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大象並非商品——真「象」報告II》(以下簡稱報告),披露了東南亞國家旅遊從業大象的福利現狀。
報告顯示, 過去十年,用於旅遊活動的圈養大象數量持續增加,超九成圈養大象的福利狀況堪憂,其中63%的圈養大象生活在惡劣的條件下。在旅遊景點誤導性宣傳下,給大象洗澡或嬉水體驗,正逐漸取代大象騎乘和表演,受到更多遊客青睞。但事實是,給大象洗澡或嬉水體驗同樣存在動物傷害。
過去十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直在跟蹤調查東南亞旅遊業圈養大象的福利狀況。本次研究評估了泰國、印度、寮國、柬埔寨、尼泊爾、斯裡蘭卡和馬來西亞的357個旅遊場所中3837頭大象的福利狀況。
那麼,這份報告到底是如何出爐的?它揭示了旅遊業圈養大象的哪些內幕?我們又該如何改變圈養大象的生存福利狀況?
8月12日,10年來深度參與調查報告的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項目經理鄭鈺,接受了紅星新聞的專訪,披露了這份「真『象』報告II」誕生的臺前幕後,以及東南亞旅遊業圈養大象的福利真相……
調查:
多國旅遊場所3837頭大象
僅有7%被圈養在高福利場所中
過去十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直跟蹤調查東南亞旅遊業圈養大象的福利狀況,並進行過三次全面的實證研究。
本次研究評估了泰國、印度、寮國、柬埔寨、尼泊爾、斯裡蘭卡和馬來西亞的357個旅遊場所中3837頭大象的福利狀況。報告顯示,63%的圈養大象生活在惡劣的條件下,30%生活在有所改善但仍是不足的條件下,僅有7%的大象被圈養在高福利場所中。
▲泰國一處旅遊場所中,裝有鞍具的大象馱著遊客
報告顯示,泰國是大象受到旅遊業影響的重災區,東南亞有近四分之三的旅遊從業大象在泰國。在過去十年,泰國旅遊業中使用圈養大象的總數量增長70%,生活在最惡劣條件下的大象數量更是暴漲135%。
印度是旅遊從業大象數量排名第二的國家,70%的大象被圈養在提供騎乘活動的場所中。
積極的變化來自於柬埔寨、尼泊爾和寮國三個國家,生活在惡劣條件下的圈養大象比例對比五年前均有所下降。
▲在一處旅遊場所中,大象被鐵鏈拴住
據介紹,2015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在全球發起「野生動物,並非玩物」倡議,旨在保護受旅遊業影響的野生動物,敦促提供野生動物旅遊娛樂活動的場所改善動物福利狀況並積極轉型。「大象友好型旅遊」承諾是該倡議的一部分,旨在推動旅遊企業停售或不推廣大象騎乘和表演等旅行產品,促進旅遊業向「野生動物友好型」轉變和可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50家旅遊企業作出承諾,下架大象騎乘和表演等野生動物娛樂產品。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意識到旅遊消費中的動物福利問題。近期一次全球調研顯示,85%的受訪遊客認為旅遊運營商應避免提供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和痛苦的活動。野生動物不是娛樂的商品。
專訪:
報告是10年工作的縮影
野生動物不是玩物:娛樂表演背後是它們的痛苦
8月12日,對於《大象並非商品——真「象」報告II》這份報告誕生的過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項目經理鄭鈺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的專訪,詳細披露了這份報告出爐背後的內幕,以及該協會改善圈養大象生存福利的努力與期望。
▲鄭鈺,2018年世界大象日分享會——旅行就要「象」個樣
1、過去十年 參與旅遊活動的圈養大象持續增加
紅星新聞:這份報告是怎樣誕生的?可以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研究背景嗎?
鄭鈺:這份調查報告是我們10年工作的一個縮影。這份報告是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科學家撰寫的,反映東南亞旅遊業圈養大象的生存現狀。事實上,我們還涉及到更廣泛的野生動物旅遊業的研究,目前全球大概有55萬隻野生動物被圈養用於娛樂遊客,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據。
紅星新聞:《真「象」報告II》顯示,過去十年參與旅遊活動的圈養大象數量持續增加,這是旅遊業市場需求催生的?
鄭鈺:我們的最新報告裡顯示,東南亞範圍內,3837頭大象被圈養在357個旅遊場所中。2015年,我們走訪了東南亞220所象營,發現圈養了近3000頭大象用於旅遊業。泰國是大象受到旅遊業影響的重災區,東南亞有近四分之三的旅遊從業大象在泰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旅遊業圈養大象都是一直高速增長的。遊客人數的增多,以及人們希望在旅遊過程中參加野生動物旅遊,催生出了這類旅遊活動的增長。由於遊客的認知不足,再加上旅遊企業的推廣和銷售,讓大家覺得騎大象,看大象表演,給大象洗澡,是充滿歡樂的,也表達了對大象的喜愛,其實忽略了玩樂背後大象的痛苦。
2、母子分離、殘酷訓練 很多圈養大象都經受著痛苦虐待
紅星新聞:用於旅遊的圈養大象會面臨怎樣的傷害,如何評估其生存狀況?
鄭鈺:很多參與旅遊業的圈養大象都經受著痛苦虐待,包括強行分離母象和幼象,殘酷的訓練,限制活動範圍,有限或沒有獸醫護理,剝奪社交需求以及懲罰措施等,提供的旅遊活動包括騎乘、表演、給大象洗澡和嬉水、餵食、與大象合影等。
▲泰國一處旅遊場所中,大象在進行表演
大象本身是野生動物,在自然界裡它本應是自由的,但它們被人控制,從小經歷「摧垮式」的訓練。因為不管是騎乘、表演,還是給大象洗澡互動,都是必須經歷嚴酷的訓練過程。而且它們一生都將面臨著條件不足的圈養環境。調查發現,只有極少數圈養大象能夠在救助中心、庇護所安享晚年。
紅星新聞:所以給大象洗澡等看起來比較輕鬆的娛樂互動,背後也是大象的痛苦換來的?
鄭鈺:是的,給大象洗澡和嬉水的場所近幾年發展迅猛,僅泰國此類場所的數量就增長了三倍以上,持續推動著圈養大象旅遊的需求。這些場所往往誤導性的宣傳自己為「庇護所」、「救助中心」並貼上「道德的」標籤,以誤導遊客。
但在我們的評估中,給大象洗澡,只是比騎乘、表演的福利狀況要好一些。屬於中等福利,圈養大象福利最高的,是遊客遠距離觀察,不幹擾大象的行為。
3、圈養大象旅遊業年銷售額超5億美元 暴利驅使非法捕獵
紅星新聞:在東南亞,圈養大象有怎樣的歷史淵源?旅遊業發展是否導致更多大象被圈養?
鄭鈺:大象和人類大概有3000年的相伴歷史,最早是用於伐木,或者田野勞動,近些年才進入到旅遊業。1989年,泰國發布禁令,禁止大象再用於伐木、勞動,因此,原本服苦役的圈養大象,一部分便轉移到了旅遊行業。現在的圈養大象,應該都是專門為旅遊業繁育的,並且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近年來被圈養的大象數量迅速增長。
紅星新聞:研究過程中,有發現存在捕獲野象進行圈養的嗎?
鄭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圈養大象旅遊業每年能夠產生約5.81至7.7億美元的銷售額。在過去15年間,大象的價格已經翻了五番,用於騎乘的大象價格高達5萬美元一頭。
暴利驅使下,刺激了非法捕獵和貿易的產生。一份證據顯示,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大概有79到81頭的緬甸野生大象被非法捕捉,被販賣到泰國旅遊業的事實。
▲在一處旅遊場所中,遊客和大象親密接觸,旁邊擺放著一個訓練用的象鉤
因此,圈養大象旅遊業的發展,也影響野外種群。近年來,在非洲南部的一些旅遊場所,也有近百頭圈養大象,用於騎乘、拍照、表演。所以,不僅僅是亞洲象被用旅遊娛樂活動,非洲象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紅星新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南亞國家圈養大象的生存情況有哪些變化?
鄭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東南亞與大象相關的景點基本上都是關門的。我們了解的數據是,在泰國清邁有58家象營關閉了,有5000多員工下崗。這些大象面臨的問題是,沒有食物、藥物等。一些大象隨著馴象人返鄉,生活條件可能一樣嚴峻。為此,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給當地一些象營提供了資金支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回到鄉下還有一個潛在風險,馴象人為了增加收入,可能會繁育小象,進而導致更多大象進入旅遊娛樂業。
4、中國遊客觀看大象表演下降26% 希望推動景點轉型實現沒有圈養大象
紅星新聞:報告中提到,「全球已有超過250家旅遊企業承諾下架大象騎乘和表演」、「85%的受訪遊客認為旅遊運營商應避免提供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和痛苦的活動」,這是否表明圈養大象的形勢變得樂觀?
鄭鈺:過去10年,我們還是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10年前如果去泰國旅遊,你會看到很多宣傳騎大象,看大象表演,但近兩年,你在泰國可能看到更多是給大象洗澡的宣傳單,上面寫著不騎大象。
當然,這可能就催生給大象洗澡等新的活動,他們會宣傳這是一種友好的方式的互動。但在我們的調查評估中,這一類象營中的大象福利評分只能算是中等。我們也在作出努力,讓人們了解背後的真相。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遊客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推動企業轉型,目前,全球有250多家旅遊企業,中國有16家企業,並且這些企業都是全球行業裡規模較大的企業,他們承諾下架,或者停止推廣這一類活動,總體來說,這個趨勢是比較好的。
另一方面,很多年輕遊客,其實是比較「野生動物友好」的。遊客選擇參與野生動物娛樂活動,很多都是出於對野生動物的喜愛,他們未必知道騎大象或者看大象表演的背後,可能對大象造成的是一種傷害。所以他們得知這個問題後,很容易轉變的。比如我們在泰國的調研,泰國的中國遊客佔比較大,2016年和2019年的調研數據反映,三年來中國遊客在泰國參與騎乘大象的比例是下降了13%,觀看大象表演的比例下降了26%。
紅星新聞:改變圈養大象的生存問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還做了哪些工作,期望有什麼樣的結果?
鄭鈺:我們一直在思考跟野生動物的關係,野生動物不是玩物,我們不能把快樂建立在野生動物的痛苦之上。我們希望通過努力,政府能夠對旅遊業圈養大象實施繁育和貿易禁令、改善現有旅遊場所圈養大象福利、以及提高公眾認知都至為關鍵。改變公眾行為和市場需求,推動更多的企業做出承諾,推動景點轉型……最終實現沒有圈養大象,保護好大象的棲息地,讓它們不再受到人們的幹擾。
■新聞連結: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國際性非盈利組織,總部位於倫敦,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動物保護工作,以科學、理性和合作的態度推動各方共同保護動物。該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諮商地位,在聯合國、歐洲議會和非盟都設有常駐代表。
紅星新聞記者 楊靈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