,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八公山海燕家庭農場的李海強操作一臺無人機給500多畝連片小麥噴施胺基酸水溶肥、鉀肥等。鎮農技站站長哈方坤忙著指導農戶如何清溝瀝水,防澇保墒,確保豐產增收。
  • 一種很美的體驗和回味-插秧
    ,必然要插秧。插秧的水田一般離育秧苗的地方一兩公裡以外,為合理利用時間,一般莊戶人家都是天剛蒙蒙亮就開始下田撥秧,待吃完早飯後,家人們肩挑背馱地將秧苗運到較遠的水田裡。期間,為保障秧苗供給不斷檔,一般都有合理分工,撥秧,挑秧。那時候都是鄉間小路,彎彎曲曲,雨水又多,道路泥濘,挑秧全靠肩挑,溼漉漉的秧苗,百十斤重,來來回回,遇上下雨天,穿著雨衣,雨水下在秧苗上越挑越重,不小心連人帶秧摔跤是常有的事。
  • 安徽這些地方也有野生黑熊分布 也曾發生黑熊咬人事件
    對於綿陽黑熊襲擊人事件,根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野生動物研究專家虞磊分析,當地村民也說當地多年沒有出現過黑熊蹤跡,上一次黑熊出沒還是在 30 多年前。但是這一次卻遇到了,也許和疫情有關。" 疫情期間,咱們大家都待在家中隔離,這一兩個月的時間,野生動物就自然而然出來了。這也是一個『人退獸進』的道理。"那麼在安徽有哪些地方有黑熊呢?
  • 安徽臺臺長聶慶義:「高八度」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疫情期間,組織精幹力量深入省內革命老區、落後山區、行蓄洪區等脫貧攻堅主戰場,深挖各地戰「疫」戰貧的新舉措好辦法,採制推出《安徽:克服疫情影響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劉國東的扶貧路》等重點稿件80餘篇。經濟生活頻道、公共頻道、農村廣播分別開設《探訪掛牌督戰貧困村》《同心戰「疫」 復工復產正行動》《奔跑吧!
  • 南京今年129萬畝水稻插秧近尾聲 新品種為穩產增效奠定基礎
    近日,在和鳳鎮的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正忙著插秧苗。通訊員 嚴俊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文雙攝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翟羽)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6月19日,我市水稻插秧工作已完成89%。梅雨晴時插秧鼓,19日,南京迎來晴好天氣,水稻種植戶抓住有利時機搶種最後一點秧苗。在溧水區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一處機插秧現場,幾臺高速水稻插秧機在機手的熟練操作下往來穿梭,留下一排排栽插整齊的水稻秧苗。溧水和鳳鎮農服中心主任俞同軍介紹,今年和鳳鎮水稻種植面積4.37萬畝,比去年新增2300畝,「預計全鎮水稻插秧工作這兩天就要結束了。」六合是全市最大的糧食主產區。
  • 看古詩詞描述農村孩子兒時回憶——插秧勞動
    每年三四月是農忙時節,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出來,到田間拔秧插秧。人們在田間或閒聊,或唱著歌,或專注埋頭幹活。「種田辛苦要唱歌」是電影《劉三姐》裡的臺詞,耕田勞作非常辛苦,而歌聲能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暫時忘記勞苦,另外歌聲還有鼓舞的力量,讓農活幹起來更有勁兒。這時,插秧歌就這麼產生並流傳下來了。
  • 看看安徽從民國一路走來地盤的變化!你們覺得現在的規劃合理嗎?
    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 [1]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2]徽商是中國古代三大商幫之一,明清時期,安徽商人就將貿易拓展到了東南亞、日本以及歐洲,留下「無徽不成商」的美名。
  • 皖南小城的狗頭粽子,我最思念的端午節的味道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老家皖南山區小城安徽貴池的粽子別有風味,不同於我在杭州上班吃的那些有醬油的黑乎乎的粽子,老家的粽子是白粽子,味道清淡,可以按個人喜好蘸醬油或白糖或辣椒糊吃。
  • 皖秋行攝:皖南川藏線上明珠、打卡「水上喀納斯、皖南小千島湖」
    航拍視野下,斜陽下的百島百嶼,不正像千島湖嗎? 杭州 的遊客,坐在遊船遊覽時,一定會發出相似感慨。與青龍灣同出一域之水的落羽杉溼地公園,當時皖秋最閃亮的「明星」。不僅是因為它依託 江南 天路、神秘 皖南 川藏線的 大名 ,而且與 黃山 黟縣 、 中國 十大最美賞秋地【 塔川 秋色】相比,也毫不遜色。如今,被攝影界讚譽為「水上 喀納斯 」。
  • 新四軍軍部首批女機要員毛維青逝世,曾親歷皖南事變激戰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駐紮安徽涇縣雲嶺期間,毛維青是新四軍軍部首批女機要員,戰鬥和工作在葉挺、項英等新四軍首長身邊。在1941年皖南事變激烈戰鬥中,毛維青不顧個人安危,仍堅持工作鎮定收發電文,勇敢地接受戰鬥的考驗。皖南事變後,毛維青被押送至江西上饒集中營,在獄中她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威逼利誘始終不屈不撓,充分表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品格。
  • 安徽首個!這個縣,「雙75後」主政
    蕪湖縣也成為了安徽首個「雙75後」主政的縣。韋秀芳簡歷韋秀芳,女,漢族,1978年7月出生,安徽臨泉人,2003年7月參加工作,200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1996.09—2000.07 安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生2000.09—2003.07 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3.07—2004.08 蕪湖市委辦公室秘書一科科員2004.08—2006.06
  • 新四軍皖南抗戰剪影
    ……這是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奉命北撤離開涇縣雲嶺時,《抗敵報》發表的一首歌謠,題目就叫《新四軍告別皖南民眾歌》。歌謠採取鳳陽花鼓的曲調,真實地唱出了新四軍進軍皖南的歷史背景和軍部駐皖南三年期間率部奮勇抗日的歷史,表達了中國抗戰必勝的信心。這首歌謠今天讀來更是一篇澄清迷霧、糾正歷史虛無主義和別有用心者污衊新四軍在皖南「不打日軍」之謠言的珍貴歷史資料。
  • 河北唐山:水稻插秧正當時
    小滿節氣將至,河北省唐山市水稻種植區的農民搶抓農時,全面展開灌田、插秧,田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5月19日,唐山市灤南縣胡各莊鎮的農民在水稻育苗棚起秧苗。↑5月19日,唐山市灤南縣胡各莊鎮的農民在田間補插水稻秧(無人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