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少老百姓頸胸腰腿痛舊疾產生,反反覆覆,終究下決心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然而有一部分的患者,脊柱手術後仍舊疼痛,患者痛苦不已,他們拿著片子四處求醫,然而卻怏怏回家,疼痛纏身,日夜不寐。周圍家人和同事認為患者是正常的,然而這部分患者訴說「我確實疼痛,手術之後我還是痛。」目前這部分患者逐漸增加,術後長期的慢性疼痛的折磨,以至於對生活充滿了悲觀。
脊柱手術後仍舊疼痛怎麼辦?如何去治療?就這個熱門話題,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骨科賀石生教授作了如下解答。
賀石生教授是我國著名脊柱外科和脊柱微創外科專家,由賀石生教授牽頭,2016年即成立了同濟大學醫學院脊柱疼痛醫學研究所。賀石生教授現為該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疼痛專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
賀教授說:「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脊柱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脊柱手術也在逐年增長,雖然絕大多數的脊柱手術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少數患者在脊柱手術後仍殘留疼痛且嚴重影響生活。這部分患者由於疾病比較複雜,需要多學科的緊密協作進行診斷和治療,但目前國內還沒有較好的專門針對脊柱手術後疼痛診療中心,因此這類患者往往求治無門而難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賀石生教授講解了脊柱手術後疼痛的常見原因和微創治療方案策略制定,「既然是脊柱手術後疼痛,那麼,首先要明確,脊柱疼痛來源是否是手術本身的原因,手術術前方案的制定很重要,有沒有減壓徹底?責任椎間隙、椎間盤的判斷,脊柱疼痛來源的判斷,是否合併其他疾病,比如骨質疏鬆、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等,都需要全面考慮。因此術前就要考慮到手術之後的一些問題,如有骨質疏鬆,那麼提前就要進行抗骨質疏鬆的治療。」
「脊柱手術後疼痛建議從輕量級的治療開始,首先應當進行系統康復理療,從而較好地幫助患者病情恢復,減少因肌肉萎縮、神經粘連引起的術後疼痛。其次,可以根據個性化原則合理用藥,藥物的使用需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長期去監測,及時調整用藥,讓患者的疼痛體驗儘可能降低。第三,如果患者經過藥物和康復後,疼痛緩解效果不顯著,可以建議微創治療方案,例如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微創介入治療,對患者的收益大,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賀教授說,「超聲介入微創治療對患者損傷小、恢復快,很多需要開放手術治療的疾病可以在微創下進行治療,避免了開放手術。超聲引導技術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具有實時監控、精確性高、併發症少,且無放射性損害,能夠真正體現治療的微創可視化,提高頸腰痛微創治療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還有一部分患者脊柱手術後通過系統康復、藥物以及微創介入治療,仍然疼痛存在,那麼就需要考慮患者可能從一種已知疾病的疼痛,逐步成為慢性病理性疼痛,這個如何解釋?」賀教授藉助人體模型進行講解,「人,是一個完善的機器,人的大腦猶如中央處理器,連接著四周的周圍神經,如果疼痛來源於腰部、頸部,我們通常說周圍神經疼痛,比如神經瘤、神經纖維炎等等,然而周圍神經反過來還會刺激中樞神經,造成大腦異常敏感,就會造成一部分患者即使用了很多止痛藥、做了手術、進行了康復,仍然存在疼痛感覺。這部分患者需要在進行完善的臨床評估後,判斷是否適合使用脊髓電刺激或者嗎啡泵這種微創治療方案。」
最後,賀教授提醒大家,「臨床治療方案是脊柱手術後疼痛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仍然需要配合其他治療的手段,比如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這個也十分重要,現在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有研究顯示疼痛是患者身體與心理狀態的紊亂的外在表現,外科醫生治療身體的疾病,心理狀態的平衡和治療,需要每位患者自己去了解自己的身體,需要自己去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和醫生配合好,共同擊退疼痛的陰霾。」
在文章最後,我們衷心祝福每一位深受脊柱疼痛的患者早日掃除疾病的困擾!
■專家簡介
賀石生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聯繫導師,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脊柱微創中心主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脊柱疼痛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脊柱疼痛微創工作組組長。
陳佳
主治醫師,北京協和醫院博士畢業,師從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原主任委員邱貴興院士,專注脊柱疼痛微創介入治療和脊柱外科。現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脊柱內鏡學組委員、北美脊柱外科學會(NASS)會員,亞太脊柱學會APSS Traveling Fellow。
專註:
1、脊柱疼痛(頸肩痛、腰腿痛)和脊柱手術後疼痛的診斷和治療
2、各種脊柱疼痛(頸肩痛、腰腿痛)的微創介入治療
3、超聲引導下脊柱疼痛(頸肩痛、腰腿痛)和椎間盤的微創介入治療
新民網出於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