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妹變形記】每天分享實用的教育技巧!
隨著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又因為我們自己小的時候經常不被家人理解,現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多的都在包容、不吵不罵、甚至有些縱容。導致孩子很多時候,一旦不稱心的時候,就馬上表現得脾氣暴躁,非常易怒。
小妹平時在家,一直都是脾氣暴躁易怒,對家裡人都是這樣,而從來沒有在我面前這樣過,可以說一次也沒有,在我面前,只有聽話。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我平時的教育方式不同。
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做有效的教育、不做沒意義的嘮叨。
用簡單幾句話來形容,我在小妹面前,一直都能做到:
1、 只聽不說。
對於無關緊要的事,平時不嘮叨,不要看到一點點自己不舒服的,希望她能做好的,或者感覺對她有好處的。
看到就馬上給予糾正,其實你想做的只是:「不管怎麼樣,感覺對你好的,先說出來,萬一聽進去了,就對她有好處」。
而真正的結果是,孩子基本上,全部當耳旁風。而你只是為了說出來,哪怕明知道孩子沒聽,也要一口氣說完,自己痛快了。
2、 發現
當發現某些事,小妹確實做錯了,需要糾正,我絕對不會當時發現馬上就去制止或批評,而是找到合適機會,單獨和她談談。例如在家說髒話,說話沒分寸挖苦家人,等對家庭不利的事。
就好比今天下午,我帶小妹回家,(因為小妹現在一直在我家,很多天沒見爸媽了,端午節期間帶她回家)。當時我沒在場,因為一件小事,就對我媽大吼大叫,最後摔門出去。
我知道肯定是不對的,我沒有馬上生氣的去找她進行批評,而是打聽起因,分析原因,最後引導。
原因是爸媽要吃她認為變質了的食物,媽媽一直說沒事,她兩三句話就開始發火。
3、理解、分析、引導
我所做的是第一理解她是心疼媽媽,只是方法錯了,幫助她分析,要理解,媽媽為什麼會這樣做,第三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應該怎麼做。
這麼一來,整體給她營造的感覺就是,我基本上對她什麼都不管(從來不嘮叨,例如偷偷吃零食之類的小事,甚至當時還會給其幫助,一起做,如果要管,也不是當時)。
另一方面又隱約感覺到在我面前不能做過分的事。
其實對於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大家有的時候可能反思過,也可能在孩子發怒的時候,經常也會脫口而出,你就是從小給你慣壞了。
但是仍然沒有去想辦法,該慣著的時候還是慣,因為自己都已經養成習慣了。
平時我們一定要有一套:「聰明的教育方式」,什麼教育方式做了還不如不做,而又有什麼方式做1次勝過你嘮叨一個月。
給孩子營造一種你是他:「同一戰壕的戰友」
關注:【小妹變形記】在下方說出你的觀點,和你的困惑,如果你感覺對你有幫助,點讚評論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