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迷人的國度,到處都是友好的民眾,並擁有厚重的歷史。在中國教英語從來不像現在這麼容易,而且還有那麼多城市可以挑。
美國洛杉磯旅遊局期刊《Travel Pulse》網站10月25日文章為讀者列舉了到中國教英語的5個理由。
1.學生:若你想像一群瘋狂的五年級學生向教師扔鉛筆並胡喊亂叫,那是西方的教室。走進中國教室,你將驚嘆於學生們的尊師程度。在中國,老師是備受尊重的職業且具有某種程度的榮譽色彩。外教的身份只會使你更受人推崇,你不但會發現學生們對你很依戀,連你也將擔心當他們升級時如何與他們告別。
2.薪酬:1500美元的月薪或許聽起來不算多,但你首先要考慮到在華合同或將包括的幾個條款。協議大多包括免費住房,通常是一套讓你獨居的一室或兩室現代公寓。此外,還有醫療保險、往返中國的機票和季度獎。不妨想像一下,和朋友們外出聚餐喝啤酒人均僅需6美元!
3.就業市場:如今,可以說中國有成千上萬個外教空缺職位。許多學校都在找尋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條件之一是英語為母語,但即便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亦能在中國找到工作。
4.閱歷:在中國教英語可能成為你回報最豐厚和最愉悅的海外經歷。眼見你的學生隨著時間流逝學習和成長,這是妙不可言的歷程。有機會在外國生活是改變人生的重要記憶,而比中國更「外國」的地方並不多。
5.機遇:一旦你已有某些切實經驗,就將驚嘆於你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擁有的教英語機會。你不但將更容易從事教學工作,中國還為外國人提供眾多家教、模特和銷售職位。
到中國教英語的5個理由。
儘管美媒對中國的英語教育市場讚賞有加,但其中的亂象依舊令人不寒而慄。《南華早報》等媒體曾對此進行過報導。
港媒:中國英語教育供不應求 外教市場亂象叢生
中國的英語教學市場非常龐大。根據教育部數據,去年內地各類英語教學機構共招收約3.6億名學生。有港媒報導稱,內地英語教育供不應求,大部分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可以輕鬆找到英語教職。針對外教市場存在的混亂現象,北京市政府收緊外籍人士在京工作的規定。
《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 內地如今掀起的外教熱潮,不啻是一場淘金熱:機遇遍地,監管寥寥,隨時可以賺上一筆轉身就走。
但情況可能很快就不一樣了。北京市政府本周公布,收緊外籍人士在京工作的規定,要求外籍教師具備五年教齡或同等資格。新條例下月開始執行,但其效果尚待觀望。
根據中新社報導,從夜校到私立學校,內地約有5萬家各類教授英語的學校或教學機構。去年該市場價值約為300億元人民幣(380億港元)。
內地英語教育供不應求,讓大部分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可以輕鬆找到英語教職,如果是白人就更容易了。
外籍員工網絡論壇上隨處可見各類學校和語言類機構的師資招聘廣告,什麼年齡段的學生都有。Dave'sESLCafe等面向英語教師的國際網站上也有數百條內地招聘信息。在內地應聘這種職位往往都很簡單:一份簡歷足矣。本報接觸的學校中,沒有一家要求背景調查、推薦信或資格證明。
記者拿著一份簡單的簡歷,走進北京中央商務區一幢現代化高層大樓裡的一家語言學校。學校馬上要求記者登記做該校教師,根本沒有面試,也沒有其他詢問。
學校負責人說,要教的班級是3-5歲的少兒班或青少年班。記者問是否需要工作籤證或背景調查,校方表示不必。
到中國,教英語。
類似的情況在北京很常見,令熱心教育的合格教師們懊惱不已。
英國人丹·泰勒是北京一位合格外教。他說,很多人來當老師只是因為報酬不錯、工作輕鬆。這種失當是校方的責任,因為他們聘任了不應該當教師的人。
泰勒說,大部分外教都不合格,比如沒有國際認可的英語教學和測試項目資格證,但因為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奇缺,所以仍能輕易獲聘。
像泰勒這樣的專業教師,都慨嘆私立學校和語言類教學機構的商業本質。在這樣的學校裡,學生每堂課學費高達400元,由學校和老師平分。
捷克來的英語教師AndreaLinhartova說,學校讓她假扮美國人,好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所以我就成了明尼蘇達州來的鄉下女生Andrea」。她還說,有個學生的朋友碰巧在美國中西部住過,向她提了許多問題,她不得不努力矇混過關。
近幾年,內地曝出許多招聘把關不嚴所致的大醜聞,涉及的既有國內教師也有外籍教師。有時候,背景不堪的人也獲聘成為教師。
去年4月曝出一則消息,因涉嫌猥褻兒童被英國警方通緝的英國人尼爾·羅賓森在北京世青國際學校任教近四年,卻無人發現。
為撰寫這則報導,記者成功地在北京順義的一家國際教育中心謀得一職。
記者並無正式的教師資格證,但在一場敷衍了事的面試之後,校方要求記者擔任多個高中水平科目的教師。
在這個市場,一些所謂的諮詢機構擔起中介的角色,主導行業較灰暗的一面。他們撮合求職者和求聘學校,從中收取費用,有時也出售未經認證的教師證。
記者在北京望京發現這樣一家機構。這是一間沒有任何標誌的辦公室,介紹的職位是在中國農村地區的幼兒園任教,月薪1.2萬元人民幣。
負責人對記者說,有張照片就行了,不需要其他文件。辦公室白板上寫著擬任教老師的姓名和國籍,大部分都來自南亞或非洲。
這次會面之前,記者和該機構有過一次電郵溝通,當時中介機構用了假名。
外籍教師受騙上當和被欠薪的消息也是層出不窮。網絡論壇上既有招聘廣告,也有很多講述學校突然關閉或拒付薪水的帖子,有時候學校關閉的同時還欠薪不發。
還有一則騙術是勸說應聘教師高價購買教師證,稱這是中國法律的要求。但在北京市公布新規之前,法律上並無這類規定。
但是,監管模糊導致這類騙局遍地叢生,從國外應聘的外籍教師尤其容易上當。
招聘公司GoldStarTEFLRecruitment的創始人JimAlthans說,招聘過程中,應聘教師絕不應該付錢給學校或中介。該公司與內地100多家學校有業務往來。
他表示,招聘一般都是在網上完成的,所以在尋找求聘學校和籤約的時候,要多花些心思做調查。
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王健教授說,內地許多外教都不合格,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
她指出,很多來面試的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中國來旅遊,然後決定留下來。王健2005年與他人合作發表一篇研究外籍教師的論文,多年來一直參與外教的招聘和督導工作。
王健說,外教在內地往往都有不錯的工資待遇和舒適的環境,這也是外國人積極應聘教職的原因。
內地外籍教師工資水平頗高,大部分全職中學教師年薪在12萬至20萬元人民幣之間。在北京一流的國際學校,有教學經驗的外教年薪更高達50萬元。
國內教師的年薪一般在6萬到12萬元之間。
王健說,只要有一頭金髮就能當教師,這種情況並不妥當。除了以英語為母語,外籍教師還必須掌握適當教學方法、教育倫理,甚至還要懂點心理學。
王健認為,如果想在內地長期任教,外籍教師還應了解中國文化。
她說,總體來說,內地外籍教師缺乏監管,主要是因為外教供不應求。中國人富起來了,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誤以為外國人教英語肯定更好。
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外聯部負責人辛西婭·麥克萊恩對本報說,國際學校招聘嚴格,要求應聘者有教師資格證和推薦信,還要進行犯罪記錄調查。
她說:「我們不是小公司,不會撈一把就跑。我們非常嚴格,也必須如此,否則對學校和學生都不好。」
許多教師都認為,這是一個無序也欠缺監管的市場,制定監管制度是改善學生和教師處境的關鍵。
招聘公司GoldStarRecruitment的Althans說,定有很多辦法可以改善現狀,例如制定更嚴格的要求、進行更嚴格的面試及更徹底的背景調查,並要求推薦查證和資格認證。
不過,他認為北京市公布新規定,反映情況正在改善。
但在其他人看來,問題根源更深,與社會對教育價值的看法有關。
喬·瓊斯曾在北京做過英語外教。他說,問題在於對英語的過分重視。「父母覺得有壓力,應該讓孩子學英語。人人都上英語學校,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父母會感到不安。於是孩子就沒有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