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巨型動物為什麼會滅絕?答案找到了!

2020-12-05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科學家找到澳洲巨型動物滅絕的真正原因

澳洲大陸是一片神奇的大陸,其四周被海洋環繞,與其他大陸分割。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動植物品種,其中又以獨具特色的有袋類動物聞名。令人疑惑的是,今天澳洲大陸上最大的動物紅袋鼠也不超過90公斤,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缺乏巨型動物。其實就在50000年前,澳洲大陸上還充斥著各種巨獸,但是它們在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紛紛消失,給人類留下了謎團!

圖註:被海洋包圍的澳大利亞,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今天澳洲最大的動物——大紅袋鼠,圖片來自網絡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中,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造成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的原因。

大約在距今42000年前,巨型動物曾經漫遊在澳洲大陸之上,其中包括了像汽車一樣重的有袋類動物,身高兩米的高大鳥類,還有長度超過7米的超級巨蜥,但是這些動物卻都滅絕了。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人們一直在爭論人類是否應該對於這場大滅絕負責任?

圖註:和犀牛一樣大的雙門齒獸,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澳洲魔龍」古巨蜥,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與遺產保護中心(the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Australian Biodiversity and Heritage,簡稱:CABAH)的科研團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分析了化石數據、重建了大洋洲晚更新世的氣候、描述了澳大利亞東南部原住民遷徙等考古信息。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團隊開發了複雜的數學模型,然後將相關的數據應用在模型中,用於解釋人類與澳洲巨型動物共存期間的共同分布區的變化情況。

圖註:澳洲東南部巨型動物的變遷,圖片來自網絡

這項研究的結果第一次表明:澳大利亞的氣候變化及人類的影響共同造成了巨型動物的滅絕,至少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是這樣的。隨著氣候的變暖,淡水資源對於動物和人類變得非常珍貴,這可以解釋大型動物滅絕時間上的差異和不同。

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全球生態實驗室的研究員,此項研究的領導者弗雷德裡克·薩爾特雷博士(Dr Frédérik Saltré)稱:「科學家們就什麼原因導致了澳洲巨型動物的滅絕事件進行了許多辯論,為什麼大家一直熱衷於尋找其中的答案,因為這是智人走出非洲之後發生的最早的滅絕事件之一。」

圖註:弗林德大學,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智人遷移路線圖,他們早在距今50000年前就已經登上了澳洲大陸,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在澳洲生活的原住民,圖片來自網絡

基於對超過10000塊化石和複雜建模的分析,研究團隊得出了結論,並且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論文名為《氣候-人類相互作用與東南澳大利亞的大型動物群滅絕模式有關》(Climate-human interaction associated with southeast Australian megafauna extinction patterns)。

研究人員依靠保存質量很高的化石以及人類活動的考古學證據,繪製了澳洲巨型動物滅絕的區域模式。通過複雜的數學模型,研究人員測試了包括氣候、水源、人類活動等因素在巨型動物滅絕中造成的影響。

圖註: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袋獅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顯然,發生在澳洲的滅絕事件應該是氣候變化減少淡水的供應,並且與動物共享環境的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圖註:今天的澳洲大陸遍布荒漠,無法承載大型動物的生存,圖片來自網絡

弗林德斯大學全球生態實驗室的研究員科裡·布拉德肖教授說:「物種滅絕的區域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對於滅絕過程及原因的假設,人類登上澳洲大陸之後,利用湖泊和其他淡水源在乾燥的地區進行遷移。淡水資源不僅對於人類至關重要,對於大型動物同樣非常重要,水源也增加了人類與大型動物相遇的概率。」

圖註:水源吸引了大型動物,也為它們與人類的相遇創造了機會,圖片來自網絡

更新世晚期的澳洲,氣候變得乾燥,森林和草原的面積不斷縮減,導致了大型動物數量的減少及棲息地的縮小甚至是碎片化。與此同時,人類來到澳洲大陸,他們在依靠水源遷移和生活的同時,又捕殺和影響來到水源地的大型動物,最終造成了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的滅絕,這也是更新世末期地球上發生的最早的大型動物群滅絕事件。儘管人類在澳洲巨型動物滅絕事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此時巨型動物的數量已經很少了,所以人類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圖註:澳洲大型動物數量減少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薩爾特雷博士基於氣候變化與人類壓力引發物種的滅絕,提醒人們:人類活動及所造成的氣候變化導致今天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全所未有的挑戰,保護環境和生態系統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澳洲巨型動物的滅絕就是前車之鑑。

圖註:曾經遍布巨型動物的澳洲大陸已經成為歷史,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Frédérik Saltré, Jol Chadoeuf, Katharina J. Peters, Matthew C. McDowell, Tobias Friedrich, Axel Timmermann, Sean Ulm & Corey J. A. Bradshaw,Climate-human interaction associated with southeast Australian megafauna extinction patterns,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5311 (2019)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澳洲會出現像袋鼠這樣的有袋動物?
    如果你仔細觀察澳洲的生物,你會發現,澳洲的哺乳類生物演化路線和別的生物不太一樣。其他大陸的哺乳類幾乎都沒有育兒袋,唯獨澳洲的哺乳類,演化出了育兒袋,除了我們常見的袋鼠外,還有:考拉、袋熊、袋狼等。據研究發現,澳洲的有袋類生物超過250多種,這些有袋類生物在澳洲佔據著主要生態位,然而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有袋類生物,這是為什麼呢?澳大利亞的環境和其他大陸有什麼不同嗎?想要了解這個秘密,我們需要從生物演化路線找出答案。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然而,自12.5萬年前,這些巨型哺乳動物一個個都走向了滅絕,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書本、博物館的化石等來了解它們。雖然這些巨型哺乳動物的輝煌時代早已落幕,但是長久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探索一個問題:是誰將它們趕下了歷史的舞臺?然而,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近年來,科學家們利用各種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結果。人類是罪魁禍首?
  • 頂級猛獸澳洲食人魔龍古巨蜥,是怎麼被弱小的人類滅絕的?
    在史前兩千萬年,有一種被稱為澳洲魔龍的澳洲頂級掠食者—古巨蜥就橫行於澳洲,直到大約四萬年前突然滅絕,古巨蜥體長可達七米,重達一千斤,它們為什麼會被弱小的人類滅絕呢古人類最早在然而,澳洲雖大,但不是天堂,各種巨型掠食者遍布各地,其中最可怕的便是澳洲魔龍,這種巨大的蜥蜴吃起古老的移民就像吃點心一般容易,別看它們體型龐大,但在空曠的海灘和田野,它們的速度遠比人類快
  • 長達七米的澳洲食人魔龍古巨蜥,是怎麼被古人類滅絕的?
    在史前兩千萬年,有一種被稱為澳洲魔龍的澳洲頂級掠食者—古巨蜥就橫行於澳洲,直到大約四萬年前突然滅絕,古巨蜥體長可達七米,重達一千斤,它們為什麼會被弱小的人類滅絕呢?然而,澳洲雖大,但不是天堂,各種巨型掠食者遍布各地,其中最可怕的便是澳洲魔龍,這種巨大的蜥蜴吃起古老的移民就像吃點心一般容易,別看它們體型龐大,但在空曠的海灘和田野,它們的速度遠比人類快
  • 澳洲為什麼缺少食肉動物?它的生物特殊性是如何形成的?
    從整體上看,食肉目下的猛獸(貓科、熊科、犬科等等)大都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而大洋洲和南極洲卻鮮有兇猛的食肉動物。相對來說,南極洲作為極點,異常的寒冷,缺少兇猛的食肉動物在情理之中。那麼,為什麼「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大洋洲(包括澳洲)表面上看卻很少有食肉動物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遠古時期的巨型生物,為什麼逐漸都滅絕了,真相讓人無言以對
    地球到底生活過多少動物,再出色的科學家也弄不清楚,可我們能夠知道的是,在遠古時期地球確實生活過許多體型龐大,形象各異的大型動物,它們有的性格溫順,以植物為食,有的性格兇猛,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這些大型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幾乎沒有天敵,除了幼年期和衰老的時候會遭到敵人的獵殺外
  • 澳洲森林霸主袋獅為何滅絕?科學家:與人類並無關聯!
    在人類登陸澳洲前,澳洲曾生活著數種兇猛的巨型動物,也包括咬合力強大的頂級掠食者袋獅(Thylacoleo)。袋獅作為澳洲森林中的頂級掠食者,但在3.5萬到4.5萬年前卻消失了,有人懷疑袋獅的滅絕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 到下個世紀,18%海洋巨型動物可能會滅絕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網站報導,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18%的海洋巨型動物可能會在下個世紀內滅絕。
  • 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巨型動物滅絕?真的是人類獵殺嗎?
    如今陸地上的巨型動物較為罕見,所以現代智人難以想像自己現在站著的土地上在幾萬年前可能就有巨型動物的腳印。眾多考古研究指出,在大約四萬年前地球上大多數陸地都分布著巨型動物,其中我們較為熟知的就有猛獁象和劍齒虎。
  • 澳洲食人魔龍古巨蜥,能無性繁殖,卻被人類滅絕
    澳洲古生物群體:古巨蜥、巨型袋鼠、雙門齒獸、巨鳥最初澳洲大陸最強大的掠食者是恐龍和古鱷魚除了直接狩獵新鮮肉食外,其也是食腐動物,古巨蜥嗅覺靈敏,可以嗅到幾公裡之外血液和腐肉的味道,並跟蹤而至。,古巨蜥由食人魔龍到走向滅絕。
  • 1500年前,馬達加斯加的巨型動物突然滅絕,當時發生了什麼?
    馬達加斯加的島上,正如同我們熟知的一樣,那裡有著大量的動物,不過,奇怪的是,馬達加斯加的所有動物中,都沒有一個大型動物,甚至最重的動物,體重也不及一個汽車輪胎,不過,在過去,這裡卻曾經是巨型動物的天堂,這種變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馬達加斯加的巨型動物們在馬達加斯加,這裡曾經的動物們,體型都是非常龐大的,不僅有著高聳的象鳥,還有著巨型的烏龜、巨型的狐猴等等。
  • 1500年前,馬達加斯加的巨型動物突然滅絕,當時發生了什麼?
    馬達加斯加的島上,正如同我們熟知的一樣,那裡有著大量的動物,不過,奇怪的是,馬達加斯加的所有動物中,都沒有一個大型動物,甚至最重的動物,體重也不及一個汽車輪胎,不過,在過去,這裡卻曾經是巨型動物的天堂,這種變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恐龍無望(組圖)
    科學家根據大量標準選擇了這些已滅絕動物,同時考慮倫理因素。  會上,科學家就復活這些已滅絕動物是否為一種值得的做法,是否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以及是否能夠受到公眾的喜歡進行了討論。此外,他們還討論了復活這些動物是否為一個實際的選擇,是否能夠找到擁有高質量DNA或者生殖細胞的組織樣本以完成復活,是否能夠將復活的動物引入野外以及這些動物的滅絕原因。
  • 盤點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恐龍不在其中/組圖
    科學家根據大量標準選擇了這些已滅絕動物,同時考慮倫理因素。  會上,科學家就復活這些已滅絕動物是否為一種值得的做法,是否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以及是否能夠受到公眾的喜歡進行了討論。此外,他們還討論了復活這些動物是否為一個實際的選擇,是否能夠找到擁有高質量DNA或者生殖細胞的組織樣本以完成復活,是否能夠將復活的動物引入野外以及這些動物的滅絕原因。
  • 研究稱冰河時代史前動物滅絕為人類所致
    澳洲塔斯馬尼亞島巨型袋鼠頭骨化石下一篇:美國科學家成功利用皮膚細胞製造新型人造骨骼(圖)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由英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揭示——人類祖先對於澳大利亞史前動物的滅絕扮演著重要角色
  • 生活了3000萬年最巨型陸龜,卷角龜卻被人類用300年吃滅絕
    卷角龜的外形比其它龜類更為獨特,第一次發現這種龜的化石,很多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巨型蜥蜴,沒有人認為它是一種龜類,隨著越來越多完整的化石,最終確認它是一種陸龜,命名為卷角龜。卷角龜生存在距今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至距今2000年前,分布在澳洲及新喀裡多尼亞等地,它們不像今天龜類要將頭部和四肢縮進龜殼自保,卷角龜的頭部和四肢縮不進龜殼,它自身外形讓它不用縮進龜殼自保:卷角龜頭部有很多結節狀及角狀的突出物,同時尾巴末端有刺,這樣外形不怕被咬,反而挺具有殺傷力的。
  • 最新研究表明,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的滅絕很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
    澳大利亞的巨型動物,在滅絕之前與人類共存了至少15000年。人們普遍認為,人類的過度捕獵最終導致了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的滅絕,但這項研究表明,由於人類和這些巨型動物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太長,狩獵可能不是它們死亡的原因。
  • 兇猛巨獸袋獅的滅絕之謎,曾在澳洲稱雄,是動物中的劊子手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總是無時無刻地在發生著奇妙的演變,世界的演變,環境的變化,氣候的或好或壞,地理地勢的各種變更,大自然母親似乎有它自己的打算一般,它能讓生物在世界演變中能夠活下來,亦能讓生物在生態變換中消失滅絕。
  • 動物數量很低會出現功能性滅絕,為何澳洲野兔從5隻到泛濫成災?
    這種群體的功能性,不但適用於本土生物在自然環境變化中的適應表現,同樣也適用於外來物種對新環境的適應,如果對環境適應能力都不強,則不可避免地會被自然所淘汰。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外來的野兔適用於第二種情況,但是為何沒有發生功能性滅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