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海中遊過的龐大身形,到密林中時隱時現的鬼魅黑影,再到天空中划過的巨大雙翼。自古以來,龐然大物總令我們心生敬畏。
史前壁畫上的巨型動物至今活靈活現
如果讓藍鯨接送我們上下班,它的舌頭上就能站下好幾個人。
超過30米長的巨大身體使藍鯨保持體溫,自由地在冰冷海洋中遊弋。
「頂級海洋殺手」虎鯨也奈何不了這個靈活的胖子
藍鯨的深淵巨口,一口能吞下200萬隻磷蝦。
藍鯨:我是個無情的吃飯機器
體形大意味著某些生存優勢。但它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說跑得很快,卻失去飛行能力的鴕鳥。
鴕鳥:你們對速度一無所知
「高」能讓長頸鹿進食高處的食物,也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高血壓患者」。但長頸鹿身體的特殊結構,可以抵消重力帶來的影響。
低頭難,喝水更難,「劈叉」難上加難
想像我們像長頸鹿一樣,從六米高處快速低頭飲水,恐怕會直接暈倒在地。
《瘋狂動物城》裡貼心地抬高了飲水機
一些巨型動物是運動健將,紅袋鼠就是跳遠高手。
紅袋鼠開啟節能模式,一步「只」跳七米遠
但體形也會影響速度與敏捷。對某些巨型動物而言,移動是巨大的負擔。
你以為的巨蟒:大開殺戒,所向無敵
《狂蟒之災》中神出鬼沒的巨蟒,是電影人瘋狂腦洞的產物。
實際中的巨蟒:我一點也不急
巨蟒是很有耐心的伏擊手。只有在獵物路過的時候,才會瞬間暴起。
網紋蟒使出終極絕招「絞殺」
昆蟲似乎與「巨型」毫無瓜葛,但它們之中也存在著龐然大物。
巨竹節蟲宛如樹枝成精
巨竹節蟲擅長偽裝,將身形和體色與植物相吻合,惟妙惟肖地與環境融為一體。
護樹羅鍋的靈感或許就來自於竹節蟲
非洲象號稱「行走的天氣探測儀」。這些陸地動物中的巨無霸,逐水而「生」。
不是在水邊,就是在找水的路上
超長的象鼻,可以嗅出地下水源。蒲扇一般的大耳朵,能知曉百裡外的天氣變化。奇妙的「地震交流系統」,使地面震動波通過骨骼,從腳趾傳到耳朵,傳遞位置信息。
每一步都與大地建立最緊密的聯繫
在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巨型動物不再是遠古壁畫上褪色的印記,而是活躍在大地、海洋與天空中的生靈,與我們共存在同一個星球。
珍愛生命,關注自然。
敬請收看大千世界《極致生存之道——巨型動物》。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大千世界
《極致生存之道——巨型動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