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初為人母,初為人父,無論多睿智的父母都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點錯誤。有些教育方法即使出於好意,也難免過於固執己見,不顧及孩子感受,這無疑是錯誤的教育方式。
楠楠是個比較內向的小女孩。楠楠在媽媽的眼中,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總是顯得有點「不合群」。楠楠媽媽希望楠楠可以變得勇敢一些,多和其他小朋友們說說話,多結交到新朋友,所以一有時間就帶著楠楠在小區樓下玩耍。但是,不管楠楠媽媽怎麼勸說楠楠,楠楠還是不願意加入到小朋友們的隊伍中。之後,楠楠媽媽便開始大聲呵斥楠楠,強迫楠楠加入小朋友們的玩耍隊伍中。楠楠開始大哭起來,然而楠楠媽媽沒有給楠楠任何的安慰,繼續呵斥孩子。周圍的鄰居上前勸說,但是楠楠媽媽仍舊沒有改變態度,並繼續需要求大哭的楠楠加入到隊伍中。
很顯然,這位媽媽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沒有耐心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條條框框去要求孩子。同時,這位媽媽並沒有想到,孩子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孩子慢慢就會自己明白一些常識,如果這個時候就給孩子判定是否優秀,無疑是破壞了孩子可以自己成長的機會。
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父母在精心呵護小樹苗成長的同時,切記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切勿揠苗助長,父母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情,否則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害怕父母,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膽怯心理而偏偏不照做。
孩子成長有兩個個關鍵期,3歲前後和9歲前後,特別是在9歲後,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有了初步模型,再想改變困難很大。在孩子9歲之前,有些事情家長不要太強迫孩子去做,無疑是在破壞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
① 強迫孩子變勇敢
勇敢這個品質從來都不是別人逼迫出來的。一個成年人都沒有辦法在別人的呵斥下變得無比勇敢,更別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子。小孩子的勇敢往往需要家長們的鼓勵和誇讚,就像樹苗需要陽光雨露,而不是狂風暴雨。如果父母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孩子去做什麼事,強迫孩子變得勇敢,只為達到反效果,孩子會因此變得心理承受能力差,更加敏感脆弱,更加膽小了。
父母要明白孩子為什麼膽小。有些孩子的性格天生比較內向,性格溫柔,敏感膽小,或者是因為之前遭受過打擊,孩子心靈受挫不敢再嘗試。父母要明白孩子為什麼膽小的根本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變得勇敢。
孩子如果表現出害怕,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再繼續要求孩子做什麼了,而是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調整好孩子的情緒。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鼓勵、理解和尊重,父母的呵斥和責罵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所以,父母不應該再強迫孩子勇敢去做某事,讓孩子自己成長。
② 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不能頂嘴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頂嘴是不聽話的表現。父母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頂嘴不一定代表是壞事,這恰巧表示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權益據理力爭。其實孩子頂嘴只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有自己的理由,是在和父母講道理。這樣的孩子有主見,有想法。父母們可以想一下,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沒有任何表達力,只會吃啞巴虧的孩子嗎?
③ 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能夠釋放出不好的情緒。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覺得自己委屈,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只是強迫孩子將脾氣壓回去,這只會讓孩子心裡有陰影。家長們正確做法應該是教會孩子怎麼樣正確釋放出不好的情緒,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抗壓力,才會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總結
總之,正確的教育方式沒有那麼難。父母只需要換位思考,多替孩子考慮,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多包容孩子的小缺點,不要按照自己要求去強迫孩子成長。成長是個漫長而美好的過程,父母需要引導孩子不走彎路。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孩子本身的想法和決定,讓孩子自己成長,自己衝破繭的蝴蝶才更容易學會飛翔。
【話題討論:你曾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