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譬如,在過去的農村,村民們經常上山幹活,會修一條條上山的道路,如今,上山的村民少了,曾經的山路也就長滿了野草和樹木。在皖西南農村有一個村莊,一座石拱橋建造在遠離人家的小河上,附近住戶非常少,因此,每天經過石拱橋的人少之又少,有人說,在小河上建造那麼一座橋,不是「浪費」嗎?
橋面寬約三四米,兩頭沒有公路,要到橋上去,只能走兩端的羊腸小道,也就是野草叢生的田埂上,有人到村子裡遊玩,看到這座石拱橋,不禁納悶,橋兩端的路那麼小,橋修那麼寬,有用嗎?其實,這座橋已經建造了很多年,還真起了不少的作用。
據村裡的老人介紹,以前,小河的兩邊都是田地,甚至還有人到山上開荒種植糧食,每天過這條河的人很多,架木橋又很危險,後來,村民們出工出資建造了這座石拱橋,橋梁建造起來後,全村人歡呼雀躍。
建造拱橋的材料大都是石塊,經石匠師傅手工打造而成,並且每塊石頭大小、形狀都符合設計的規格。橋面正中的石塊為正方形,上面還雕刻著花紋圖案,雖然經過無數次風吹雨淋和踩踏,至今仍清晰可見。
在建造前,有人覺得沒必要把橋建得那麼好,只要能方便村民們過河就行,然而,設計規劃者認為,在這樣的地方建造一座石拱橋,旁邊有那麼多的田地,將來一定惠及子孫萬代,因此,在沒有任何機器設備和公路的年代,建造這樣一座拱橋花了不少的時間。
石拱橋曾經方便了無數人,如今,這座橋成為山村一道景觀,拱橋的旁邊有一棵古樹,兩者交相輝映,形成美麗的風景。
隨著社會發展,山村村民不少村民進城務工,有的村民發展其他行業,原來的田地部分部分栽插了茶葉,只有在採花的季節裡,才有人經過這座石拱橋。
小河裡,河水清澈見底,有的村民找來石塊和石磨做搓衣板,不時來此地洗衣服。
不過,現在,這座石拱橋卻名聲在外,不時吸引城裡人來參觀,村民們說,如今,遊人過橋比村民們過橋的次數還要多呢。
村民們在小河上建造石拱橋,過去是方便村民幹農活,如今成為「景點」,有人說,要不是當初建造得漂亮且牢固,現在也不會有人來觀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