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八歲孩子狗都嫌|父母別心急,心理研究告訴你原因

2020-12-03 星星春水

俗話說:「孩子到了七八歲,狗都嫌。」二三年級的家長群裡經常有父母投訴:

「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糟,還有用不完的精力,淨搞一些奇奇怪怪的「惡作劇」,讓人哭笑不得……你指東他偏往西;」

「去上廁所不尿馬桶裡尿地上,說了他兩句,他尿廁所放衣服的凳子上了。」

「其實四五歲的孩子相對好一點,可以嚇唬住,最煩的就是小學1-3年級的孩子,也就是七八九歲差不多,戰鬥力強,嚇不住,有的還會罵人。」

「家裡所有的玩具弄得滿地都是,糖沒吃完就吐在地上,再拿起一顆吐地上。」

絕大多數家長都曾吐槽過七八歲的孩子不好管。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狗都嫌「呢?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6—12歲兒童處在「勤奮對自卑階。」

這一時期孩子的各項生理機能都已不斷的成熟,不斷成熟的肌肉、骨骼、注意力、記憶等在驅動著孩子去達成他自己6歲以前渴望達到而又缺少達到條件的事情。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

他們渴望去展現他們自己的能力,去實際探索自己生活著的世界,離開父母的懷抱去真正的呼吸自由的空氣,勤奮的他們要向父母證明自己能行,如果父母給了負性評價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已無法做成任何一件事從而產生自卑。行為出現了分化,他們能夠認清楚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自己動手去實踐,出現了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徵。

如埃裡克森所言,孩子在這期間他們渴望展現自己的能力,離開父母的懷抱,證明我能行的想法,從而行為上有分化,出現了七歲八歲狗都嫌的事情。

著名作家老舍曾說:「小孩總有這麼個時期。雖英雄亦難例外。『七歲八歲討狗嫌』,即其時也。」

怎樣引導孩子這種行為呢,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說起:

一、親子關係順暢

有的時候,孩子會設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搞一些惡作劇,「趁媽媽睡著時把媽媽的頭髮剪了」「醬油、汽水、芥末、風油精攪拌一起倒在醬油瓶」,當你的孩子常常有這種行為的時候,想想是不是你很少關注孩子,「我工作忙,沒有時間」這樣的話掛到嘴邊,

父母對孩子關心不足,孩子就會作出一些惡作劇,引起父母的注意。他們發現,如果表現得聽話,本分,父母就很少注意到他,弄出一些動靜,父母就會關注到他。

對孩子給予愛的感受,對孩子予以關注,積極肯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獨一無二的,討人嫌的方式在獲得父母的關注後逐漸消失

二、教育方式的轉變

有些時候,「你讓孩子往西,他偏往東,你讓他保持安靜,他偏弄得人仰馬翻」,你拿出一些規矩教訓孩子,可是他偏挑戰你的權威,為了爭取自由和你對著幹。「你不由得感慨真是七歲八歲狗都嫌啊」

父母要意識到孩子在成長,也要相應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持有「孩子應該聽大人」的想法,要了解孩子在這期間的心理發展特點

三、給予孩子自由

孩子在這個期間,需要自由的空間。父母給予孩子自由,但告訴行為的邊界,自由的底線在哪裡,允許範圍內做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健康快樂的生活。

文/星星春水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的第二叛逆期,該如何巧妙化解?
    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誰料,還沒等到七歲,哥哥就已經很討人嫌了:不是扮演怪獸,突襲妹妹,以逗哭妹妹為樂;就是犯錯了拒不承認,還嬉笑著跑開,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欠揍樣……焦頭爛額、心力交瘁,已經不足以形容一個老母親的心情了。
  • 為啥說「七八歲狗都嫌」?了解3點原因,愛那個「惹人厭」的孩子
    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九歲還有大半年」,我的這位朋友現在可是切身地感受到了!除了我的這位朋友,好像還有很多家長夥伴也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煩人,越來越討人嫌。曾經的天使寶寶去哪了呢?其實,如果你了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一些特點,或許就會理解他們小小的內心,一如既然地愛那個孩子了吧!
  • 七歲八歲狗都嫌,這階段的熊孩子,都有三個明顯特點
    但隨著孩子長大,一切都變了,先是兩歲第一個叛逆期,不管家長講什麼孩子都只有一個字「不」,讓人很是頭痛;好容易熬過了孩子兩歲,轉眼又到了「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紀,上了一天班,回家後還要面對調皮的「熊孩子」,家長光是想想就頭痛不已。七八歲的孩子都有哪些「惹狗嫌」的表現呢?
  • 「7歲8歲狗都嫌」的熊孩子討厭在哪裡?這個心理學概念告訴你答案
    文|晴媽說育兒(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我國民間流傳著一些「育兒心得」,這些俗語都是長時間的育兒經驗積累起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真實的。比如「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2每一個孩子,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大都會經歷三次叛逆期,一次是在2-3歲,我們稱為「寶寶叛逆期」,就是大家常說的「TroubleTwo」。一次是在7-9歲,叫做「兒童叛逆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紀。
  • 7、8歲孩子為什麼喜歡和父母對著幹?離不開這3大特點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老媽常常把「七歲八歲人嫌狗不待見」這句話掛在嘴邊,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總是犯錯,總是被老媽嘮叨,一聽到老媽嘮叨,我就會怒氣衝衝地跑出門,躲起來,老媽氣得在後面追著罵我。那個年齡段的我不會控制情緒,有什麼話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有什麼衝動的行為就會去做,所以,做了很多讓父母傷心的事情,事後又非常後悔,覺得很對不起爸爸媽媽。兒子就和我當年是一模一樣的,因為我們是成年人,可能並不理解七八歲孩子的心理,但我們都從那個年齡走過,回憶一下過去的自己,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
  • 我們之中的很多人,早在七八歲時就已經「死」了
    事實上,他們都曾是對自身抱有無限期望、對未來有美好憧憬的人,他們的是非觀、價值觀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他們在現實中選擇了屈從。 而這所有的屈從,也都是從屈從父母開始。 我們之中的很多人,在七八歲的孩童時期其實就已經「死」了。
  • 「八歲八,掉狗牙」,說說孩子換牙那些事兒
    豬媽媽告訴佩奇,把牙齒放到枕頭下面,牙仙子半夜會取走牙齒,而留下一枚硬幣。佩奇一直等著牙仙子,結果半夜了牙仙子還沒有到來。佩奇實在太瞌睡,就不自覺睡著了。這時候牙仙子反而來了,並誇獎佩奇的牙齒很乾淨。牙仙子這種生物子虛烏有,不過我們老家卻有「八歲八,掉狗牙」的育兒諺語: 說的是小孩子到了七八歲都會掉牙齒,這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
  • 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容易走丟?不是七歲也不是八歲,家長要注意了
    雖然如今社會進步了,社會對孩子的安全做了更加周全的保護,但是如果父母沒有保護好孩子,孩子還是會容易走丟。一旦孩子走丟就是整個家庭的災難。哪怕孩子後來被找回來了,也很難再變回原來的樣子,很讓人心痛。所以,現在我們家對孩子的人身安全問題更加重視了,開始更多在網上看一些關於孩子走丟的新聞,或者研究孩子走丟的數據。
  • 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
    導讀: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前幾天帶孩子去醫院,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六七歲的孩子,正在諮詢醫生,孩子總是啃指甲,怎麼回事?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研究發現,有「異食癖」的孩子,很多都是家庭破裂、父母分離,缺少情感的關懷,受虐待等一些心理影響導致的。可能是父母不當護理。
  • 3歲孩子愛哼唧,原因大多父母都忽略了
    這種先既心疼又不知所措的感覺,每個當過媽的人都懂。明明女兒已經三歲半,過了糟糕的兩歲,為什麼反而越養越小了呢?這個答案,我的一位中科院的朋友告訴我:3歲半到4歲會出現「行為倒退」,所謂「行為倒退」就是,原本學會的本領,突然弱了,甚至不會了。
  •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如何讓孩子有正確的「顏值觀」是門學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一句老話,同樣的,很多人都曾經被教育,或者現在為人父母后,講這句話講授給自己的孩子聽,為的就是讓孩子不要"忘本",要有一個盡孝之心,以及塑造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 七八歲就進入青春期 全球孩子都面臨性早熟
    據統計,中國學生的青春期已經由過去的12歲左右提前至10歲左右。  全球孩子都面臨性早熟  其實,中國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並不是個體現象,全球的孩子們都在遭遇早熟。英國一項統計發現,從1860年到2010年,女孩性成熟時間提前了6年,男孩至少提前了2年。
  • 孩子九歲之前,父母不要逼孩子做三件事,毀壞心理健康
    同時,這位媽媽並沒有想到,孩子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孩子慢慢就會自己明白一些常識,如果這個時候就給孩子判定是否優秀,無疑是破壞了孩子可以自己成長的機會。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父母在精心呵護小樹苗成長的同時,切記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切勿揠苗助長,父母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 孟母講堂 | 3-15歲兒童性教育時間表: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
    爸說是垃圾堆撿的你是我充話費送的孩子問,你要怎麼說?當孩子提出尷尬問題時,父母要坦然回答,並藉此機會教育一些淺顯易懂的性知識,讓他們從小就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面對孩子的主動提問,父母千萬不能怒目斥責,而要循循善誘,把它作為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
  • 父母必須在孩子六歲前學會對他說「不!」,你知道原因嗎?
    原因在於: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可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
  • 4歲孩子連續尿床是不是病?這些心理原因,你不可不知
    怎樣避免孩子尿床呢?孩子是不是遺尿症?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了解:孩子多大能控制大小便?一般來說,兩歲多、三歲左右的寶寶就能控制大小便了,哪怕半夜大小便,也會叫醒父母,陪伴起床了。如果,孩子超過五歲,尿床很頻繁,持續三個月以上,每周至少兩次,才算得上遺尿症。
  • 到底是孩子磨蹭,還是家長心急?你了解孩子這個心理特點就明白了
    我家文文可不吃這套,我數到10都沒有用。」萌萌媽媽說:「我告訴萌萌,我數到3,如果她再不回家,我就走了,不管她了。」「我對文文也用過這招,可還是不行。我才不管我是生氣了,還是走了,看見我走了,他只會大哭,腳卻不會挪動一步,孩子太犟了。」文文媽媽搖搖頭說。
  • 八歲孩子繪畫畫的是什麼
    孩子長到八歲,基本上應該上小學二年級了。這個時候的孩子相比較於一年級的時候會感覺到沉著了,這種感覺一般學校裡的班主任感覺最明顯。一年級的教室寫作業時候嘰嘰喳喳,安靜不了幾分鐘,但是二年級的教室卻可以整節課安靜,就是這個原因。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能做到沉著和冷靜了。
  • 「愛你年」最新研究表明:一米八並不是孩子的最佳身高,是這個數
    作為一柄懸在父母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父母對孩子的身高始終是糾結的。每個階段都要和同齡孩子比較一番,最好是能長到一米八的大高個,那才開心呢!可是根據2020「愛你年」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米八並不是孩子的最佳身高。一米八並不是孩子的最佳身高,而是這個數2020年又被稱為「愛你年」,可是對於家長來說,在兒童的身高上「想說愛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