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翻譯小編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在國外,一位華人老師站在講臺上,領著一群外國人學生一板一眼地讀者新單詞,很多人會說上得是漢語課,可是聽到他們的朗讀聲,保準讓你大吃一驚,他們讀得竟然是「No zuo no die (不作不死),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這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個真實的事情,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這種「中式英語」也漸漸走紅於各地,其實它嚴格意義上來說,根本不算是「中式英語」,所謂「中式英語」就是上海人以前說的「洋涇浜英語」,就是半漢半英夾雜的語言,外國人也能聽個大概,但是類似「No zuo no die (不作不死)」這樣純粹由單詞組成的語句,真不能算作中式英語,頂多也就是網絡搞笑版的英語。
「中式英語」的爆紅也為國際英語作出了貢獻,2018年3月,《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列舉了海外認知度最高的100個中國詞彙。榜單中,共有15個經濟科技類詞彙入選。其中,「元」「人民幣」躋身榜單前十位,且已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由此可見,「中式英語」已經得到很多西方國家的認可,那麼「中式英語」的前景會是怎樣呢,一位德國學者曾說:「如果國際英語分崩離析的話,中式英語將會成為最突出的一支」,而國內知名學者也說我們應該以寬容,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對待中式英語,而不是指責和排斥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法則同樣對它適用,但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調節,今天知行翻譯小編就即興給大家科普一個,看你是不是純種的「中式英語」者。
「Teach fish to swim」,看到這個簡訊,有多人跟小編一樣開口就翻譯成「教魚去遊泳」?其實它的正確意思應該是「班門弄斧」,仔細想想,魚本就生活在水裡,哪裡用教它遊泳,這不是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嗎,這句「班門弄斧」出自唐代詩人柳宗元的《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現在這句話更多地用於自謙,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He's an old dog in this line. Don't teach fish to swim.他是這行的老手了,切勿班門弄斧。
最後,知行翻譯小編提示大家,「中式英語」雖然已漸漸被接受,但畢竟它不是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所以在日常學習或運用中,還是要學習和使用標準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