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被國民黨軟禁54年,蔣介石曾開出3個條件還他自由,但被少帥斷然拒絕
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蔣介石,逼蔣聯共抗日。第二年1月,國民政府委員會下令將張學良交給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自此張學良失去自由。1990年後才恢復自由,被軟禁54年。蔣介石手下的特務機關還專門對張學良保持嚴密監視,目的就是防止張學良逃跑。
在這期間,張學良也不是沒有機會脫身。再被軟禁的第十年,張學良迎來一次重獲自由的機會,蔣介石提出三個條件,只要張學良答應便放了他。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張學良卻斷然拒絕。蔣介石到底給張學良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以至於張學良連恢復自由都要拒絕。
1946年,隨著解放戰爭的爆發,張學良來到了桐梓。此時正是當年軍委會判他看管十年到期的那一年。這一年,張學良每天滿懷希望,盼望著這失去自由的日子總該結束了吧?然而,現實就如同冷冰冰的巴掌打在張學良臉上。
這一年,除了軍統沈醉來過一次,告訴他戴笠已經遇難的消息外,並沒有人再來看望過他。九月的一天,曾經的下屬莫德惠到來才讓他看到一絲曙光。而這所謂的曙光還真不是他自己憑空幻想出來的,其實這已經不是莫德惠第一次前來看望張學良。這次他們見面沒有軍統特務陪同,而且莫德惠告訴過張學良,這次他是帶著蔣介石的手諭來的。這次見面莫德惠心情格外的好。兩人剛一坐定,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張學良:「你要自由了!」
對於這樣的消息,張學良不只盼了一天兩天。於是他頓時來了精神,兩隻眼睛放出神採說:「你說說,讓我高興高興。」原來,自從張學良被限制自由後,社會各界中始終有人為他發生。特別至此刑滿之際,呼籲還張學良人身自由的聲音更加高漲。蔣介石迫於形勢同意將張學良解除管束,不過卻要他先答應三個條件。張學良默不作聲地聽著,莫德惠則不緊不慢地說:「承認西安事變的事是上了他人的當;交還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在南京發給他那封電報;人身自由後必須出國居住。」
聽完莫德惠的話後,張學良的臉色異常難看,他早想到蔣介石不會輕易放他,卻沒想到蔣介石的條件竟如此苛刻。隨後張學良不假思索向莫德會表示拒絕,並告訴他自由與我無緣。
對於張學良堅定的表態,莫德惠頗感意外,儘管他知道張學良不可避免要承受一些委屈,可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如果再過一個十年,張學良又會變成什麼樣呢?他不敢再想,便勸張學良一定要從長計議。張學良當然知道莫德惠的一片苦心,當他聽到這三個條件時已徹底心灰意冷。
張學良為什麼要放棄自由,也不願接受蔣介石提出的這三個條件呢?
我們先來看看蔣介石提出的第一個條件,承認西安事變的事是上了他人的當。這裡的他人自然是指共產黨。西安事變雖然是張學良、楊虎城、共產黨的共同作用下發生。在張學良心裡,勸蔣抗日到逼蔣抗日都是他的主意。此時南京大兵壓近,西安形勢危險複雜。為了解決問題,張學良才電請周恩來來到西安。要他把西安事變的罪責全部栽贓到他人頭上,這種背叛良心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
第二個條件,交還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在南京發給他的那封電報。這封電報指的是九一八事變前後蔣介石給張學良下發的不抵抗政策手諭。早在1930年8月,中村事件發生後,蔣介石電告張學良,無論以後日軍在東北如何挑釁都不應予以抵抗。在九一八後的第二天,蔣介石又發來電報告訴他日軍在瀋陽的行動要作為地方事件處理,應儘量避免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不好收拾。關於這點張學良強調他從不說謊,更不做對歷史不負責任的事。
第三個條件要求張學良移居國外。張學良始終認為他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到外國去?蔣介石之所以讓他出國,無非是怕他集結舊部重掌兵權。其實這點他早就表示過,出去後不帶兵,不問政,只做個純粹的閒人。蔣介石竟然連這個要求也容不下,真是小肚雞腸。
後來,張學良和莫德惠交談了很久,從惋惜到理解,莫德惠的內心對張學良又增添了一份敬意。儘管他是高興而來失望而歸。或許他也會想:蔣介石這三個條件到底又有多少誠意可言呢?
國共兩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上,共產黨曾提出釋放張學良,但未獲得蔣介石同意。隨後發生了第二次國共內戰。莫德惠離開後不久,張學良被帶離重慶,與趙一荻一同被送到臺北,在臺灣繼續他長達半個世紀的軟禁生活,直到1990年才恢復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