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2021-01-11 騰訊網

樂爸說: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節儉,但有些父母節儉「過了度」,天天和孩子哭窮,不但鍛鍊不到孩子,反而會剝奪他內心的安全感,貧窮會沁入孩子的骨子裡,侵蝕他的氣質和風度。

01

媽媽,咱家有錢嗎?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呀?」

你家的孩子會問你這些問題嗎?前幾天,我就措不及防地遭遇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個並不富裕的媽媽,我有點尷尬,於是給孩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他的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另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然後我問辰辰:你覺得等這兩個小孩長大後,會怎麼樣?他們誰會更有錢?

辰辰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第一個會更有錢,他因為沒錢才會努力去掙錢,而第二個,他覺得自己已經很有錢了,花起來就大手大腳,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窮光蛋。

我笑道:嗯,你說得有道理。父母再有錢,和自己也沒關係,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靠自己。

其實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分析:

第一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會獲得以下幾方面的信息:

1、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2、爸爸的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

3、我如果想有錢,也得通過勞力和努力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第二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獲得的信息是:

1、我爸是有錢人,我們家有的是錢;

2、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

3、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於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便不會知道珍惜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這位爸爸傳給自己孩子的僅僅是物質財富,沒有精神財富作依託,物質財富是一把「雙刃劍」。

不同的回答決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很顯然,第一位爸爸的回答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使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實幹家,而第二位爸爸的回答只能讓孩子成為軟弱無能的「啃老族」。

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與其想著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不如培養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只給他錢。

02

如何從小正確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與智商、情商一樣重要,應該從小培養兒童的理財能力。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通過簡單的勞動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03

孩子要樹立哪些正確的金錢觀?

(1)

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很強,只要帶孩子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會樹立在孩子心中,所以一味限制孩子用錢是沒有用的。

家長們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錢,鼓勵孩子們合理地消費掉。在孩子每次消費後,和孩子及時地交流一下購物的感受。如問一下孩子:這次消費是否必要、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滿意?通過交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慢慢地幫助孩子梳理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2)

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繫。

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後,便產生愛惜錢的心理,引起儲蓄行為,避免浪費。我國當前某些學校學生對錢毫不珍惜,任意揮霍浪費,與缺乏理財教育有關。

(3)

懂得節約錢,計劃開支,養成良好的習慣。

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周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周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成勞動賺錢的觀念。

而股神巴菲特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塊,13歲時,他有了3000塊,買了第一隻股票。

(4)

在金錢方面給予孩子安全感

有一些家長為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窮」,但是這種做法需要適度。大家想,一個整日看著父母為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內心會非常自信嗎?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結語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是一種美德,這沒有錯,但需要明確的是,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的根本目的是減少攀比心和虛榮心,而不是讓孩子不在乎金錢,大手大腳,更不是讓孩子坐享其成,讓孩子變成啃老族!金錢,是每個人進入社會的一門必修課,請教給孩子,宜早不宜遲!

相關焦點

  •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正確回答究竟是啥?
    有個著名的故事——  A小孩問他的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努力獲得金錢。」  B小孩問他的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咱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親愛的家長們,你會做哪樣的父母呢?  錢是從哪裡來的?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有兩顆蛋蛋,它們還會跳呢?是我下的蛋蛋嗎?」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我一如即往的幫包警長洗澡,四歲半的包警長自己洗小雞雞,他突然開口問道。聽著他這個問題,我笑著回答:「是的,你有兩顆蛋蛋,它們叫睪丸。」
  • 「媽媽,你會死嗎?」兩位媽媽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有時面對孩子的追問,大部分家長都是閉口不言的。可當孩子對「死亡」產生好奇時,若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其性格發展。前段時間,在看節目《經典詠流傳》時,嘉賓胡可就對安吉和小魚兒說:有一天爸爸媽媽可能老了,不能永遠陪伴在你們身邊......還未等胡可說完,小魚兒問道:人老了會不會死?
  • 「爸爸媽媽,咱家有錢嗎?」,這個問題如果問到你你會怎麼回答?
    「媽媽,咱家有錢嗎?」「爸爸,咱家有多少錢啊?」「媽媽,壓歲錢我可以自己保管嗎?」相信不少的家長肯定都被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提過這樣的問題。馬上也快過年了,其實對很多小孩子來講,過年有那麼重要嗎?或許很重要,但重要的絕對不是因為過年這件事,更多的或許是因為【壓歲錢】吧!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 孩子畫了會飛的狗,老師卻說狗不會飛,媽媽教科書式的回答受誇讚
    可是在孩子眼裡這個世界是多彩的、奇特的,他們敢想、敢幹、敢於創新,不會像成人一樣墨守成規,做著千篇一律的事情。 但家長面對那些我們認為不切合實際、荒唐的事,你會給予支持和鼓勵,還是直接將孩子獨有的想像力扼殺在搖籃之中?
  • 孩子的出生順序,真的會影響他的性格嗎?心理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與此同時,新的討論話題出現了——孩子的出生順序,真的會影響他的性格嗎?的確,在同一個家庭中,孩子們周遭的環境都差不多,那麼出生順序的確成為了影響孩子性格的一大因素。出生順序的不同,究竟會對孩子性格產生什麼影響呢?
  • 寶寶出生的時間會影響將來的性格,你家孩子幾點出生的?
    寶寶出生的時間會影響將來的性格,你家孩子幾點出生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生孩子就不只是把孩子順利生下來那麼簡單。
  • 「媽媽,什麼是工作?」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你看!突然轉過頭問我,「媽媽,你是做什麼工作呀?」你是寫字拍照的。」平時,我們可以藉助遊戲、動畫片、繪本,來幫助寶寶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門,超級好笑!「爸爸是打麻將的」「我媽媽是打電話的。」
  • 「月亮上有兔子嗎?」孩子的奇怪問題,你會回答嗎?
    「月亮上有兔子嗎?」兒子問父親。父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還很不耐煩地把兒子說了一通:「一天天腦子裡在想什麼呀,不好好學習!」那一刻,兒子一定是難過和沮喪的。……更可怕的是,很多大人都是如此回答孩子的。
  • 當孩子說:「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時,你的回答影響他的一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有不少孩子都曾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同齡小夥伴的排斥,這會讓他們感到委屈且無助,所以他們往往會向自己最信任的長輩訴苦。  大多數家長都明白別人家的孩子無權幹涉,只能從自家孩子身上著手。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歡迎各位,我來簡單地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家庭治療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學校都會有心理老師、德育主任,包括分管家庭教育的校長,他們會有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項目,我是這個項目中的培訓導師之一,特別高興跟未來春藤的家長們進行分享,講一講原生家庭怎麼去影響孩子的一生。
  • 「媽媽掉水裡了,你是吃薯條還是吃餅乾?」孩子的回答太有趣了!
    寶媽和孩子開玩笑,問:「寶貝,如果媽媽掉進水裡了,你是吃薯條還是吃餅乾呢?」孩子想了一會,說:「薯條。」寶媽又問了一次,孩子的答案還是一樣。寶媽忍不住把重點重複三遍:「媽媽掉進水裡了。」大寶在一旁就差沒把答案說出來了,盡力地提示道:「媽媽掉水裡了,就沒有媽媽了。」
  • 為了輕鬆只生一個孩子,等到老了會後悔嗎?過來人的回答很意外
    文|文兒我周圍已經結婚的朋友,即便是生完一個孩子了,還是有被催生的苦惱。聽她們說,家裡的長輩都向她們催生二胎。不過朋友們打心眼裡是拒絕的,原因很簡單:現在的生活壓力這麼大,養兩個孩子壓力太大,哪裡有隻養一個孩子輕鬆?再加上,人這一輩子哪裡能只圍著孩子團團轉?
  • 這位媽媽的一番話,值得我們深思
    孩子正在家中玩卡片,突然抬頭問她:「媽媽,你說我能不能嫁給有錢人?」她有點詫異:「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呢?」孩子說:「我在學校裡,跟同學說,我想嫁給有錢人,他們笑話我太虛榮。」她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如何解答孩子這個問題。思索良久,她給孩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
  • 「爸爸,你會給我買房嗎?」2位父親的回答,決定了孩子人生高度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父母所高度關心的。不僅僅是因為好的教育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成才,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像,一旦沒有很好地加以注意,孩子未來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影響。兩種回答,兩種人生高度此前,有兩個孩子分別問了自己爸爸一個有趣的問題:"爸爸,你會給我買房嗎?"
  • 過年回家你會給錢父母嗎?他們的回答值得我們深思...
    這樣的運氣是有點無釐頭,但好就好在你會相信那是冥冥註定。父母一直都是保守和謹慎的人,他們一生勤勤懇懇,既缺乏冒險精神也沒有商業頭腦,以致對我的教育同樣如此:錢不重要,有知識、明事理就行。也許是他們在經常拮据的情況下依然給了我吃穿不愁的溫馨的童年,所以我長大後對掙錢並沒有太大欲望。工作六七年時也沒有攢下積蓄,基本沒給父母什麼錢。「我們不需要,我們還能動,你管好你自己。」每次他們都這麼說。
  • 有人說孩子的智商遺傳母親,如果媽媽很笨,會影響到孩子嗎?
    這裡主要回答三點吧:1、這個「有人」不是很靠譜,至少相當不嚴謹,因為母親和父親對孩子的遺傳影響各佔一半,爹媽任何一方再怎麼牛也無法突破50%;另外智商不僅受遺傳的影響,後天培養也非常重要。2、媽媽「很笨」一定會影響到孩子,但是具體要看這個所謂的笨是笨在了哪個方面,如果是育兒早教方面太「笨」,那對孩子幾乎可以說是在劫難逃;然而即使媽媽智商傲人或是女學霸、女強人,只要不會帶孩子不懂怎樣更好地培養孩子,那寶寶也沾不到什麼光(育兒早教通常不需要高智商,而是需要高「愛商」和高「育兒商」)。
  • 「媽媽,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這樣回答孩子將受益一生!
    在入學的第一周,她每天晚上總是很興奮地跟媽媽講她在學校遇到的各種大事小事。周一的時候,她媽媽一如往常去學校接孩子,但孩子明顯沒有上一周的那種興奮勁兒了。在旁敲側擊之下,小外甥女突然拋出了一個問題:「媽媽,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
  • 媽媽會不會打扮,可能孩子以後的人生大不相同,影響你了解嗎?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需要非常用心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媽媽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在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寶媽在當了媽媽之後,可能就並不那麼注重打扮自己了,而且也把打扮自己看得沒那麼重要了,其實在生活當中媽媽會不會打扮可能對於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