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75名孤兒的河北媽媽: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家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愛心村」裡有十多位幫忙照看孩子的保姆奶奶。 高紅超 攝

  中新網邯鄲7月19日電 題:收養75名孤兒的河北媽媽: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家

  作者 高紅超 霍發林

  「愛就是付出讓家不缺乏,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

  《讓愛天天住我家》是李曉鈺最喜歡聽的歌。今年20歲的她有74位兄弟姐妹,他們之間並無血緣關係,但有一位共同的媽媽。

  媽媽名叫李利娟,是河北省武安市人。從1996年起,李利娟19年間陸續收養了75名孤兒。

  從武安市驅車20分鐘便來到上泉村,十多間低矮的民宅建在山上,李利娟和她的幾十個孩子就住在這個被稱為「愛心村」的地方。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大家庭。

  正值暑假,已參加完高考的李曉鈺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做著遊戲。李利娟則在一旁整理著從全國各地寄來的「愛心包裹」,裡面裝有衣服、食品。

  「我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當上了公務員。」提起孩子們,李利娟言語中充滿自豪。

  她收養的孩子最大的26歲,已經結婚,最小的才幾個月大,還在襁褓中。學齡階段的孩子居多,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為撫養和教育這些孩子,李利娟付出很多辛苦,46歲的她已經頭髮花白。

  李利娟說,二十多年前,她的前夫染上毒癮敗光家產,為換取毒資,竟然將親生兒子賣給人販子。從人販子手中搶回兒子後,李利娟在心理上對失去父母之愛的孤兒產生了同情,這段經歷成為她開始收養孤兒的起因。

  早年靠做生意和積蓄養家,隨著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巨大的日常開支讓李利娟頗為頭疼。

  加上在「愛心村」幫忙的十多位保姆奶奶、司機、廚師,一頓飯最多時有近百人就餐,能吃掉75斤大米,一天吃完三袋白面。

  這些孩子中,很多身患殘疾或患有心臟病、腦癱等疾病。「一日三餐、水電費,再加上孩子們的醫藥費、學費等,平均每月需6萬元花銷。」李利娟說,如今她已欠下200多萬元的債務。

  儘管如此,除了身患殘疾的孩子無法入學,「愛心村」的孩子們沒有一個輟學在家,李利娟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為增加收入,除了擺鞋攤賣鞋,她還種著幾十畝地,養著上百隻羊、豬等家畜。

  社會各界也向這個大家庭伸出了援手。當地民政局為59個孩子辦了低保,每個孩子每月能領到三四百元。來自各地的愛心人士經常送來衣物。

  做飯,洗衣服,打掃院子,輔導作業,給生病的孩子熬藥……從早晨5點忙到晚上一兩點,每一天,李利娟都過得緊張忙碌。

  這一切被李曉鈺看在眼裡,她說,「媽媽習慣了每天晚上看天氣預報,然後挨個提醒我們第二天上學帶傘或加衣服。」

  「20年了,如果只收養了我一個人還好,但是收養了75個,那就真不容易了。」李曉鈺眼中閃著淚花,她說,在這裡,她有了媽媽,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在這裡,她還學會了責任與感恩。當李利娟生病住院時,給孩子們做早飯,送他們上學,輔導作業,李曉鈺已能熟練地照顧弟弟妹妹。

  讓大家庭裡所有人都感動的是,女孩兒們長大出嫁後,紛紛將弟弟妹妹帶到自己家裡去照顧,也做起「愛心媽媽」。

  「我們想幫她分擔些重擔。」李永超是李利娟收養的第一個孩子,她在出嫁時帶走了兩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嫁妝」。

  「這就是愛的傳遞」,李利娟感到欣慰,她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因為成長中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親情和愛。

  採訪中,14歲的珍珍一直安靜地坐在李利娟身旁看書。由於患有腦癱,珍珍無法正常行走。她曾到特教學校學習半年,後來在媽媽和哥哥姐姐的輔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

  珍珍用好聽的嗓音動情地唱了一首《媽媽的吻》,她說,「媽媽為了我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而我們得到了新生。她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偉大的媽媽。」

  充滿愛的大家庭給李利娟帶來很多「甜蜜的獲得感」。「我生病的時候孩子們會給我餵飯,給我洗腳。」李利娟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她說,他們拿到獎狀和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完)

相關焦點

  • 民政部:收養兒童福利院孤兒不受是否有孩子限制
    央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對每個兒童來說,最溫暖的港灣無疑是家庭。我國現有孤兒34.3萬名,能夠回歸家庭是他們成長路上「不幸裡的幸運」。民政部在收養方面最大的原則是,「兒童利益優先」。
  • 拉薩市兒童福利院收養孤兒360名 已有72人考上大學
    拉薩市兒童福利院收養孤兒360名 已有72人考上大學 2018-05-23 15:16: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愛心媽媽」曾收養118位孩子,善良背後卻暗藏著惡魔
    李利娟和她收養的孩子們李利娟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她的另一個稱號——"河北愛心媽媽",相信大多數的網友都有所耳聞。曾經的李利娟以收養了118個棄兒而聞名全國,甚至有國家級的媒體對她多次宣傳。李利娟照顧收養的棄嬰收養上百位孤兒 "愛心媽媽"感動河北也就是在人生之路發生重大轉折的1996年,李利娟收養了第一個孤兒。
  • 孤兒收養,各國越來越嚴
    在世界各國,對於孤兒的福利和收養都是各國法律中規定最嚴格的:除了收入、住房等眾多限制外,還要有漫長的「匹配期」,因此許多西方人熱衷去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收養孩子。從事了十多年兒童福利工作的託尼從媒體上了解到蘭考孤兒死亡事件,他痛心地說,中國相關方面對事件責任相互推託和指責,但他們都忘記了一點,即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說的「一切以兒童最大利益為原則」。
  • 感動中國的「愛心媽媽」,收養118個棄兒,天使光環下有顆惡魔心
    這個女子原本是美名遠揚的愛心媽媽,卻因一念之差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人皮「惡魔」。  天使治癒傷痛,惡魔貪念大起,這個女子明明可以有無限前途,有崇拜關心她的孩子,有保她發展的單位,有社會力量的支持,  衣食無憂的她為何偏偏走上了不歸路。
  • 孤兒收編遇兩難 "愛心媽媽"難捨孩子福利院床位空
    」著稱的張菲和收養的孤兒的戶籍資料 李怡青 攝圖為普寧市社會福利中心,這是有一棟4層高的樓房。 李怡青 攝   中新網1月14日電(記者 李怡青)「我們現在六個大人照顧唯一的一個小孩,二十個床位都空著,希望她能想通把孩子送過來,」13日下午,普寧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邱豪無奈告訴記者。隨著國家民政部近日發文要求各地「收編」社會孤殘兒童,這個地方福利機構正面臨著一場兩難的困境。
  • 南昌殘疾孤兒收養人多為外國人
    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由於「寄養媽媽」的缺失,不少孤兒只能以集中養育的方式安置在福利院內。無論是家庭寄養還是領養,其本質都是讓孩子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寄養遭遇「媽媽危機」,那麼南昌領養情況又是如何呢? 據了解,全國各地的家庭都可以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申請領養孩子。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南昌社會福利院被領養的孩子絕大多數為外國人收養。
  • 南昌女子收養孤兒遇尷尬 收養手續繁瑣收費高
    在此之前,她是蘭考的「愛心媽媽」,頗具口碑與影響力,甚至民警接到棄嬰都送到她手中。  其實,南昌也有這樣一位「愛心媽媽」——住在西湖區的江火香,媒體就曾報導過她從1995年開始收養幫助孤兒和困難兒童的愛心故事。
  • 為啥美國父母熱衷收養「中國孤兒」?三種原因打臉了,值得反思
    從我國的數據統計資料庫裡,能查到2007年的一項數據統計,其中的數值看著讓人著實心痛,在2007年我國有統計的社會棄嬰高達2萬餘名,其中僅有60%被福利機構富養,7%被中國家庭收養,高達百分之33%的中國孤兒是被外國家庭收養,其中以美國家庭居多。那些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孩子,如今過得如何?
  • 民間收養機構處境尷尬 許多孤兒進不了福利院
    河南7名孤兒在「愛心媽媽」家中意外身亡,留給整個社會救助體系的卻是一系列的問號。對棄嬰和孤兒,國家應該盡到怎樣的責任?他們如何才能被合適地對待,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許多孤兒進不了福利院」  「我們對社會人士的愛心是給予肯定的,不過收養孤兒最好是通過合法的手續辦,這樣也好確定法律關係。」  4日,對於河南「愛心媽媽」家中失火釀成的慘劇,山東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李卉告訴記者,外面撿來的孩子,在我國是不能隨便收養的。
  • 這個小姑娘火了,你知道有多少中國孤兒被美國家庭收養嗎
    收養Selah的美國夫婦Youtube主頁015個人的家庭兩歲的孤兒Selah從貴州福利院到達美國俄亥俄,成為Becca和Dan家庭裡第三個孩子(這對夫婦家本身就有兩個兒子)。大哥二哥剛開始收養的時候,小女孩還完全聽不懂英語。
  • 美國家庭為何偏愛收養中國孤兒
    據美國權威機構上周剛剛公布的一項統計結果,自1992年中國頒布《收養法》開放外國人收養中國孤兒,至2010年年底,約有7.5萬名中國孤兒被美國家庭收養,人數位居美國收養的外國兒童之首。而美國現在共有90多家代理機構專門負責對華的收養孤兒業務。■中國收養制度最規範 美國現在一共有90多家收養代理機構開展對華收養業務。由於收養中國兒童有法可依,中國收養中心近年來不斷提高服務的質量、速度,美國人對收養中國兒童越來越感興趣,也越來越滿意。
  • 農民辦福利院收養39名孤兒 一年考上17個大學生
    「他姨夫說,別搞這個福利院了,別把家都搭進去。」  6月26日高考發榜,福利院17個參加高考的孩子全上了大專線。一年十多萬的學費、生活費,成了這位老人現在最大的目標。  2002年,身為農民的牛志遠辦起了許昌市第一個民營福利院。今年,福利院收養的孤兒達到39個,其中21個考上大學。而這位老人耗盡數十萬家財,重新跌入「窮人」行列。一年多前才獲準經營的「陽光福利院」也隨之前景難測。
  • 明星收養孤兒:有的生了娃就拋棄孤兒,最後一位竟和養女結婚了(1)
    娛樂圈裡有許多女星因為各種原因收養孤兒,多數是因為結婚多年未曾生育,才決定領養孤兒來滿足做媽媽的夢想,使得家更完美。有的人未曾結婚過,已領養孤兒純粹是愛心使然。
  • 退休豫劇名家收養6孤兒 為撫養孩子茶樓賣藝
    「哪次回去都得帶個一千兩千,這家三百、那家五百地給」,王淑榮說,有時候老伴兒甚至連回鄭州的路費都不留。  而在王寬看來,他和故鄉、和鄉親們彼此在感情上早已融為一體。  3收養6名孤兒,為孩子吃飽穿暖不惜茶樓賣藝  與6個孤兒結緣在1998年,那年王寬夫婦回淮陽探親,遇到了11歲的王海波。  海波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生病的母親無力撫養孩子,哭求王寬夫婦把孩子帶走。  菩薩心腸的王寬夫婦,就這樣收養了第一個孤兒。
  • 變了味的「愛心媽媽」,收養118個棄兒,天使光環下藏著顆惡魔心
    這句話用在「愛心媽媽」的身上極為貼切。「感動河北人物」李利娟李利娟,是河北武安市上泉村人,村裡人都叫她四霞子。從小聰明伶俐,人長得也很漂亮,但因家庭條件不好,所以沒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早早的就邁入了婚姻殿堂。結婚生子後,為了改變貧窮的生活狀況,她開始做起了一些小買賣。
  • 南京2名智障孤兒火災中身亡 事發在寄養家庭中
    他們是2名智障兒童。  這2名兒童是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兩名殘障孤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有關部門獲悉,1年多之前,他們被福利院放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一戶家庭中寄養。  9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大部分居民甚至靖安社區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聽說過上述這件事。
  • 為什麼美國人熱衷收養中國孤兒,尤其喜歡女孩?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這29年來,無數被遺棄的孩子重新找到了新家,給他們殘缺的童年補上了家庭這塊拼圖。有意思的是,這些收養孤兒的群體裡,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外國家庭,其中以美國最為尤甚。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1年開放外國人來華收養孩子後。29年時間裡,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領養輸出國。光是在2005年,我國就為17個國家提供了14496名孤兒。
  • 民政部:收養讓更多孤兒重獲家庭溫暖
    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其中外國人收養殘疾兒童11468名,佔涉外收養的95%。「過去,由於我們很多家庭只希望收養健康兒童,且年齡越小越好,所以很難找到合適的收養兒童。隨著社會保障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父母遺棄兒童現象已大幅減少,兒童福利機構內符合國內家庭收養意願的兒童也越來越少。」
  • 範冰冰曾申請收養災區孤兒被拒, 為何明星可捐款卻不被允許收養...
    值得一提的是,黃曉明在2008年之時就曾親自前往過四川參與搶險救災活動,並且還在四川當地「領養」了一對兒熊貓「孤兒」。近些年,我國自然災害當中的孤兒是所有孤兒當中所佔比例最多的,而圈中卻鮮有演藝工作者去收養這些在災害當中失去了自己父母和家庭的孩子。被媒體報導得最多的新聞,就是某某某一下子資助了多少多少名災區兒童,而整篇報導當中卻很少提到「收養災區孤兒」這樣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