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父母怎麼辦?教育孩子不應該帶著壞情緒

2020-11-29 騰訊網

每個人都有複雜的情緒,小孩子也不例外。

在許多大人眼中,對孩子的情感豐富程度並沒有完整的意識,孩子要麼安靜,要麼就是吵鬧,但其實,或許你完全想像不到,在一些活躍或者哭鬧狀態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孩子的「好情緒」和「壞情緒」。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在有壞情緒存在的情況下,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感情,也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如果孩子的壞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或者總是用錯誤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麼這些負面因素就會逐漸和孩子的性格相融合,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氣秉性也會朝著易怒敏感的方向發展。

尤其是在6歲以前的「性格成長關鍵期」,俗話說的「三歲看到老」,其實也是在向我們說明一個人的性格、想法,生活方式,都在被兒時的塑造所用影響著。

從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開始,整個人就像是一塊潮溼的水泥,被外力不斷地塑性,並且因為其不定型的特點,很容易被改變形狀,而這時候的家庭就是外界影響的主要因素。

家長父母的一次次刺激,或許是不經意的,但有時對孩子的壞情緒的強化卻是實打實的,因此我們總是能看到有時候孩子莫名其妙地就開始哭鬧,提前教會孩子處理壞情緒,其實也是為了幫助我們能夠更清楚孩子的成長曆程。

第一步,就是教孩子分辨好壞。

壞情緒來臨,通常不可自控的原因,是孩子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情緒有多壞,那種憤怒甚至失去理智的狀態會造成多麼大的傷害。因此,教會孩子識別情緒的好壞,也是阻礙壞情緒發酵的做法。

作為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提前交流,用更為具體的描述,提醒孩子正在處在壞情緒當中。比如稱呼發脾氣的孩子是一些兇猛的小動物,或者孩子本身就有一些牴觸的東西。

這樣既能引起孩子的重視,也不至於把爭執和惱怒的過程變得太過緊張,當孩子逐漸長大,自己的分辨能力也在成長,家長也就可以更直白。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用自己的壞情緒來提醒,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效仿,同時情緒是好是壞的標準也要客觀,不要用孩子在大人眼中「聽不聽話」來做標準。

第二步,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將壞情緒釋放出來。

壞情緒的來源有很多,可能是孩子被曲解,自尊心受挫,被他人欺負,心願得不到滿足等等。但不管是哪種,作為家長,想要幫助孩子都要先弄懂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的源頭,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釋放渠道。

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避免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安靜認真地做一個聆聽者。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不一定是你做了多麼了不起的事。做個好的聽眾也能夠讓孩子放下壞情緒,向外排解。在了解了孩子真正的訴求之後,家長引導孩子情緒的方式也能夠更加的有的放矢。

另外,壞情緒的釋放,和孩子的抗擊逆境的能力也是緊密相連的,大多數壞情緒都是從孩子經歷的疑難狀況下產生的。逆境給人帶來壓力,這些壓力不斷地打壓人們的心性,有抗擊能力的孩子才能在這個過程中變得堅韌。

向孩子傳達逆境求存的意識,並積極讓孩子面對一些壓力,在孩子遭受到打擊的時候給予足夠的鼓勵,不斷地錘鍊鑄就了對抗逆境的自信。

壞情緒,也就成了紙老虎。

相關焦點

  • 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暴躁易怒?父母不要過於「關注」他們
    今早決定坐公交車上班,有位寶媽帶著兒子坐在我前面,媽媽拿出一塊餅,示意兒子「享用」。男孩卻不停搖頭,生氣道:「我不喜歡吃餅!」媽媽將餅放在他嘴邊,語氣略微強硬地說:「快點吃!涼了便不好吃了!」男孩卻接過餅,將其扔在地上,之後一腳踩下,對著媽媽怒吼:「我說了我不喜歡吃!你真煩!吃吃吃!就知道吃!」
  • 暴躁父母懦弱娃,衝動易怒的父母,孩子長大逃不開這3種性格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是孩子的早教老師,孩子的性格可以側面地反映家長的言行舉止。童年快樂與否跟父母的教育有關,正所謂什麼樣的種子,就會生出什麼樣的花。如果是暴脾氣的家長,絕對是造就出脾氣暴躁、任性妄為的孩子。父母脾氣易怒,對孩子的成長有怎樣的危害?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培養孩子高情商
    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意識和知識水平也在飛速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重視自己孩子的情商。然而,重視歸重視,很多父母只停留在想像層面,並沒有過多的針對孩子情商進行培養,或者有情商培養但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 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 孩子上了幼兒園,情緒暴躁易怒還打人,老師不得已:建議先回家
    這一回也不例外,強強在幼兒園發脾氣的時候依然習慣用自己的拳頭來解決問題。老師說,強強和同學因為一點點小事情起了爭執,強強本就暴躁的脾氣受不了委屈,直接就給了那個小朋友一圈,小朋友被打得眼睛都腫了。事情是這樣的,幼兒園有一塊閱讀區域,裡面有很多繪本,強強和同學不巧都看上了同一本,都想拿。本來是先後看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是誰都想先看,於是便你來我往地拉扯起來。
  • 長大後不開心的大人,都是沒有壞情緒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壞情緒,每個人也都有傷心事,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我們只能接納孩子的歡樂、喜悅,見不得孩子的暴躁、悲傷、心煩、嫉妒,那麼他們的壞情緒,要讓他們「藏」到哪裡呢?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可能是這3種原因導致,父母們要注意了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愛發脾氣,一點小事就能讓他氣得上氣不接下氣,動不動就是摔東西,這些情況讓爸爸媽媽很頭疼。有的脾氣不好的家長,看到孩子發脾氣,就用暴力的方式去壓制孩子。如此循環往復,讓孩子暴力的問題永遠得不到根治。我們今天就來通過案例了解一下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了解一下幫助孩子排解情緒的方式。
  • 孩子情緒低落兩周以上需警惕抑鬱傾向
    專家  孩子持續兩周情緒低落,就要警惕了  韓慶華分析說,在接受諮詢的心理疾病人群中,12歲-18歲的青少年比較多,也就是青春期和高中階段,佔到諮詢人數的半數以上,分析這些孩子患上抑鬱症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是「愛的缺失」,並非很多人以為的學習壓力大。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作為父母,我們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這是一套專門幫助孩子正當釋放壞情緒、培養健康心態的情緒管理繪本,共8冊,2-12歲的孩子都適合閱讀~
  •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情緒腦」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我和爸爸都很理解孩子的心情,想著讓孩子哭一會兒,發洩發洩情緒就好了,沒想到孩子一哭就沒完沒了,半天都停不下來,哄都哄不好了,後來爸爸實在受不了了,衝著孩子吼:「別哭了,明天再買幾條」。孩子哭著說:「我傷心啊,我不想哭,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面對孩子一哭就止不住,情緒不受控制,家長們是不是應該認識到「危機」,孩子這樣愛發脾氣,不受控制,也許是情緒腦在作怪呢?
  • 【家長必看】孩子多動暴躁,如何培養孩子的好脾氣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孩子多動易怒,專家提醒很可能是多動症在作怪! 多動暴躁不僅對他自己的身體不好,也會影響到他的社交情況,這對於孩子的身心發育是不利的。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10年前在我做「父母效能」講座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自己育兒的時候不吼不叫。最近我在媽媽社群裡做了一個調查,父母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不吼不叫。當年我剛剛成為媽媽,還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我很奇怪,怎麼可能有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會發火,會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 孩子不聽管教狀況百出,是父母不懂方法,這個法子讓他們乖乖聽話
    家長面對孩子因為小事就歇斯底裡地哭鬧、甚至摔東西、有時候不上學也不聽父母話,就像叛逆期一樣,還有孩子愛亂跑停不下來啊、情緒不穩定易煩躁發火啊這些情況時讓父母們很頭疼。其實有一些孩子的表現可能是情緒障礙的症狀,只有解決了情緒問題孩子才能變成乖寶寶。
  • 孩子有負面情緒?不要總講道理,聰明家長會做孩子的「情緒容器」
    但是,為什麼孩子的反應還是這麼大,情緒還是這麼明顯?這是因為父母弄錯了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步驟,在給孩子講大道理之前,父母應該先平復孩子的情緒。畢竟,當孩子帶有負面情緒時,這時父母再怎麼和孩子講大道理,孩子也是很難將道理聽進心裏面。等到孩子的情緒真正地穩定下來,父母再給孩子講大道理,孩子才能聽得進去。
  •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緒,學會這幾招,會有更多的效果
    現在隨著素質教育的提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家長也意識到越是管教,孩子越是叛逆,跟家長對抗,易怒,這些問題也讓家長們非常頭疼,甚至說孩子的情緒有很大毛病。其實,這種強制性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聽話,而並不是讓他成為自己情緒的管理者。
  • 不想孩子脾氣怪,從小培養「情緒腦」
    我家孩子從小脾氣大,一下沒達到他的要求就發火,又哭又鬧,不哄怕傷身體,有時候哄半天也沒用,好多時候還莫名其妙發脾氣,我該怎麼辦?小童相信有這樣"抱怨"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易怒,脾氣大,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到的"情緒"範疇。
  • 孩子頻繁做噩夢,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另外,如果4~7歲的兒童白天的活動量過大,比如:被父母帶著參加聚會、逛商場、超市,往人多的地方「扎堆兒」,孩子的大腦也會因為受到大量信息的刺激,導致情緒異常興奮,直到夜間都很難平靜下來,所以也會出現做噩夢的情況。
  • 孩子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很有可能是家長「教」壞的,父母要注意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了一則關於孩子撒潑躺地上打滾的消息,和以前的父母不一樣,現在的90後父母處理孩子鬧情緒的情況,已經"得心應手"了。這對年輕的父母,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撒潑,孩子鬧累了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然後自己覺得沒啥意思就起來了。
  • 兒童的情緒「小怪獸」,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在學習新遊戲的時候,每個孩子都在跟著老師的動作模仿起來。只有書豪一個人滿教室到處跑,還在地上打滾。吃飯的時候也不好好吃,沒有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不開心了,拿著調羹在敲飯碗,把調羹也玩到掉在地上。書豪還喜歡以捉弄小夥伴為樂趣,有位小朋友準備要坐凳子,書豪一把拉開,小朋友摔倒在地,書豪開心的大笑起來,眼見書豪的情緒」小怪獸「越來越難控制,父母也很頭疼。
  •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一個小舉動有大獲益
    在閒聊中,朋友提到自己兒子的日常:父母每天上班,奶奶在家裡忙家務帶孩子。老人經常為了忙家務避免被孩子打攪,便讓孩子長時間地看電視。孩子外出玩耍的時間很少,體重也偏胖。我提醒她說,孩子暴躁的脾氣有可能來自電視中不合適內容的影響,但孩子長期在電視機前缺乏運動,也會導致孩子脾性暴躁。
  • 孩子脾氣大欺負人咋辦?「情緒管控」是關鍵,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
    孩子欺負人怎麼辦?學會這三點,養育出聽話的好寶寶孩子脾氣大欺負人咋辦?「情緒管控」是關鍵,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孩子小的時候,或許讓家長頭疼的不是孩子的分數,而是脾氣!因為經常照顧孩子的家長會發現,寶寶慢慢的長大成人,但是情緒也會變得陰晴不定,父母開始不了解孩子,孩子的心思父母很難猜,寶寶會變得比較任性,愛發脾氣,經常欺負別人,很多新手寶媽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遇到這種事,父母不要著急,要好好教育引導孩子,不能不當回事,而做好「情緒管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