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的第二叛逆期,該如何巧妙化解?

2020-12-04 菈媽親子

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

誰料,還沒等到七歲,哥哥就已經很討人嫌了:不是扮演怪獸,突襲妹妹,以逗哭妹妹為樂;就是犯錯了拒不承認,還嬉笑著跑開,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欠揍樣……

焦頭爛額、心力交瘁,已經不足以形容一個老母親的心情了。

01.狗都嫌的年紀

好友一副過來人的模樣,氣定神閒地說她女兒六歲半時,突然有一天開始變得胡攪蠻纏,愛頂嘴,脾氣還大。這讓她一度質疑自己的乖乖女哪去了。

辮子梳歪了一點點,她發脾氣,必須重梳!作業不會做,將本子一摔:這麼難,我不會!練琴的時候糾正了她的小錯誤,小臉鐵青:我再也不要練琴了!我討厭你!臭媽媽!

讓她往左,她偏往右,掰扯出來的理由還一套一套的。除此之外,她好奇心超強,不讓她做的事情,偷偷摸摸也要去做。好友對女兒那段時期的表現,簡直要抓狂。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到了!

如果在孩子叛逆期的這段時期內,父母沒有好好引導,可能還會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之前一個7歲的男孩因為不想寫作業,竟和媽媽賭氣,跳樓了。只是因為不滿媽媽催他寫作業,就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來反抗,實在令人嘆息。

這段時期,有的孩子內心極為敏感,心思陰晴不定;有的孩子卻變得莽撞、執拗,讓家長頭疼不已。

02. 叛逆期背後的語言

其實,孩子叛逆行為的背後,大都藏著他們想要說的話:

「我長大了,想自己做主」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對父母言聽計從,他們期待從父母手中奪回權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但是奪權之路並不會太順利,因為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反叛,給他們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然後想方設法,讓他們回到之前乖巧順從的狀態。

兩相衝突,矛盾便在所難免。而平時沒有自己做主機會的孩子,這個時候的叛逆可能還會更嚴重一些。

而且,有時候他們為了顯得與眾不同,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

你讓我吃飯,我非要磨蹭著再玩一會兒;你要我讓著弟弟妹妹,我偏要欺負給你看。

龍應臺曾給兒子安德烈寫過一封信,裡面提到了安德烈對抗老師的一系列行為,並且引導他反思,什麼形式的「反叛」,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收穫或者災難。

對於七八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當然不太可能反思自己的行為,那就需要父母進行引導了。

「爸爸媽媽,我在這裡,我需要關注」這種情況二胎家庭比較多見,老大認為弟弟妹妹得到了太多關注,所以自己要欺負他,藉此來吸引爸爸媽媽的關注,哪怕是責罰。

因為缺乏經驗的他們,實在不知道還能用什麼方法,能讓父母對自己多一點關注。既然父母的目光都在弟弟妹妹身上,那麼我就讓弟弟妹妹的哭訴來引起大家的關注吧。

03. 四招巧化解

雖然一提到「叛逆期」,就讓家長覺得頭疼,但是並非無解。以下四招,就能夠巧妙地化解孩子的敵意,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首先,允許孩子說「不」。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平日裡父母越是壓制,孩子反彈得就越厲害。所以,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反駁,哪怕你覺得那個想法很幼稚。

讓孩子表達完整,或許你會為他新奇的想法所折服。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是父母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只有做好了這一步,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公平對待的,才能多生出一分信任。

反之,如果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稍微不按自己的意願來,就打壓他們,只會讓親子裂痕越來越深。

其次,嘗試「以牙還牙」。

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或者是故意唱反調的時候,父母不妨也學他的態度對待他。換位思考,往往能讓孩子有更深刻的感受。

比如: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他總是推三阻四,或者唱反調的話,那麼你就也這麼對待他的要求。

當然,父母的態度一定要溫和,而不是和孩子故意抬槓。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態度,他們才能夠改正。

再次,不要吝嗇你的肯定和表揚。

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當他們身處叛逆期的時候,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會越來越多,這會讓他們更加煩躁。

因此,父母不妨換一種角度,把肯定和表揚的話語掛在嘴邊,將指責換成鼓勵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孩子做得好的時候,鼓勵會讓他們做得更好;孩子受挫時,父母的鼓勵,能夠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幫助他們客服困難。

溝通,是有技巧的。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中提到: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如何及時稱讚孩子做對的事情。

與其把目光都聚焦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不妨多稱讚一下孩子做對的事情。這樣,親子關係和溝通會順暢得多。

哲學家弗洛姆說: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

七八歲狗都嫌的年紀,正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他們的好奇心、探索欲和獨立性都在增強。控制,並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合理引導才能真正化解。

-------------------

(菈媽:熱愛文字與生活,分享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

相關焦點

  • 七歲八歲狗都嫌,這階段的熊孩子,都有三個明顯特點
    但隨著孩子長大,一切都變了,先是兩歲第一個叛逆期,不管家長講什麼孩子都只有一個字「不」,讓人很是頭痛;好容易熬過了孩子兩歲,轉眼又到了「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紀,上了一天班,回家後還要面對調皮的「熊孩子」,家長光是想想就頭痛不已。七八歲的孩子都有哪些「惹狗嫌」的表現呢?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2每一個孩子,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大都會經歷三次叛逆期,一次是在2-3歲,我們稱為「寶寶叛逆期」,就是大家常說的「TroubleTwo」。一次是在7-9歲,叫做「兒童叛逆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紀。
  • 俗話說:七八歲孩子狗都嫌|父母別心急,心理研究告訴你原因
    俗話說:「孩子到了七八歲,狗都嫌。」「其實四五歲的孩子相對好一點,可以嚇唬住,最煩的就是小學1-3年級的孩子,也就是七八九歲差不多,戰鬥力強,嚇不住,有的還會罵人。」「家裡所有的玩具弄得滿地都是,糖沒吃完就吐在地上,再拿起一顆吐地上。」
  • 「7歲8歲狗都嫌」的熊孩子討厭在哪裡?這個心理學概念告訴你答案
    文|晴媽說育兒(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我國民間流傳著一些「育兒心得」,這些俗語都是長時間的育兒經驗積累起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真實的。比如「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
  • 為啥說「七八歲狗都嫌」?了解3點原因,愛那個「惹人厭」的孩子
    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九歲還有大半年」,我的這位朋友現在可是切身地感受到了!除了我的這位朋友,好像還有很多家長夥伴也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煩人,越來越討人嫌。曾經的天使寶寶去哪了呢?其實,如果你了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一些特點,或許就會理解他們小小的內心,一如既然地愛那個孩子了吧!
  • 八歲被評選為「最難養」的年齡段?如何順利度過?
    除此之外,別忘了還有句老話叫「七八九,嫌死狗」,都討厭到被貓嫌,被狗不待見的程度了,那得多招人討厭,多讓人頭疼?!今年美國在線投票網站OnePall就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父母認為與8歲的孩子相比,2歲、3歲和4歲的孩子簡直是天使般的存在。
  • 6-9歲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幼兒叛逆期:3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6-9歲左右青春叛逆期:14-16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的存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想而知,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多重要!
  • 孩子到了叛逆期,怎麼說都不聽?巧用「第三者效應」化解難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感覺到當孩子自從上了學,進入到了叛逆期之後,無論怎麼說,都不會聽進去。許多父母會十分懷念小時候孩子的乖巧和可愛。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之後,他們就會經常性的去反抗父母,父母所講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許多父母對於孩子跟自己唱反調的現象感到十分苦惱,自己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跟爸爸媽媽對著幹。
  • 一歲半的孩子在叛逆期難管教,別用這三種方法,用得越多效果越差
    孩子到了一歲半叛逆期特別不聽話怎麼辦?很多媽媽把叛逆期當作洪水猛獸,豈不知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時機。1-1.5歲是孩子的學步期,也是孩子第一次能夠去到媽媽身邊以外更遠的地方。正是因為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但是能力又是十分的有限,所以1歲半的寶寶會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 2歲、7歲、12歲,這樣處理孩子的3次叛逆期,比吼多少遍都有效
    父母這時候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以為孩子打架抽菸,就已經變成了「壞孩子」,如果多一點關心,會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困局。年幼的時候學會自我走出困境,更容易成長為堅強的人。當然,孩子的叛逆期不只是在小歐這個年齡段。一般來說,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出現3次叛逆期,分別是2歲、7歲和12歲。只要父母要注意把握孩子這幾個階段的情況,處理好了就能多省心。
  • 孩子一生必經的3個叛逆期:家長與其「硬碰硬」,不如以退為進
    孩子一生會經歷3個叛逆期,家長在這3個叛逆期裡「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一、2歲左右——寶寶叛逆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1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寶寶越來越明白「自我」是怎麼回事,他們開始慢慢行使自己的自主能力,此階段被無數家長戲稱為「可怕的兩歲」:  不管是吃飯、穿衣還是洗臉刷牙,兩歲寶寶們不配合度高達90%,稍不滿意就撒潑打滾、又哭又鬧,每天都在說著各種不要
  • 「兩歲的孩子貓狗嫌」,唱反調,爸爸媽媽輕鬆度過幼兒叛逆期
    在公共場合看到有小孩在原地哭鬧,淼兒媽總會心生憐憫,並暗自責怪一旁的父母,為什麼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呢?孩子這樣哭鬧,也不制止一下,直到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才明白事情不是以前想得那麼簡單。孩子到了一個階段,嬰兒時期的天使光環好像就消失了,遇到不順不合孩子心願的事,孩子就唱反調、無理取鬧,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反而還會變本加厲。淼兒媽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和大家提過「兩歲;三歲的小孩貓狗嫌」的說法,本來認為只要耐心教育,應該沒這麼。結果,淼兒媽被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兒子才剛滿兩歲沒多久,就讓見識了幼兒叛逆期的厲害。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很多寶媽寶爸都是初為人父母,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內心也是成就感滿滿。但是隨著時間的流淌,家長發覺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自己說什麼孩子都會跟自己「對著幹」,而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安安靜靜的非常討人喜歡。很多家長覺得,可能孩子長大了就沒事了。可是孩子是越長大越叛逆,老父親和老母親的心都要操碎了。
  • 叛逆期孩子繪詳細逃跑計劃,深夜騎小黃車出走,暈倒路邊被民工救
    俗話說「七八歲,狗都嫌」,主要是說男孩子到了七八歲就淘氣調皮的讓狗都不願理了。不過孩子最難管的年齡段是到了十一二歲之後,這個時候開始出現「青春叛逆期」現象,特別是男孩子,表現更加突出。這時候叛逆表現為「喜歡和父母頂嘴,不喜歡聽父母的嘮叨,你讓他幹什麼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幹。」
  • 「八歲八,掉狗牙」,說說孩子換牙那些事兒
    牙仙子這種生物子虛烏有,不過我們老家卻有「八歲八,掉狗牙」的育兒諺語: 說的是小孩子到了七八歲都會掉牙齒,這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之所以把小孩子的牙齒叫做狗牙,是因為在老輩人心中起個賤名,小孩子容易養活,這是老輩人特有的暱稱。
  • 孩子7-9歲叛逆期,頂嘴、厭學、撒潑接踵而至,家長該如何應對?
    這句話徹底把她的大腦蓋子掀翻了,她用力拍著桌子大吼道:「你這一上午都幹嘛了?你說!是不是玩iPad了?昨天的話都白說了是不是?」她自己就像一頭髮怒的獅子,孩子雖然一言不發,但看她的眼睛裡有刀子似的,讓她渾身不自在。第二天,她就把iPad藏起來了,告訴孩子不許再碰。
  • 7、8歲孩子為什麼喜歡和父母對著幹?離不開這3大特點
    家裡有一個正處於兒童叛逆期(7—9歲)的孩子,分分鐘能讓家長頭大,我家老大今年7歲,每天都會給我製造很多麻煩,好說好勸,他和你嬉皮笑臉,油嘴滑舌,沒個正經,批評重了,又會大發脾氣,又哭又鬧,瞬間讓你的怒火爆燃。
  • 孩子一生必經的三次叛逆期,不打不吼,這些教育方式改變孩子一生
    孩子叛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其實孩子所有的叛逆就表示孩子在長大。有的寶媽很好奇自己兩三歲的好寶寶為什麼如此的不聽話,而這正是孩子的叛逆期,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叛逆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你定義的「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們的「探索期」
    通常這個時候可能一些家長就會制止,就會想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沒有禮貌?而如果這個東西是需要買的,或者是別人的東西,爸媽就會要制止他。而制止他的後果通常是這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接著說第二個叛逆期,7到9歲的小大人兒,孩子在7到9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二次叛逆期。
  • 10-16歲叛逆期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10-16歲叛逆期教育方法?青春期孩子的逆反的確會給孩子們帶來一定的危險,但是科學的角度來看,逆反實際上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必要階段。如果孩子不經歷逆反期,那麼他們就無法長成一個有獨立思維能力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