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很多機構年後的線下課程已經不可能如期開課了,所以不少機構紛紛採取了線上授課的模式來繼續進行未完成的學習。
不語家年後也有兩個輔導班要送孩子去的,結果也是都改到了線上授課。
對我們也比較能夠接受。
因為對於線上授課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接觸到現在六年級已經在不少機構學過不少的課程,再加上也上過不少的線下課,所以對我們來說在這兩者之間切換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正因為了解線下課和線上課的區別,所以不語非常能夠理解那些對線下改成線上教育方式不認同父母的心情。
這是因為,此時的線上課程對比線下課程有如下不足:
1、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較高,畢竟沒有了「課堂氛圍」,學生跟老師之間也沒法形成更多的直接互動——哪怕只是眼神上的,所以孩子一旦出現走神、分心等情況是非常難以及時恢復的。
2、線上課程更像是一種「單向」輸出的教學方式,儘管在有的機構裡可以藉助大數據、軟體等及時撲捉到聽課孩子們的表情、動作等作為聽課質量的數據分析,但是對於學生聽課、老師講課的直接幫助其實還是有限的。老師是對這攝像頭講課的,學生是對這屏幕聽課的,所以老師是沒法根據學生們的表現來調整自己的授課速度和內容的及時調整。
3、長時間地看電腦或者電子產品對學生的視力影響還是挺大的。
4、畢竟觀看線上課是需要準備相應的設備的,儘管當下極少有家庭不能滿足,但是畢竟還是存在一定影響的。
5、教材、教輔不能獲得,只能使用電子版會有諸多不便。
……
所以,對此有父母表示不滿,希望機構能夠把課程調整一下,例如放到開學之後補上。也有家長表示自己孩子並不適應這種上課模式,希望退費。當然, 我們相信更多的家長恐怕還是會接受這樣的上課模式,只不過有一部分家長應該會認為既然是線下改到了線上,那麼是否應該退費呢?
首先不語認為如果父母認為自己孩子不適合上網課而選擇退課,不是不可以,但是最好考慮一下是否划算——如果是平常沒有人看著孩子,只能靠孩子自覺學習的話也就算了,但是在這個時節,顯然多數父母還是有條件陪著孩子一起學的,那麼既然自己能夠靠上去,我個人建議還是不要把時間浪費了,最好還是學一下。
當然了,事無絕對,我們也有看到無論是教育部還是一些地方的教育局,為了解決延遲開學的問題也紛紛推出了線上上課的解決方案。
所以孩子在過去如果不適應這種模式,為何我們不藉助這次機會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一下呢?畢竟嚴格來說這也算是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不是嗎?
受疫情影響機構把線下的課改到線上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也只是暫時的,一般來說寒假班大概也就是7、8次課的樣子,而且線上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反覆看,所以如果白天確實不能夠保證孩子足夠的自覺,且大人也不在家,那麼可以晚上補上。
但是如果以後都是線上,我認為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要求培訓機構退費的。
關於退費的問題,我認為應該不是問題!
如果自己確定不想上了,那麼直接跟機構老師聯繫即可。
個人建議最好通過微信等可以留存記錄的方式進行聯繫、確認。
因為畢竟非常時期,機構也可能各個部門不能夠及時就位,一旦開課前沒能完成退費,且自己有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自己已經在開課之前要求退錢了,那麼到時候再主張退費應該會有一些麻煩的。
不過,一般的正規機構是不太會有這方面擔心的。
至於是否能夠退「差價」這點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就我個人感覺來說應該是可以退一點的,比較線上的課程無論是從效果上還是成本是都跟線下是沒法比的。對此建議可以直接諮詢一下機構,看看機構如何說。
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你覺得這個課還是有必要繼續上,那麼如果遇到退差價困難的情況下,可以申請一下是否可以贈送點課程什麼的。
其實線上學習固然有一些弊端,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在當下的情況下有的學而且還是系統的學顯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總比沒有要好的。
且只要注意一些相關的事項,那麼線上教育也有很多的可取之處。
例如:
1、父母要及時提醒孩子在「課間」做好眼睛的放鬆休息;
2、父母儘量提醒孩子聽課的時候注意認真聽;
3、監督孩子及時完成作業;
4、如果課程較難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
5、不懂之處可以反覆看回放,也可以去問老師,就是不要放在那裡不管。
……
並是足不出戶就能學習的事情,世上總是難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在這個時候我認為我們多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尤其是從比較積極的一面出發,可能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