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有兔子嗎?」兒子問父親。
父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還很不耐煩地把兒子說了一通:「一天天腦子裡在想什麼呀,不好好學習!」
那一刻,兒子一定是難過和沮喪的。
這一句簡短的回答,其實是把他們的探索世界的小火苗給撲滅了,後果可能是很嚴重的……
更可怕的是,很多大人都是如此回答孩子的。
小小好奇心,還需多保護
「為什麼漂亮的花會凋謝?」
「為什麼太陽會消失?」
「為什麼會有富人和窮人?」
「為什麼鴨子會下蛋?」
「美夢和噩夢有什麼不同?」
「愛情是什麼?」
……
這些問題是一個8歲的小女孩Alisa問的,她是超治癒的法國電影《蝴蝶》的主人公,一個有超多問題的小孩兒。
雖然她有滿腹疑問,但是單親媽媽總是沒空陪她。
偶然機會下,她跟獨居的鄰居爺爺一起去捉蝴蝶。這一路上,她終於找到了可以提問的對象,一股腦問了好多問題。
不難發現,她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說是很宏大的,有的是自然現象,有的是天體宇宙,還有金錢觀、愛情觀、生命觀等哲學問題。
這些問題,老爺爺被問住了嗎?並沒有哦!
Alisa的問題都一時間讓人難以回答,但是老爺爺卻意外地將每個問題都回答得很好。原因也很簡單,他將答案趣味化、低齡化了。
曾經孩子的一句「媽媽,我是從哪來的」,引發了很多媽媽的奇思妙想,有的是從垃圾桶撿來的,有的是充電話費送的。
這樣的回答有時候真的誤導了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和媽媽吵架後,做出去垃圾桶等媽媽來撿的搞笑行為。
孩子的問題千千萬,會問問題是一件好事,這說明孩子願意與了解世界、探索世界。
尤其是在孩子6歲前,由於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主要靠想像力,所以他們每天可能都會有問不完的問題,而且還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家長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怎麼辦?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提問的問題很難回答,大致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這些問題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而且家長也沒有思考過;
2.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花時間查一查才能給出科學的解釋。
當孩子有好多奇怪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記住,先別潑冷水。家長的耐心往往比正確答案更重要。
如果這個問題你知道答案,需要把繁瑣的知識點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話來認認真真地解答。
如果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解釋,你先誇讚「這真是個好問題」,給予孩子肯定,然後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可以利用百科圖書、紀錄片、小實驗等等。
在這個過程裡,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遇到問題不僅僅能問大人,他自己的思考也是有價值的。
別小瞧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只要適當鍛鍊孩子敢於想像,進而聯想,他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有很大突破。
日常生活中,孩子在玩拼圖、樂高、迷宮等益智玩具時,就會遇到難題,他們自己去找解決辦法,對提高邏輯能力有很大幫助。
七田真寶寶七餃雖然才1歲10個月,但是卻能自己獨立完成48塊的大拼圖,就是因為大人的鼓勵和支持!
自從2019年11月,七餃在課上第一次接觸到拼圖,十分感興趣後。媽媽就從最簡單的拼圖開始,讓七餃在家裡拼圖。拼圖的數量逐漸多了起來,從2塊到16塊到35塊,直到現在已經能夠獨立完成48塊的拼圖了!
媽媽說:「在七田真課堂遊戲的引導下,七餃的求知慾、專注力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每天指著各種東西問我們這是什麼,拉著我們的衣角要求閃卡,認知著周圍新鮮的一切。」
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好奇心是一顆夢想的種子,在父母用愛支持的澆灌下,終究有一天會開出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