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系統提出旅遊企業動物福利評估框架,成為全球該領域首個行業基準。該報告通過針對全球14家領先旅遊企業在動物福利方面的評估,展現旅遊業在改善野生動物福利方面取得的進展和不足。此外,報告還為旅遊企業改善野生動物相關旅遊實踐提供具體指導意見,幫助其向「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企業轉型。
報告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委託薩裡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進行獨立分析和研究,並基於企業規模、相關性和人氣度,選擇了14家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線上旅行社、旅遊平臺以及預定服務商、旅遊活動與體驗專業機構以及傳統旅行社作為調研對象。基於企業已公開發布的英文信息,報告從四個核心領域——承諾內容、目標和績效、改變行業供給、改變消費者需求——對企業與動物福利相關的表現進行評估。
(自然狀態下的大象。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報告主要發現:
1
僅有一半企業制定了與動物福利相關的規章或政策。兩家企業把「禁止野生動物表演、打鬥和競賽」明確納入其動物福利政策。所有允許遊客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的企業都會被減分。報告提出建議,旅遊企業應著重在「遊客與野生動物的直接接觸」、以及「野生動物表演」兩方面完善相關規章或政策,識別並下架會造成動物傷害的直接互動行為以及涉及野生動物表演的活動。
2
企業承諾的動物福利目標通常並不公開透明,也沒有公示在這一目標下取得的進展。其中,8家企業在「目標和績效「方面,沒有公開發布過任何動物福利方面的承諾,或雖然發布過,但在是否履行承諾和設定目標方面不清晰。報告著重建議企業應明確履行承諾的時限,並在目標和進度上對公眾更加透明。
(野外環境下的海豚。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3
企業缺乏向供應商提出的動物福利相關標準,在推動供應商和行業共同實現野生動物友好方面需要採取更多行動。報告建議,旅遊企業應把動物福利方面的規定融入到供應商合同或其他條款,提供相關的審查目標以及公開的培訓信息,並且積極在行業內外展開合作保護野生動物。
4
企業在提升消費者對於動物福利的認知方面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表現較好的企業採取的行動包括:向消費者提供動物保護相關的教育內容,在網站或是產品頁面中提供動物福利相關的內容提示,或是設置合理流程鼓勵消費者提出動物福利方面的擔憂。
在全球範圍內,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被圈養用於旅遊娛樂業。不論是野外捕獲的個體,還是人工繁育的後代,野生動物旅遊娛樂活動都給動物身心帶來嚴重傷害。利用野生動物從事娛樂表演活動也是全球野生動物貿易的重要驅動,加劇物種的瀕危狀態,破壞生態系統平衡。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這些問題,也理應採取行動去抵消這樣的負面影響。
(自然狀態下的大象。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作為旅遊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旅遊企業連接著作為供應商的景點,也面對著龐大的消費者人群,有責任和有能力在動物福利方面進行積極的承諾以及行動,推動旅遊業的發展更加文明、更負責任。2019年全球遊客態度調研顯示,有85%的遊客認為旅行社應避免銷售和支持會給野生動物帶來痛苦和負面影響的旅遊活動。1
「以動物傷害為代價的野生動物旅遊不可持續,也背離遊客觀賞野生動物的初衷。目前旅遊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塑機會,旅遊企業都有機會改變野生動物旅遊的現狀,為旅遊業、為野生動物做出真正的改變。而文明旅遊方面的領頭企業,也將因其前瞻性的視角和舉措為企業贏得聲譽和經濟上的雙重回報。」——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並非玩物」項目全球負責人Audrey Mealia
野生動物不是娛樂的商品。企業、遊客、景點都應擔負起保護動物的責任,減少對野生動物娛樂的需求,終止對野生動物商業性圈養和利用,讓野生動物留在大自然。
野生動物,並非玩物
註:
1. 2019, commissioned to Kantar TNS, global online survey of 12,000 people across 12 countries (Denmark, Germany, Netherlands, Sweden, the UK, China, India, Thailand, Canada, the USA, Australia, and Braz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