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丨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很焦慮?

2021-01-11 四川觀察

今晚我們來聊聊: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很焦慮?

焦慮是共同的體驗

焦慮引發了共同的體驗。心理諮詢認為:焦慮是一種正常的人類反應。

(此處所指的焦慮區別於臨床上的焦慮障礙,指普遍的焦慮情緒)

人類普遍存在以下幾種與焦慮有關的體驗:

分離/失去:

無論是人際上的分離還是物質上的失去都會給人帶來焦慮。

經典精神分析和客體關係理論均把與重要他人(比如母親)之間的分離看作是重大的焦慮來源。

而現代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也發現,人們對損失存在著天生的恐懼,為了避免損失或挽回損失,人們甘冒風險。

孤獨: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指出,人類通過與他人建立聯繫獲得成為自己的最初體驗的,當無人陪伴時,會因為害怕失去這種成為自身的體驗而焦慮,被社會接受、被他人喜歡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力量,是因為可以阻止孤獨的靠近。

死亡:

人類是所有動物中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會死亡的生物,存在主義認為對於死亡的焦慮是人的普遍焦慮。

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會讓我們有一種不安全感。存在主義認為,對當前、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引發焦慮、阻礙幸福的原因之一。

但並非所有的焦慮都是真實的

真實的焦慮是面對真實壓力或危險時,產生的一些諸如擔心、害怕、坐立不安的體驗。但是,但我們每天面對的則更多是人為的「虛幻」的焦慮。

1.本我與自我的衝突:「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自己心中的舒坦」

精神分析-動力學認為:自我沒法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關係時,這種矛盾感引發焦慮體驗。超我的標準主要來自父母和社會標準,比如高考選專業時「好找工作」vs「感興趣」,畢業後找工作「名企高薪」vs「 真的喜歡」……

2.被強化的焦慮:年薪30W以下的人在北上廣活得下去麼?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指個體在環境的影響下,即使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也呈現一定程度的焦慮。比如:社交媒體通過反覆渲染「90後CEO一年收入100萬」、「年薪30W以下在北京活不下去」等極端案例讓打算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的年輕人膽戰心驚。

3.非理性認知:30歲沒結婚會孤獨終老么?

認知行為理論(CBT)認為,認知扭曲、非理性思考也可能產生焦慮。比如周圍人、社交媒體傳達的「30歲的女人沒人要、比如你的身材體現你的階層……更是讓許多女性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

焦慮,能讓人成功麼?

看清焦慮的正反面

焦慮可以是動力,也可能壓得你無力喘息。

心理動力學派和存在主義的部分理論將焦慮視為一種成長的動力。中年危機、社會孤立、死亡焦慮都有它有價值的部分。

比如榮格認為中年危機能讓一個人有機會去整合內外資源,成為一個真正像自己的人。人到中年很多責任完成到一定程度,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當個體意識到自己好像從沒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焦慮的感覺浮現,這種危機感也就油然而生。

阿德勒認為社會孤立的焦慮感能讓個體發揮更多的社會興趣,投入到更多的社會關係當中,成為一個對關係投入的人。比如很多體驗或學習心理諮詢的同學都是因為自己的重要社會關係上遇到一些問題,促使他們學習和發生改變。從這種意義上講,焦慮可以成為轉變的契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會轉化為動力,持續地暴露在壓力或者焦慮的環境中不僅無助於成功,更會損害個體身心健康。

如果長期暴露在持續焦慮或者越來越重的焦慮中,人會有耗竭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被掏空」的感覺。這可能使人放棄努力,也有可能使人出現臨床上的焦慮症,產生失眠、頭疼、胃痛等身心症狀。

集體「販賣焦慮」的時代

如何過好不用追趕別人的一生

在這個不斷製造、販賣焦慮的環境中,別人家的孩子、創業成功、年薪30w以上……都只是少數,而且光環背後,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所謂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焦慮,追趕別人是一條沒有盡頭也沒有出口的路。

對每個人來說,如何過好不用追趕別人的一生呢?

1.探索焦慮的背後的衝突,去做真實的自己。

弗洛伊德創始的精神分析治療鼓勵個體有能力去體驗焦慮,使焦慮作為一種訊號去探討產生焦慮的內在衝突,一旦內在衝突得到解決,個體的焦慮感便會消失。

是「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本身都沒有對錯,與其日日焦慮,不同弄清背後的原因,做真實的自己。

存在主義認為,自我覺察(self awareness)是生命的基石,我們要尋找的是自己定義的自己,而不是總是看別人會怎麼允許自己、評判自己。相信自主自尊是來自我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對我們的期待。

2.尊重個體差異、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後精神分析學派代表霍妮認為焦慮是一種「在充滿敵意的世界,一種慢慢增加、廣泛滲透的寂寞與無助」。哈佛大學持續75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決定我們幸福的是健康的人際關係而非名譽、金錢、社會地位這些所謂的成功標準。

還記得高考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麼?成績好的學生暗中較勁,如果成功的標準和考試一樣單一,那麼人和人之前的交往也會帶有敵意,緊張的人際關係會加重孤獨所帶來的焦慮和無助。

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遠不只能用成功或者失敗來劃分,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帶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能力。當我們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時,成功的內涵就會變的豐富,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時,人際關係也能變的真實。

3.開放視野、積極打破不合理信念

認知行為療法(CBT)認為我們之所以焦慮、痛苦是因為存在引發這些情緒的非理性、不合理的信念。比如說很多姑娘明明不胖卻因為體重焦慮是因為她們認為「好女不過百」,而很多人也會因為「30歲還沒有做到管理層就沒前途了」的觀念而憂心忡忡。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深入了解,不難發現過了100斤的好姑娘大有人在,沒做到管理層的人可以很成功,謊言說了一百遍就會成真,生活中我們仍然不免受到這些不合理信念的影響。

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當外界傳達給我們這些觀念時,問一下「這個觀點是真的麼?」、「這個觀點合理麼?」「這個觀點能代表所有人麼?」當你把視野打開,不再受限於那一兩個極端,你就會發現很多讓你焦慮的觀點是那麼可笑。

4.活在當下,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

人本主義認為,焦慮是對當前發生的事情和今後要發生的事情的一種不確定性的恐懼。通過自我覺察來關注當下能幫助我們擺脫焦慮。

5.承擔自由和選擇的責任,勇敢地選擇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成功。

存在主義認為自由和選擇的衝突也是焦慮的來源,我們之所以會被外界的觀念影響那麼多,是因為我們害怕做出選擇和承擔選擇的後果。

正如存在主義所說的,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都只有一次,能夠承擔和設計當下的生活的只有你自己。

相關焦點

  • 焦慮、孤獨、迷茫,是屬於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事
    ——感謝遇見——(回覆:0314查看歌名)現在的人啊,心情都不太好。每個人好像都很多焦慮,孤獨又迷茫。不關心任眼前利益之外的事情,甚至都不太關心自己究竟是誰。也許你會意識到這是不對的,隱隱察覺這種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昨天發了一段文字,想聽聽大家的想法或是秘密,看過以後有感而發,匯總此篇文章。
  •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成了「貓奴」?
    「鏟屎官」這個詞在近幾年伴隨著不斷的網紅營銷與「雲吸貓」、「雲吸狗」,進入我們的視線,試問誰的朋友圈現在乾淨得一隻貓一隻狗都看不見呢?但在貓狗文化盛行的當下,有這麼一群人,以清新脫俗的喜好開闢了一個新生職業,他們就是——澆水官。
  •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記憶越來越差?
    為什麼年紀輕輕,記性卻不行了?有人說,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太大了。不過,如果患有早發性痴呆也會年紀輕輕就記憶力減退。紹興大哥總是記不住事影響工作效率最終被辭退紹興的陸先生(化名)37歲,一直在當地一家輕紡廠工作,大概2年前,車間主任就發現他變得特別健忘,每一道流程工序到他這兒,就變得特別慢,有時候他甚至連怎麼操作都忘記了,整個工作進度都被他拖下來,為此他遭了好幾頓罵。
  • 現在年輕人,為什麼寧願「貓狗雙全」作為心靈寄託,也不願結婚?
    現在的她,28歲不到,也可以說是有車有房吧,生活很不錯。她的父母,最為著急的是她的人生大事,要她趕緊相親,然後結婚,說這才是人生的必然步驟。她總是嘴裡答應著,實際卻比較敷衍。包括有追她的人,她也總是拒絕。她說,感覺現在懶了,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去了解,了解了也不一定會在一起,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夠走到結婚,能夠結婚也不代表可以生活一輩子。她三言兩語,就把人生的走向概括完了。
  • 「計劃突然有變,我就焦慮倍增!」|聊聊當代年輕人的PlanB焦慮
    你有過PlanB焦慮嗎?我們來聊聊!72.6%的網友認為自己有」PlanB焦慮「只有10.8%的網友表示能坦然接受變化大家對「PlanB焦慮」有怎樣的經歷、感受和態度?為了進一步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發布了網絡問卷調查,受訪者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其次是中小學生,職場新人和少量研究生。
  • 周日晚上焦慮的年輕人,提前發現了世界的Bug
    但每一面壓倒當代年輕人精神防線的柏林圍牆,其上一定有「周日焦慮」的磚頭。 有人會認為,周末焦慮的青年,無非是不事勞作、貪圖享樂的那類人,你大可以從人類發黴的原罪裡隨便給年輕人安兩條「貪慾」和「懶惰」。
  • 年輕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一說!怎麼用英語表達「焦慮」?
    現代年輕人總會出現的一種情況,那就是「焦慮」。一旦出現焦慮的狀況,人的體重會直線下降,並且出現大面積的情緒波動。小編深有感觸,每當出現很多煩心事的時候,總是會影響自己的工作狀態和交流狀態。對待別人的方式也會出現問題。
  • 除了心梗,為什麼糖尿病也會纏上年輕人?
    但值得引人深思的是,為什麼現今越來越多的年紀大的時候才會有的病會纏上年輕人,心梗如此,糖尿病亦如此。據《英國醫學雜誌》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糖尿病前期人群已經達到35%,安雅莉說:在臨床上,實際數量可能還要更多。而在這個群體中,20-29歲的年輕人佔比20%,即每5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處於糖尿病前期。那麼為什麼糖尿病也逐漸年輕化呢?
  • 為什麼男生,總是對前女友念念不忘,聽聽這幾位怎麼說
    聽聽這幾位怎麼說。1,我心裡想的是她有時候跟女朋友吵架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前女友,我只是感覺我的女朋友有那麼一點點的無理取鬧,我只是做錯了一點小事情,她卻那麼生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她會那麼生氣,我去哄她的時候她就是各種不理我,然後我就一直哄,我給她買禮物,買好吃的,說好話哄她開心跟她講笑話但是她就是不理我,
  • 年輕人,千萬別為「販賣焦慮」買單
    職場焦慮、生育焦慮、就業焦慮……「焦慮」一度成為很多自媒體的流量收割機。數據顯示,焦慮症正在四處蔓延,成為當下負擔最重的精神障礙問題。 然而外表看似光鮮的背後,95%的「中產們」都感到焦慮。 如今的焦慮比以往任何時代都來得輕易,餘華曾在《兄弟》後記裡寫下這樣一段話,「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而當下,焦慮,讓很多人都成為了病人。
  • 膩了聖誕歌不如聽聽年輕人在唱什麼
    不行,我要逃離聖誕歌,去聽聽年輕人在唱什麼。沒有大牌,沒有大舞臺,也沒有商業贊助,這裡只有青春與活力,用歌聲喚醒你最初的夢想! 聖誕月終於來到了最後的瘋狂時刻,整整一個月,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鋪天蓋地的慶祝聖誕活動;走進商場和餐廳,處處都是促銷和派對……最可怕的是,走到哪裡都聽到「蒸糕包」(Jingle Bell)!不行,我要逃離聖誕歌,去聽聽年輕人在唱什麼。
  •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穩定工作?原因是這3點,真實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穩定工作?原因是這3點,真實 現在年輕人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和做決定都與我們現在的人有很多不一樣了。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由於他們在生活中從小到大就是在一個不怎麼愁吃喝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他們在生活中,都可能沒有一個非常好的消費觀或者消費習慣。他們可能會對生活消費這件事上,都沒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或者是好的價值觀。
  •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記憶越來越差?
    忘帶鑰匙、忘帶文件、忘記日子……肯定有很多人都中招過記憶力下降也被網友評為#當代90後初老表現#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為什麼年紀輕輕,記性卻不行了?有人說,不得不承認年紀確實大了有人說,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太大了當然,如果患有早發性痴呆也會年紀輕輕就記憶力減退37歲紹興大哥總是記不住事影響工作效率最終被辭退
  • 聚焦年輕人「焦慮」的《你次飯沒》獲數百萬元天使...
    )成都】2月26日報導(文/尹子璇)今日,聚焦年輕人「焦慮」的名校「廢柴」KOL脫口秀節目《你次飯沒》宣布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嘉程資本。打開《你次飯沒》看一集,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這個節目的調性,邀請的嘉賓多數是在年輕人中知名度較高的年輕領袖,其中不乏來自《奇葩說》的辯手和網絡知名的段子手,整個節目的氣氛十分的歡快,吐槽、幽默的氣氛中帶上對年輕人焦慮的探討,是這款節目的調性。整個節目的氣氛是活躍的,但是趙英男也十分看重節目傳播的內在價值:「最近做了一期理工男主題的節目,雖然不是最好笑的,但是卻反響最好。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再進廠打工?
    上個世紀末,如果在學習上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或者一些家境不好的年輕人,沒能上的了大學或中、大專,進廠打工幾乎就是唯一的出路。而近幾年的工廠卻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現在的年輕一代不再進廠打工的原因:1、大學門檻的降低 :現在相比無上世紀末,考上大學更加容易。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能有足夠的資金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而即便畢業後難以找工作的三本,學生也還是更加願意進入大學的校園而不是進廠從事苦重的體力和機械性的重複動作。
  • 你認為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談戀愛了?
    在現在這個社會 ,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去談戀愛,因為現在談戀愛的成本太高了,每個人生活的壓力就已經夠大了,實在是沒法承擔這樣的壓力。 除了傳統的工作壓力和社會責任之外,在談戀愛這件事情上,每個人呈現出的倦怠感也令人覺得索然無味。
  • 看不懂首字母縮寫、最新熱梗,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焦慮?
    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甚至這種害怕掉隊的「強迫性」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在年輕人中很常見的現象。我們要一直把照片修到滿意才肯發到朋友圈。我們總是擔心我們沒有做到什麼事情,或者做了什麼其他的事情,而被我們所處的社交群輕視或不認同,或者阻礙我們進入我們想進入的圈子。
  • 心理學:焦慮症的人格特徵和表現形式,總是害怕焦慮怎麼辦
    焦慮的色彩常存於厭世者的性格之中。焦慮這種性格特徵相當廣泛。從兒童早期開始,個體就會在它的陪伴下成長,直到晚年,他的生活因此而充滿痛苦,他也因而不能聯繫所有的人,他建立和平生活的希望也一併被其摧毀了,或者說,他卓有成效地為世界做出貢獻的希望被其摧毀了。恐懼在每個人的活動中都是無處不在的。
  • 得了焦慮症,如何緩解焦慮呢?
    當代年輕人因為每天面對多種壓力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焦慮,但如果不重視起來,後期就會嚴重起來,形成焦慮症,那麼就會有人問焦慮症要怎麼辦?如何緩解焦慮?學會自我調節是非常重要的。深呼吸但你情緒緊張時,呼吸的頻率也會不自覺的加快,這個時候不妨放下手裡的東西,緩慢而有節奏地去進行呼氣,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放慢節奏,十幾次下來,緊張焦慮的情緒也會減緩一些。
  • 網際網路90後的焦慮:白領體檢異常率99%,不敢看體檢報告
    所以很多年輕人不敢生病,生怕檢查出來異常,沒錢醫治。而不看體檢報告,就是90後逃避生活的方式。大黃蜂的焦慮當今的網際網路,總是給年輕人施加了太多的壓力,比如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的知識付費。所有人都在告訴你,快去學習吧,你現在的知識不夠,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於是各種音頻、視頻、社群學習班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